03.03 現在手機的參數越來越“變態”了,到底能有多少人真正需要這樣的性能?感覺手機發展陷入了怪圈?

代廣寒


謝謝您的問題。手機性能過剩這個問題應該從廠商和用戶兩個角度,辯證看待。

性能就是競爭力。對於廠商來說,華為麒麟990 5G是7nm EUV,聯發科天璣1000是7nm DUV,高通驍龍865是7nm+,在7nm之下,沒有顯著差別,無非是優化和升級。下一步推出5nm芯片的手機才是競爭力,這也倒逼著臺積電等研發5nm製程工藝,據悉將生產出A14處理器,用於iPhone12和iPad Pro。蘋果公司將形成新的競爭力,並將載入歷史發展史。手機供應鏈對技術的換代升級是永遠不會放棄的,因為未來需求是無法想象。


手機性能過剩是暫時的。從用戶角度,不能用現在的手機需求去想象未來的手機需求,當用大哥大的時候,也不會想到現在能用視頻聊天、遠程辦公。還是以芯片為例,今後軟件和遊戲應用體積更大,功能更多,對手機性能的要求更高,特別是玩一些大型遊戲,必須要求芯片、系統優化、散熱、電池、快充、高幀屏幕等技術同步推進。電池越做越大,主板體積就會壓縮,硬件之間的博弈和制衡,也會倒逼硬件技術提升,比如屏下攝像系統、雙重散熱等。


手機性能過剩是營銷策略。手機供應鏈企業在不斷追求性能的同時,也不排斥性能過剩這個說法,主要是為了營銷大量的中低端機型、消化相關庫存。手機廠商說手機芯片性能過剩,言下之意就是低端芯片就能滿足我們需求,這就是性價比,於是為高價低配找足藉口、方便營銷。華為、小米、OV大廠都曾用過低端麒麟、驍龍芯片,打造了一些線下衝量、消除庫存的機型。所以當手機廠商說性能過剩,我們不必在意。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智能手機“性能過剩一說”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每一年的手機處理器都要更新換代,從驍龍855換到驍龍865,每一次都能帶來25%左右的性能提升,那麼到底我們需不需要這麼高的性能呢?下面是我的個人理解。

手機性能過剩了嗎?

手機性能雖然每年都在增長,但消費者的需求也在逐年升級,硬件的發展和使用需求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不管性能多麼強大,總會有相應的應用來填補空缺。比如說,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的提高、手機APP的加載、相機拍照的速度等等,這些體驗的提升最終都要落實到處理器性能上,性能越強大,我們的使用體驗才會越來越好,所以對整個行業來說,性能永遠沒有過剩的時候,人們總會找到新的需求來適應越來越強的性能。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款中端手機也能夠滿足使用需求,很多人也是這麼想的,但個人認為這只是慾望不高或者是錢包不鼓,比如中老年人使用手機,只要能看新聞、視頻聊天就可以了,對手機的使用慾望並不大,性能過剩論可以在這類人身上得到完美的詮釋。而青年男女們卻不一樣,手機幾乎成為了身體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會希望自己的手機運行更快、功能更多、玩遊戲更爽,而不是隻停留在能用的階段,尤其是喜歡玩遊戲的朋友,手機性能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總的來說,手機性能對於整個行業來說並沒有過剩的時候,總會有新的應用來佔據更多的硬件性能,但是對於使用手機的人,確實存在著性能過剩的情況,一般中端處理器就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使用需求了,如果想要更快更穩,當然是性能越高越好


電子維修


新一代性能過剩的“硬件”,總會被新一代“軟件”吃個乾淨。

記得win 95時代,8M的內存就可以跑的起來,win98的時候24M,win2000的時候64M,現在的電腦內存動輒16G以上。

智能手機也是一樣,說了很多年的手機硬件性能過剩,但是現在呢,完全沒有性能過剩,性能可以說還遠遠不夠。

“性能過剩論”的鼻祖——比爾蓋茨

80年代,比爾蓋茨曾說過“個人電腦的內存只有640KB就足夠了”,這句話被當做“性能過剩論”的鼻祖廣為流傳,雖然後來比爾蓋茨闢謠說並非本意。

單說個人電腦的內存,從640KB,到MB,再到如今的16GB、32GB,中間翻了50000倍。但是,性能足夠了嗎?對個人電腦而言,最強的電腦也未必能夠達到“過剩”的程度。


手機性能過剩嗎?

大家使用的安卓手機,通常有一個“保質期”,兩三年之後就會卡頓,影響體驗,不得不更換手機。很多時候,是因為軟件升級導致的,手機實現的功能越來越豐富,APP越來越大,應用越來越豐富,手機硬件無法滿足需求,不得不更換手機。

即便搭載驍龍865處理器的手機,在處理複雜應用時,仍然會出現運算能力不足,手機處理性能無法跟上龐大的數據交換,出現卡頓或者反應慢的問題。

高端遊戲“吃性能”

隨著手機處理器性能越來越強,我們玩的手機遊戲也一路升級,從最初的《水果忍者》《憤怒小鳥》,到現在的《王者榮耀》,《崩壞3》,遊戲畫面不斷進化,越來越精細,遊戲內容越來越豐富,對手機硬件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可以說遊戲是檢驗性能的唯一標準。

再說說屏幕,有很多“2K屏幕,120Hz刷新率無用論”,對於日常刷網頁、看視頻而言,1080P的屏幕也許足夠了,但是嘗試一些新潮的科技,比如VR,那麼2K屏幕也僅僅是剛剛夠而已。


總之,別再相信“性能過剩”了,目前手機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電池不足、內存不足、存儲不足,信號不夠好、音質不太好等等,正是因為有了需求,才會推動發展,不斷滿足我們需求。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關於芯片,有個著名的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個定律揭示了集成電路科發展的一個速度,可問題是,我們真的需要這麼高科技的手機嗎,答案是需要。

蒸汽時代,你覺得一輛蒸汽機頂幾十個工人的勞動力,當時的人們不會想到,電氣時代,一臺電動機頂十幾臺蒸汽機,當科技進步後,人類可以藉此發揮更大的創造力。

黑白屏諾基亞手機時代,手機只能接打電話,發發短信,玩遊戲只能是粗糙的像素遊戲貪吃蛇。進入彩屏手機時代,我們可以聽歌,發彩信,可以上3g網絡,可以聊qq,進入智能手機時代,我們有了4k屏,4g網絡和5g網絡,我們有了抖音快手短視頻平臺,強大的手機性能可以讓手遊媲美pc端遊戲。

只要技術允許,手機作為集高科技於一身的產品,完全可以儘可能的提高手機性能,只要能造出更高性能的手機,就不用發愁沒有使用的場景,我們還有全息投影沒有實現,我們還有真正意義的萬物互聯沒有實現。

我是阿笠翁,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阿笠翁


我來談談性能過剩的真正意義在哪裡:

可以肯定的是所謂的性能過剩基本上只存在於產品生命週期之中,

也就是從發佈到停產的時間段裡。

為什麼要性能過剩,因為消費者不僅僅希望手機只使用一個產品週期,

人們都希望一款手機能使用的時間更久,

而這就是旗艦機的使命。

要說性能過剩也只適合旗艦機,

旗艦機必須是搭載驍龍8系列和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機型,

也唯有性能相對過剩的旗艦機才能持續使用多年而不卡,

最好的例子就是小米6,

性能過剩得至今依然不卡,只是沒那麼流暢了(我有一臺,真的強悍,現在換了米10Pro),

試想那些千元機使用一兩年後是什麼樣子,必定卡得批爆,

這便是性能過剩的意義所在。

智能手機的性能越來越強是肯定的,

因為技術在進步,硬件的升級迭代也是飛速的,

這就是經濟發展和自由市場競爭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而這也是必要的,

因為為了實現更多的功能,軟件的開發速度同樣快得驚人,

現在的軟件大小和曾經的軟件大小自然不是同一個級別的了,

而沒有強悍的性能做支撐,即便是小米6也無法運行如今的軟件系統的。

摩爾定律想必都聽說過,這裡不在贅述,

摩爾定律也推動了手機性能變得更加強悍,

性能過剩的旗艦機的存在是為了彰顯品牌實力和加強高端用戶忠誠度的產品。

在安卓智能手機發展的初期,

卡頓幾乎成為了安卓手機的宿命,

因為那個時候的安卓手機性能並不過剩,

卡頓也就成為了用戶的痛點,

由於安卓系統的底層邏輯,無法做到如iOS 般的多年流暢使用,

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強性能,

如今的旗艦安卓手機也可以好幾年不卡了,

這就是性能過剩的意義所在,

如果現在還想擁有一臺使用幾年都不卡的手機,

性能過剩的旗艦手機就是必要選擇。


Moriarty0224


現在一部手機相當於一部照相機,遊戲機,小型電腦。玩遊戲,購物,支付,nfc、應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玩個抖音,老年人都在直播,所以大部分手機用戶經濟實力允許,都需要一部性能卓越的手機。




鵬哥修手機


你說的對!手機發展陷入了怪圈,但也可以理解,各個廠商都在各家的旗艦機上使勁兒的堆配置,不管用戶能不能用到,但配置就是如今手機市場競爭的“本錢”。

手機配置參數直接影響了手機的性能。

說到這個怪圈,我就不得不說一下小米手機,小米手機上市之初,把“性價比”一詞推向了熱搜,當時跟小米手機同配置的主流品牌機,價格要比小米高出一兩倍,小米如今的新機發佈會,也會把“友商”的機型拿出來“吊打”,還喜歡用跑分說事,久而久之,“性價比”、“跑分”都成了各個廠商的必爭項,小米把業內競爭的“戰火”推向了高潮。

手機陷入盲目疊加配置的怪圈

安卓碎片化問題,疊加配置的確可以改善使用體驗,可是動不動12G的運存,我們真的用的到嗎?

大家都知道,大型手遊是最佔內存資源的應用,拿王者榮耀來說,運行低畫質只需要1G的運存,運行高畫質需要2G的運存,玩王者榮耀高畫質,後臺再掛幾個常用應用,往多了算,3G夠夠的了,系統佔用就算2G,加一起5G,正常6G運存的手機足可以滿足日常應用了。但是廠商不光要考慮你夠不夠用,還要考慮媒體的言論和廠商間的競爭。

現在手機媒體總是做一些無聊的對比視頻,把兩部手機下載幾百個應用,不停的啟動應用,看哪部手機先產生卡頓…日常生活中估計沒人會這麼用手機。

別的廠商發佈一款5k元檔的手機,咱也發佈一款同檔次的手機去競爭,配置不如人家,就沒有競爭力,你雙攝我就三攝,你三攝我就四攝,你用驍龍835我就用驍龍845,你用驍龍845我就用驍龍855……無限制的競爭。

我對未來手機市場的猜想

手機配置越來越高,終究會出現“瓶頸期”,技術突破滯留現象屢見不鮮,當這巴掌大的移動智能通訊設備,目前的科技已經無法再做大的突破了,我相信各個廠商間的競爭點會從比配置參數,轉移到比拼智能生態鏈,現在這種趨勢已經慢慢展現萌芽了,小米的智能家居現在多火,其他廠商一定眼紅,這塊還是個市場空缺,試想一下,你的手機可以完美的智能操作你家中的任何一個東西,那是一件多麼酷的事情!

我認為大家選機不要盲目跟風 ,根據個人需求來選購就好!


我是Sing14K,感謝大家的閱讀!


Sing14k


這不是怪圈,消費者也確實需要參數越來越變態,性能越來越強的手機。題主你千萬不要小看手機的作用以及未來的發展。

在諾基亞時代,也有人鼓吹手機性能過剩,沒必要注重性能,畢竟手機就是拿來打電話的。可現在呢?誰還敢說諾基亞時期的手機就很不錯?夠用了?



時代科技在進步,手機也會被賦予更多的功能,在十幾年前,誰敢想象在手機上也能體驗到近似端遊的遊戲體驗?誰能想到手機還能實現付款?

所以,對於手機來說,只有不斷提升性能參數,才會擁有更多可能!或許,在未來,隨著手機的性能不斷強大,連電腦都可以取代也猶未可知!


不要忽視手機的未來,它是目前人類最頂尖的科技之一,擁有無限的可能,所以,手機的參數越來越變態這條路沒有問題,也只有一直走下去,手機行業才會持續發生顛覆性發展。

你想想,如果在人類剛剛發明自行車時就認為自行車足夠日常使用了,那後續還會有摩托車、汽車、飛機的出現嗎?

總結

永遠不要給科技發展扣上“瓶頸”,手機行業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未來,手機能發展成什麼,這還是未知數,所以,不要隨便說什麼手機性能過剩,沒必要追求參數什麼,這樣的言論太無知了。

況且,目前的手機還遠沒有到性能過剩的階段,還有不少手遊,是目前的手機性能所帶不動的!


優質科技領域作者,關注我,為你解答最新最前沿的科技資訊!

考拉科技館


其實目前來看,手機性能其實並沒有達到變態的狀態。相反對比前些年,反而是增長的比較緩慢。再加上軟件的不斷臃腫,其實現在使用的軟件要比前些年所消耗的硬件更多。比如5年前微信所佔手機的內存比例和現在簡直是天壤之別。

再加上目前手遊的不斷走紅,直播行業的不斷增長。對手機整體性能的要求其實是增長飛快的。而且越來越多PC端的軟件,已經慢慢的下放到手機當中。比如說自媒體常用的剪輯軟件,視頻拍攝軟件,又或是各行各色的短視頻及社交軟件。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未來的移動端軟件必定區別於現在4G時代的軟件,未來我們的生活方式一定會隨著5G時代到來進行改變。而全新的5G時代,對我們生活的改變一定是需要強大的硬件來做支撐的。

另一方面對於現在硬件是否達到變態這個狀態其實還是有爭議的,比如從英特爾摩爾定律來看半導體行業已經逐漸來到了它的瓶頸期,從28納米到14納米,從14納米到7納米,從7納米再前進,升級工藝的難度是越來越大的。所以從硬件核心CPU上面來看,以後反而應該擔心硬件的提升,可能會脫了軟件的後退。

而針對手機是否有怪圈來看。其實更多的是來自於4G到5G過渡階段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國內手機廠商對上游供應鏈的無奈。目前手機廠商基本上是供應商有什麼就用什麼,只有極少數的廠商有能力有資源有財力去主導供應鏈,朝著自己需要的方向去改革,絕大多數的廠商和產品是沒有這樣的能力的。所以你可以看成是因為供應鏈對用戶需求敏感度不高,導致上游研發產品趨於一致化,也導致了目前大家沒啥別的比的,只能來堆硬件!



過氣的人兒啊


喬布斯:“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

一、需求可以創造:原來消費者沒有需求可以創新技術、發明產品,教育消費者,創造需求、引導消費(形成市場)。

人的需求是無窮無盡的,並且人們有時並不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而這些需求就是潛在的需求。當技術等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實現這種需求時,我們就可以給消費者灌輸他們需要這種東西的理念,從而激發、喚起消費者的這種需求,讓他們知道:哇,原來這就我想要的啊。so,你看需求有了,然後市場就有了。

二、科技無止境

對於廠家來說,不創新不前進就意味著被淘汰,從而進入良性循環。而且VR、AR、AI、5G等發展都對手機硬件提出了進一步高的要求。

三、作為消費者該如何做

消費者什麼都不用做,舉個例子,空調你關注過嗎,但是隨著科技發展,空調是不是也越來越智能了呢,想象一下未來,室內溫度調節甚至不需要用遙控器等等場景,我們也許會感謝這些孜孜不倦的科技工作者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