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5G元年到來,此時是該追漲5G還是抄底4G機型

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打亂了此前眾多手機廠商在今年初的安排,而MWC 2020這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展會被迫取消,也使得其少了一個向外界展示新技術和灌輸新概念的舞臺。但好在精彩紛呈的線上發佈會依然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也使得整個手機行業維持了一如既往的火熱。

5G元年到来,此时是该追涨5G还是抄底4G机型

無論是已經亮相的小米10系列、三星Galaxy S20系列、realme X50 Pro 5G、iQOO 3,還是即將亮相的努比亞紅魔5G、OPPO Find X2系列,以及華為P40系列,顯然也讓不少近期有購機需求的朋友挑花了眼。除此之外想必大家也都已經發現,在今年初亮相的這批新機中,“5G”這個後綴出現的頻率可謂相當之高,由此也足見得手機廠商對於5G產品的推動決心。

因此在經過了多年的宣傳,以及2019年的小試牛刀之後,今年毫無疑問將會成為真正的“5G元年”。而為了佐證這一觀念,日前中信建投證券發佈的報告顯示,進入2020年運營商將加速建設5G網絡,5G標準、運營商、芯片、終端的進展也會加快,隨著國內5G網絡已經商用,預計2020年-2023年將開啟新一輪換機潮,並且終端的品類會增加,而換機週期則將縮短。

5G元年到来,此时是该追涨5G还是抄底4G机型

與此同時,高通方面此前披露的信息中也顯示,在高通新一代旗艦平臺驍龍865發佈之後,已有超過70款採用這一平臺的5G終端產品已發佈或正在開發中,而正在設計的基於驍龍800系列和700系列的5G智能手機產品更是高達275部。

在如今各大手機廠商大力推介5G新機的同時,此前的4G旗艦也已經進入了清庫存的階段,降價速度與幅度更是遠超以往。比如說華為去年下半年的旗艦產品Mate 30系列,目前4G版在官方渠道已經有了300-400元的降價幅度,但在第三方渠道則顯然將會更高。

5G元年到来,此时是该追涨5G还是抄底4G机型

面對如今5G機型扎堆發佈,此前4G旗艦產品紛紛大降價的情況下,有意在現階段入手新機的朋友自然就陷入了選擇困難症。到底是抄底經過降價之後性價比驚人的4G旗艦,還是“戰未來”,選擇高速率、低時延、大容量的5G產品呢?

事實上,這就要根據不同的需求來因地制宜了,即便是在預算不成為阻礙的情況下,現階段我們也並不推薦只購買5G機型。因為想要真正體驗到5G的超高網速,也就是傳說中數秒鐘下載一部高清電影的效果,暫時還不是簡簡單單買一臺5G終端就能解決,還要看你的日前活動範圍內運營商是否已經架設了足夠的5G基站。

5G元年到来,此时是该追涨5G还是抄底4G机型

目前我國的5G網絡建設主要是頻段在3-4GHz的Sub-6,而非頻段在30-300GHz的毫米波,這則是因為我國面積遼闊人口眾多,因此選擇Sub-6GHz進行前期建設也是出於覆蓋面和成本的考慮。早在中學時的物理課本就已經告訴我們,電磁波的波長越長衰減也就越少,能夠更容易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Sub-6GHz基站的信號可以繞過相對複雜的地形,因此覆蓋面也就自然更大。按照此前Google方面公佈的實驗顯示,在5G基站數量相同的情況下,毫米波最多能覆蓋11%的人口,而Sub-6GHz的覆蓋率面則可達到57%。

5G元年到来,此时是该追涨5G还是抄底4G机型

然而即便是能夠用現有4G基站升級的Sub-6方案,在成本投入上顯然也不是一個小數字。早前中國移動方面就曾表示,計劃在2019年投入240億,擬建設5萬個5G基站,換算一下就是建設一個5G基站需要48萬元。並且此前也曾有專家預測,國內建設5G網絡需要投入1.2萬億元,建設週期則需要8年。

高投入加長週期這兩個特徵,也就代表著5G網絡的鋪設還需要一定的過程。如果是在一二線城市,在經過此前的建設之後,目前在主要商圈、學校、交通樞紐,和公共機構等大多數日常生活場景裡,已經或多或少都有了5G網絡的覆蓋,但如果是在三四線乃至更為下沉的區域,5G網絡的建設可能就還沒有那麼完善了,在這樣的使用環境下,5G手機顯然很難得到相匹配的網絡支持。

5G元年到来,此时是该追涨5G还是抄底4G机型

並且由於目前疫情的影響,現階段手機的產能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目前已經上市的5G機型在購買難度上也可能會增添不少。同時,這也導致5G基站的建設被迫停滯,因此無疑也將全面覆蓋的進程往後稍稍推遲了一些。

因此如果現在並非身處一二線城市的情況下,是否購買5G手機還需要結合所在地的網絡建設情況來決定。如果網絡建設進度不佳,並且在未來一段時間也不會明顯加快的情況下,自然是選擇性價比更高的4G旗艦機型。反之,在一二線城市且預算足夠的消費者,此時5G機型自然將是最好的選擇。

5G元年到来,此时是该追涨5G还是抄底4G机型

但如果預算有限,我們就建議大家先去判斷自己大部分時候的使用場景了。以目前國內有線寬帶的普及程度來說,如果你更多時間是在家中或是辦公室裡,那麼當下5G與有線寬帶的體驗已是伯仲之間,5G所能夠發揮的空間主要在室外,而同樣的預算下,性價比更高的4G機型在拍照、性能,以及顏值等其他維度目前則有著更好的表現。

因此總的來說,對於現階段身處5G網絡鋪設已經初具規模朋友來說,選擇自然餘地更大,只需要考慮預算即可,畢竟新款5G機型所帶來的除了網絡支持上的不一樣之外,主控的升級也讓包括性能等方面有了更為出色的表現。但對於目前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一段時間內不會覆蓋5G網絡的朋友來說,這時候購買5G機型,可能與同價位的4G機型相比就只就剩下功耗更高這個特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