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原始古城走馬嶺

東昇鎮走馬嶺是一個不到2000人的村落,傍依在風光旖旎的上津湖畔。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居守著一份難得的寧靜。相傳因三國名將關羽在此教子馴馬而得名。人們誰也不曾想到,早在5000多年前的洪荒時代,當華夏古國的許多地方還鮮有人跡的時候,石首先民就在此構築了走馬嶺古城。


原始古城走馬嶺

1989年,焦山河磚瓦廠在走馬嶺取土時挖掘出一具石鏟,後經荊州博物館考證為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1990-1992年,經過連續三次發掘,城址平面近似橢圓形,東西長約370米,南北寬約330米,城垣周長約1200米,城內面積約8萬平方米。城牆最高處約5米,牆基寬25-37米。城內西南部地勢低下,城垣有一缺口,應是水門所在。城垣周圍有清楚的護城河遺蹟,城西南護城河與上津湖相通。城址內發現大型房屋基址,房子為多間式,每間面積10-18平方米,這種大房子的發現在長江流域原始社會遺址中尚屬首次。城內文化堆積從下往上依次為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出土數以千計的石器、陶器文物,其中有精美的石鉞、石斧、彩陶等。據推測,古城最多時居民已達千餘人,是一個不小的部落,處於父系社會,實行軍事部落酋長制。走馬嶺古城城址的東、北、西部為沖積湖積平原,東南和南部為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遺址保存完好,沒有遭到後期擾亂。遺址總面積20萬平方米。走馬嶺古城是迄今為止長江流域能夠確認的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原始社會晚期城址之一。遺址雖歷經5000年滄桑,但依然保存其原貌。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石首市迄今為止唯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1月中旬,走馬嶺遺址被省文物局列入湖北省大遺址保護圈。2014年12月22日,國家文物局發文通過了石首市走馬嶺遺址保護規劃編制。

至2017年,"走馬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石首市人民政府、石首市文化旅遊部門與武漢大學達成了考古合作項目,並聘請北京建工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制走馬嶺遺址保護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