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南站打造350米高站前地標

《廣州南站周邊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深化》在昨日召開的廣州市規委會上獲得通過,這也是南站地區所做的第四輪規劃,針對南站啟用近10年來面臨的問題進行全面梳理,並提出了做“世界上最好的火車站”的高標準定位;同時在36平方公里的規劃範圍內,7大組團協同發展,打造高350米的站前地標建築,對12條舊村將進行全面改造。

南站打造350米高站前地標

廣州南站於2010年1月投入使用,至今已近10年,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高鐵樞紐站,設15臺28線,引入武廣高鐵、貴廣高鐵、南廣高鐵和廣深港高鐵共4條高鐵,1條城際及2條地鐵線。

據番禺區透露,南站建成後,到發旅客數量不斷增加,從最初的10萬人次/日到現在的60萬人次/日,今年國慶假期更是達到了75萬人次/日,遠遠超過25萬人次/日的最大設計旅客到髮量。旅客人數的急劇增加,與南站部分規劃項目建設的滯後及前幾輪規劃預留空間不足之間形成矛盾,造成如今南站停車難、疏散慢、日益擁擠等問題。

為此,本輪規劃提出了南站地區新的功能定位:做世界上最好的火車站,引導南站本體從第一代高鐵站,向品質化、精細化、人性化的世界上最好的火車站轉型;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合作的門戶樞紐,引導南站及周邊地區從交通集散樞紐,向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要素全球配置的門戶樞紐轉型;面向門戶樞紐的價值創新園區,引導南站及周邊地區辦公集聚區,向引領廣州創新發展的創新價值園區集聚區轉型。

規劃結構為規劃形成以南站為核心的多圈層、組團式空間結構。其中,第一圈層為南站樞紐核心組團,是交通樞紐的直接輻射範圍,以商務服務、總部辦公功能為主。核心區外圍結合水系及生態廊道,佈置文體設施,形成生態活力環。第二圈層為產業及服務組團,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IAB),配套居住服務功能,落實舊村改造。包括石壁綜合服務組團、韋大綜合服務組團、陳頭崗軌道產業組團、謝村產業組團、屏山產業組團。第二圈層通過景觀大道(PARK WAY)進行串聯。第三圈層為配套協同發展組團,包括會江產業組團、林嶽綜合服務組團、陳村綜合服務組團。

交通優化:建以軌道交通為銜接的立體樞紐

規委會上,南站內外交通的優化問題最受關注。有專家提出,目前廣州南站的人流集散較混亂,交通接駁不便,長途列車和城際軌道無區隔,建議規劃在交通問題上繼續補充。

另外,也有專家建議應在核心區內貫徹站城一體的建設理念,並保障多層級地下空間的連續,對人流進行分層管理,應該明確南站要建以軌道交通為銜接的立體樞紐。為此,本輪規劃在南站地區規劃了9條軌道交通,規劃軌道線路總長38.2公里,共設站點16座,軌道站點覆蓋率達到37.8%,核心區軌道交通站點覆蓋率達到100%。

軌道交通

3條城際軌道:廣珠城際(廣州南站-珠海)、廣佛環城際(廣州南站-金融城-白雲機場-佛山西站-廣州南站)、佛莞城際(佛山-廣州南站-莞城)。

4條地鐵:2號線(嘉禾望崗-廣州南站)、7號線(佛山北滘新城-廣州南站-蘿崗)、22號線(南沙客運港-廣州南站-白鵝潭-白雲機場)、佛山2號線(佛山西安站-廣州南站)。

2條有軌電車:南海新交通(廣州南站-南海金融高新區)、N2線(廣州南站-大夫山-市橋-蓮花山)。

道路交通

通道一:東新高速(已通)-環城高速(已通)-如意坊放射線(一期2.4公里將在2021年建成;二期5.9公里,規劃中),總長18.7公里,需時12分鐘。

通道二:東新高速(已通)-芳村大道南(已完成快速化改造,4.8公里)-洲頭咀隧道(已通),13.8公里,需時10分鐘。

通道三:東曉南放射線南延線(規劃中,9.4公里)-東曉南放射線(已通)-東曉南高架(已通),15.5公里,需時12分鐘。

通道四:G105(快速化改造,12.7公里)-廣州大道(快速化改造),19.5公里,需時20分鐘。

站體升級

1.一層南側集中設置候車及換乘區,一層和二層間加建七座換乘電梯;站內一層北側建設候車區。

2.西側規劃綜合交通服務中心,出租車、公交車、長途車按功能設置服務區域,通過電子公告系統指引旅客一次性找到換乘設施;在站內和換乘交通設施間增設平面輸送電梯和立體扶梯系統,減少旅客攜帶行李的步行距離;推進站內站外一體化管理運營,推動實現路標指引、廣播通報、無障礙設施、安保服務的順暢銜接。

規劃亮點

構建人車分流的快捷疏散系統

據瞭解,本次規劃範圍的核心區達4平方公里,為高鐵影響核心區域,政府已完全收儲,開發條件最好。控規範圍36平方公里,承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生產力,高端人群的發展腹地,其中已建設用地面積13.8平方公里,未建設用地面積22.2平方公里(可開發用地13.9平方公里,計劃保留用地8.3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3112萬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33.5萬人,規劃公共服務和市政交通設施184處。

其中,七大組團分別是:核心區、陳頭崗、謝村、石壁、韋大、屏山、沙灣。控規核心區、謝村組團、各更新組團地塊開發強度較高,有部分地塊容積率在4以上,其中核心區中軸沿線地塊容積率在8以上。其餘各組團容積率控制在1~2。核心區產業以交通樞紐、總部辦公、產業服務功能為主導。

此外,打造350米站前地標建築及沿中軸高端商務建築形象,通過地上地下“雙大堂”設計構建基於人車分流的快捷疏散系統;打造建築裙樓、地面設施、濱水綠地以及步道間的聯繫,合理設置小型圖書館、運動場等設施,提升區域整體活力;運用好高層建築的“第五立面”,群組建築間通過同一層的空中連廊形成大平層空中公共花園和活力空間。

舊村改造

大型專業足球場將落戶謝村組團

謝村組團面積4.24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392萬平方米,構建聯繫飄峰山及屏山河的南北向生態、活力中軸,設置山體、濱水和文體設施的互通式連廊,構建人與自然的活力聯繫帶。值得關注的是,謝村組團中規劃了16公頃的大型足球場。廣州在2014年已規劃建一座世界級超大型專業足球場,重點選址包括廣州南站,而在2016年,《廣州市公共體育設施及體育產業功能區佈局專項規劃》提出將在番禺區廣州南站附近的地塊建設超大型專業足球場。

此外,沙灣組團面積為6.19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232萬平方米。將實施微改造,改造後以居住、商業功能為主;石壁組團面積3.41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364萬平方米,將進行全面更新改造,改造後以居住功能為主,為南站地區提供更便利的居住服務;陳頭崗組團面積5.37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271萬平方米,將建陳頭崗站綜合體,其中場站上蓋開發用地24公頃,約佔用地的17%,其餘以商業商務、產業及居住用地為主;韋大組團用地面積3.97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398萬平方米,將進行全面更新改造;屏山組團用地面積5.21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624萬平方米,以先進製造業及人工智能產業為主導,對屏山村進行全面更新改造及產業升級。

廣佛同城

強化佛山與廣州南站的交通聯繫

南站地區也是廣佛同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從廣州南站乘坐軌道交通,40分鐘可達廣州、南沙、佛山各重要功能區。

南站地區為“1+4”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先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周邊有佛山三龍灣片區、漢溪長隆商務旅遊區、荔灣海龍科創區等產業發展區。同時番禺鍾村片區、順德陳村片區等已集聚了一定規模的人口,形成產業協調發展的基礎條件。

本輪規劃研究範圍適當向外擴展,達到61.3平方公里,其中廣州境內45.2平方公里,其餘為佛山區域,統籌考慮功能、產業及交通等。規劃部門表示,目前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先導區規劃也在編制當中,南站地區規劃已經與其進行了對接,佛山方面希望強化與南站的交通聯繫,三龍灣片區主要做科技研發,佛山是製造強市,未來南站地區主要為其做服務業的配套,提供總部空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