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无证明城市”来了!济南年底前实现20个以上证明事项电子化

 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

近日天下泉城客户端记者了解到,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无证明城市”,提出将企业开办时限严格压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汽车鉴定费、律师服务费等经营服务性收费一律放开,今年年底将实现居住证“网上办”“免费办”,实现20个以上证明事项的网上申报、在线审核、下载打印、二维码验真等电子化功能。


“无证明城市”来了!济南年底前实现20个以上证明事项电子化



开展个人破产制度试点,探索推进个人债务清理程序

据天下泉城客户端记者了解,我市将实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市县同权”,推动各级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合力。再造企业开办流程,将企业开办时限严格压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

2019年年底前,实现新开办企业营业执照申领、印章刻制、涉税办理、社保登记、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开户登记等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全面实现一次登录、一表填报、全量采集。推出刻章限额补贴、免费复印、免费双向快递等服务,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同时,加快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以及电子印章。完善市级印章刻制信息系统,实现刻制印章全程网办。

济南还将开展个人破产制度试点,探索推进个人债务清理程序,重点解决企业破产产生的自然人连带责任担保债务问题。完善个人破产配套机制建设,探索建立规范、严谨、具有惩罚性的公民信用体系及完善的财产登记制度。

《方案》提出,济南将严格执行政府收费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动态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全面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按照省政府要求,汽车鉴定费、律师服务费、基层法律服务费、普通道路车辆救援清障服务费、补办数字电视机顶盒IC卡工本费和新装有线电视一次性建设费等经营服务性收费一律放开。

同时,认真执行相关领域“黑名单”管理办法,做好“黑名单”认定和发布工作,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机制。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全面推广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查询使用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推动信用报告结果异地互认。



“无证明城市”来了!济南年底前实现20个以上证明事项电子化


今年年底实现居住证“网上办”“免费办”

济南还将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2019年年底前,实现法院、机构编制、公安、民政等15个部门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连通。全市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5个工作日和3个工作日以内,2020年4月底前,分别压减至3个工作日和2个工作日以内;查封、解押、地址变更、更名变更、异议等一般登记业务即时办结;非涉税抵押登记(不含在建工程抵押)1个工作日办结。2020年6月底前,力争实现全市不动产登记业务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反馈、现场核验、一次办结、随到随办的“一网通办”模式。

同时,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推广电子社保卡应用,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网办深度,方便群众办事。2019年年底前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网上办理。

《方案》明确,将推进“爱山东”APP济南分厅建设,同步优化济南“泉城办”APP,实现30项适合移动端办理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理,移动端轻应用功能达到100个。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无证明城市”,2019年年底前实现20个以上证明事项的网上申报、在线审核、下载打印、二维码验真等电子化功能。

在开展政务数据的汇聚和共享应用方面,将完善全市政务服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推进“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人口信息社会应用平台等多种网上身份认证能力融合,为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支撑。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市内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务应用系统“一次认证,全市通行”。

此外,还将持续优化居住证等证件、手续办理流程,2019年年底前实现居住证“网上办”“马上办”“免费办”。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办理流程,压缩申请材料60%以上,做到省、市、县三级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无证明城市”来了!济南年底前实现20个以上证明事项电子化


深入挖掘信用修复、失信联合惩戒的经验并全市推广

建立疫苗生产企业检查制度,对全部在产疫苗生产企业实施全覆盖检查。落实疫苗生产企业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行向在产疫苗生产企业派驻检查员制度。加强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中标市内企业品种的日常监管、产品抽检和不良反应监测,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制定济南市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大联合检查、联合惩戒力度,2019年年底前实现全市定点医药机构检查全覆盖。对违法违规违约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予以协议处理、行政处罚以及追究刑事责任,并公开曝光欺诈骗保典型案例。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试点示范,深入挖掘在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失信联合惩戒、信用大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适时在全市复制推广。

全面推广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查询使用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推动信用报告结果异地互认。

制定济南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完成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升级改造,完善数据动态更新常态化机制。有效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投诉举报信息和互联网及第三方相关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加快实现信用监管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


记者:李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