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鄉村紀事:我的蘆葦情結

圖:來自網絡

每次回家,經過村莊西面的那條小河,總感覺空蕩蕩的,好似缺少了什麼。

這次,在暖暖的秋陽下,在颯颯的秋風中,在小河的盡頭我突然看到了一小片,不,還有一小片,白白的蘆葦花,在風中不停地舞動著那纖弱的身姿。在這個灑滿一地金黃的季節顯得那麼孤單,那麼單薄,那麼渺小,那麼毫不起眼。但是,她們依然在晃動著小腦袋,唱著屬於自己的歌。

鄉村紀事:我的蘆葦情結


我突然有了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我想起了小時候,想起了這個繞村的小河,想起了小河裡那滿滿的蘆葦,那鬱鬱蔥蔥的蘆葦,那隨風舞動的如煙如霧的蘆花。

那時的夏天,這條繞村的小河在村口處小橋兩邊的那兩段河水清澈透明,夏季,裡面長滿了如蓋的碧綠的荷葉,荷葉上面鑽出了不少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荷花苞。荷葉下面是成群結對的小魚悠閒地擺動著尾巴游來游去。

吸引我們孩童眼睛的往往不是水裡的游魚,而是那或粉或白色的嫋嫋動人的荷花。那時的我,曾一次次禁不住誘惑,不顧被荷葉梗上的刺劃破皮膚,遊進水裡,鑽進重重荷葉中摘取那支清雅的荷花。

沿著小河,繼續往南北走去,河水越來越少,荷葉越來越少,漸漸映入眼簾的是整個河床的鬱郁蒼蒼的蘆葦蕩。他們密密麻麻地挺立在那裡,雖然不是整齊劃一地排列,但也毫不錯亂。

一陣風吹來他們一起晃動著頎長的身姿隨風擺動,發出陣陣“簌簌”的聲音。如果風來的再猛一些,他們一起從上到下,大幅度擺動起來,那陣陣“簌簌”的聲音更響了,真有種千軍萬馬滾滾而來的氣勢。

趕著羊群的孩子,靈活地鑽進蘆葦蕩,挑一根又粗又壯的蘆葦,用手猛地一拽,就折了下來,剝去外皮,然後在上面固定一個鐵絲圈,再套上一個塑料袋,就成了一個捕蟬的絕佳工具了。

有時候,也會把最上面的還是圓筒的蘆葦葉,再剝去最裡面的軟軟的嫩嫩的葉子,就做成了一個蘆葦笛子。在那鬱郁蒼蒼的蘆葦蕩旁,經常會看到一群群頭戴用柳條編的柳葉帽,手拿蘆葦杆,或者吹著清脆蘆葦笛子的牧羊童正趕著羊群迎面走過來。

鄉村紀事:我的蘆葦情結


記得,小時候住在舅舅家,舅舅家後就是一河滿滿的蘆葦,每到舅媽蒸饅頭時,總是叫我去摘幾片蘆葦葉。我跑進蘆葦蕩,扒拉來扒拉去,挑選著長得最綠、最寬的蘆葦葉,然後清洗乾淨,幫舅媽均勻地鋪在大鍋裡。

舅媽說,用蘆葦葉蒸饃頭就不用籠布了,最重要的是蒸出來的饅頭有種淡淡的,甜甜的蘆葦葉的味道。在舅媽家的那段時光,那一河床鬱鬱蔥蔥的蘆葦,那鋪著蘆葦葉蒸熟的白白的饅頭,還有舅媽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都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隨著蟬鳴逐漸消失,金色的秋天轟轟烈烈地趕來了。先前蓬蓬勃勃生長的蘆葦,開始慢慢失去了生機。他們的葉子逐漸變黃,他們的身體變得更粗壯挺拔,他們的頭頂開出了一團團白色的蘆葦花,放眼望去,整片綠中泛白的葦葉上面飄起了一層霧,一層煙,白茫茫的,甚是壯觀。

這時候,忙於秋收的人們,揮灑著汗水,忙著掰玉米,割豆子……河床裡那成片成片的蘆葦花在金風中輕展笑顏,默默地唱著豐收的讚歌。

等到莊稼收完,顆粒歸倉,蘇北平原整個廣袤的大地又凸顯在人們的眼前。勤勞的鄉親們又開始了對土地的深翻細耕,拖拉機帶著犁耙在田地裡“突突”地響起來,他們又開始種下了新的希望。

忙完了整個秋季,天氣也開始轉涼,這時的人們才開始關注到那已經逐漸枯萎的蘆葦。他們拿起鐮刀,走進乾涸的河床,去採摘已經完全失去水分,在秋風中不斷搖晃的蘆葦花。然後再鑽進已經密密的蘆葦蕩,揮動鐮刀一棵棵收割著那些粗壯的蘆葦。

鄉村紀事:我的蘆葦情結


收割蘆葦應該是最為辛苦的農活,特別是河裡還有水的時候,要穿著高高的橡膠靴子,在水裡摸索著收割,然後冒著被蘆葦茬扎破腳板的危險,再一抱抱把他們拖到岸上。

小時候的冬天感覺特別寒冷,可是,再刺骨的北風,再冰冷的雪地也阻擋不住孩子們對冬天那份獨特的熱愛。那時候的我們穿著用蘆葦花編制的那種有著高高的木底的暖暖和和的毛窩子,在雪地上互相手拉著手滑雪,在結了厚厚冰的小河裡滑冰,每天玩的不亦樂乎,甚至完全忘記了寒冷。當然也不乏因為冰破落水,哭著回家的夥伴。

大人們則利用農閒時節,處理收割來的蘆葦,他們或者用它們來編織葦箔,或者用來編織葦蓆。有的以備將來蓋新房使用,有的拿到集市去賣,然後給孩子買回一把炒熟的花生或者一串黃黃的水煎包。

現在,多少個春天來了又走了,可再也看不到,從那乾枯的蘆葦茬或清澈的河水裡齊刷刷地冒出來的那一個又一個綠綠的尖尖的嫩芽;再也看不到那一河蔓延的蔥綠;再也看不到那紛飛的蘆花。

去年特地去微山湖風景區看蘆葦蕩,雖然那滿眼的綠色映襯著夕陽的餘暉,景色異常優美,卻也難以找到小時候家鄉蘆葦蕩的感覺。

鄉村紀事:我的蘆葦情結


兒時的蘆葦蕩啊,原來你仍然如此清晰地活躍在我的記憶深處,令我至今如此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