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导致血液变得粘稠的6大生活习惯,保持血管清洁,这样做

血液粘稠是一种现象,人体的血液粘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若血液粘度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看看你有没有以下6大习惯!

导致血液变得粘稠的6大生活习惯,保持血管清洁,这样做

1、喜欢油腻食物、吃过多高脂肪、含大量糖分的食物,如比萨、汉堡、肥肉、巧克力、油炸食品、奶酪、奶油、全脂牛奶等食物。身体代谢中消耗不完的糖分不但会累积在肝脏中,变成中性脂肪,也会增加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样,吃太饱也会导致血液粘稠。

2、缺乏运动:久坐、宅族,缺乏运动,导致体内的脂肪和糖分燃烧不足。另外缺少运动会导致代谢机能下降,残留在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这也会导致血液变粘稠。

3、水分摄入不足:水能改善血液、组织液的循环,并有助于平衡血液的黏稠度和酸碱度。人体一天排出的尿量正常情况下大概1500毫升左右,加上通过粪便、呼吸和皮肤流失的水分,总消耗水分大约2500毫升左右,所以,健康成年人每天需水量为2500ml左右,其中饮水约占50%,食物中含的水为40%左右,体内代谢产生的水占10%。如果经常喝水不足,特别是大量流汗、高盐分摄入,也会导致变粘稠。

4、饮酒和吸烟:过度饮酒,酒精会提高甘油三酸酯的不良脂肪在血液中的含量,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大。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血脂变化、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异常起重要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PGI2是最有效的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HDL-C降低,胆固醇升高,PGI2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粘滞度增高。

5、压力:长期处于压力大的状态人除了会自动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血压的变化外,也会引起心率变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严重的甚至诱发心梗、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6、熬夜:本来晚上人体脏器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但熬夜,人体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血管会产生不正常的收缩,血压升高,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所以,我们想保持血管的清洁,不妨这样做:

一、忌口,油腻食物、高脂肪、高糖分控制摄入量;

二、多喝温开水,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三、不酗酒、不抽烟;

四、及时释压;

五、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晚上尽量11点前睡觉,中午午休个30分钟,午休不宜太长时间;

六、多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一个停滞的池塘常比一条流动的小河臭。

七、有助清血管的食物可以多吃,包括黑木耳、生姜、大蒜、洋葱、鱼类、绿茶、荞麦、玉米、茄子、海带等。

八、热水泡脚:热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脚有人体第二心脏的说法,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尤其是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朋友,热水泡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