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真正的劉禪是怎樣的?別被電視騙了,在位41年,投降是對的,大家認為呢?

疑今察古幾復


可以說,劉禪從小就在顛沛流離的戰亂中生活長大,長坂坡大戰中趙雲就是懷抱襁褓中的劉禪殺出了曹操的重圍。

劉禪對社會長期的動亂有著不能抹殺刻骨銘心的記憶,這對他以後成長的過程影響也是極為深刻的。


以後父親劉備蜀中稱帝,“夷陵之戰”後不久,劉備去世,給諸葛亮留下遺言“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從劉備的遺言中我們大概能看出個所以然來。

“知子莫若父”,劉備的遺言中之所以有點猶豫,皆是因為劉備知道兒子劉禪性情溫順,並不喜歡戰爭。但劉禪生在了那個時代,他沒有選擇。父親劉備也同樣沒有選擇,劉禪只能被動的繼承父親遺志,被動的去完成那個不可能完成的“恢復漢室”的看起來像夢一樣的任務。

劉禪十七歲繼位,尊諸葛亮為“相父”,其實也是劉備的意思。劉禪雖然為王,但活得小心翼翼,一切都要看“相父”的臉色,這真的不是劉禪想要的生活。


諸葛亮窮兵黷武,六出祁山,五丈原去世以後,劉禪看起來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但諸葛亮後繼的繼承人姜維繼續北伐,但成效甚微。

263年,魏司馬昭伐蜀,魏將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劉禪拒絕了監軍霍戈請求帶兵守衛成都的要求,向鄧艾投降,這讓兵臨城下的鄧艾喜出望外。

劉禪投降以後,命令堅守在劍閣的姜維投降,蜀國滅亡。

其實,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我們會發現,如果劉禪組織軍隊進行抵抗,鹿死誰手還不一定。當時,姜維在劍閣擋住魏鍾會的主力,鄧艾只不過是一支小分隊偷襲成都,姜維已經得到消息,率部準備回援,況且,成都城內兵精糧足,足夠堅持幾天,至少蜀國還有機會,不會這樣快的投降。


但劉禪馬上就投降了,這隻有一個解釋,劉禪已經厭倦了戰爭。

父輩交給他的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過去,權利掌握在諸葛亮手裡,一切諸葛亮說了算。如今,自己終於可以做主了。但又遇上了魏伐蜀,誰心裡都清楚,蜀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劉禪審時度勢,與其垂死掙扎苟延殘喘,不可為而為之,不如順應時代的發展,讓長期的戰爭在自己的手裡結束,讓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執政的時候,朝廷從來沒有進行過大赦,而劉禪獨立掌權時進行了四次大赦,陳壽也說“軍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意思就是說“軍隊多次出動,卻不隨便發佈大赦令,不也是很高明麼!自從諸葛亮去世後,這種制度就漸漸破壞了,在此前政治上的優劣就非常明顯了”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劉禪執政以後,政治環境非常輕鬆,也可從側面瞭解劉禪仁慈的一面。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劉禪固然有其缺點,史學界也有爭論,認為劉禪不抵抗,軟弱昏庸。其實,劉禪對此有更深刻的理解,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多年的戰爭並沒有取得絲毫的成績,反而讓羸弱的蜀國國力衰弱。如今,蜀國人才匱乏,更是不堪一擊,大廈將傾,他沒有能力扭轉乾坤,選擇投降,避免殺戮,也是當時最好的辦法。

劉禪其實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絕不是我們想象的昏庸之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