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汝州訪古 黨屯中嶽廟

汝州訪古     黨屯中嶽廟

汝州訪古 黨屯中嶽廟

劉孟博/文

陳素貞/攝影

中嶽廟位於汝州市區東北十里許,風穴街道辦事處黨屯村,據拜殿中鑲嵌的《創建中嶽行宮碑記》記載,該廟創建於清康熙八年,其創建根源為黨屯村清初曾有“中嶽鑾駕”,而無行宮以棲神,因此善士蔡士槐等,倡建行宮以奉嶽神。碑文曰“……汝州東北十里許黨家屯,有中嶽鑾駕隨其所寄,惜無行宮棲神之所。茲有善士蔡士槐等,目擊心傷,急欲整修,遂約附近□□□□□□眾人亦樂與為善,各捐貲財,共勷盛事,所以壇祠之功,不久告竣。……”

汝州訪古     黨屯中嶽廟

中嶽廟自清康熙八年創建之後,廟內殿宇在四方善士的及主持道人的共同努力下,屢有修葺或增建,通過閱覽廟內現存的五方碑碣,對該廟的歷史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約至清嘉慶三年,中嶽廟才基本達到其歷史最大規模。清康熙五十七年七月,村人集資金妝神像,重修大殿及捲棚。清雍正四年三月,村民監生趙廷□將廟門前田地二畝餘及柿樹十二顆施於廟內,集首高登岸亦施地二畝,並於次年施磚鋪設拜殿地面。乾隆十九年十月,四方善士集資金妝中嶽太尉聖像,彩繪牆壁,重修捲棚及西堂客房。嘉慶二年,四方信士及村人集資,重修大殿、拜殿,創修左右配殿及山門,工程於次年告峻。

汝州訪古     黨屯中嶽廟
汝州訪古     黨屯中嶽廟
汝州訪古     黨屯中嶽廟

經過走訪而知,中嶽廟在解放初尚保存完好,自山門進入為一進院,一進院無主殿,沿中軸線為甬道一條,直通二進院。一進院甬道兩側,對稱建有坐北朝南的殿宇各一間,左側為老君殿,右側為火神殿,院東側另有廂房數間,為道士住所,甬道旁有古柏一株。經甬道前行為二進院,二進院為中嶽廟的核心區域,有大殿三間、拜殿三間、左右配殿各三間,拜殿前月臺上有古栢兩株。三進院的面積較小,僅有主殿三間。

汝州訪古     黨屯中嶽廟
汝州訪古     黨屯中嶽廟

據村中老者講述,民國時期新學興起,地方開明士紳,曾借用廟內空房興辦學堂。解放後廟產充公,中嶽廟改為黨屯小學,最後一位道士玉皇溝人張成,留居黨屯村,為本村四隊村民,於1972年羽化。改革開放後恢復宗教政策,村民集資重塑聖像,香火漸起,至2003年小學遷走,廟內正式恢復為宗教場所。然而此時的中嶽廟早已破敗不堪,老君殿、火神殿及東西配殿等先後被毀,院內三株森然如蓋,須兩人合抱的古柏亦被時任村委會以抵債而遭砍伐,僅餘的山門、拜殿、中大殿、後大殿四處古建築亦年久失修。2001年村民馬石頭,在院內補植栢樹八棵。2009年,在信士許全貴的多方奔走籌措下,廟內大殿及拜殿得到修繕。2017年11月,中嶽廟被列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汝州訪古     黨屯中嶽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