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永輝深耕酒業 酒企能否在商超渠道轉守為攻​

水酉言/文


酒訊獲悉, 12月6日,蘇寧快消集團總裁卞農率領團隊到訪洋河就年末白酒促銷進行深入探討。古語云,英雄所見略同,永輝與蘇寧一樣越發“戀酒”,素有A股“新零售第一股”之稱的永輝超市,其日前在酒類垂直板塊又有新動作。繼今年7月出資4億,與福建省交通運輸集團、福州民天集團等共同打造全球消費品供應鏈服務平臺1233 S2B之後,11月末的一週內,永輝超市先後與1233 S2B聯合舉辦進口酒類招商會,以及聯合汾酒舉辦汾酒專享品鑑會。

業內人士指出,永輝超市頻頻動作背後折射出零售企業深耕酒類的意圖。從蘇寧的大酒類生態圈到永輝的單獨孵化酒類項目,一度被酒企視為“雞肋”的商超渠道,漸呈逆襲之勢。在酒類銷售渠道扁平化大背景下,商超渠道與酒企的合作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酒訊解讀 | 永輝深耕酒業 酒企能否在商超渠道轉守為攻​


3年開出百餘店

據酒訊瞭解到,早在2014年,永輝就與茅臺集團達成了直供模式的合作。據永輝介紹,這一合作讓茅臺酒一年內在永輝超市銷售業績增長近3.7倍。見到成效後,永輝又陸續與富邑集團、桃樂絲、瀘州老窖以及郎酒等國內外品牌實現了直供合作。

今年以來,永輝在酒類垂直行業更是動作頻頻。牽頭與福建省交通運輸集團、民天集團、怡和集團和自然人謝香鎮共同成立供應鏈平臺1233 S2B,並與1233 S2B聯合舉辦進口酒類招商會。從部分酒類產品的直供到世界名酒、流通類全線產品的裸價直採,以生鮮起家的永輝在正在“酒局”中下一盤“大棋”。

永輝方面酒類項目負責人告訴酒訊,永輝一直以來都想在垂直品類深耕挖掘,此次首先從酒類切入,並針對這一垂直品類進行數字化轉型工作,未來或將創建出全新的酒類流通終端品牌。

談及永輝對酒類項目的規劃,該負責人表示,“未來三年,永輝計劃在線下渠道開設100家以上的永輝酒類專項店中店,同時也將入駐永輝買菜app,以及第三方主流電商平臺,以此來構建線上渠道的矩陣模型。”

事實上,永輝並不是首家佈局酒類專項的商超企業。據官方通告,2016年以來,蘇寧先後與五糧液、汾酒、古井貢酒、江小白、瀘州老窖、茅臺等多家酒類品牌商達成合作協議。至2019年,蘇寧大酒類生態圈已經覆蓋全國71座城市。今年7月,物美等6家商超企業中標茅臺酒商超經銷商。今年8月,五糧液正式鋪貨人人樂全國商超渠道。

酒訊解讀 | 永輝深耕酒業 酒企能否在商超渠道轉守為攻​


佔比逐年提升

此前,業內普遍認為,商超只是樹立價格標杆的場所,更多的作用是展示高端酒的品牌形象。由於商超渠道的銷量主要來自中低端產品,所以回報少,借款週期長,很多經銷商對其敬而遠之。

這種情況近兩年開始發生改變。在整個白酒行業消費群體由政務、商業逐漸轉向大眾化的趨勢下,作為大眾消費群體的主流消費渠道,商超的地位水漲船高。尼爾森數據表明,消費者在商超渠道購買高端白酒(700元以上)的比重從2016年的19%增長至了2017年的24%。

更重要的是,酒企態度的轉變。李保芳曾在茅臺經銷商大會上表示:今後一段時期,茅臺酒將不再新增專賣店、特約經銷商、總經銷商。與此同時,茅臺酒將重點擴大直銷渠道,推進營銷扁平化。

在壓縮經銷環節,降低商品加價率,並幫助酒企渠道下沉這一點上,以連鎖形式存在的商超渠道有其獨特優勢。在“讓消費者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好的酒”這一點上,商超與酒商的利益無疑是一致的。

中國酒業智庫專家蔡學飛表示,“商超與酒企的合作越來越密切,說明酒企的渠道直營化策略越發普遍。而且商超的連鎖化和規模化決定了商超不可能和單純的代理商合作,需要更直接地和企業合作,來降低進貨成本,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和保真。”


酒訊解讀 | 永輝深耕酒業 酒企能否在商超渠道轉守為攻​


入場費掣肘發展


商超渠道的不足之處在於較高的入場費用,尤其是知名度並不高的企業,因為其與商超談判時並不具有議價優勢,某種程度上會推高企業成本。同時還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對比效應。

對此,永輝超市酒類項目負責人認為,在整體酒類行業整體放緩的大背景下,永輝逆勢先行,通過與更多的廠商、品牌商切換成直採和全鏈路的合作模式,無形中降低了商超準入門檻,讓更多優質的供應商成為永輝的戰略合作伙伴。

不過,蔡學飛指出,“商超的准入門檻較高。目前來看,商超依然與知名酒企合作比較密切。非知名企業還是與經銷商合作更密切。”

商超渠道作為一個綜合性平臺,天然賦予了消費者貨比三家功能。隨著商超渠道的自我變革,綜合性酒水導購員的培養,消費者很容易就品牌知名度、價格等對比出產品性價比。對於知名度不足、價格優勢不明顯或者促銷活動不到位的品牌來說,商超渠道的崛起可能不是什麼好消息。

在酒類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行業深層自我調整,改變格局固化已經在醞釀中。商超渠道的崛起,對於這種趨勢,將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蔡學飛認為,“隨著商超與企業更多直接合作,及商超系統本身的規模化、連鎖化、正規化操作,很可能倒逼整個企業的規模化發展,也對頭部企業的發展起到重大利好。進一步擠壓中小型酒企的市場份額,促進整個行業的馬太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