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作业的改善」第四篇:标准作业,不是甩锅给员工的工具

“如果在标准作业的《工作指导书》中出现,‘包含但不限于.....’要求,那就是工程、工艺及生产单位不作为、要甩锅责任给员工的体现。”---行知精选

标准作业,是员工是否具备“职业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依据标准作业的三个特征,在制定标准作业时,要学会从员工的背影去观测员工的作业,并不是简单的测量某几个员工的作业工时,然后对工时使用平均法来确定“标准作业”;

而是需要拍摄视频的方法,让作业的员工参与进来,看着自己视频提出改善的建议,并且对标准作业的改善必须要持续,对于长期使用没有持续更新的标准作业表,在丰田认为是现场班组长的耻辱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上一篇关于标准作业的三个特征:

制定标准作业:使用拍摄视频的方法,让员工看自己的背影,提出改善建议,让遵守作业标准变成常态势;

指导标准作业:员工按照标准作业,能够在三天内独立操作;

改善标准作业:标准作业表要能够持续的保持更新。

到现在为止,我们以上概括为“标准作业表”的东西,实际上有以下几种:

1、工序能力表

记录着工序顺序、工序名称、机械设备编号、基本加工时间表、更换模具、颜色所需时间表、产能。这是进行作业组合时的根据。

目的:评估工序、设备与产能是否匹配。

作用:计划用于产销平衡,在转产改善时,提供换模换色的前置依据。

2、标准作业组合票

明确标注着操作员在周期时间表内必须遵守的作业顺序。

目的:

在1件产品的作业周期内,具体的作业顺序明确。

作用:帮助辨识加工、搬运、停滞、检验四个核心的有效工时分析,减少无效工时。

3、作业要领书

在执行作业时需注意的事项,决定了“操作机器、更换模具、换色作业、加工零件、装配等等”的作业顺序,并将此分别标注在各道工序上。

目的:保证关键质量问题受控,保证效率最大化工。

作用:减少不良、作业最经济。

4、作业指导书

这是指导作业的人对操作员正确指导的基础,包含根据每条生产线的产量,分配给一个操作工的工作内容,配合着作业顺序,会对各作业提示安全与质量的注意事项。

同时,它也用图片标注一个人作业的机器布局、周期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备库存量,还明确标注检验质量的方法。

目的:回答产品如何制造出来的具体作业。

作用:新员工能够熟练上手,确保质量与效率的稳定性。

5、标准作业表

将作业指导书上的机器布局图展示在A3纸上,明确标记“周期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库存量、节拍时间表、安全与质量确认基准”,并放入透明封套中,展示在流水线或是装配线的现场。

这一条与第一条工序能力表类似,只是第一条 工序能力表是放在工序上的,标准作业表一般放在线头,一条线一张的不同。

目的:主要针对设备,评估工序、设备与产能是否匹配.(整条线)

作用:计划用于产销平衡,在转产改善时,提供换模换色的前置依据。

这一篇之后,将会进入到具体讲如何进行改善作业的方法,在此之前我们来谈谈大家在现场最熟悉的作业指书,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困惑。

而对于工序能力表、工序要领书、标准作业组合票等,现场的班组长或者基层员工要搞清还是比较费劲的事,大多数情况是这是“IE”与“工艺”才需要用到的,而工作指导书是和现场管理者与员工每时刻都要打交道的。

所以我们来看看工作指导书的常见问题:

1、 员工不按作业指导书;

2、 作业指导书没有悬挂出来;

3、 员工对作业指导书没有认证

以上三点是我在上家公司华硕电脑管理制造课时最常见的,被现场IPQC稽核到的问题,那时常见回复给现场巡检的CAR单上的对策是:

一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中;

二是:组长加强巡线力度;

三是:对员工进行绩效扣分。

对于员工为何不按作业指导书执行,为什么会忘记悬挂作业指导书?

我们其实是分析不够的。现在通过前面所讲到,《作业指导书》其实是“标准作业”的一种,从标准作业的特征上来看,对于上面所讲到的工作指导书中常见的问题不能够防止再发,那就不难理解了。

我想主要原因,还是要思考,我们作业指导书是谁来做的?用了多久时间表做出来的?

我们之前也经常发现,有些作业指导书图文不符,工艺参数不符,步骤紊乱的错误,从这里可以看到,企业的大多数作业指导书都是IE或工艺人员制定;

由于他们的工作只是制作作业指导书,在自已的电脑上用一到二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事实上套用通用模板,可能还用不到这么久)。

这样一份作业指导书诞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造就上面的问题,其实也就不奇怪了。

更为最要的是,通常情况下只要是有作业指导书,生产过程中出现任何的质量异常,那么就一定会是操作工来背锅;

因为在作业指导书上的作业要点上,往往我们编写的人员,为了能够避开自已可能的失误带来的责任,会回上一句“以上,包含但不限于……..”我最痛恨这一点。

写 在 最 后

如何制定一份员工好用的作业指导书,在我理解要具备的要素有:一目了然,节拍清晰,步骤清晰。

换句话讲,在工序上有作业指导书,新员工如果做完三天仍然不会,或者效率达不到,或者装配后在后面发现的不良没有下降或减少,那就要思考这个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