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2020年,來自加密行業頂尖從業者的4大洞見

出品 | Odaily星球日報(ID:o-daily)

2020年,来自加密行业顶尖从业者的4大洞见 | FAT论坛

“2020,或許是比特幣和 DeFi 相結合的騰飛之年。”

“焦慮。區塊鏈相比互聯網,場景比較有限。所以在中國最強的部隊進來前,我們得抓緊在有限的場景裡發力。”

……

2020 年 1 月 9 日,來自各個領域的 20 位區塊鏈從業者相聚於 Odaily星球日報主辦的 2020「FAT」高峰論壇暨頒獎典禮,共話公鏈、應用、資產、投資的過去和未來。

透過他們的視野,我們得以撥開紛繁的表象,一窺 2020 年的行業風向。

技術突破之外,公鏈還需尋找更好的場景

2020年,来自加密行业顶尖从业者的4大洞见 | FAT论坛

如果說 2018 年的公鏈專注於解決可擴展性問題,那麼,到了 2019 年,公鏈的重心則放在如何解決公鏈的互操作性。

單獨一條鏈並不足以支撐全球用戶所需的各種應用,因此,公鏈應加強多鏈之間的互操性、打破數據孤島,形成更加開放的區塊鏈網絡場景。

另一面,代表了區塊鏈 2.0 的以太坊也在籌備著於 2020 年上線 2.0,引人期待。

Solana 創始人 Anatoly Yakovenko 如此評價道,以太坊 2.0 把賭注押在可能出現的問題上,這些問題真的不太好解決,但是他們的解決方案非常具有理論意義。

在性能之外,Parity 亞洲工程總監、前 Zilliqa 聯合創始人、CTO 賈瑤琪表示,公鏈還應找到更好的落地場景。

“從過去一年的情況來看,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市場的反映,越來越傾向於解決更加現實的問題,公鏈有沒有更好的落地場景。不管是海外比較流行的開放式金融,還是國內現在各種各樣的聯盟鏈的落地場景,大家都在探索有沒有真正可以為開發者以及企業帶來利潤的區塊鏈應用場景。”賈瑤琪說道。

對於現在的鏈上應用較少的狀態,Anatoly Yakovenko 預測,3-5 年後,區塊鏈有望誕生谷歌這樣的超級應用。

“1996 年互聯網有 4 億青少年用戶,而現在區塊鏈已經有了 5 億的錢包用戶,所以如果你把現在的區塊鏈比作 1996 年的互聯網,兩到三年後的區塊鏈也就是 1997 到 1999 年的互聯網,區塊鏈領域可能很快就會出現一個類似谷歌的存在。所以我的預測是,三到五年之後,區塊鏈領域將出現獨角獸應用。”

區塊鏈落地難點:用戶沒感到有需求

2020年,来自加密行业顶尖从业者的4大洞见 | FAT论坛

談到區塊鏈應用,人們問到的第一個問題是,用傳統的方式、或互聯網的方式不能解決嗎?

因此,區塊鏈相較於傳統信息技術或互聯網技術的優點需更加明確。

輕鬆集團聯合創始人李汐的總結言簡意賅,“區塊鏈和互聯網的區別是,區塊鏈以底層技術的保障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首旅如家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英琪則關注到區塊鏈相較於互聯網的短處:“互聯網應用場景很大,以區塊鏈為主的應用場景則是有限的。”

明確了這點,何英琪表示,自中央給區塊鏈立這麼高的旗幟之後,“我們團隊還是蠻焦慮的。因為這意味著中國最強的部隊會主動或被動地進來,所以我們得儘快在有限場景裡發力。”

對於當前區塊鏈落地之困,五位從業者總結出了一點:“最大的困難還是大眾的認知度、感知度和參與度遠遠不夠。”

李汐坦言,輕鬆集團嘗試將區塊鏈應用在公益上,“我們讓用戶看到每筆捐款的哈希,告訴他你的捐款已經放到區塊鏈上了,但是發現,用戶的感知是非常弱的。他們不會考慮這背後的技術是區塊鏈技術還是中心化技術。”

“針對 C 端用戶,目前沒有摸索到好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到區塊鏈帶來了什麼樣的變革。”李汐有些無奈。

的確,若用戶沒有明確需求,上鍊將失去很多動力。

螞蟻可信存證司法鏈運營總監羅瓊華為我們介紹了探索中遇到的第二個問題,部分+區塊鏈的場景可能是“偽需求”。

“螞蟻到現在基本上是落地場景還是最多的,現在差不多是 40 多個,而且每個月差不多以新增兩個場景速度在做增長。但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某個場景沒有區塊鏈也能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踏了很多這種坑。”

“今年看好比特幣和DeFi的結合”

2020年,来自加密行业顶尖从业者的4大洞见 | FAT论坛

區塊鏈行業自然離不開資產。

比特幣是最大的加密貨幣,也是行業週期的風向標。現今,市場低迷數月,新人和新錢的湧入對“行業復甦”愈發重要。

談及“高淨值用戶用戶對比特幣興趣幾何”時,Cobo 高級副總裁李堯表示,這一群體將比特幣定義為“另類資產”,若想他們大規模進來,第一步是要讓傳統金融機構進入這個行業。

但目前,傳統機構因為種種顧慮止步不前:國內缺乏合規的法幣入金渠道、沒有合規的託管牌照或配套保險,以及數字貨幣難以審計。

“迄今為止我們雖然可以看到普華永道、畢馬威能對數字資產做審計,但這個行業非常複雜。舉個例子,一個交易所一天的快照數據大小可能有幾十個G的存儲空間,這將極大地增加了審計公司的工作量和審計難度。”

當然,行業並不會因此停滯。許多從業者相信,去中心化託管等技術手段可帶來和監管同等的信任。

“看好去中心化託管。託管是最需要信任的,如果沒有人能夠提供這種信任,任何公司的精算師都無法精算出數字資產丟失的風險,就無法為風險定價,所以也就沒有人能承保。”貝寶金融聯合創始人王立相信,去中心化託管將為行業合規化補上第一個缺口。

而今年大熱的 DeFi,似乎已向中心化的金融體系(CeFi)“發動進攻”。

李堯總結道,在 2019 年上半年,整個 DeFi 市場價值只有 2.7 億美元,到現在到 8.9 億美元了,近 3 倍的增長,說明市場處於穩定的上升階段。

但李堯也重點強調了 DeFi 的兩大挑戰。

首先,操作門檻太高。因此,目前全球 DeFi 用戶不足 2 萬人;

其次是合約層面。目前大型 DeFi 產品都是基於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開發,但這個合約到底安全嗎?可能並不見得。當用戶把 10 億美元資金全放在基於智能合約的產品上時,相信黑客有足夠的動力用 1 億美元的成本去盜取它。

“如果未來 DeFi 想更好的落地化,一方面是提高其易用性,二是提高安全性。”李堯表示。

相比於上述兩方面,比特幣和 DeFi 的結合或許有望更快實現。

“2020 年我個人比較看好在比特幣層面的 DeFi 產品落地,畢竟其活躍度是以太坊的 3 倍,RSK(比特幣側鏈)將會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李堯說道。

Axonomy 創始人兼 CEO 陶曲明也贊同道,“目前整個 DeFi 的市場容量最多也不過幾十億美金。如果能把比特幣加進來,相信會讓 DeFi 至少擴大一百倍。”

資本:2020會投中間件

2020年,来自加密行业顶尖从业者的4大洞见 | FAT论坛

要解決上述種種問題,既離不開耕耘者的努力探索,也離不開風投的資金加持。

提及過去一年的風投,正如分佈式資本副總裁黃凌波所言,2019 年是很迷茫的一年,原因顯而易見。

“區塊鏈行業本身的底層技術並沒有得到強有力的發展。第二是本來很多大家叫好的應用,包括 DeFi 和 DApp,最終很難形成規模化或者可持續性的發展。2018 年到 2019 年上半年的很多熱點,到最終都趨於冷靜和理智,之前幻想的泡沫都開始破滅了。”黃凌波表示。

但考慮到區塊鏈屬於非常早期,所以這種迷惘和低谷實屬正常。“入熊”如不堅持做,“牛來”容易趕不及。加之,如今許多資產正處於價格窪地,所以,在 2019 下半年逆勢出手的機構也不少。

“在二級市場,特別是下半年我們在市值排名前 100 的項目裡面做一定的挖掘和投資,會按照它的交易量、基本面,主網的發展情況、社區情況和價格,選擇一定的項目進行投資並且得到比較好的收益。雖然是低谷,但依然有好的機會。”黃凌波坦言。

談及 2020 年的投資方向,黃凌波相信,優質老牌公鏈項目的上線,如 Polkadot、Filecoin 的生態值得考慮。

“Filecoin 本身的挖礦以及協議層的生態出現,或者是 polkadot 平行鏈以及協議層的出現,可能是一波機會。”

同舟資本創始合夥人張了了和 Fundamental Labs 合夥人袁皓則看中了中間件。

“中間件項目,說實話要比我看到的很多公鏈實在得多。它們主要用來提高區塊鏈應用性或者改善開發者開發環境等,現在這些項目往往是一些比較小的工具類項目,體量小,解決的需求點也小、但落地性和需求都很強。”張了了評價道。

從這些大咖的獨到見解中,我們能感受到,2020依然挑戰重重,但也蘊藏著不少驚喜。想獲取更多真知灼見,請點擊相關專題2019「FAT」區塊鏈胖榜單年度盛典,進一步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