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些人老了為什麼會遭子女嫌棄?是子女不孝還是沒有做好的榜樣?

a極速凌雲a


可能兩者兼而有之。

作為子女,從道理上講應盡孝於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人更應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有些做子女的,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懂得知思圖報,當然這和老人自身的教育方式也有關聯,還有老人自身,思想僵化,不懂得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一味要求,任何情況下,兒女絕對要順從父母,由於老少兩代,代溝相隔,從而產生隔閡,子女如不寬恕,不包容,就產生對抗情緒,導致嫌棄老人。

如上下兩代人,都有修養,有品位,能容人,能謙讓。就會上慈下孝,就會子不嫌母醜,就會融洽相處了。


匯侃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老人,子女對她很孝順可她就是不受子女歡迎。這位老人70多歲,以前在西藏工作,已退休多年,老伴已去世。一句話,她就是一個典型的沒有做好榜樣的人。

①這位老人的女兒家居外地,來看她飛機都要坐幾個小時。來時不能住老人家裡,老人嫌麻煩,女兒只好住離家近的賓館。外孫女小時,老人常卡(qia)她,外孫女背地叫她“狼外婆”。在外人面前她常說女兒不好女婿不好外孫女不好,就她自己好囉。

②這位老人在家裡很霸道,什麼事情不管對與錯都是她說了算。比如拖地板吧,她要兒媳婦跪著擦,還要求三天一次。看電視和三歲的孫女搶搖控板,為了不影響她看電視,媳婦只好帶著孩子出去玩。回來後,孫女想看電視,就望著奶奶卻卻地問:“奶奶,看完了沒有?”聽這稚嫩聲音再看孩子表情,誰的心裡不發酸哪!

③這位老人的兒子在西藏工作,專家,現已退休。寒心的是她將兒子一家趕出去租房住。當時兒媳婦帶著一歲的孫女一同住了3年,嫌棄兒媳婦沒工作,常與孫女較勁,兒媳婦脾氣不錯一笑了之。但她常說,她喜歡清靜,一個人住慣了,大人叫小孩鬧的煩死人了。冬天去海南住三個月,夏天外出避暑兩個月,她原話叫“躲”。去年兒子退休了,一起住了三個月,兒子實在忍不了母親那一口一個“畜生”的罵,罵了兒子罵媳婦罵孫女,兒子三人只好在外面租房住。這下老人住著130多平米的房子倒靜下來了,打牌、聊天、旅遊,可歡了。

④兒女們對母親很是孝順。這位老人退休工資每月近萬元,捨不得花,很是節儉樸素,這本是好事,可她也太那個了。衣服鞋子捨不得買,穿的衣鞋很舊很舊,兒女實在看不慣了,只好來一次買一次:衣服、鞋子、襪子、內衣、包包,還是名牌。甚至米、油都買。即使兒女買了,她還要說,誰稀罕你們買呀!弄得兒女們很不舒服。

⑤這位老人那假話多得背時,張口就來,從沒有一句真話。兒女們說什麼她都不相信,外面的人說什麼她都信。還愛裝病,沒病硬要住醫院,她說是檢驗兒女們的孝心。兒女們就說,成天喊狼來了狼來了,若真的是狼來了誰還會相信呢!兒女們真拿她沒轍。你說,這還是母親應有的榜樣嗎?











讀走西藏


我身邊的故事:一兒一女,老父親在當地有頭有臉的人,能賺錢,品德也特別好,街坊親戚沒有不喜歡這個老父親的。老太太比較厲害出了名。他們一生的積蓄、房子,都被兒子兒媳婦掏空,女兒出嫁時竟然一分錢陪嫁也沒有,反而是女兒幫老父親還完兒子兒媳婦以父親名譽欠下的債。後來老父親得了癌症,兒子不讓治,也是女兒女婿出頭帶著老人治療,又活了十來年去世。去世前託付女兒,把她媽帶走贍養,落兒子手裡會遭罪。女兒女婿一手操辦後事,兒子沒露面。之前老太太就捱過兒媳婦和兒子的打。女兒帶走老太太,精心伺候了一年半,老太太想兒子(老太太名下還有一套半平房,拆遷範圍裡),跟女兒一家子不一心,串通她的妹妹,把女兒差點兒折騰死,非說女兒是圖財產。又聯合兒子兒媳婦,去女兒孩子的學校毀孩子,並且一紙訴狀把女兒告上法庭,做各種偽證汙衊女兒,帶著兒子妹子外甥去女兒家堵門辱罵,女兒氣的住院、抑鬱症,最後官司還是女兒贏了。。。。。

試問,這樣的老人,哪個孝順孩子承受得起?


無事忙505


有些人老了遭子女嫌棄?是子女不孝還是沒做好榜樣?我看兩者都有之。孝敬父母必有福報,福報不是一時的,是能傳承的!

就說說我家吧,我伯父伯母不孝敬我爺爺奶奶,我奶奶生病無人照顧(當時我父母親還未結婚),導致她老人家走上絕路。自從我母親嫁給我父親以後,爺爺就隨我父母親生活。雖然我們孩子多,饑荒年代,我父母親侍候爺爺沒有一絲含糊,好吃的讓給他吃。我伯母50出頭就過世了,我伯父也因子女不孝順活得很艱辛,多由我父母和我接濟。我父母親晚年生活很幸福,我們兄弟姐妹沒有一個吃閒飯的,我和我三弟都是處級領導幹部。我們孩子們也繼承我們的孝道,堂堂正正為人,靠本事吃飯。孝道即天道,天道不可違。


梁山寶樹堂xiety


以我個人的體會,之前也是一直感情上精神上特別依賴女兒,也常常遭到嫌棄,我一直在忍受著,並傷心著,也一直在尋找更好的相處方式方法 。直到現在很心不再粘她了,反而一段時間不給她打電話 她自己都感到不安了,反而主動發信解釋沒來及給我打電話原因,好高興。所以更加體會到無論什麼關係都要有界限感,自律才能得到更好的尊重,兒女大了,我們的感情世界再不能停留在他們是媽媽的寶寶階段了,現在她每對我的好,關心 我都要尊重的表示感謝,希望一直良性循環持續下去…


Ahaks63


每個人都在向老年隊伍緩緩的前行著,我們也都會有老了的那一天。對於我們六零後,七零後,家裡姊妹還算多,還能一起照顧父母。等我們老了,我們的獨生子女兩個人要照顧四個老人還有孩子。

每個人愛自己的孩子都會超於愛自己的父母,小時候父母總說,你生的總是超於生你的。父母和我們是兩代人,我們和子女又是兩代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各種生活習慣,接受事物的觀點,思想都會不同。

我的父母是那種重男輕女的人,或許在那個年代,那時又在農村。我們姊妹四個,我兩個姐姐一個弟弟,我和弟弟屬於超生。父母生下我因為我又是一個女孩想扔了,想弄死,想送人。因為窮養不起。我小時候可能知道自己的命運多舛,很乖不哭。姥爺去了說,這樣的孩子多留就留一個吧!這樣我才活了下來。三年之後,有了弟弟,父母終於滿足了願望。

從小在母親不喜歡我的嚴聲嚇歷中長大,父母眼裡只有兒子。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不捨得吃穿,讚的錢,工資,存款房子都給了弟弟。百善孝為先,即使是這樣,我們作為女兒的都還是特別孝順。明明知道父母許多事情做的不對,爭辯沒有用,也改變不了。只能默認,只能由他而去。畢竟他們給了我生命,依然感謝他們的生育,養育之恩。

近幾年,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父親也離不了人照顧,我們一週每人兩個晚上夜班伺候父親,晚上要接尿,他還要吼叫,第二天我們還要上班。後來父親摔了腿,手術後基本上癱在床上,只能請護工,再輪流每天搭我們一個人。八十多的父親越來越糊塗,拉尿不說。年前疫情護工回家過年,這近兩個月的時間一直是我大姐在照顧。因為小區管理嚴,我只能兩三天去一次。這樣我們已經照顧了父親三年多了。

有時我們也抱怨,半夜他不睡覺大鬧吼叫,抱怨他不懂得心疼我們第二天還要上班。有時也會說他怎麼想拉也不說,弄得一床都是。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很孝順。不是嫌棄父母老了,不利索了,糊塗了。是因為有時候很多的無奈,我們也要工作,要養家,要生活。我們也年近五十,身體在熬夜後也越來越差。就在去年的十一月份,我也剛剛做了乳腺手術,萬幸是良性。當各種壓力都壓在我們身上的時候,那種喘不上氣的感覺真的會讓人窒息。

我們這代人總怕做的不好,讓別人說我們不孝順。所以我們努力去做。從照顧父母身上,我看到了我們以後的老年生活。也理解有一天我們去了敬老院,不會埋怨子女,我們要努力愛惜身體,儘量不給兒女去添麻煩,我們適從他們的生活,不讓他們覺得我們有代溝,不讓他們有一天會對我們有嫌棄的眼神。



一帆隨筆517


有些人老了為什麼會遭到子女嫌棄?

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1,子女個人修養。

現在孩子少,平時的養育“孩子獨大”寵壞了孩子,吃穿住行都是力所能及最好的,養成了孩子的“自我為中心”,一貫的依就成了孩子缺乏愛心、不體量父母、總是大人不是的思維定勢,所以等你老了各方面的能為弱了,孩子就會更加嫌你那也不是,這也不是。嫌不嫌棄?全看孩子的悟性和修養。

也有不少子女對上有孝心、對下有愛心做得呱呱叫。

2,要學會做老人。

牛老不耕田,人老不值錢。值不值錢,全靠孩子去體量。孩子成了人,他就是當家人。老人的地位也就退成了附屬位置。“只有瓜念籽”說明什麼?當老人的,牽掛孩子、做貢獻是人之本份,左右主宰孩子?對不起,你只有提醒、建議的份。想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要學會做老人:珍惜自己的夕陽餘生,孩子需要能幫就幫一點,少嘮叨、多灑脫、快快樂樂過日子,“難得糊塗”求家和。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減少了子女的不滿和嫌棄。

3,與社會提倡和風氣有關。

社會發展到今天,有不少傳統的東西正在削弱和打破。例如父子平等、子女稱呼父母“你”字開頭以示“朋友”融洽關係、更有甚者還有人提出“子女有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的討論題,真是叫人鬱悶、無語。你是您字缺了心、那嫌棄“您”還有什麼不能明白的?

值得慶幸的是,黨和國家高瞻遠矚,現在決定弘揚傳統文化、恢復傳統美德,真是無比正確、大快人心。


錢德鑄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句俗語:糊塗老的,不下雨的天。

大家好!我是愛生活的小離。今天這個問題“有些人老了,為什麼會遭子女嫌棄,是子女不孝還是沒有做好榜樣?”

在當今社會,國家政策好,經濟發展猛進,精神文明也有很大的變化,人的素質也變得更高!家庭和睦,尊老愛幼。但是總有個別現象,看著就是有點彆扭。

孃家隔壁的三娘,65歲了,有四個子女,娃們都成家立業了。兩個兒子都在身邊,兒媳婦也勤快善良。兩個女兒也經常回來看她。可是她不知道為什麼,經常在鄰居面前談嫌兒子,媳婦,閨女這不好,那不好。說一次人還聽呢,三分五次的抱怨,滿滿的負能量,鄰居都不想跟她說話了,見到她就遠遠的躲開了。更別說閨女來看她時,她就是用很髒的話罵閨女不孝順,站在門外的閨女也只能偷偷的抹眼淚。後來癱瘓在床,兒媳婦,兒子每天要上班,每天還要做三餐照顧她,非常不容易。腦子明明很清醒的她卻偏偏要製造很多麻煩折騰孩子。她把吃不完的飯菜故意倒在被子上,抹在頭髮上……孩子們真的很無奈,心裡也很嫌棄這樣的母親,又能怎麼樣呢?畢竟是自己的老人啊!

家裡有這樣的糊塗老人,就像不下雨的天,我們真的很無奈!!!這畢竟是個例,文明社會,人人都在自我完善,相信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少!

好啦,今天就分享這裡了!小離感謝每一位認真閱讀的你😊😊😊




惜小離


這個問題有二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一,少數的子女從小得不到家庭教育,或常年累月地遠離父母,得不到關愛和撫育,長大成人後疏遠了父母,所以不能很好的孝敬老人,這應該歸結為家庭環境和教育缺失造成的。二,極少數的老人因為本身就是自私自利,貪圖安逸享受的人,對子女們不管不問,到老了的時候已經同子女們漸行漸遠,得不到子女們的愛戴和孝順,這應歸結為個人品行欠佳造成的。子女們孝不孝敬老人大多與老人們年輕時的言傳身教有直接的關係。一個子女的家庭,子女可以將老人伺候的非常好。反之,五、六個甚至八、九子女家庭的老人卻得不到關愛。以我的所見所聞,八、九個子女都不樂意伺候老人,他(她)們寧願湊錢送老人去養老院,也不樂意輪流伺候老人,他(她)的理由是:我們也有兒女,要上班或做生意掙錢,我們也很忙,沒時間精力照顧老人,其實是怕麻煩或相互斤斤計較,我聽後一時無語。看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代代講,並且要落到實處。


超越自我8542


人老了為什麼會遭到子女遺棄?這裡面可能有複雜的原因,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種是老人本身有點問題,老人過去對子女不關心,照顧得不周到,或者在處理什麼事情上不妥當;老人的“三觀”與子女差距太大,說不到一起;老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與子女格格不入……等等。

我們這裡有句老話,叫“鍋不熱,餅不靠;父不疼,子不孝”。來說明這個問題,也許比較形象些。

一種是子女的問題。有些年輕人道德水平低下,只顧自己、只顧自己的小家庭,嫌老人邋遢,嫌老人囉嗦,嫌老人貧窮,視老人為累贅,不盡孝道。

更多的是雙方都有問題,老人有老人的不是,子女有子女的不足。

老人遭子女嫌棄,可能與金錢有點關係。但是大部分不是金錢問題。家境貧寒的,孝子賢孫多得是。腰纏萬貫的老人被子女嫌棄的,也比比皆是。

這裡有個重要的家風傳承的問題。有許多老人遭遇子女嫌棄,是因為他自己年輕時沒有做個好的榜樣。他對上人就沒有孝順過,他的行為給子女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前有車後有轍,使子女從小就認為不善待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我有個戰友,他夫人又是我小學同學。三十年前,她婆婆經常會說閒話,甚至懷疑兒媳婦生活作風有問題(當時我戰友還在部隊,沒轉業),對兒媳婦傷害很大。但是,我的同學仍然善待婆婆。她曾親口對我說:“我就是為了給子女做個榜樣,也要把婆婆照顧好”。善人自有善報。多少年了,我戰友和同學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現在子女非常孝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