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麼聰明, 為何不幫英明的扶蘇, 而去幫紈絝子弟胡亥繼位?

餓死的貓


在《史記》中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了,《史記》裡面記載了趙國遊說李斯的對話。當然這個肯定也是司馬遷自己想出來的,當時來說誰也不可能知道李斯和趙高具體說了什麼。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

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

這個只是其中一段對話,從這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了,李斯幫助趙高,輔佐胡亥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蒙恬,

當時來說蒙恬是扶蘇的老師,而且當時秦始皇把扶蘇派到了蒙恬身邊,蒙家軍當時就是秦軍的主力軍,有三十多萬。李斯雖然貴為丞相,百官之首,但是我們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是非常的信任蒙恬的,而且又是扶蘇的老師,更重要的是他手裡有軍權。一旦扶蘇繼位,蒙恬就是新的丞相。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秦國的丞相確實不好當,之前的幾代君主基本上上臺之後就換了丞相,用自己的人,商鞅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李斯那麼聰明,證明會不知道一旦扶蘇繼位,自己的家族可能就要完了。

其實李斯這個人本來就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並沒有歷史評價的那麼高,而且李斯在秦始皇時期的貢獻也不是很大,因為當時所有的事物基本上都是秦始皇自己做決斷的。他這個丞相很多時候都是一個擺設,相比之前的商鞅,張儀,甘茂,魏冉,呂不韋等等這些人相比的話,李斯的貢獻確實要小很多。

當時秦始皇本來就很寵信趙高,而且這個時候扶蘇也不在身邊,很顯然胡亥的機會更大。如果是扶蘇繼位了,那麼對於李斯來說沒有任何的功勞,因為秦始皇指定的本來就是扶蘇和李斯沒有半毛錢關係。相反還可能把李斯一擼到底。但是如果和趙國合作輔佐胡亥登基的話,那麼自己就是功臣,幫助胡亥奪取天下的大功臣,那麼不光是自己,自己的整個家族都將是開國的功臣。兩者擺在這裡很顯然胡亥一方的利益更大。


小伍講歷史


扶蘇如果繼位,基本宣告李斯政治生命的徹底結束

這是一道選擇題——是天下百姓更為重要,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更為重要?

很可惜,李斯選擇了後者,因為在他決定跟胡亥、趙高同流合汙的那一刻,政治格局就已經形成了!

秦二世—趙高—李斯的三巨頭執政,就在嬴政死的那一刻開始生根發芽,他深知嬴政的選擇,而且他也明白,自己貴為丞相,如若想要顛覆趙高、胡亥並非難事,只是他沒有這個理由!

否則,他完全有能力扭轉乾坤,一舉擊潰胡亥和趙高。以丞相之名控制始皇帝親衛,將胡亥及趙高嚴密監視,隨後快馬加鞭告知扶蘇。或者,假意順從趙高秘密通知扶蘇引兵奪位,時機成熟之時,憑藉自己丞相之威望,號召天下人擁立扶蘇而非胡亥

這樣看來,勝算是很大的!畢竟扶蘇手裡有蒙恬,而蒙恬手裡有千軍萬馬!


政客李斯,終究沒有下定決心流芳千古

法家執行者李斯,是不會和有一定儒術薰陶的扶蘇成為盟友的,而且蒙恬這一類的開國功臣又不會成為自己人。所以,他選擇了看似“可靠”實則危險的盟友。他相信自己一生投機,此次也不會賠本的,可惜這一次不僅賠本,連命都陪上了!

李斯臨死前對兒子的那句話很經典

我還想和你牽著家裡的小黃狗,到蔡東門去打兔子,但是能夠實現嗎?

隨後即被腰斬並棄市的李斯,不知在他彌留之際是否後悔莫及,或者說,心思縝密的李斯為何落得如此下場?胡亥並不弱,只是對於權力的慾望並不高,但不代表他可以放任任何一家獨大,所以他需要作出制衡,以保證權力不傾斜向某個人

胡亥註定會選擇與趙高的同盟,因為內外之分,他斷然不會扶持李斯。但極度膨脹的趙高卻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而李斯也在這場博弈中,對於趙高的政治水平過分的相信

因為李斯的兒子駐守東方重鎮(河南一線),而大將章邯也是他的人,這二人是李斯的免死金牌,可李斯就是聰明過頭,他認為趙高是斷然不敢將其一鍋端的,畢竟投鼠忌器,如若李斯一死,無論是兒子或是親信,都不能允許這種狀況出現,國內大亂的情況下,東方門戶將徹底洞開,結果不言而喻

是天意還是發展的必然——陳勝們的失敗讓趙高鋌而走險

此時陳勝吳廣起義已經如火如荼,讓秦朝開始有了危機感。而項梁同志也一度也風光無限,大有重展六國雄風的勢頭。這樣來說,李斯應該會比較安全,畢竟外患尚未解決就自相殘殺的結果,趙高是知道的

或許是天意不可違,李斯註定要接受宿命的安排。項梁、陳勝的相繼被滅,讓趙高誤以為已經高振無憂,無需再擔憂東方邊關。或者說他已經等不及了,權力的慾望已經讓他失去了理智!無論是何種原因,趙高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一種最危險的方式,對李斯開刀!伴隨著權力的失衡和大亂的局勢,支持不住的趙高又以謀害秦二世的方法,來試圖挽救危局。隨後,子嬰設計誅殺趙高,結束了三巨頭統治的時代

只是為時已晚,秦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階段,面臨滅亡。其實在李斯被清算的那一刻,秦朝就已經走上滅亡之路

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的風光半世

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的李斯,早年是為郡縣小吏,學成入秦後,拜入呂不韋門下。隨後輔佐秦王嬴政滅六國,成就帝業

主張焚書坑儒,加強中央集權;參與制定律法、統一度量衡、以及小篆的敲定,李斯都盡心竭力,並作出卓越貢獻。李斯的政治主張,為中國及世界的政治制度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借鑑,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基礎

作為帝國宰相,李斯的前半生堪稱是風光無限。而品嚐了權力滋味後的李斯,更是不願意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成果。這也就是說,他為何會在扶蘇和胡亥的選擇題中,做出了“愚蠢”的選擇!

他為了自己的權力,放棄了對國家、對嬴政的忠誠。捫心有愧的李斯,試圖挽救危局,去改變由胡亥即位後的政治變化,可惜他遇到了趙高這樣的對手,不講道理、水平一般的趙高,硬是把帝國宰相李斯給解決了,用一種最決絕的方式,去敲響了秦帝國的喪鐘!風光了大半輩子的李斯,還是沒能逃過這一劫

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李斯選擇了走鋼絲。因為他深知,師從淳于越主張儒術的扶蘇上臺後,自己將不再是帝國的權力核心

為了自己的性命無憂,李斯計劃堪稱周詳,因為他深知,如若不想一起完蛋,那最好不要對自己動手(軍事重鎮在其子手中,重要將領也是自己的嫡系)

看似走過鋼絲橋,成功著陸的李斯,卻是大錯特錯。他面對的趙高,是一個為了權力不惜一切的亡命之徒,哪怕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說損一千二又何妨?權力才是最重要的

機關算盡的李斯,雖然最後的下場是悲慘落幕,但我覺得他應該不會後悔!

因為,失去了政治生命的政客就像癮君子失去了海洛因——生不如死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首先必須承認,李斯的確很聰明。

在中國歷史上, 李斯絕對是草根奮鬥成功的絕佳代表。他初為楚國郡裡一小吏,專管倉庫。有一次,巡查倉庫時,被兩隻老鼠刺激了一番,從此洗心革面,決定重新活過。

兩隻老鼠,一隻肥得流油,一隻又瘦又髒。那隻肥得流油的躺在倉庫頂上吃米,見人也不怕。那隻又瘦又髒的在下水道里吃著不潔的東西,見到人就嚇跑。

李斯昂頭嘆息:人生若鼠,我為何要當那一隻又瘦又髒的一見到人就嚇得瑟瑟逃跑的老鼠呢?

他決定辭職,前往蘭陵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在春秋戰國時期,荀子是僅次孔子孟子的儒家大師。數年後,學成出關,他沒有前往六國求職,而是將目光放在了西邊的秦國。

巴菲特說,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其實,兩千年之前的李斯只懂得這個基本的職場道理。六國人才眾多,土地肥沃,經濟文化發達。而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對人才都是求賢似渴,從未中斷。 而一部秦國史也證明,那些在六國混得不如意的士子,進了秦國都有一翻大作為。

他自認為,他必然是其中那一個。

李斯初入秦國時,只不過是呂不韋屬下的一個門客。 然而,他這樣胸懷大志之人, 會當一輩子的門客麼?

周星馳說,你可以罵我是跑龍套的,但你不可能永遠都罵我是跑龍套的。世人都以為李斯一輩子都不過是個門客時,他卻悄然以門客為跳板,見到了年輕的秦王贏政。

當時的贏政,如果從秦孝公算起,他已經是王七代了。贏政不似他後來的幼子贏胡亥,只覺人生虛無短暫,能多享受就多享受。反而,他也是胸懷天下之人 , 而他那隻狠銳的眼睛裡已透出,他此生必建史上空前之功勞。

一個傳大的君跟一個偉大的臣的相遇,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呢?猶如長天之上 ,閃電與雷電的和響。人都說, 君臣相戀,猶如男女情愛,總不知道哪一天誰要被對方拋棄。

但是,秦王贏政跟李斯之間的相戀,儘管之間出現了逐客令的波折,但是李斯對秦王之情,如黃河之水,滔滔滾滾。 他給秦王上書,秦王贏政被他感動,廢除逐客令,李斯終於留在贏政身邊,從此倆人不離不棄。

一個人臣之子,最高夢想是什麼?當然是丞相。

在贏政由秦王變為秦始皇時,李斯從最初的被拜為上卿,到廷尉,又到丞相,成功而又完美地實現了逆襲。

在秦始皇暴崩之前, 李斯的政治達到了巔峰。

據《史記》記載, 在秦始皇崩之前, 李斯長男李由當三川郡太守,別他男的都取秦室公主,而他的女兒,全都嫁秦室諸公子。

這種繁華到頂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呢?有一年,李斯長年李由告歸咸陽,李斯在家置酒待客,百官皆來長賀,門前車騎千數。

這樣的一個繁華場景,連李斯都憂心嘆息:我的老師都說了,物禁大盛,而我的位置已經到了人臣之至,我真的不知道我的未來在哪裡呀。

物極必反, 泰極否來, 這是事物發展的最基本道理。

其次,正是因為李斯活到頂,他必須保住這富貴之門,所以後來不得已跟趙高合作,扶持贏胡亥。

秦始皇生前,沒有立皇后,也沒立太子。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多多。但總之,他很喜歡幼子贏胡亥。於是在他巡遊天下之時,唯帶贏胡亥以及他的老師趙高出行。

這似乎是一種命運的暗示麼?

不知道。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秦始皇的暗示害了他的王朝。

後來,秦始皇巡遊路上駕崩。據說,還給扶蘇特別給了一封書。這時候嗅覺靈敏的趙高,馬上叫贏胡亥扣壓詔書,而他親自前去跟李斯談判。

他問李斯,你的功勞比蒙恬還大麼?

李斯如實說,不敢。

趙高說,扶蘇上臺以後,肯定賞識蒙恬的,還有你的未來麼?

李斯無話可說。

趙高又說,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聯手起來把他們搞掉呢?

李斯先是推辭,後來終於抵不住趙高的恐嚇,終於軟下來,跟趙高狼狽為奸,扶持贏胡亥上位。

為什麼李斯經不住趙高的恐嚇呢?

因為害怕!

他害怕什麼呢?

他害怕失去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這才是問題所在。

古往今來,多麼豪傑英雄,當他們爬到富貴頂峰之時,都是拼命保住 ,而不是激流勇退。李斯如此,後世的霍光也是如此。

於是悲劇發生了。

李斯以為,滿朝以上, 就他跟趙高說話了算,他以為,只要他跟趙高聯合一起,富貴無疆。

他卻沒料到,趙高是一個想吃獨食,不想跟他共享天下的人。

之前李斯對趙高還懷有幻想,當他最後又打破幻想的時候,決定上密奏告趙高。

聰明真被聰明誤啊。

須不知,當時趙高為了得天下,早就想方設法把那個虛無主義者的贏胡亥給架空了 ,滿朝能說話的就他一個人。而李斯的密秦,趙高早早看了,但是趙高不露聲色,繼續表演。

趙高有備而來,倒告李斯一狀: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郡守,楚國造反軍陳勝等皆從旁縣而過,過三川,李由守城不肯出就罷了,還聽說他跟起義軍有文書來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必須查。

之前,李斯因為陳勝造反,而李由沒有前往鎮反,怕被問責,不敢聲張,只得瞞著前線問題繼續拍秦二世馬屁。沒想到,拍了半天,自己還被踢了一腳。

趙高奏書一下來,身為趙高學生的贏胡亥似乎挺配合,點頭說:必須查,這個事那就讓趙老師查吧。

他把審查李斯的任務,交給了趙高。

事情可想而知。

趙高在後宮忍辱負重二十多年,就等這一天出人頭地,決不會跟任何人分享天下。

於是,趙高馬上派人審查李斯。

最後,李斯被腰斬。

腰斬之前,李斯腸子都悔青了。

但也無可奈何。

之後,三族被夷,一生的奮鬥,都煙銷雲散了!

總結:李斯成功就在於不放棄對功名的追逐,而他的被誅也在於對功名的追逐與迷戀,被趙高利用,才淪為三族被夷!

悲乎也哉!


月望看歷史


這件事如何評價,就涉及到《史記·秦始皇本紀》相關史料的真偽問題。按照《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本來是想傳位給扶蘇的,但是趙高勸說李斯一起篡改了遺詔。為什麼呢?因為扶蘇在上郡監軍,上郡的統領是蒙恬,扶蘇和蒙恬的關係非常好。所以如果扶蘇成為了皇帝,那麼蒙恬當然是首號寵臣。這樣一來李斯就會受到冷遇。所以李斯要想保住地位,不如扶持年輕的胡亥,這樣一來才有利於鞏固自己的權勢地位。

李斯覺得這個說法可行,所以聽從了趙高,之後扶蘇自殺、蒙恬賜死。不過一直有人懷疑該記載的真實性,秦始皇為什麼打發扶蘇去外地,而帶著胡亥在身邊,又遲遲不立扶蘇太子呢?明顯就是想立胡亥嘛!再加上新發現的北大漢簡《趙正書》還真是這樣說。所以這個說法也有一定可信度,那麼這樣一來李斯扶立胡亥就是中規中矩了。但是《秦始皇本紀》目前也不可輕易否認,所以我們姑且讓兩種說法並存吧。


林屋公子


李斯一輩子一直再推行法家學說,用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幫助始皇帝統一六國。秦朝滅六國後李斯輔佐秦始皇鞏固秦朝政權,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當時秦始皇出遊,病死於沙丘,並留下遺囑讓公子扶蘇回來發喪繼位。此時的李斯因為始皇帝死於外,害怕公子們出來爭權,導致天下大亂,於是就採取了秘不發喪的方式。可以看到,此時的李斯還是心繫大秦安危,一心為大秦著想。

秦始皇在去世前,曾經將後事託付給丞相李斯與太監趙高。趙高身為胡亥的親密好友,支持胡亥上位可以理解,但身為丞相的李斯難道不知道扶蘇才是繼承帝位的最佳人選嗎?為何還要幫胡亥而不幫扶蘇呢?

秦始皇死的過於突然,趙高想著如果扶助扶蘇登基,那麼他的日子就到頭了。要知道,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他可沒少得罪扶蘇,況且扶蘇一旦繼位一定會重用蒙氏家族,自己還有什麼盼頭呢?但是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偽造遺詔的,因為這李斯的篆體沒有人可以模仿出來。

於是趙高找到李斯,先是恭維了一番,又是陳明利害,大致意思是你李斯為了個人的私慾當初害死韓非子、害死白起,這可都是滅族的大罪。如果扶蘇登基,一定會徹查此事,你的結果可不美好啊。

李斯被趙高的一番言論說的心驚肉跳,自己的榮華富貴不保這或許是一個小事,被滅族這可是大事了。趙高又說,只要立了一個無能的公子,他們不但可以保住富貴,還可以繼續操縱權柄,李斯的榮華富貴都可以保住。

李斯當時就嚇破了膽子,答應篡改遺詔,更為惡毒是命令公子扶蘇自裁。這公子扶蘇接到聖旨,不得不當場自刎。如果說趙高是趙國遺留在秦國的間諜,或許這一切都不難理解了。

李斯也沒有好結果,被趙高誣陷打進了大牢,並且欺騙他只要認罪可以保住性命。這李斯之後認罪,結果是連同自己的親人都被腰斬了。

趙高獨攬大權,連秦二世也不放在眼裡,對秦始皇的兒孫們展開了大屠殺,這些平時養尊處優的公主、公子被趙高以最殘忍的方式殺死。最後搞的本來風雨飄搖的大秦王朝一蹶不振,而他本人在殺死了秦二世之後,也被其他公子殺死。

李斯一心只想要富貴,為了富貴不惜昧著良心說假話,不惜出賣對你有恩情的秦始皇。你吸引來的,當然也是一心只想要富貴的人,這些人為了富貴,也不惜昧著良心說假話,也不惜出賣別人。你為了利害可以出賣別人,難道別人就不會為了利害而出賣你?為了富貴,和這群小人聚集在一起,每天陰謀算計別人,你憑什麼覺得這群小人就不會陰謀算計你?跟這樣的一群人混跡在一起,你怎麼可能會有好下場?天下有這樣的好事嗎?沒有這個道理!我們究竟要如何才能交往到理想的朋友,讓我們真正趨吉避凶呢?


蠔尾


在秦朝的歷史上,李斯絕對稱得上絕頂聰明的人,論能力無人能敵,論才幹無人比肩,他是一個學識和本領結合得最好的頂尖人才,當時確實無人能出其右。

李斯,字通古,楚國人,早年為郡小吏,後從學於荀子,學成入秦,歷任郞官、長史、廷尉、丞相,曾助秦王政滅離間諸侯、滅六國、成帝業。秦滅六國後,他與馮劫、王綰議定尊秦王贏政為皇帝,制定相關的禮儀制度,銷天下兵器,焚書坑儒,加強中央集權,並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了車軌、文字和度量衡。

李斯的經歷和作為,與北宋初年宰相趙普極為相似,他像趙普一樣,是奪取天下的參與者,是穩定天下的策劃者,而與趙普比較起來,李斯功勞更加卓著的一點,他更是秦朝制度的奠基者,也是中國二千年封建制度的創造者,他於秦有功,於封建體制的發展與完善,也功不可沒。

那麼,李斯這樣一個聰明的人,他為什麼不幫助英明的扶蘇, 卻要幫助紈絝子弟胡亥繼位呢?

首先,李斯的關注焦點在治國理政,對同僚間的權謀與爭鬥,缺乏應有的預防和警醒。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焚書坑儒,制定法律,統一文字,千頭萬緒,日理萬機,這除了聰明之外,還得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時間都用在這些事情上面,哪裡還會關注陰謀和爭鬥?

其次,李斯被趙高的陰謀所蠱惑。前210年,秦始皇死於東巡途中,李斯一門心思處理善後,且秘不發喪,要趙高發出詔書召扶蘇速歸咸陽時,趙高卻在一旁開始了陰謀。趙高找到李斯說,今日皇上駕崩,他的遺囑,外人不知,江山傳給誰,也全憑你我,不如設法傳位於胡亥。因為,如果胡亥當上皇帝,你還是丞相,如果扶蘇當上皇帝,丞相肯定是扶蘇所最信任的蒙恬的,那時,就沒你什麼事了,一番蠱惑,因擔心危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李斯終於同意扶胡亥當皇帝。

再次,李斯對趙高缺乏防範,他不知道自己扶了胡亥當皇帝后,趙高對蒙恬更加狠毒。後來,趙高為了自己能出任丞相,決定消除李斯這聲攔路石。於是,他在皇帝胡亥面前屢進讒言,他對胡亥說,李斯企圖封王,願望沒能實現,有謀反動向,必須趕快除掉這個危及皇帝的叛亂分子。

結果,李斯被下獄,落得個碎屍萬段的結局。而這,卻又是李斯咎由自取,假設他不參與這個陰謀,趙高和胡亥或許沒有除掉他的實力,不但他的命運完全改變,歷史也將完全改變。然而,遺憾的是,歷史就是在一連串的意外中前進的,沒有假設。


帝國的臉譜


李斯這輩子犯的唯一一次傻,就是:秦始皇去世後,李斯與趙高合謀篡改遺詔扶持胡亥繼位、逼死英明的扶蘇!至於精明的李斯為何會犯傻到這程度,背後的根本原因在趙高身上!而李斯,之所以會在這一關鍵時刻栽在趙高手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趙高那“能把死的說成活的”的卓絕口才。

李斯在口才上是個人才,但這要建立在他沒遇到趙高之前,因為趙高在口才上,那是人才中的人才。這趙高的口才到底有多好呢,簡單說來就是:堪比四處遊說舉六國相印的張儀。古代有個著名的口才能人叫觸龍,他的壯舉之一被記錄在《觸龍說太后》中,今天,我們仿之,姑且把趙高說服李斯的故事叫《趙高說李斯》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此後,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亂,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飯,不讓外人知道死訊,按照慣例,應由秦始皇長子扶蘇繼位。扶蘇思想傾向於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當面提過意見,惹得秦始皇生氣,把他派到西北大將蒙恬那裡。

而這時,胡亥的老師,即宦官趙高卻動起了歪腦子,他極力想讓胡亥稱帝,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大權在握了。始皇帝死時,扶蘇正在西北鞭長莫及,如此一來只要說服李斯,趙高就完全可以把胡亥扶上皇位。

但這李斯平素與趙高關係也並不密切,並且又是極富謀略之人,要說服李斯,談何容易啊!但是沒關係,趙高是誰,雄辯之才可退百萬雄兵之人啊!趙高的口才究竟有多好呢,接下來,我們回到當時來剖析一下:

這趙高去說服李斯,可以堪稱天下“說服案”的範本啊!趙高的最終目的是勸說李斯篡改遺詔,但見到李斯後,趙高並沒有單刀直入,而是採取了迂迴引導法,他開腔說:

“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於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皇帝死時,要扶蘇回來參加葬禮的這封信,沒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這封信沒有人知道,現在胡亥手裡。所以,誰繼位,全由你我說了算。這話說得高藝術啊,全程是探聽的口吻,而且也沒有透露具體,這樣說的原因是:萬一李斯不配合,自己還有退路。

果然,李斯不配合,冷冷說:“這是亡國的言論,不是人臣應該議論的。”這話一出來,估計普通人心得涼半截,意思很明確:這事我不想說!

但趙高聽到李斯的不滿後,卻有條不紊地繼續陳述,顯然,趙高此番是抱著“吃定你”的打算而來的。趙高看似無意地提到了一個關鍵人物:蒙恬,這蒙恬和太子扶蘇關係很好,也是謀臣之一,深得扶蘇的信任。

在這種時候提蒙恬,一來等緩和氣氛,二來也能引起李斯的注意:為什麼突然提這個人,他想表達什麼?於是,李斯耐著性子聽下去了。

接下來,趙高從蒙恬的才幹、功勞、謀略、人心等等入手,狠狠把蒙恬大人誇了一頓。這李斯默默聽著,在趙高卓絕口才的描述下,李斯恍然間還生出了自卑感。趙高一看李斯表情有變,立馬知道,可以拋出殺手鐧了,於是他說蒙恬和扶蘇的交情很好。其實,趙高這番話只有這最後一句是事實,其他的非常有待深究。但此時的李斯,已然動搖,甚至自覺:自己全然不如蒙恬。

就在這個當口,趙高拋出了關鍵性的一句:扶蘇繼位會立蒙恬為丞相。這是什麼意思,趙高等於告訴李斯:扶蘇繼位,對你李斯大大不利啊,因為他要立蒙恬為相,沒你什麼事啊!李斯聽到這,臉色一沉,陷入了沉思。其實說到底,趙高完全就是在靠口才“忽悠”,誰說扶蘇會立蒙恬為相啦?沒人說,但趙高卻成功用這招,讓李斯錯覺“蒙恬肯定就是未來的丞相”。

但李斯畢竟也是聰明人,轉念一想,反正不當丞相也沒事,還是堅守本心為好。於是,李斯對趙高說:你回去吧,說我是奉先帝的命令行事,聽從聖上之安排,我自己有什麼可以考慮可以決定的呢?這裡可以看出,李斯可以算得上忠臣,即使明知道扶蘇繼位自己利益可能受影響,但也依舊不改初衷。

但趙高怎麼會肯這樣就回去,他繼續卯足了勁發揮他的雄辯之才!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這話是順著李斯的話進行反駁的,目的是說服李斯接受:效忠聖上並不需要完全按照聖上的意思辦,而應以天下蒼生為要。

緊接著,見李斯似有所動,趙高馬上拋出論證,證明天下的聖人都是善變的,他還把聖人會隨機應變,不拘泥於固有這個正理搬了出來,恰到好處的駁了李斯的忠臣論。這話連起來說就是告訴李斯:篡改遺詔並非背叛秦始皇。

李斯馬上反駁說:篡改遺詔的貌似都沒好下場!趙高大喜,這說明李斯此時已經心動了,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說服李斯:篡改遺詔也不會沒有好下場。

趙高說道:“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裡。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這話就相當有水準了,趙高的意思非常明確:篡改遺詔有沒有不好下場不一定,但不篡改遺詔,卻絕對會“禍及子孫”

!然後,趙高論證了篡改遺詔能得到的種種好處。

聽完後,李斯長嘆“嗟乎!獨遭亂世,既已不能死,安託命哉!”自此,李斯就已被趙高完全說服!活生生,趙高就把“黑”說成了“白”。這樣的口才,即使不是李斯,換成劉斯,周斯,結果也大約是一樣的!

所以,李斯最終捨棄扶蘇擁立胡亥,不是因為別的,而僅僅是因為趙高口才過人啊!大約,李斯最終死於趙高陰謀之下,也與趙高出眾的口才脫不了干係!看來,口才這東西,有時候比世間任何刀劍、謀略,都要重要啊!



記者李滿


李斯在中國歷史上,在整個秦帝國裡,絕對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

秦朝沒有文學,唯一的一篇就是李斯的《諫逐客書》,一篇就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李斯)

他是傑出的書法家,由他寫的《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等書法石刻名垂千古。

最了不起的是他的政治才幹。他不但在秦朝統一過程中,派間諜去各國離間六國君臣的關係,以實現各個擊破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李斯在秦朝統一後,做了幾件卓有成效造福千古的事情: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實施郡縣制。

如果沒有統一文字和度量衡,那中國就會出現數種語言文字,只要文字語言還是各用各的,那就相當於還是不同的國家,就像當下的歐洲一樣。就算強迫把疆域統一在一起,國家遲早也要分裂。

如果沒有統一的車軌,勢必給出行帶來很大的麻煩。大家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車輪軌道不一樣,明顯是限制發展的。

(胡亥)

實施郡縣制。這一條尤其值得稱道。李斯的眼光是超前的,他能夠做到這一點,絕對是一個穿越性的人物。項羽建立西楚後,廢除了郡縣制,又改為分封制。很快,項羽就嚐到了苦果,國家分崩離析。劉邦建立漢朝以後,一半分封一般郡縣,但分封最後釀出七國之亂,直到漢武帝推恩令,才多少解除了苦果。

但是李斯的幾件惡行,卻又是非常明顯的。第一件是殺韓非。韓非本來是他的同學,其才華絲毫不亞於他。結果他慫恿秦始皇,以間諜罪把韓非殺掉。

第二件是焚書。作為一個大知識分子,自然知道書籍對於國家對民族的重要,他卻還建議秦始皇這樣做。

第三件,篡改聖旨。很顯然,他是明白秦始皇把一腔希望都寄託在扶蘇身上,派扶蘇去邊關鍛鍊,最後臨死前遺詔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但是他卻和趙高合謀,篡改聖旨,立紈絝子弟胡亥為皇帝,矯詔殺了扶蘇。

(趙高)

李斯為什麼會幹這三件惡行?說白了,他不外乎一個“私”字。因為怕韓非取代他的位置,不惜把黑手伸向自己的同學。他怕天下人提建議,改變他的那一套,才鼓動秦始皇對天下儒生方士下毒手。他怕扶蘇當皇帝后,自己不再被信任,所以才想扶持一個傀儡人物起來。

但是,李斯在用他的私心的時候,沒想到趙高的私心比他更重,惡毒比他更徹底,最後趙高用他對付韓非的辦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搞死了他。

李斯是一個悲劇,他所作所為,值得後世深思。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說一點自己的看法,李斯太注重自己的個人得失,太聰明所以做出了最愚蠢的選擇!在帝國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選擇了後者,他是經過猶豫和掙扎的,不過還是沒能抵擋住利益和權力的誘惑!不過呢,也是趙高太狡猾,再加上李斯本身是有汙點的,比如他提出焚詩書,這些都是不得人心的,“打鐵還需自身硬”,他害怕扶蘇上位後得不到重用,其實這也是必然,李斯的一些看法跟秦始皇高度一致,也是獨裁專制的鼓吹者,等等這些扶蘇都未必喜歡李斯。扶蘇當時跟長城軍團主帥蒙恬在一塊,蒙恬是主帥扶蘇是監軍,如果扶蘇上位蒙恬肯定會得到重用,蒙氏三代為秦國效力,樹大根深,而且蒙恬的弟弟蒙毅在朝廷內部也是很有影響力的人物,這都讓李斯有所顧忌。所以在帝國方向的關鍵時刻,李斯做出了錯誤的抉擇!也為他自己未來的結局埋下了伏筆!唉!


熊貓一九八八


李斯拋棄扶蘇,轉而支持胡亥,主要是趙高那張嘴實在是太厲害,把李斯心裡的那些擔心的事情全部翻了出來,李斯最終拗不過被拉下了馬。趙高浸淫秦國宮廷政治多年,深知李斯的底細和軟肋,因此專挑了兩處他最在意的問題來說事。



趙高點明李斯要維護法家治國政治路線,預防扶蘇在秦始皇身後的大秦帝國上搞“顏色革命”

李斯的老師荀子,是戰國末期的一代大儒,學問成就不僅精研儒學一派,而且更是整合了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李斯和師兄韓非都承襲到了荀子法學思想的精髓。到秦國掌權後,李斯頗為迎合秦國自商鞅變法開始就貫徹的法家治國路線,並且在全國版圖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的基礎上,立即著手構建秦國的“封建主義核心價值觀”,而鐵血強硬的法家做派將這項統一思想的工程演化到了“焚書坑儒”的極端。仁厚的扶蘇在對坑殺術士、儒生問題上提出了反對意見,震怒的秦始皇因此將他發配到長城上“勞改”,可見父子二人思想上的分歧之激烈。李斯和秦始皇是一對思想好基友,自然對扶蘇即位後可能出現的政治路線變動不能無動於衷。




趙高擺出扶蘇和蒙恬的親近關係,暗示扶蘇一旦即位,李斯在秦國的地位即將不保

李斯此人,特別講究現實主義和政治投機,這方面有兩件事情可以證明:一是李斯的“倉鼠廁鼠典故”。廁所裡的老鼠又瘦又小、人人喊打,看到有人來就急於逃命,而糧倉裡的老鼠每天吃飽喝足,個頭都快趕上貓了,看到人來也照樣自顧自地吃糧食。李斯對比兩幅場景,很現實地表示未來要做那隻“糧倉裡的老鼠”。二是左右袖子兩份上書事件。統一六國後,秦國內部開始了一場關於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國家制度爭論,李斯也牽扯其中,但他摸不準秦始皇心裡的真實態度,於是上朝的時候左右袖子各藏一份觀點不同的上書,等到秦始皇明確表示要全面實行郡縣制時,李斯果斷拿出了那份與皇帝觀點相同的上書,政治投機行為可謂是十分滑頭。


而在這一方面,趙高刻意挑明瞭扶蘇和蒙恬、蒙毅兄弟的親近關係。蒙家幾代人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侍奉秦國,在朝廷裡蒙恬、蒙毅一武一文,勢力基礎極佳。反觀李斯,原本只是來自於楚國的一個客卿,因為憑藉才能和迎合秦始皇才得以位居丞相,扶蘇即位後難保不會用親近的蒙恬取代政治觀點不合的李斯,李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尊崇地位隨之也必定不保。況且秦孝公死後,商鞅立馬落得五馬分屍的悲慘下場,這是有歷史前車之鑑的,怎能不讓幹了很多大事、樹敵眾多的李斯感到擔心?於是拋棄扶蘇、支持胡亥,也是為了保全李斯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