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馮夢龍《智囊全集》 第八部 兵智 2 (上)賞析


馮夢龍《智囊全集》 第八部 兵智 2 (上)賞析


《智囊全集》 第八部 兵智 2


831、呂蒙 馬隆

【原文】

呂蒙既領漢昌太守,與關羽分土接境。知羽有併兼之心,且據上流,乃外倍修好。後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從還建業,以治病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蒙以陸遜才堪負重而未有遠名,乃薦遜自代。遜遺書與羽,極其推讓。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潯陽,盡伏其精兵艚艫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故羽不聞知,直抵南郡。傅士仁,糜芳皆降。蒙人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有取民一笠以覆官鎧者,其人系蒙鄉里,垂涕斬之。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問,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使還,私相參信,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吏士無鬥心,羽遂成擒。

太康初,南虜成奚每為邊患,西平太守馬隆帥軍討之。虜據險拒守。隆令軍士皆負農器,將若田者,虜以隆無征討意,御眾稍怠。隆因其無備,進兵擊破之,畢隆之政,不敢為寇。

【譯文】

三國時呂蒙(三國吳人,字子明,曾與周瑜,孫權合謀敗曹操,封孱陵侯)鎮守漢昌,與關羽接壤,認為關羽有兼併天下的雄心,再者關羽佔據長江上游,所以與關羽特別親近修好。等到關羽攻打樊城時,呂蒙上奏:“關羽討伐樊城,卻留下許多後備部隊,這一定是為防備臣由他背後襲擊,臣一向體弱,請上準臣以治病為名,率領軍隊回到建業,關羽聽說此事,一定會撤走後備部隊,全部開往襄陽,這時我軍就可順江而下,日夜兼程,趁他後方防衛空虛,襲擊南郡,關羽也就插翅難飛了。”

於是呂蒙對外宣稱病重,孫權故意明令召回呂蒙,在暗中卻一直保持密切聯繫,呂蒙認為陸遜雖藉藉無名,但頗有將才,能堪大任,於是推薦陸遜接替自己的職務。陸遜先寫了一封信給關羽,信中推崇關羽的功跡,表達自己對他的崇敬,關羽見信大為心安,就撤走後備部隊,開往樊城。

孫權接獲報告,就發動軍隊攻擊關羽。

孫權先遣呂蒙到潯陽,他在船中埋伏精兵,命偽裝普通百姓搖槳,另外命人穿上商人的衣服,做為掩護,日夜趕路,而關羽派任長江沿岸的偵察員,也都一一被囚捕,所以關羽無法掌握軍情,吳國軍隊長驅直入南郡。於是傅士仁、糜芳都出城投降。

呂蒙進城後,拜訪關羽及士兵們的家屬,並安撫他們,呂蒙的士兵中,有一位是呂蒙的同鄉,搶了城中百姓的一頂斗笠,來覆蓋將領的盔甲,官員的盔甲雖是公物,但呂蒙仍以觸犯軍令,流著眼淚將他斬首。不因為他是同鄉而循私免罪,於是威名大震,全城路不拾遺。此後,呂蒙每天都派親信到各個民家,詢問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凡是生病的都予以治療,飢寒的也派人賜予衣食,而城中府庫的財寶,呂蒙也下令貼上封條,等孫權來後再處理。

關羽聽說南郡失守,立刻回奔,沿途多次派人和呂蒙聯繫,呂蒙總是禮貌周到的招待使者,讓他在城中到處參觀,拜訪各家百姓,或者請士兵的家屬親筆寫信託使者帶回,等關羽的士兵私下探問,知道家中平安無事,而生活又比以前安定,都失去戰鬥的意志,終於一舉擒獲關羽。

晉武帝太康初年,南虜成奚常常侵擾邊境,西平太守馬隆奉命率兵平亂,虜人憑恃險要的地形,頑強的抵抗。馬隆心生一計,命士兵扮作農夫,揹著農具,下田耕作,虜人以為馬隆久戰無功,已經不再有作戰的鬥志,也稍稍鬆懈防備,馬隆趁著虜人無備時,進兵攻擊,日後,在馬隆鎮守期間,虜人不敢再騷擾邊境。

832、孫臏 虞詡

【原文】

魏龐涓攻韓。齊田忌救韓,直走大梁。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兼程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樹下。”[邊批:奇計獨造。]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亂,大敗,龐涓自剄。

[李溫陵曰]

“世豈有十萬之師,三日之內減至三萬,而猶不知其計者乎?”

羌寇武都。遷虞詡為武都太守。羌乃率眾數千,遮詡於陳倉崤谷。詡軍停車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鈔旁縣。詡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問曰:“孫臏減灶,而君增之,兵法曰:‘行不過三十里。’而令且二百里,何也?”詡曰:“虜眾我寡,徐行則易為所及,速進則彼所不測;虜見吾灶日增,必謂郡兵來迎,眾多行速,必憚追我。孫臏見弱,吾今示強,勢不同也。”

既到郡,兵不滿三千,而羌眾萬餘,攻圍赤亭數十日,詡乃令軍中使強弩勿發,而潛發小弩。羌以為矢力弱不能至,並兵急攻,詡於是使二十強弩共射一人,發無不中,羌大震退。

詡因出城奮擊,多所殺傷,明日悉陣其眾,令從東郭門出,北郭門入,貿易衣服,迴轉數週,羌不知其數,更相恐動。詡計賊當退,乃潛遣五百餘人,淺水設伏,候其走路。虜果大奔,因掩擊,大破之。

【譯文】

魏國龐涓發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求救,齊國派田忌率軍直奔魏都大梁。龐涓聽到這消息,立即由韓撤軍馳援,而齊國的部隊已入魏境而西上。

孫臏對田忌說:“三晉(韓、趙、魏)的士兵以兇悍勇猛聞名,一向認為齊軍膽小,不把齊軍放在眼裡。善於作戰的人,就在於他能掌握敵我的情勢而加以利導。兵法上說,攻打一百里遠的敵人,可能會損失主將,攻打五十里遠的敵人,可能會損失一半的兵力。我軍不如將計就計,入魏境之後,下令士兵起爐灶時,今天建十萬個爐灶,明天減為五萬,後天再減為三萬。”

龐涓一連三天尾隨齊軍,暗中偵察,發現齊軍爐灶的數目天天銳減,暗自高興說:“我就知道齊軍膽小如鼠,進入魏境才只三天,士兵就已逃亡過半,這種軍隊怎堪一擊?”

於是留下主力步兵,自己只帶領輕裝騎兵,急馳追擊齊軍。

照孫臏的推算,在黃昏時分,魏軍就可抵達馬陵。馬陵是一道峽谷,路面狹窄,兩側都是險峻的斜坡,最適合埋伏突襲,於是孫臏就把路旁的一棵大樹的樹幹削平,在上面寫下六個大字:“龐涓死此樹下”。然後在附近埋伏許多弓箭手,並叮囑他們說:“黃昏時,見到樹下有火光就萬箭齊發。

到黃昏時,龐涓果然率軍由樹下經過,看到樹上模糊的字跡,就命人點燃火把,還沒讀完樹上的字,齊軍就萬箭齊發,一時間魏軍陣勢大亂,大軍潰敗。龐涓舉劍自刎而死。

[李贄評]

世上怎麼有人笨到十萬大軍在三天之內減為三萬人,還不知道是陷阱的!

後漢時羌人進犯武都,皇帝命虞詡(字開卿)去鎮守武都。羌人派數千人在淆谷列陣等候虞詡,虞詡令兵士暫時停止前進,並表示要上書請求皇帝派兵增援,等援兵到達後,才繼續往前推進。

羌人聽說後,就調遣部分兵力到其他地方,想用包皮抄的方式進攻。虞詡利用羌人兵力分散的機會,日夜兼程疾行軍一百多里,並下令士兵在架設爐灶時,每天以倍數增加,使羌人不敢大意進攻。

有人問虞詡說:“孫臏每日減少爐灶數,計誘龐涓,而元帥卻每天增加爐灶的數目;另外,兵法上說:‘每日行軍不得超過三十里。’而現在我們每日行軍卻將近二百里,元帥的用意是什麼呢?”

虞詡說:“敵眾我寡,假使我軍再放慢行軍速度,很容易遭到敵人攻擊,快速行進敵人就很難預測我軍的虛實,再見到我軍每天增加的爐灶數,一定認為他州郡的士兵已經集結會合,見我軍隊人數眾多,行動快速,必會有所顧忌不敢輕易出擊。孫臏以強扮弱為誘敵之計,今天我以虛張兵力為退敵之道,完全是因情勢不同。”

到達武都後,虞詡的兵力還不足三千人,而羌兵以一萬多人圍城,圍攻了數十日,城池依然固若金湯。虞詡下令士兵留下強弩不發,用射程較短的小箭,射殺敵人,羌人以為官軍兵弱,力道不強,就下令進攻,這時虞詡才下令士兵用強弩殺敵,無不命中目標,羌人震驚之下急忙退兵。

虞詡出城追擊,羌人死傷慘重。

第二天,殘餘的羌人雖仍列陣,但已軍心大動。虞詡推斷羌人一定會撤退,就暗中派遣五百人埋伏在淺水邊,等羌人後退時攔截,羌人果然潰逃,這時埋伏的伏兵趁機截殺,大破羌人。

833、祖逖 檀道濟 岳飛

【原文】

祖逖將韓潛與後趙將桃豹分據陳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使千餘人運以饋。潛又使數人擔米息於道,豹兵逐之,即棄而走,豹兵久飢,以為逖士眾豐飽,大懼,宵遁。

宋檀道濟伐魏,累勝。至歷城,魏以輕騎邀其前後,焚燒穀草。道濟軍食盡,引還。有卒亡降魏,具告之。魏人追之,眾洶懼將潰。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覆其上,及旦,魏兵見之,謂道濟資糧有餘,以降者為妄而斬之,道濟全軍以歸。

岳飛奉詔招撫嶺表賊曹成,不從,乃上奏:“群盜力強則肆橫,力屈則就招,不加剿而遽議招,未易也。”遂率兵入。會得成諜者,縛之帳下。飛出帳,調兵食。吏白曰:“糧盡矣,奈何?”[邊批:飛使之。]飛陽曰:“且反茶陵。”已而顧諜作失意狀,頓足而入。陰令逸之,計諜歸告,成必來追。即下令蓐食,潛趣繞嶺。未明,已逼賊壘。出不意,驚呼曰:“岳家軍至矣!”飛乘之,遂大潰。自是連奪其險隘。賊窮,飛乃曰:“招今可行矣。”

[評]

孫臏強而示之弱,虞詡弱而示之強,祖逖、檀道濟飢而示之飽,嶽忠武飽而示之飢。

【譯文】

晉朝名將祖逖(字士稚,曾聞雞起舞、擊楫渡江)手下將領韓潛與後趙的將領桃豹,分別據守東川的舊城,雙方相持四十多天,眼見糧食即將告罄。祖逖遂用布袋填裝泥土,命一千多名士兵搬運這些土袋,裝作是由外地支援的米糧。另外又暗中派人揹負米糧,故意在桃豹士兵經常巡邏的路邊休息,等桃豹的士兵攻擊時,故意丟棄米袋逃逸。桃豹的士兵也缺糧甚久,見祖逖士兵留下的米袋,以為祖逖軍中糧食充裕,心想絕對無法再與祖逖相持下去,心生懼意,連夜撤兵而去。

南北朝時,南朝宋將檀道濟(屢建戰功,後因見疑於朝廷,被殺)多次打敗北魏軍。至歷城後,魏軍以騎兵時而攻擊檀道濟的先鋒部隊,又時而突襲殿後的士兵,另外魏軍也焚燬城中的糧草。檀道濟在缺糧的情況下,只有撤軍。有一名投降魏軍的士兵,把檀道濟的窘境告訴魏軍,魏人出兵追擊,人數眾多,氣勢洶洶,檀道濟的軍隊一時難以招架。檀道濟於是在夜晚命人高聲地用籌數著量米的數量,實際上卻是以沙代米,另外用僅剩的米,覆蓋在沙堆上,唱籌量沙。”第二天魏軍見了,以為檀道濟營中糧食充裕,而被降兵騙了,就怒斬降兵,而檀道濟也全軍而退。

岳飛奉皇帝詔命撫嶺表,賊人曹成悍然拒絕。岳飛奏報說:“盜匪一旦得勢,就肆意橫行,等到窮途末路時,就容易招撫。現在如果不先圍剿賊匪,驟然招撫,盜匪是不會輕易接受的。”於是派兵進剿。

正好曹成派來的間諜,被俘獲綁縛在帳下,岳飛故意出示公文向當地官員徵調軍糧,官員說:“城中缺糧,該怎麼辦呢?”岳飛說:“看來只有先回茶陵了。”接著在間諜面前表現出失望的表情,頓腳進入帳內,一面下令故意製造讓間諜逃脫的機會。岳飛料定間諜一定會把所聽見的消息告訴曹成,而曹成一定會乘機攻擊官兵,於是下令全軍全副武裝,連夜悄悄繞過嶺表。

第二天天亮不到,岳飛就已到達賊營,賊人大感意外,驚呼道:“岳家軍來了!”岳飛乘機攻擊,賊人潰散,岳飛連連奪下賊人所據守的險要,賊人被逼的走投無路。岳飛說:“現在可以進行招撫了。

[評譯文]

孫臏故意隱藏本身的兵力來引誘敵人(強而示之弱),虞詡卻虛張自身的武力來恫嚇對手(弱而示之強”,祖逖、檀道濟以僅剩的米糧示敵,來掩飾糧盡的窘境(飢而示之飽),岳飛故意用缺糧做為誘餌,引賊人上當(飽而示之飢),他們戰術雖各有不同,但都達到預定的目標。

834、臧宮 周訪 獨孤永業

【原文】

建武十一年,臧宮將兵至中盧,屯駱越。時公孫述將田戎、任滿與岑彭相拒於荊州。鼓戰數不利。越人謀叛從蜀。宮兵少,力不能制。會屬縣送委輸車數百乘至,宮夜使鋸斷城門限,令車聲迴轉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聞車聲不絕而門限斷,相告以漢兵大至,其渠帥乃奉牛酒勞軍,宮陳兵大會,擊牛釃酒,饗賜慰納之,越人由是遂安。

周訪擊斬張彥於豫章,訪亦中流矢,折前兩齒,形色不變。及暮,訪與賊隔水,賊眾數倍,自知力不敵,乃密遣人如樵採者而出,於是結陣鳴鼓而來,大呼曰:“左軍至。”士卒皆呼“萬歲!”至夜,令軍中多布火而食,賊謂官軍益至,未曉而退。訪謂諸將曰:“賊雖引退,然終知我無救軍,當還掩襲,宜促渡水北。”既渡,斷橋訖,而賊果至,隔水不得進。

陳獨孤永業守金墉,周主攻之,不克。永業通夜辦馬槽二千,周人聞之,以為大軍且至,憚之,適周主有疾,遂引還。

【譯文】

後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臧宮率兵到中盧,屯駐駱越。當時公孫述(字子陽,王莽時自立為蜀主,光武帝命將征討,後為吳漢所敗)與岑彭在荊州對峙。岑彭一連吃了幾次敗仗,有當地人想謀反,歸降公孫述,由於臧宮本身兵力也不足,無法給予岑彭有力的支援,阻止百姓的叛降。正巧,縣府送來好幾百輛的運牛車,臧宮趁夜命人鋸斷城門的門限,要這幾百輛的牛車連續不斷的經由城門進進出出,一直到天亮。

當地人聽到整夜不息的車聲,再看到城門的門限都斷了,爭相走告漢朝大軍已入城,當地的鄉紳和百姓紛紛以酒肉犒賞三軍,臧宮也列陣舉行校閱,於是當地人心又趨安定。

周訪雖在豫章斬擊張彥,但自己也被流矢所傷,折斷了兩顆門牙。但周訪仍一如往常,面不改色。傍晚,周訪與賊人隔水對陣,賊兵人數超過周訪數倍。周訪自知不是對手,就密令士兵打扮成樵夫模樣,潛出營外,再列隊鳴鼓回營,並且高呼:“左軍來了。”士兵們都大喊萬歲。夜晚時,周訪命人多設爐灶,賊人誤以為是增援的官兵大批開到,不到天亮就退兵。

周訪對將領說:“賊人雖已暫時退兵,但終會知道其實並沒有任何援軍來,所以一定會再回頭攻擊,我們要儘快渡河北走。”渡河後,立即命人拆毀橋道,不久賊兵果然追來,只能望河興嘆。

南北朝時,陳國的大將獨孤永業駐守金墉,北周人屢攻不下。獨孤永業命人連夜打造二千馬槽。北周人見了大批馬槽,以為陳國大軍已來增援,心生恐懼,正巧北周主生病,就率兵退走。

835、賀若弼

【原文】

賀若弼謀攻京口,先以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買弊船五、六十艘,置於瀆內。陳人覘之,以為中國無船。又令緣江防人交代之際,必集廣陵,大列旗幟,營幕被野。陳人以為隋兵大至,急發兵為備。既而知之,不復戒嚴。又緣江時獵,人馬喧噪;及是濟江,陳人遂不知覺。

[按]

賀若弼攻京口。任忠言於陳主曰:“兵法,‘客貴速戰,主貴持重。’今國家足食足兵,宜固守臺城,緣淮立柵;北軍雖來,勿與交戰;分兵斷江,勿令彼信得通;給臣精兵一萬,金翅三百艘,下江徑掩六合;彼大軍必謂其渡江將士已被俘獲,自然挫氣;淮南之人,與臣舊相知悉;今聞臣往,必皆景從。臣復揚聲欲往徐州,斷彼歸路,則諸軍不擊自去。此良策也!”陳主不從,以至於亡。

【譯文】

隋朝時賀若弼(字輔伯)計劃攻打京口,他首先用老馬換取許多陳國的船隻,把這批船隻藏匿起來,而用五,六十艘破船,擱置在水邊,陳國派間諜偵察,得知此事,認為隋軍沒有可以作戰的船艦。

賀若弼又命人在換防時,要在廣陵集合,讓整個曠野放眼望去都是綿延不絕的營帳及迎風招展的軍旗,使陳人誤認隋軍要大舉南攻,急忙調軍加強防備。隨後故意讓陳人知道這只是普通換防。既然知之,便不以為怪,而鬆懈了防備。

賀若弼又經常在江岸的狩獵,人馬喧囂,等到陳人習以為常時,突然揮兵渡江,最後隋軍雖已全部渡河,而陳人仍毫無知覺。

[按譯文]

賀若弼攻打京口時,任忠(北周人,字靜鸞)對陳主說:“兵法說,凡進攻的客軍應採速戰,防守的主軍應採堅守戰略。如今我國民富兵強,所以應該堅守城池。並且沿淮河埋設木柵,即使隋軍來攻也不迎戰,只分別派兵截斷水路,使隋軍的各將領間不能互通消息;再撥給臣精兵一萬,戰艦三百艘,順江而下佔領六合,隋軍必以為渡江的部隊已潰敗被俘,士氣一定大受影響,而淮南人多為臣的故舊,聽說臣率軍而來,一定前來投效歸附。臣再表明將前往徐州,截斷隋軍後路,那麼兩軍不須交戰,隋軍也必退兵。這實是最佳良策。”可惜陳主沒有采納,終於遭到亡國的命運。

836、韋孝寬 岳飛 種世衡

【原文】

東魏將段琛據宜陽,遣其揚州刺史牛道恆煽誘邊民。韋孝寬患之,乃遣諜人訪獲道恆書跡,令善學書者習之)因偽作道恆與孝寬書,論歸款意,又為落燼燒跡,若燈下書者。還令諜人送琛。琛得書,果疑道恆,不用其謀,遂相繼被擒。

齊相斛律明月多智用事。孝寬令參軍曲巖作謠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摧自崩,槲樹不扶自豎。”令諜人廣傳於鄴下。時祖孝徵正與明月隙,既聞,復潤色奏之,明月竟坐誅。孝寬真熟於用間者。

岳飛知劉豫結粘罕,而兀朮惡劉豫,可以間而動。會軍中得兀朮諜者,飛陽責之曰:“汝非吾軍中人張斌耶,吾向遣汝至齊,約誘致四太子,汝往不復來,吾繼遣人問齊,已許我今冬以會合寇江為名,致四太子於清河,汝所持書竟不至,何揹我耶?”諜冀緩死,即詭服,乃作蠟書,言與劉豫同謀誅兀朮事,因謂諜曰:“吾今貸汝,復遣至齊,問舉兵期。”刲股納書,戒勿洩。諜歸,以書示兀朮。兀朮大驚,馳白其主,遂廢豫。

元昊有腹心將,號野利王、天都王者,各統精兵,最為毒害。種世衡謀欲去之。野利嘗令浪裡、賞乞、媚娘三人詣世衡乞降,世衡知其詐,曰:“與其殺之,不若因以為間。”留使臨稅出入,騎從甚寵。有紫山寺僧法崧,世衡察其堅樸可用延致門下,誘令冠帶。因出師,以獲賊功白于帥府,表授三班階職,充指揮使。又為力辦其家事,凡居事騎從之具,無不備。崧酗酒狎博,無所不為。世衡待之愈厚,崧既感恩,一日世衡忽怒謂崧曰:“我待汝如子,而陰與賊連,何相負也?”[邊批:苦肉計。]械繫數十日,極其楚毒,崧終不怨,曰:“崧,丈夫也,公聽奸人言,欲見殺,有死耳。”居半年,世衡察其不負,為解縛沐浴,延入臥內,厚撫謝之,曰:“汝無過,聊相試耳。欲使為間,其苦有甚於此者,汝能為我卒不言否?”崧泣允之,世衡乃草野利書,膏蠟致衲衣間,密縫之,仍祝之曰:“此非瀕死不得洩,若洩時,當言:‘負恩不能成將軍之事也。’”又以畫龜一幅,棗一蔀遺野利。野利見棗、龜,[邊批:影“早歸”。]度必有書,索之,崧目左右,又對“無有”。野利乃封信上元昊,元昊召崧並野利至數百里外,詰問遺書,崧堅執無書,至箠楚極苦,終不說,又數日,私召至其宮,乃令人問之,曰:“不速言,死矣。”崧終不說,乃命曳出斬之,崧乃大號而言曰:“空死,不了將軍事矣,吾負將軍,吾負將軍。”其人急追問之,崧於是褫衲衣,取書進入。[邊批:書中必以及浪裡等三人,使視之而可信。]移刻,命崧就館,而陰遣愛將假為野利使,使世衡。世衡疑是元昊使,未即相見,只令官屬日即館舍勞問,問及興州左右則詳,至野利所部多不悉。[邊批:可知非野利使。]適擒生虜數人,世衡令於隙中密覘之,生虜因言使者姓名,果元昊使。乃引見使者,厚遣之,[邊批:只覺惡草具進項王使其策未工。]世衡度使返,崧即還,而野利報死矣。世衡既殺野利,又欲並去天都,因設祭境上,書祭文於版,述二將相結,有意本朝,悼其垂成而敗,其祭文雜紙幣中,有虜至,急之以歸,版字不可遽滅,虜得之以獻元昊,天都亦得罪。元昊既失腹心之將,悔恨無及,乃定和議。崧複姓為王嵩,後官至諸司使,至今邊人謂之“王和尚”。

[述]

沈存中《補筆談》亦載此事,雲:“世衡厚遣崧,以軍機密事數條與之,曰:‘可以此藉手。’臨行,解所服絮袍贈之,曰:‘虜地苦寒,以此為別,至彼須萬計求見遇乞,即野利王。非此人無以得其心腹。’崧如所教,間關求通遇乞,虜人覺而疑之,執於有司,數日,或發其袍領中,得世衡與遇乞書,詞甚款密,崧初不知領中書,虜人苦之備至,終不言情,虜人因疑遇乞,殺之,遷崧於北境,亡歸。”事稍異。據《筆談》則領中書並崧不知,崧膽才壯,似更奇。

世衡又嘗以罪怒一悉將,杖其背,僚屬為請,皆莫能得,其人杖已,即奔元昊,元昊甚親信之,歲餘,盡得其機密以歸,乃知世衡能用間也。

【譯文】

魏晉南北朝時,東魏將軍段琛據守宜陽,命揚州刺史牛道恆煽動邊民滋事。韋孝寬(北周人,名叔裕,用兵如神,屢建戰功)深感困擾,於是暗中派人秘密偷取牛道恆的手跡,要善於摹仿筆跡的人,臨摹牛道恆的字跡,偽造一封牛道恆寫給韋孝寬的書信,信中表明有歸降的意願,並且故意在信紙上留下蠟跡,好像是在燭火下寫這封信,再命間諜將信送交段琛。段琛得到信件,果然對牛道恆的忠誠起了疑心,不再信任他所提出的謀略。終於與牛道恆先後被擒。

齊相斛律明月處理政務,機智多謀略。韋孝寬命參軍曲巖作歌謠,歌辭是:“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是指“斛”。又編歌“高山不摧自崩,槲樹不扶自豎”,讓間諜在城中廣為傳播。當時祖孝徵與斛律明月間有摩擦,聽了這些歌,就加油添醋稟告齊君,斛律明月竟因此降罪被殺。韋孝寬真可說是一位善於用間的將領。

南宋時,岳飛知道雖然劉豫與粘罕相勾結,但金兀朮對劉豫卻沒有好感,可以利用間諜挑撥。正巧軍中抓到一名兀朮派來臥底的間諜,岳飛故意裝作認錯人,而大聲責罵說:“你不是本帥營中的小兵張斌嗎?本帥前次派你去齊國,約定誘擒四太子(兀朮),你去了之後竟毫無音訊。現在我已經派人赴齊,齊主答應我今年冬天,以與金兵聯合攻打臨安為名,在清河誘擒四太子。而你先前為什麼竟背叛本帥,沒有把本帥的信交給齊王?”

金兀朮的間諜一再求情希望能再戴罪立功,免去一死,岳飛故意答應再給他一次立功機會,寫了一封與劉豫商議如何謀刺金兀朮的蠟書,切開間諜的股肉,將蠟丸藏於其中,對他說:“本帥原諒你的過失,現在再派你到齊,詢問齊主出兵的日期,千萬不要洩露此事。”

間諜回去之後,將書信呈交金兀朮,金兀朮大為驚恐,急忙奏報金主,於是金人廢了劉豫。

北宋時西夏主李元昊有兩名外號分別是“野利王”和“天都王”的心腹大將,各統領精銳的部隊,令官軍頭痛不已。種世衡非常想用計除去他們。

野利王曾派遣浪裡、賞乞、媚娘三名手下,向種世衡投降。種世衡知道他們故意詐降,心想:“與其殺了他們,不如利用這三人行反間計。”就派他們為監稅官,跟隨在種世衡的左右,好像非常信任的樣子。

紫山寺有個和尚,法名法嵩,種世衡曾暗中觀察,認為他心志堅貞,可擔大任,於是延攬他為手下,說服他還俗,接著以他率兵擊賊有功,請帥府表揚他,授予他三班奉職(官名,宋朝武臣的職官,有東班、西班、橫班),暫代指揮使職權。又為他張羅安家大小事,舉凡傢俱、器物、車馬無一不料理妥當。法嵩卻日日吃喝嫖賭,不幹正事。種世衡仍禮遇厚待。一天,種世衡突然很生氣的對法嵩說:“我待你有如自家兒子,想不到你卻辜負我一片心意,暗中與賊人勾結。”命人為他戴上枷鎖,嚴刑酷打、一連數十天。法嵩始終沒有怨恨,只說:“法嵩是男子漢大丈夫,元帥既然聽信讒言,要殺我,我只有一死報元帥。”

半年後,種世衡觀察法嵩仍一如當初,毫無怨尤,就親自為他解下刑具,命人侍候他沐浴更衣,請他進入內室,極力安撫勸慰說:“其實你根本沒有錯,這一切都是本帥故意試探你的。本帥想命你出使西夏,充當間諜,若被敵人查獲,所受的苦刑更加倍於你現在所受到的,你能為本帥保密,絕對不洩軍機嗎?”

法嵩流淚答應。

種世衡就隨手寫了一封給野利王的信,信口以蠟密封,藏在衣服夾縫裡,叮囑法嵩說:“這信不到生死關頭千萬不可洩露。萬一洩露時,一定記得高喊:”我對不起將軍,不能完成將軍所交託的任務了!”

一面命人準備龜圖一幅,棗一包皮,送給野利王。

野利一見棗、龜,{影射早歸。}猜測一定有信函,就詢問法嵩。法嵩看了看野利王的左右,回答沒有信。野利王於是立即寫了一封信命人以快馬送呈李元昊,李元昊召法嵩及野利王離營數百里外,與他會合,質問法嵩信函在哪裡,法嵩始終堅持沒有任何信函,雖一再遭到苦刑毒打,仍不吐實,過了幾天。李元昊私下召法嵩入宮,命人勸他說:“如果不說實話就難逃一死。”

法嵩仍不說出信函的下落。

是李元昊命人拖出斬首,法嵩這才大聲哭叫著說:“我白死了,無法完成將軍交付的任務,我對不起將軍.我對不起將軍!”執刑官急忙追問,法嵩於是拆開衣服縫線取出信函,李元昊命法嵩在別館住下,暗中派心腹愛將,假扮成野利王的使者,前去謁見種世衡。

種世衡猜測他是李元昊派來的使者,沒有馬上接見,只令屬下每天到賓館探問使者起居,並閒話家常。當問到興州的情勢時,使者回答得很詳盡,而對野利王的動向卻知道得不多。

正好這時俘虜了好幾名西夏兵,種世衡命人在暗中觀察俘虜和使者見面時的情形,俘虜果然叫出使者姓名,種世衡確知是李元昊所派遣的人之後,就立即召見,把他當做是野利王的使者,再贈送他許多貴重的財物送他回西夏。

使者回到西夏後,法嵩也回來了,並且還會帶回野利王的死訊。

種世衡用借刀殺人計除去野利王后,還想將天都王一併除去,於是在邊境設立祭壇,在泥板上刻下祭文,文中敘述西夏兩名大將有與自己結交的心意,不料卻功敗垂成,所以寫下這篇祭文祝禱上蒼。祭文與紙錢放在一處,突然有西夏兵來,種世衡忙命人毀去泥板,但泥字一時無法盡毀,於是西夏兵拿去呈給李元昊,天都王也因此獲罪。

李元昊損失兩名心腹愛將,心中悔恨無比,只好與宋議和。

嵩複姓為王嵩,後來官至諸司使,到現在邊人都還稱呼他王和尚。

[述譯]

沈存中《補筆談》中也有記載這件事,說種世衡在法嵩臨行前,曾以幾項軍事機密寫在紙條上交給法嵩,交待他必要時可藉此保命,又把身上的棉袍送給法嵩,說:“大漠天寒地凍,就用這件棉袍做為送別禮物,到西夏後,要想盡一切方法求見野利王,沒有他,事情就無法順利推展。”

法嵩按種世衡所交待的,打通關節求見野利王。西夏人不覺起疑心,將法嵩擒下,幾天後在法嵩棉袍的衣領中,發現種世衡寫給野利王的密函,信中言辭親密,法嵩並不知情,所以西夏兵雖嚴刑逼供,法嵩始終不說一字。於是西夏人開始懷疑野利王,殺了野利王,把法嵩放逐北地,最後法嵩才乘機脫逃回來。

這與前面所記述的情節略有出入。如果真如《筆談》中所記載,法嵩對暗藏衣領的密函一無所知,那麼法嵩的膽識豪氣更令人讚佩。

種世衡也曾經因一名番將犯罪,很生氣的下令差官鞭打他的脊背,雖然多名部屬為番將求情,種世衡卻一概不應允。鞭打完後,番將立即投效李元昊,李元昊非常信任倚重他,一年多後,番將完全取得李元昊的軍事機密,回來報告種世衡,這時眾人才明白種世衡是個善於利用反間的將領。

837、李光弼 李希烈

【原文】

李光弼募軍中,有少技皆取之,人盡其用。有錢工三者,善穿地道。史思明寇太原,光弼遣人詐為約降,而穿地道周賊營中,楮之以木。至期,遣裨將將數千人出,如降狀,鹹皆屬目,俄而營中地忽陷,死者千餘人。賊眾驚亂,官軍鼓譟乘之,俘斬萬計。

李元平至汝州,募工徒葺理郛郭。李希烈陰使勇士應募,執役版築,凡入數百人,元平不之覺。希烈遣將以數百騎突至其城,執役者應於內,縛元平馳去。

[述評]

嘉靖四十一年,倭入寇,圍興化府。都督劉顯奉敕赴援,去府城三十里,隔一江,逗留不進。久之,懼罪,遣五卒齎文詣府,約欲率兵越城禦敵。賊獲五卒,殺之。周其職銜,偽為顯文,約“某日夜某時率兵潛入應援,城中勿舉火作聲,恐賊驚覺。”擇奸細五人,詐充劉卒,齎入。城中信之,至期,賊冒劉兵入城,遂陷之。夫中國所以能制夷狄者,智也,今智反在夷狄,可不為寒心哉?

【譯文】

唐朝時李光弼招募軍中具有才藝的士卒,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其中有個叫錢工三的人,善長挖掘地道。史思明攻打太原時,李光弼命人與賊約定日期詐降,派錢工三率人趁機挖掘地道,將賊營營房地層下面挖了一圈地道,用樁木支撐,到了約降的日子,李光弼命副將帶領數千士兵,作出投降的樣子,一時間令人為之側目。正在此時,營中地基突然下陷,有好幾千賊兵,被倒塌的營房壓死,賊營中一片混亂。李光弼率官兵吶喊奮擊,斬殺的賊兵,數以萬計。

唐朝時李元平,唐遠房宗室,好談論兵事。到達汝州後,就召募工人整修城牆。李希烈(初為李忠臣副將,後自立為帝,國號楚)暗中派善戰的勇士前往應徵,加入修城的行列,人數總共有好幾百人,李元平毫無所知。一天,李希烈率數百騎兵突然進逼城下,與偽裝修城的工人裡應外合,竟生擒李元平而去。

[述評譯文]

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入侵,圍攻興化府。都督劉顯(嘉靖年間曾以征討苗人有功,官至都督)奉皇帝詔命支援平定倭亂。離府城還有三十里,隔著江水,劉顯就不再率軍前進。一段時日後,劉顯怕皇帝降罪,就派五名小兵帶著公文,想突破倭兵的防線進入府城,與府城守軍約定防城禦敵。沒料到倭兵俘虜了這五名小兵,殺了他們之後,冒用劉顯的職銜,偽造一封信,約定某月某日,將率兵潛入城中赴援,城中百姓千萬不可點燈叫喊,以免驚動倭兵。另外又挑選五名倭兵冒充劉顯的手下,進城送信,守城的官軍不疑有詐,到了約定的日期,倭兵冒充劉顯的部隊入城,於是府城失陷。

唉,過去中國能制服夷狄,使夷狄向中國稱臣入貢,全是因為能充分發揮中國人的智慧,現在國人的智慧反不如夷狄,能不令人心寒嗎?

838、劉鄩

【原文】

劉鄩,安丘人,初事青州王師範。唐昭宗幸鳳翔,朱溫率師迎於岐下。師範欲乘虛據兗州,鄩先遣人詐為鬻油者,覘城內虛實及出入所。視羅城下一水竇,可引眾而入,遂志之。鄩乃告師範,請步兵五百,自水竇銜枚而入。[邊批:不虞之道。]一夕而定,軍城宴然,市民無憂。

朱溫遣大將葛從周來攻城,良久外援俱絕,鄩料簡城中,凡不足當敵者,悉出之於外,與將士同甘苦。一日,副使王彥溫逾城走,守陴者從之,不可止,鄩即遣人從容告彥溫曰:“請少將人出,非素遣者,勿帶行。”又揚言於眾曰:“素遣從副使行者,即勿禁,其擅去者,族之。”外軍果疑彥溫,即戮於城下,於是守軍遂固,鄩後師範降梁。

【譯文】

唐朝的劉鄩是安邱人,最初是青州王師範(王敬武的兒子,曾奉昭宗命討伐朱全忠,兵敗投降被殺)的手下。唐昭宗臨幸鳳翔時,朱溫曾率軍在岐下迎接昭宗。王師範想趁官軍在外,防衛薄弱時,佔據兗州。

劉鄩得知王師範的計劃,就先命人偽裝成賣油的小販,混入城中,瞭解城裡守備虛實及進出城的處所。小販出城時,突然發現城牆下有一水道,可以率兵由水道中進城,就默記在心。於是劉鄩將水道一事報告王師範,請帶領步兵五百人,令他們每人口裡含木枚鑽進水道入城,僅一個晚上,王師範就取得兗州,而城中一如平日,絲毫沒有引起百姓的驚慌。

朱溫派大將葛從周攻城,包皮圍一段時間後,守城的劉鄩失去一切外來的援助,劉鄩就挑選城中無法作戰者,都命他們出城,與留守的將士同甘共苦。一天,副使王彥溫出城投降,其他守城的士兵也紛紛追隨他而去,一時軍心浮動,難以制止。劉鄩立即命人以不慌不忙的口氣告訴王彥溫說:“請不要帶太多士兵,不是有任務需要的兵不要帶。”又對士兵宣佈說:“如果因任務需要,要隨副使同行的,絕不禁止,其他人員若擅自離城,軍法論斬。”

圍攻的軍隊,果然懷疑王彥溫投降的誠意,將王彥溫斬殺城下示眾,於是城內守軍又都有堅守不降的決心,劉鄩不久隨王師範降梁。

839、劉鄩 畢再遇

【原文】

劉鄩敗晉王於河曲,欲乘勝潛走太原。慮為晉軍追,乃結芻為人,縛旗於上,以驢負之,循堞而行。數日,晉人方覺。

畢再遇嘗與金人對壘。一夕拔營去,留旗幟於營,豫縛生羊,置其前二足於鼓上,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復相持數日,及覺,欲追之,則已遠矣。

【譯文】

劉鄩在河曲擊退晉王的軍隊,原本想乘勝潛往太原,又怕晉軍從後追擊,就命人捆紮草人,綁上軍旗,立在馬背上,繞著城牆邊走。幾天後,晉人才發覺劉鄩的軍隊已溜走了。

北宋時,有一次畢再遇與金人對陣,一晚,畢再遇拔營離去,營中只留有軍旗。在拔營前,畢再遇事先命人綁縛羊只,把羊兒的兩隻前腳擱在軍鼓上,在羊兒掙扎時,就會發出咚咚的鼓聲,所以金人一直沒有察覺到那是座空營。相持幾天後,金人覺得情況有異,警覺到受騙,想追擊時,畢再遇已經走遠了。

840、侯淵

【原文】

魏爾朱榮使大都督侯淵討韓樓,配卒甚少,或以為言。榮曰:“侯淵臨機設變,是其所長,若總大眾,未必能用。”淵遂廣張軍聲,多設攻具,帥數百騎深入。去薊百餘里,值賊。淵潛伏以乘其背,大破之,虜五千人。皆還其馬杖縱使入城,左右皆諫,淵曰:“我兵少,不可力戰,為奇計以間之,乃可克也。”度其已入,帥騎夜進,昧旦,叩其城門樓,果疑降卒為內應,遂走,追擒之。

【譯文】

魏晉南北朝時,後魏爾朱榮派大都督侯淵率兵征討韓樓,但分給他的兵力很少,有人想為侯淵爭取增兵,爾朱榮說:“隨機應變是侯淵最擅長的,若是讓他統率大軍,恐怕反而礙他手腳。”

侯淵奉命後,就大事聲張,增添許多攻城器械,率領數百騎兵出發。在離開薊地有一百多里的地方,遇上敵兵。侯淵先暗中埋伏,然後自敵人背後攻擊,大敗敵兵,虜獲五千人。但侯淵卻下令發還他們的武器,任由他們入城回營,右左極力勸阻,侯淵說:“我軍兵力薄弱,不能長時間與敵人拚死作戰,只有用奇計離間敵人,才能打贏這一仗。”

侯淵估計敵兵已入城,就率兵連夜趕路,天還未亮,就命人拍打城門。韓樓果真懷疑先前入城的賊兵是侯淵的內應,就棄城逃逸,侯淵率兵追捕而歸。

84!”、韓信

【原文】

漢王以信為左丞相,擊魏。魏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渡軍,襲安邑,遂虜魏王豹,定河東。

信既破魏、代,遂與張耳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歇、成安君餘聞之,聚兵井陘口,號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信乘勝遠鬥,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勿與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野無所掠,不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麾下。”成安君不聽。信使間視,[邊批:精細。]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幟。”令其裨將傳歹食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佯應曰:“諾。”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邊批:創法。]趙兵望見大笑。平旦,信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邊批:欲以致敵。]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信、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趙果空壁爭漢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於是趙軍還歸壁,見壁皆漢幟,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遂亂走。漢兵夾擊,大破之。斬陳餘,擒趙王歇。諸將效首虜畢,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反以背水陣取勝,何也?”信曰:“此在兵法,顧左右不察耳。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即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得而用之乎?”諸將乃服。

[述評]

秦姚丕守渭橋以拒晉師。王鎮惡溯渭而上,乘蒙衝小艦,行船者皆在艦內。秦人但見艦進,驚以為神。至渭橋,鎮惡令軍士食畢,皆持仗登岸,後者斬。既登,即密使人解放舟艦,渭水迅急,倏忽不見。乃諭士卒曰:“此為長安北門,去家萬里,舟楫衣糧,皆已隨流,今進戰而勝,則功名俱顯;不勝,則骸骨不返矣。”乃身先士卒,眾騰踴爭進,大破丕軍。

李復亂,宣撫使檄韓世忠追擊,所部不滿千人。乃分為四隊,布鐵蒺藜,自塞歸路,令曰:“進則勝,退則死,走者命後隊剿殺。”於是莫敢反顧,皆死戰,大敗之。斬復。此皆背水陣之故智也。

沈存中曰:“韓信襲趙,先使萬人背水陣。乃建大將旗鼓,出井陘口,與趙人大戰。佯敗,棄旗鼓走水上軍。背水而陣,已是危道,又棄旗鼓而趨之,此必敗勢也。而信用之者,陳餘老將,不以必敗之勢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過餘,乃敢用此策。設使餘少黠於信,信豈得不敗?此所謂知己知彼,量敵為計。後之人不量敵勢,襲信之跡,決敗無疑。

又曰:“楚、漢決勝於垓下。信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高帝在其後,絳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信復乘之,大敗楚師。信時威震天下,籍所憚者獨信耳。信以三十萬人不利而卻,真卻也,然後不疑,故信與二將得以乘其隙。信兵雖卻,而二將維其左右,高帝軍其後,絳侯,柴武又在其後,異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項籍也。用破趙之跡,則殲矣。此皆信之奇策。班固為《漢書》,乃削此一事,蓋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戰耳。

信已襲破齊臨淄,遂東追齊王。楚使龍且將兵救齊,或說龍且曰:“漢兵遠鬥窮戰,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使齊王遣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又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居齊,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不戰而降也。”龍且輕韓信為易與,遂戰。與信夾濰水而陣。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盛沙,壅水上流,引兵半渡擊龍且,佯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

[評]

使左車之謀行,信必不能得志於趙。使或人之說用,信必不能得志於龍且。繞朝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士固有遇不遇哉。

【譯文】

漢王(劉邦)以韓信為左丞相,出兵攻打魏國。魏國大軍在蒲阪一帶佈陣,控制了臨晉河域。於是韓信故設疑兵,頻頻調動部隊準備搶渡臨晉,而另外派遣軍隊以木罌罐渡江,襲擊魏國首都安邑城。兵至城下,破城擄獲魏王豹,平定了河東地區。

韓信既然擊滅魏國,便與張耳東下井陘,繼續攻擊趙國,趙王歇與成安君陳餘聽到這消息,就在井陘口聚集兵馬,號稱大軍有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勸陳餘說:“韓信乘勝遠征,銳氣難以抵擋。臣聽說,要從千里外補給糧餉,常因路途遙遠,耽擱時日,士兵不但常面有飢色,甚至要自己動手砍柴燒飯,還不能保證每天都有飯吃。現在井陘道路狹窄,不但車輛無法並行,騎兵也不能成列而行。行軍數百里後,糧車勢必落在隊伍的後面,希望能撥給臣三萬兵馬,從小路阻斷他們的輜重裝備與補給,大王只要命人挖掘壕溝,架高營壘,堅守而不出戰。他們在前方沒有作戰的對象,退路又被我奇兵所阻,野地又掠奪不到補給的物品,不到十天就可取下韓信,張耳的腦袋,呈獻給您。”但成安君陳餘卻沒有采納李左車的建議。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知道成安君不用廣武君的計策,就放膽率軍前進,在離井陘口三十里處紮營。半夜時下達突擊令,挑選兩千名裝備輕便的騎兵,每人手持一面紅色軍旗,從小路上山窺伺趙軍的動靜。韓信告誡士兵說:“趙軍見我軍敗退,一定會出動全營的兵力追擊,這時你們就快速進入趙營,拔掉趙軍的旗幟,插上漢軍的紅旗。”又命令副將分送口糧給士兵,對他們說:“今天擊破敗趙軍之後,再舉行大會餐。”將士們都不相信在短時間內能擊敗趙軍,假意回答:“遵命。”

韓信派一萬人作先頭部隊,出發後,背對著河水排開陣勢,趙軍見了這種後退無路的陣勢,都大笑起來。

天亮後,韓信插上大將軍旗,敲擊戰鼓,朝井陘口出發。趙軍大開營門迎擊,雙方交戰許久。韓信、張耳假裝不敵,丟下戰鼓、軍旗,逃向河邊的軍陣,原先在水邊佈陣的先頭部隊,開營門接納韓信的退兵,再快速迎戰趙軍。

趙軍果然傾巢而出,全力追擊韓信、張耳。韓信、張耳進入軍陣後,所有士兵都拚死作戰,趙軍無法擊敗,於是想退兵回營,但回頭一望,整個營寨都插滿了漢軍的紅旗,不由大驚失色,以為漢王俘虜了趙王的將領,因而陣腳大亂。漢兵兩路夾擊,大破趙軍,殺了陳餘,活捉趙王。

將把敵人的首級,俘虜呈給韓信後,問道:“兵書上說:‘選擇陣地,右邊要有山陵做依託,陣地前的左方,面對水澤。’但今天將軍卻命令我們背水排開陣勢,居然得勝,這是什麼原因?”

韓信說:“這種戰術在兵法中也有,只是你們沒有注意罷了。兵法上不是說‘置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嗎?我韓信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勇於奮戰的士兵,跟隨我出戰的將士,就如別人所說,是‘驅趕百姓上戰場’。在這種情勢下,不能不設法置士兵於死地,使他們各自為自己的生存而力戰到底。如果置士兵於生地,他們一定會怕死而逃走,怎麼能用他們作戰呢?”

諸將聽了都非常佩服。

[述評譯文]

秦姚丕鎮守渭橋抵禦晉軍來犯。王鎮惡率軍搭乘特製的小船,由渭水逆流而上,命士兵都躲在船艙內不準外出。秦軍只看見船往前行馳,卻不見船上有人操舟,都以為是神。抵達渭橋後,王鎮惡命士兵先吃飯,然後每人手持木棒上岸,最後上岸的處斬。上岸後,又命人暗中解開船纜,渭水水勢湍急,一會兒功夫,船隻就被水流衝得不見蹤影了。

王鎮惡對士兵說:“這裡是長安北門,離家約有萬里,船艦、衣物都已隨流遠去,今天若是奮勇作戰,得勝後,不但能為國立功而且揚名鄉里;若是懦弱潰敗,恐怕只有橫屍異鄉了。”於是身先士卒,奮勇出擊,士兵們個個鬥志昂然,大破晉軍。

宋朝欽宗時,李復謀亂,宣撫使命韓世忠平亂。,韓世忠所擁有的兵力不滿一千人,於是把士兵分為四隊,命人在路上放置鐵蒺藜,阻斷自己後撤的退路,並對士兵說:“前進殺敵就能獲勝,膽怯後退只有死路一條,凡是想逃走的士兵,殿後的隊伍格殺勿論。”於是人人不敢回頭,都抱持拚死一戰的決心,終於大敗李復叛軍。

這些都是因襲“背水陣”的智謀。

沈存中認為,韓信襲趙,先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對河水排列陣勢,接著高舉將軍旗,伴著軍鼓,由井陘口出擊,與趙軍大戰。而後故意敗陣丟旗棄鼓,退入河邊陣地。背水列陣這已是險招,又丟旗棄鼓退入陣地,這更是必敗的態勢。但韓信卻採用這種戰術,陳餘是戰場老將,如果韓信不以兵敗撤軍,就無法誘陳餘出兵追擊,而大獲全勝。韓信自知自己才略高過陳餘,才敢用此戰略;假使陳餘比韓信聰明,韓信怎會不被打敗呢?這就是所謂知己知彼,估量敵人的實力擬定戰略。後人若不估量敵人的形勢,只一味模仿韓信,毫無疑問一定會失敗。

楚、漢在垓下決戰。韓信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迎戰,孔將軍率領左軍,費將軍率領右軍,高祖劉邦的隊伍在兩位將軍後面,而柴武又在高祖軍隊的後面。韓信先戰失利,孔、費兩位將軍先任由楚軍追擊,韓信復又集聚兵力乘虛還擊,終於大敗楚軍。

韓信當時威名震天下,項羽所害怕的只有一位韓信。韓信帶領三十萬大軍,戰敗而退,是真退兵,但後面的隊伍卻不知道,所以韓信能與孔,費兩位將軍聯手反擊。韓信雖兵敗,但孔、費二將軍仍在左右護衛,在後有高祖及柴武的軍隊,這情勢不同於背水一戰,只是為引項羽率兵追擊。若仍沿用破趙的舊計,那一定遭到失敗的命運。

這些都是韓信的奇謀。班固(東漢人,字孟堅)作《漢書》,竟然不記入此事,實在是因為班固不明白日後劉邦能殺項羽,這場戰役實在是一關鍵。

韓信攻破齊國臨淄後,立即往東追捕齊王,楚人派龍且(秦人,項羽手下大將)率軍二十萬人援救齊國。有人勸龍且說:“漢軍拚死遠征,其鋒銳不可當。齊、楚兩軍在本國作戰,思戀鄉土,鬥志容易瓦解。不如挖深壘溝,加強防禦,請齊王派親信的大臣去招撫那些失陷的城邑。失陷的百姓聽說齊王還在,又有楚兵來救援,一定會反叛漢軍。漢兵離國二千里,駐紮齊地,得不到齊人的支持,勢必無法補給糧食。這麼一來,不須作戰漢軍就要舉手投降了。”

但龍且卻認為韓信根本不是自己對手。於是雙方隔濰水佈陣。韓信在夜裡命手下縫製一萬個皮囊,盛滿沙子,堵住上游河水,另外帶領一半的兵力渡水攻打龍且,故意敗陣退走。龍且高興的說:“我早就知道韓信膽子小。”下令全軍渡水追擊韓信。韓信讓人移走堵水的沙袋,水勢一湧而下,龍且的軍隊大半無法渡河,韓信迅速反擊,殺了龍且。

[評譯]

假使當時陳餘能採納李左車的建議,韓信一定無法打敗趙軍;假使龍且能考慮賓客的謀略,韓信一定無法戰勝龍且。難怪春秋時秦大夫繞朝要感嘆。”不要認為秦國沒有人才,實在是我的謀略別人不採納。”唉,人的際遇的確有幸與不幸啊!

842、張弘範

【原文】

張弘範[字仲疇]討李璮於濟南,其父柔戒之曰:“汝圍城勿避險地。汝無怠心,則兵必致死。主者慮其險,苟有來犯,必攻救,可因以立功。勉之!”弘範營城西,璮出軍突諸將營,獨不向弘範。弘範曰:“我營險地,璮乃示弱於我,必以奇兵來襲。”遂築長壘,內伏甲士,而外為壕,開東門以待之。夜令士卒浚濠,益深廣,璮不知也,明日果擁飛橋來攻。未及岸,軍陷壕中,得跨壕而上者,遇伏皆死。

元兵逼宋少帝於崖山,或請先用炮。弘範曰:“火起則舟散,不如戰也。”明日四分其軍,軍其東、南、北三面,弘範自將一軍,相去裡餘,下令曰:“聞吾樂作,乃舉。違令者斬!”先麾北面一軍,乘潮而戰,不克。李恆等順潮而退。樂作,宋將以為且宴,少懈,弘範舟師犯前,眾繼之。預構戰樓於舟尾,以布幕障之,命將士負盾而伏,令曰:“聞金聲起戰,先金而妄動者死。”飛矢集如蝟,伏盾者不動,舟將接,鳴金撤障,弩弓火石交作,頃刻並破七舟,宋師大潰,少帝赴水死。

【譯文】

元將張弘範(字仲疇)征討濟南李璮時,他的父親訓誡他說:“圍攻對方的城池,千萬不要回避險要的地勢。只要你不生怠忽之心,士兵一定會為你死力效命。敵方主其事者,慮及險地的重要性,一旦遭到進犯,必然發兵救援,那時候,就可以建立功勳,希望你好好自我警惕!”

有一次,張弘範駐紮城西,李璮率軍出擊,卻沒有攻打張宏範的營地。張弘範對下屬說:“我營的位置險要,所以李璮才故意對我示弱,他心中一定打算出奇兵來突襲我。”於是張弘範命人修築長壘,壘下埋伏全副武裝的士兵,營外挖掘戰壕,並且大開東門準備迎戰。晚上更命士兵摸黑挖深戰壕,使得壕溝又深又寬,但是李璮都不知道。

第二天李璮果然命士兵搭建吊橋進攻,然而吊橋尚未及岸,士兵即陷入壕溝,少數僥倖攀越壕溝而上的,也都被埋伏的士兵殺死。

當元兵追擊宋少帝到匡山時,有人建議用炮攻,張弘範不同意,說:“如果用炮攻,一定會把船隊擊散,不如雙方刀刃對陣。”

第二天,張弘範把軍隊分成四隊,先包皮圍東南北三面,而自己卻帶領一軍離開陣地一里多路,行前下令說:“聽到我奏起的樂聲就進攻,違抗軍令者處斬!”

首先由北面的一軍趁漲潮時進攻,不料失敗,將軍李恆等於是又順著潮水退兵。這時樂音突然響起,宋軍將領誤認是元軍舉行宴會,竟放慢對元軍的攻勢,就在這一刻,張弘範的水軍,突然出現在宋艦前面,其他三路元軍也相繼開來。

張弘範事先曾在船尾搭建船樓,然後用布幕遮起,命將士負盾而伏,嚴令他們:“聽到敲鑼聲立即現身作戰,凡是提前輕舉妄動者,一律按軍法處死。”這時宋軍的箭矢有如刺蝟般密集,而伏盾而臥的元軍依然按兵不動。當雙方軍艦快要撞擊在一起時,張弘範才下令敲鐘並拉開布幕,剎時弓弩與火石齊發,轉眼就擊沉宋軍戰艦七艘。結果宋軍大敗,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殺。

843、勾踐 柴紹

【原文】

吳闔閭伐越,越子勾踐御之,陳於槜李。勾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動。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而辭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遂自剄也。吳師屬目,越子因而伐之,大敗之。

葉谷渾寇洮、岷二州。遣柴紹救之,為其所圍。虜乘高射之,矢如雨下,紹遣人彈胡琵琶,二女子對舞。虜怪之,相與聚觀。紹察其無備,潛遣精騎,出虜陣後,擊之,虜眾大潰。

[評]

罪人勝如死士,女子勝如勁卒,是皆創奇設誘,得未曾有。

【譯文】

春秋末期吳王闔閭發兵攻打越國,越王勾踐親自率兵抵抗。當時越軍在槜李(今浙江省嘉興縣)嚴陣以待。勾踐對吳軍嚴整的軍容感到憂心,就派敢死隊一連發動兩次攻擊,但吳軍絲毫沒有動搖。

於是勾踐就想出一個計謀,他把越國的死囚排成三行,然後在每個人的脖子上掛一把劍,一起走向吳軍陣地說:“現在吳,越兩國兵戎相見,我們觸犯軍令,但不敢逃避刑罰,現在只有死在陣前。”說完,拔劍自刎而死,吳軍看得目瞪口呆,於是越王勾踐乘機發動猛攻,把吳軍打得大敗。

唐朝時吐谷渾入侵洮、泯二州,情勢危急,皇帝命柴紹(字嗣昌,卒諡襄)前往救援,沒想到反被胡人圍困。胡人利用高地的有利形勢,發動箭陣,一時箭如雨下。

柴紹靈機一動,叫眾工彈奏琵琶,又要兩名女子隨著音樂婆娑起舞,胡人大感驚訝,見兩名女子舞姿曼妙,不由聚集圍觀。柴紹察覺胡人已中計而放鬆警惕,暗中派遣精銳的騎兵,包皮抄胡人的後方反擊,結果胡人大敗。

[評譯文]

敢死的勇士不如列隊自殺的罪犯能動搖敵人軍心,女子曼妙的舞姿卻勝過悍勇善戰的士兵。這些都是出奇謀,計誘敵人的招術,在以前可從來沒聽說過。

844、朱雋 周亞夫

【原文】

黃巾賊十萬人據宛。朱雋圍之,起土山以臨城內,鳴鼓攻其西南,賊悉眾赴西南,雋自將精兵五千,掩東北。[邊批:弩弓南指,情實西射。]遂乘城而入。

太尉周亞夫擊吳、楚,堅壁不戰。吳兵乏糧,數挑戰,終不出。後吳奔壁東南陬,[邊批:即朱雋之計。]太尉使備西北,已而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評]

合觀二條,可識用兵之變。

【譯文】

漢朝時黃巾賊聚眾十萬人佔據宛城,朱雋率軍圍城。他命士卒堆起土山,居高臨下偵察賊人在宛城的部署。接著故意擊鼓,調動士兵攻打宛城西南角,賊人於是集中全部兵力防守西南,沒想到朱雋卻親自率領五千精兵,由城東北突襲。一舉破城而入。

漢朝太尉周亞夫轉戰吳、楚各地時,有一次,故意堅守池不應戰。吳兵因補給中斷,缺乏糧食,亟需攻城取得補給。但屢次挑戰,周亞夫都不理。後來,吳軍發動攻勢,攻擊城東南,周亞夫立即派兵防守西北角。不久,吳軍的主力部隊果然由西北角攻城,但因周亞夫事先早已料到而失敗。

[評譯]

綜觀上述兩個戰例,可以看出用兵的變化。

845、宇文泰

【原文】

高歡督諸軍伐魏。遣司徒高昂趣上洛,竇泰趣潼關。歡軍蒲阪,造三浮橋欲渡河。宇文泰軍廣陽,謂諸將曰:“賊犄吾三面作浮橋,以示必渡。此欲綴吾軍,使竇泰西入耳。歡自起兵以來,竇泰常為前鋒,其下多銳卒,屢勝而驕,今襲之必克。克泰,則歡不戰自走矣。”諸將皆曰:“賊在近,舍而襲遠,脫有蹉跎,悔何及也?不如分兵御之。”泰曰:“歡再攻潼關,吾軍不出壩上。今大舉而來,謂吾亦當自守,有輕我之心。乘此襲之,何患不克?賊雖作浮橋,未能徑渡。不過五日,吾取竇泰必矣。”乃聲言欲保隴右,而潛軍東出,至小關。竇泰猝聞軍至,自風陵渡河。宇文泰擊破之,士眾皆盡,竇泰自殺,傳首長安。

【譯文】

東魏丞相高歡督導各路軍隊征伐西魏。派遣司徒高昂前去上洛,大都督竇泰前往潼關。而高歡自己率軍駐紮蒲坂,搭建三座浮橋,想要渡河。

西魏宇文泰的軍隊當時駐守廣陽,對其他將領說:“我軍三面都遭敵兵牽制,他們搭建浮橋,就已明白表示要渡河。然而這種做法無非是要牽制我軍,讓竇泰的軍隊能夠西進罷了。高歡起兵以來,竇泰經常是他的先鋒部隊,竇泰的手下也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由於戰無不勝,因此顯得很驕傲。如果我們發動突襲,一定可以擊敗他。打贏了竇泰,那麼高歡等不到與我軍交戰就會逃走了。”

將領們都說:“高歡的軍隊離我們最近,現在卻要捨近求遠攻打竇泰,萬一有個閃失,連後悔都來不及了,不如分兵數路,各別防守。”宇文泰說:“高歡兩度攻打潼關,我軍都只在壩上防守而沒有出戰,現在他大規模的帶兵前來,也一定料定我軍會再堅守,這已經存有輕敵的心理,趁這機會偷襲怎會不勝呢?敵人雖造了浮橋,還不會這麼快渡河攻擊,不出五天,我一定活捉竇泰。”

於是宇文泰公然揚言要保護隴右地區,暗中卻率軍朝東進發,到達小關,竇泰接到宇文泰率軍突襲的消息,倉促中由風陵渡渡河迎戰,宇文泰揮兵攻擊竇泰,敵兵死傷殆盡,竇泰自殺。他的腦袋被砍下後,送至長安。

846、韓世忠

【原文】

金人與劉豫合兵,分道入侵。時韓世忠駐鎮江,俾統制解元守高郵,候金步卒。親提騎兵駐大儀,當敵騎。會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紿良臣曰:“有詔移屯守江。”良臣去,世忠即上馬,令軍中曰:“視吾鞭所向。”於是引軍次大儀,勒五陣,設伏二十餘所,約聞鼓即起。良臣至金,孛堇聞世忠師退,即引兵至江口,距大儀五里,副將撻孛也擁鐵騎,過五陣東,世忠傳小麾鳴鼓,伏兵四起,旗色與金人旗雜出,金軍亂,我軍迭進,背嵬軍各持長斧,上揕人胸,下砍馬足,敵披甲陷泥淖,世忠麾勁騎蹂之,人馬俱斃,遂擒撻孛也。

【譯文】

金人與劉豫會師之後,分道入侵南宋。當時,韓世忠駐守鎮江,並由統制(官名)解元防守高郵,準備牽制金兵步卒,他自己率領騎兵直奔大儀,以抵擋敵人的騎兵。

南宋朝廷派遣魏良臣出使金國,途遇韓世忠的軍隊,韓世忠下令撤拆炊事鍋灶,故意向魏良臣說:“奉到朝廷詔令,命我們移兵退守江邊。”魏良臣一離開營區,韓世忠立刻上馬,傳達軍令說:“大家隨我馬鞭所指的方向前進。”於是率領大軍到達大儀這個地方,部署完成五處重要陣地,另外又設下二十多處的伏兵,約好聽到鼓聲響起,立即全面發起攻擊。

魏良臣到達金國。金國的大臣孛堇聽他說韓世忠已經率兵撤退,立刻引兵到江口,在距離大儀地方五里之處,副將撻孛也正好帶著騎兵掠過五個陣地的東側。韓世忠舉起令旗,傳兵鳴鼓,這時四周伏兵四起,宋軍旗幟與金兵旗幟混雜在一起,金兵立即亂成一團。宋軍輪番反覆殺進殺出,韓世忠的親兵部隊背嵬軍,更是神出鬼沒,各持長斧,上劈人胸,下砍馬腳,金國的騎兵帶著盔甲深陷在泥淖之中,任人宰割。這時,韓世忠又派出精銳的騎兵加以蹂躪,敵軍人馬一一死命,終於活捉了敵將撻孛也。

847、馮異 王晙

【原文】

馮異與赤眉戰,使壯士變服與赤眉同,伏於道側。旦日,赤眉使萬人攻異前部。賊見勢弱,遂悉眾攻異。異乃縱兵大戰,日昃,賊氣衰,伏兵卒起,服色相亂,赤眉不復識別,眾遂驚潰。異追擊,大破之。

吐蕃寇臨洮,次大來谷。安北大都護王晙率所部二千,與臨洮兵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襲敵營,去賊五里,令曰:“前遇寇大呼,鼓角應之。”賊驚,疑伏兵在旁,自相鬥,死者萬計。

【譯文】

漢朝時馮異征伐赤眉軍時,命士兵換上赤眉軍的兵服,埋伏在路旁。第二天,赤眉發動一萬人攻打馮異的先頭部隊,賊兵見馮異兵力薄弱,就發動猛攻。馮異指揮士兵奮勇應戰,堅持到傍晚,賊兵見屢攻不下,氣勢已弱,這時馮異突然下令,要隱伏的士兵出擊,由於伏兵的服裝與赤眉兵相同,一時間赤眉兵無法辨識敵我,於是驚潰而逃。馮異下令追擊,大敗赤眉。

唐朝時吐蕃入侵臨洮,抵達大來谷。安北大都護王晙(因破突厥,平吐蕃有功封清源公,卒諡忠烈)率兵二千人,與臨洮軍隊聯合抵禦吐蕃。王晙事先挑選七百勇士,換上吐蕃的軍服,趁夜襲擊敵營。在離敵營五里處,對士兵說:“碰到敵兵,就大聲喊叫,同時擊鼓吹號相應。”敵兵果然以為四周有兵埋伏,大感驚慌,自相殘殺,死者數以萬計。

848、達奚武

【原文】

宇文泰遣達奚武覘高歡軍。武從三騎,皆效歡將士衣服。日暮,去營數百步,下馬潛聽,得其軍號,因上馬歷營,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撻之,具知敵之情狀而還。

【譯文】

宇文泰派達奚武(北周人,字成興,封鄭國公,卒諡桓)偵察高歡軍隊部署的情形。達奚武帶著三名手下,要他們換上高歡士兵的軍服。到了傍晚時分,離開高歡營地還有好幾百步時,達奚武要士兵下馬,暗中偷聽,截獲軍中口令。再命士兵上馬巡行營地,一副營地守衛士兵的樣子,碰到不守軍紀的高歡兵,甚至鞭打他們。於是蒐集到非常完整的情報,圓滿達成任務。

849、廚人濮 何無忌 王世充 王守仁

【原文】

華氏叛宋,宋公討之。華登以吳師救華氏,敗於鴻口。華登帥其餘以敗宋師。公欲出,廚人濮曰:“吾小人,可藉死,而不能送亡,君請待之。”乃徇曰:“揚徽者,公徒也!”眾從之。華氏北,復即之。廚人濮以裳裹首而荷以走,曰:“得華登矣!”遂敗華氏於新裡。

[評]

廚人濮一奮,而眾皆揚徽;王孫賈一呼,而市皆左袒。忠義在,人心不泯也,難其倡之者耳!

桓玄既敗,西走江陵,留何澹之守湓口。澹之空設羽儀旗幟於一舟,而身寄他舟。時何無忌欲攻羽儀所在者,諸將曰:“澹之不在此舟,雖得無益。”無忌曰:“固也,彼既不在此,守衛必弱,我以勁兵攻之,成擒必矣!擒之,彼且以為失軍主,而我徒揚言已得賊帥,則我氣盛,而彼必懼。懼而薄之,迎刃之勢也!”果一鼓而舟獲,遂鼓譟唱曰:“斬何澹之矣!”賊駭惑以為然,竟瓦解。

李密與王世充戰。世充先索得一人貌類密者,縛而匿之,戰方酣,使牽以過陣前,噪曰:“已獲李密矣!”士皆呼萬歲,密軍亂,遂潰。

王文成與寧王戰,尚銳。值風不便,我兵少挫。急令斬取先卻者頭,知府伍文定等立於銃炮之間,方奮督各兵殊死抵戰。賊兵忽見一大牌,書“寧王已擒,我軍毋得縱殺。”一時驚擾,遂大潰。次日,賊兵既窮促,宸濠思欲潛遁,見一漁船隱在蘆葦之中,宸濠大聲叫渡,漁船移棹請渡,竟送中軍,諸將尚未知也,其神運每如此。

【譯文】

春秋時,宋大夫華氏叛變,宋元公派兵討伐。華登率領吳國的軍隊援救華氏。齊、宋的聯軍在鴻口擊敗吳軍,華登又率領殘餘的部隊奮勇擊敗宋軍。宋元公想逃走,廚人濮說:“我是個小人物,可以為賢君肝腦塗地,但是卻不能追隨您戰敗潰逃,請求您等一下。”接著高喊道:“士兵們,凡是高舉旗幟的,就是忠君愛國的好戰士。”士兵們紛紛高舉旗幟,結果宋軍又再度出擊,華氏敗北。宋軍緊追,廚人濮用衣裳包皮裹著一個人頭,背在背上,到處奔喊:“華登的人頭已被砍下了。”華登部眾軍心大為動搖,終於在新裡被宋軍擊敗。

[評譯文]

廚人濮振臂高呼,眾軍士都高舉旗幟效忠;王孫賈(戰國·齊大夫,為齊閔王臣。閔王被殺,賈母勉勵王孫賈為國除害)在市集登高一呼,義士們紛紛捲起衣袖追隨他。自古以來忠義就深植人心,缺少的只是那個登高一呼的人。

晉朝時桓玄(字敬道,曾篡晉自立為帝,後為劉裕出兵討平)叛變失敗後,向西回到江陵,派何澹之防守湓口。何澹之在其中一艘官船上插了很多旌旗和羽飾的儀仗,自己卻移往另一艘船上。

當時何無忌(官廣武將軍)想攻擊這艘插滿旗幟的官船。其他將領說:“何澹之不在這條船上。就是得手。後,也沒有什麼好處。”何無忌說:“何澹之既然不在這艘船上,守衛一定薄弱,我們以強兵進攻,一定能攻佔這艘船。這時我軍再一路高喊:‘生擒何澹之了!’敵軍的士氣就會低落,反之,我軍戰志高昂,敵軍必然恐懼我軍的攻擊,整個局勢必可迎刃而解了。”

果然,何無忌順利攻佔官船,戰士於是高喊:“砍下何澹之的腦袋了。”敵兵真的相信主將被殺,竟大敗。

唐朝李密與王世充交戰時,王世充先抓到一個面貌長相與李密一般模樣的人,把他藏起來,等到雙方打得正激烈時,派人把這個貌似李密的俘虜押解到陣前,並且大喊叫:“我們抓到李密了。”士兵們高呼萬歲,李密的部隊不由得心慌意亂,於是大敗。

明朝時王守仁與寧王朱宸濠對陣,因對方勢盛,又遇上風向不順,略有小挫。急忙下令將不奮戰而逃跑者,立即處斬。知府伍文定(字時泰,諡忠襄)等人站在火炮隊中,正指揮士兵奮勇應戰,賊兵突然看見一面大牌子,上面寫著:“寧王已經被擒,我軍不可濫殺。”一時間,賊兵驚駭不已,於是大敗。

第二天,賊兵士氣完全潰散,朱宸濠想暗中潛逃,看見蘆草中有一艘漁船停在那兒,連忙大叫:“渡河!”漁人划船靠岸請他上船,沒想到竟然押送至中軍,這時其他將領還不知道。

王守仁用兵,每每如此神速。

850、狄青

【原文】

狄青為延州指揮使,党項犯塞。時新募萬勝軍未習戰陣,遇寇多北。青一日盡將萬勝旗號付虎翼軍,使之出戰。[邊批:陸抗破楊肇之計類此。]虎望其旗,易之。全軍徑趨,為虎翼所破。

【譯文】

北宋大將狄青為延州指揮史時,党項人舉兵侵擾邊境。當時狄青曾親自招募士兵,編組一支名叫萬勝軍的部隊,由於缺乏訓練,士兵不熟悉陣法,所以常吃敗仗。有一天,狄青把萬勝軍的旗幟全部換給訓練有素的虎翼軍,命虎翼軍出戰,党項軍看見萬勝軍的軍旗,就飛撲而上,結果被虎翼軍打得大敗。

851、朱景 傅永

【原文】

梁之渡淮而南也,表其可涉之津。霍丘守將朱景浮表於木,徙置深淵。乃梁兵敗還,視表而涉,溺死大半。

齊將魯康祚侵魏。齊、魏夾淮而陣,魏長史傅永曰:“南人好夜斫營,必於淮中置火,以記淺處。”乃夜分兵為二部,伏於營外,又以瓢貯火,密使人於深處置之,戒曰:“見火起,亦燃之。”是夜,康祚等果引兵斫營。永伏兵夾擊之,康祚等走趨淮。火既競起,不辨淺深處,溺死及斬首不知其數。

【譯文】

五代時後梁軍隊渡河南下,在河道上標示水淺可渡河的地方。霍丘守將朱景(宋人,字伯晦)命人把梁人所作的標記移往水深的地方。後來梁兵兵敗撤退時,都照所標示的記號渡河,結果大半士兵被淹死。

南北朝時齊將魯康祚侵犯魏國,兩軍隔淮河對陣。魏將傅永(字儕期)說:“齊人喜歡乘夜襲擊營地,他們一定會先在淮河中點火把標示出水淺的地方。”傅永把軍隊分為兩路,埋伏在營外,又命人用瓢盛裝火油,放置在水深的河道,嚴令說:“見火光,就點燃瓢中火油。”這夜,魯康祚果然率兵偷襲,傅永的伏兵兩面夾擊,魯康祚只好急忙退走淮河。點燃火把時,只見淮河水面盡是火燈,分辨不出深淺,因此被淹死或者逃命不及被殺死的士兵,不計其數。

852、張齊賢

【原文】

齊賢知代州,契丹入寇。齊賢遣使期潘美以並師來會戰。使為契丹所執,俄而美使至雲:“師出至柏井,得密詔,不許出戰,已還州矣。”齊賢曰:“敵知美之來,而不知美之退。”乃夜發兵二百人,人持一幟,負一束芻,距州西南三十里,列熾燃芻,契丹兵遙見火光中有旗幟,意謂並師至,駭而北走。齊賢先伏卒二千於土鐙砦,掩擊,大破之。

【譯文】

宋朝人張齊賢(字師亮)鎮守代州時,契丹發兵入侵。張齊賢派人與潘美(字仲詢,卒諡武惠,追封鄭王)約定,兩人聯手防禦契丹。但使者被契丹人劫持而去。不久,潘美的使者來到張齊賢的營地,說:“我軍抵達柏井時,接獲皇上密詔,不許與契丹人交手,現在軍隊已調頭回去了。”

張齊賢說:“契丹人只知道潘美的軍隊要前來會合,並不知道潘美已經撤軍。”於是乘夜命二百士兵,每人手持一面軍旗,身背一束稻草,在離代州西南三十里的地方,將軍旗排成一列,開始焚燒稻草,契丹兵遠遠望去,只見火光中有軍旗飛舞,以為兩軍會師,害怕得向北逃逸。張齊賢事先在土鐙寨設有二千名伏兵,就乘機擊殺,大破契丹。

853、張巡 畢再遇 某督軍

【原文】

令狐潮圍睢陽,城中矢盡。張巡縛藁為人,披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得箭數十萬。其後復夜縋人,賊笑不設備。乃以死士五百斫潮營,焚壘幕,追奔十餘里。

開禧中,畢再遇被圍於六合,軍中矢盡,再遇令人張青蓋往來城上,金人意主兵官也,爭射之,須臾矢集樓牆如蝟,獲矢二十餘萬。又敵嘗以水櫃敗我,再遇夜縛藁人數千,衣以甲冑,持旗幟戈矛,儼立戎行。昧爽,鳴鼓,敵虜驚視,急放水櫃,旋知其非真也,意甚沮。急出師攻之,敵遂大敗。

沅州蠻叛,荊湖制置遣兵討之。蠻以竹為箭,傅以毒藥,血濡縷立死。官軍畏之,莫敢前。乃束藁人,羅列焜耀,蠻見之,以為官軍,萬矢俱發。伺其矢盡,乃出兵攻之,直搗其穴。

【譯文】

唐朝時令狐潮圍攻睢陽。城中的箭用完了,張巡(玄宗天寶年間安祿山造反,張巡舉兵征討,與太守許遠合力守睢陽,後城陷遇害而死)命人捆紮了一千多個草人,穿上黑色的衣服,利用夜晚用繩索由城牆放下。令狐潮的士兵爭相發箭,清點後總計有十萬多枝。

後來又在夜間把草人從城頭懸放下來,賊兵只大笑卻不加防備。張巡就派五百位敢死隊員襲擊令狐潮的軍營,焚燒賊兵的營壘,追殺十多里路。

宋開禧年間,畢再遇(字德卿,以智勇屢建奇功,為宋名將,卒諡忠毅)被賊人圍困於六合。軍中已無箭可射,畢再遇命人撐青傘站在城樓上,金人以為是主將來了,爭相發箭,一會兒整個城樓有如刺蝟般,總共有二十多萬支箭。

又有一次,金人用水櫃擊宋軍,畢再遇命人捆紮好幾千個草人,利用夜晚視線不明,替草人穿上盔甲,手持旗幟,武器,排列成隊伍,再一旁敲擊戰鼓。金人大為驚恐,急忙放下水櫃,過了一會兒,才知是草人,士氣大受影響。這時畢再遇下令攻擊,大敗金人。

沅州蠻人在荊湖一帶作亂,朝廷派督軍發兵平亂。蠻人削竹為箭,並在箭頭上塗上毒藥,只要一觸碰皮肉,就能致人死地。官軍們都害怕這種武器,不敢上前殺蠻。

於是督軍下令扎草人,排成一列,蠻人以為是官軍,於是萬箭齊發,等到蠻人箭都射完後,督軍才下令進攻,直取蠻人營寨。

854、張巡 種世衡

【原文】

張巡守睢陽,安慶緒遣尹子奇將勁兵十餘萬來攻。巡厲士固守,日中二十戰,巡欲射子奇而不識,因刻蒿為矢,中者謂巡矢盡,走白子奇,巡乃使南霽雲射之,一發中其左目,子奇乃退。

寶元中,党項犯邊。有明珠族首領驍悍,最為邊患。種世衡為將,欲以計擒之,聞其好擊鼓。乃造一馬持戰鼓,以銀裹之。極華煥,密使諜者陽賣之,後乃擇驍卒數百人,戎之曰:“凡見負銀鼓自隨者,併力擒來。”一日,羌酋負鼓而出,遂為世衡所擒。

【譯文】

唐朝張巡防守睢陽時,安慶緒(安祿山之子,安祿山稱帝時封為晉王,後殺安祿山自立為帝,為史思明所殺)派尹子奇率十多萬大軍圍攻。

張巡在城中巡視士兵,要他們加強守備,有一天之內交鋒二十餘次的記錄。張巡想要射殺尹子奇,但又不認得他。就把蒿草削尖了當作箭,被射中的賊兵很高興,以為張巡的箭已經用光了,跑去告訴尹子奇。城中才認出他的長相,於是張巡就要南霽雲(為張巡將領,善射箭,與張巡同被害)射尹子奇。

南霽雲一箭射瞎了他的左眼,尹子奇急忙退兵。

宋寶元年間,党項人侵犯邊境,而其中明珠族的首領驍勇強悍,最令官軍頭痛。

種世衡想用計擒服他,聽說他喜好擊鼓,就命人打造一匹馬,上有戰鼓,外層鑲銀,極其華麗,暗中命人裝扮成商人販賣。接著種世衡挑選好幾百名精壯善戰的勇士,告誡他們說:“只要見到一個身負銀鼓尾隨我軍的人,就予以活捉。”

一天,有一羌人揹著銀鼓外出,於是種世衡終於逮到明珠族首領。

855、裴行儉

【原文】

調露元年,大總管裴行儉討突厥。先是饋糧數為虜鈔,行儉因詐為糧車三百乘,車伏壯士五輩,齎陌刀勁弩,以羸兵挽進,又伏精兵踵其後。虜果掠車,羸兵走險,賊驅就水草,解鞍牧馬,方取糧車中。而壯士突出,伏兵至,殺獲幾盡,自是糧車無敢近者。

【譯文】

唐調露元年,大總管裴行儉征討突厥。突厥先前曾因搶奪糧車而獲勝,因此裴行儉命人準備三百輛假糧車,每車埋伏五名壯士,每人都拿著長刀、弓箭,糧車四周只派些羸弱的士兵隨車隊護糧,而精銳的主力部隊卻埋伏在後。

突厥兵果然前來劫糧,羸兵故意丟下糧車四處逃逸,突厥兵把糧車駕到水草邊,解下馬鞍,放馬吃草,正要搬運車上糧食時,埋伏的壯士忽然由車中跳出,攻擊突厥兵。突厥兵退敗時,又被伏兵追擊而至,幾乎全軍覆沒。

後此,突厥兵便不敢再搶劫糧車了。

856、賀若敦

【原文】

後周時,陳將侯瑱等圍逼襄州。賀若敦奉命往救,相持於湘、羅之間。初,土人密乘輕船,載米粟及籠雞鴨,以餉瑱軍。敦患之,乃偽為土人,裝船伏甲士於中。瑱軍人望見,謂餉船至,競來取。敦伏甲盡擒殺之。又敦軍數有叛人乘馬投瑱者,敦別取一馬,牽以趨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使馬畏船不肯上。後伏兵江岸,使人乘畏船馬,詐投附以招陳軍,陳軍競來牽馬,馬既畏船不上,伏兵發,又盡殺之。以後實有饋及亡奔瑱者,並疑不受。

【譯文】

南北朝時陳國將領侯瑱圍攻北周襄州。賀若敦(北周人,為人聰明多計謀,屢立大功,後恃功驕橫,被宇文護逼令自殺)奉命救援解圍,兩軍在湘、羅一帶對峙。

在賀若敦還未奉命前往時,當地百姓就常暗暗划著小船,裝載米糧,雞鴨等接濟候瑱的軍隊。賀若敦瞭解這情形後,深感困擾。於是命人裝扮成當地人,在小船內埋伏士兵,划向侯瑱的營區,侯軍見小船來,以為是補給的船隻來了,竟毫無防備的前來搬運食物。船內埋伏的士兵遂一擁而上,將前來取糧的敵軍全部擒殺。

又,賀若敦的部隊經常有士兵騎著馬投降到侯瑱的陣營,賀若敦遂另外挑選一匹馬,牽馬走向船邊,見馬要上船就命人打它,反覆再三,使馬一見船就怕,不敢上船,然後命人埋伏在江邊,再命人騎著怕上船的馬偽裝投降者,引誘陳軍。陳軍果然來牽馬上船,但馬兒怕再遭鞭打,不肯上船,這時埋伏的賀若敦士兵現身襲擊,又大破侯瑱軍。

自此以後,凡是當地百姓的補給船,或有真正願意投降侯瑱軍的,侯瑱一概不再理會。

857、李光弼

【原文】

史思明有良馬千餘匹,每日出於河南渚浴之,循環不休。李光弼命索軍中牝馬,得五百匹,縶其駒而出之。思明馬見之,悉浮渡河,盡驅入城。思明怒,泛火船欲燒浮橋,光弼先貯百尺長竿,以巨木承其根,氈裹鐵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船不能進,須臾自焚盡。

【譯文】

唐朝時史思明有一千多匹上選好馬,每天分批輪流帶到黃河南岸的沙洲上去洗澡,以展示他壯盛的軍容。

李光弼教人把軍中的母馬都牽出來,共五百匹,把它們所生的小馬全拴在城內,等史思明的馬到了水邊,就把五百匹母馬都牽出去,母馬不停的嘶鳴,引得史思明的馬都浮水渡過黃河,全都被驅趕入城。

史思明知道後非常生氣,想利用著火的小船,燒燬浮橋,李光弼得知史思明的陰謀,就事先積藏好幾百根長竿,用巨大的木頭抵住長竿的根部,用毛氈包皮裹著鐵叉,安置在竿頭上,如此一來,火船投水而下時,長竿叉住火船,使船不能向前漂流,而自行焚燬。

858、虞翻

【原文】

呂蒙既誘糜芳出降,未入郡城,而召諸將高會作樂。翻曰:“今區區一心者,糜將軍也。城中之人,豈可盡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鑰乎?”蒙從之,翻曰:“未也,設城中有伏,吾與將軍休矣!”復將芳入城,而翻代芳教曰:“芳得間歸,願共死守,有能破吳軍者,吾當低首拜之。”於是謀伏兵者皆前,翻盡按誅之,蒙乃入。

[評]

有此謀伏輩,南郡自足死守。未虧而下,芳真奴才也!總是玄德不定都荊州之誤。

【譯文】

三國吳大將呂蒙在得知糜芳已同意出城投降時,非常高興,雖然還沒有進城,就已召集將領們舉行慶功宴了。

虞翻(字仲翔)說:“今天有投降之心的只有糜將軍一人,至於城中其他人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所以還不能大意,何不先取得城門鑰匙再說。”呂蒙表示同意。

虞翻又說:“慢著,如果城中有埋伏,你我貿然入城豈能安全?”於是要糜芳入城,虞翻則代替糜芳對城中人說:“我糜芳現在脫困回城,願與城共生死,誰能阻擋抵禦吳軍,我就向他鞠躬拜謝。”

準備偷襲吳軍的士兵紛紛現身上前,虞翻也就逐一誅殺,呂蒙才得安然進城。

[評譯文]

有了這批計劃襲擊吳軍的勇士,南郡一定能堅守不破。現在竟被糜芳出賣,不戰而破,糜芳可真是個十足的奴才!這也怪劉備不定都荊州。

859、程昱

【原文】

昱,東阿人,黃巾賊起,縣丞王度反應之。吏民皆負老幼,東奔渠丘山。度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因謂縣中大姓薛房曰:“度得城郭而不居,其志可知,此不過欲掠財物耳。何不相率還城而守之?”吏民不肯從,昱謂房等“愚民不可計事。”乃密遣數騎舉幡東山上,令房等望見,因大呼曰:“賊至矣!”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相隨,昱遂與之共守,度來攻。昱擊破之。

【譯文】

程昱是東阿人,東漢末年黃巾之亂起時,東阿縣縣丞王度起兵反叛響應,官員百姓於是扶老攜幼向東逃到渠丘山。

王度率兵出城後,往西走了五、六里,就將軍隊屯駐下來。程昱於是告訴縣中的大族薛房說:“東阿縣城已在王度掌握中,他卻不住在城中,意思很明顯,他不過是想搶奪財物罷了。我們何不相約返家,據城而守?”

然而官吏百姓都害怕,不願回去。程昱又告訴薛房說:“這些愚民不足以商計大事。”

於是秘密派遣幾個人騎馬到東山上,高舉著軍隊的幡旗,讓薛房及百姓看得到,程昱就在一旁大喊:“賊兵來了!”然後下山趨赴縣城,官吏百姓也都跟著奔回縣城。到了城中,程昱就與吏民加強防禦工事,王度起兵來攻,被被昱打敗。

860、度尚

【原文】

桓帝延熹中,長沙、零陵賊反,交趾守臣望風逃潰。帝詔度尚為荊州刺史。尚至,設方略擊破之,窮追入南海。軍士大獲珍寶。然賊帥卜陽、潘鴻遁入山谷,聚黨猶盛,尚擬盡殲之。而士卒驕富,莫有鬥志。尚乃宣言:“陽、鴻作賊十年,習於戰守,我兵甚寡,未易輕進,當須諸郡悉至,併力攻之。軍中且恣聽射獵。”兵士大喜,皆空營出獵為樂。尚乃密遣所親,潛焚諸營,珍寶一時略盡。獵者還,無不涕泣。尚乃親出慰勞,深自引咎,因曰:“陽、鴻等財寶山積,諸卿但併力一戰,利當十倍,些些何足介也。”眾且憤且躍,尚遂敕秣馬蓐食。明旦,出不意赴賊屯,賊不及拒,一鼓盡殲之。

【譯文】

漢桓帝延熹年間,長沙、零陵蠻反叛,交趾太守逃逸。桓帝詔命度尚為荊州刺史。度尚率軍大破賊人,一直把賊人追到南海邊,虜獲了大批珍寶。但為首的賊匪卜陽、潘鴻卻逃入山區,氣勢仍然很盛。度尚想要再加以擊殺,可是士卒們因已擁有許多珠寶,所以心情鬆懈,根本毫無鬥志。

度尚於是宣佈說:“卜陽、潘鴻作賊十年,深深瞭解攻守戰術,今天我們兵寡力弱,不能輕易進攻,等各郡的部隊前來會師後,再合力圍剿賊人。”他又同時又說:“所有士兵可以在等待期間出營射獵。”兵士們聽到後,無不歡呼叫好,全營的士兵都一呼而出。

度尚於是暗中派親信偷偷到士兵的營房中放了把火,把他們所虜獲的珍寶全部燒光,士兵們打獵回來,發現珍寶全化為灰燼,都難過得掉下淚來。度尚一一勸慰,並且深深自責,然後乘機對士兵們說:“卜陽等人的財寶堆積如山,只要諸位能同心力戰擒下賊人,所得的財物要比被火燒掉的多上十倍還不止。現在所損失的,不必放在心上。”

眾人聽他這麼一說,又都振奮起來,度尚命他們餵飽馬匹。第二天天一亮,出奇不意直搗賊窩,賊人抗拒不及,終於討平群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