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是真地一代不如一代,還是我們缺少發展的眼光?

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先生曾這樣說:

我們大可不必為年輕人擔心。因為我發現每個時代都有不少人感嘆一代不如一代,但實際情況卻是是一代勝過一代,否則社會是怎麼進步的,人類是如何進化的。

錢先生認為感嘆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缺少發展的眼光,大家不必為年輕人過於擔心。

是真地一代不如一代,還是我們缺少發展的眼光?

錢理群先生

可是,作為從教近20年的我卻不得不感嘆在很多方面,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我真希望自己的確缺少發展眼光,真地是過慮了。

先從今天一位學校籃球隊教練的訓話說起。

“你們就是懶!球投出去了,沒人搶籃板,都幹瞪著眼看球有沒有進?你們為什麼不衝搶籃板?你們不是懶,是什麼?你們為什麼拼搶不積極?同等情況,球為什麼總是被對手搶去?不是懶,什麼?小陳,說你多少遍了,發球不能漫不經心。可是,你聽過我的嗎?昨天比賽,你漫不經心的發球有多少次成了給對手助攻?這不是懶,又是什麼?還有,為什麼你們的基本功提高得如此緩慢?因為你們練得少。我帶學校籃球隊8年了,從來沒有那屆像你們這樣那麼多人練著練著就說這裡疼,那裡不舒服,申請休息。你們的前輩也是這樣訓練的,為什麼他們就沒有像你們一樣喊累,喊疼,要求休息?你們就是懶!懶!懶!懶的本質是怕吃苦。不改掉懶惰的毛病,不養成不怕吃苦的精神。你們永遠打不好籃球,永遠贏不了對手。”

是真地一代不如一代,還是我們缺少發展的眼光?

校籃球隊比賽中

校籃球教練訓話的過程中,我在場邊熱身,全程聽到。聽著聽著,我就感覺這些校籃球隊員身上的問題和剛剛在男籃世界盃賽場上失利的國家男籃何其相似。失利的中國男籃也是因為基本功不紮實,部分核心球員作風不頑強。有人把這批男籃隊員和1994年黃金一代相比,如今的男籃身體條件遠遠好於黃金一代,但是,基本功和比賽作風和黃金一代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是真地一代不如一代,還是我們缺少發展的眼光?

1994黃金一代

男籃功勳後衛範斌是一位訓練中對自己極為嚴格的球員。如果有一天,手感不好,投籃命中率低。訓練結束後,他就會加練,一直練到手感好為止。加練一兩個小時,是很常見的,有時,甚至加練到深夜。因為只要手感練不好,範斌就會一直練下去,他是不會看訓練場的時鐘的。1994年那批男籃到以姚明為代表的21世紀初的男籃,訓練都非常刻苦。正式訓練結束後,主動加練的人很多。於是他們創造了一系列的輝煌。2008年奧運會或許是中國男籃的一個分水嶺。據知情人士透露,08年之後的男籃隊員很少有人會在正式訓練後加練。甚至有人在正式訓練中也不肯盡全力。訓練一結束,大家都去玩手機了。偶爾有加練的,還是像易建練這樣的老隊員。

是真地一代不如一代,還是我們缺少發展的眼光?

功勳後衛範斌

曾經的功勳後衛範斌後來成了國家青年隊主教練。如今這批國家隊男籃多數出於範斌的國家青年隊。由於範斌訓練極為嚴格,把當年自己訓練的狠勁轉移到國青隊身上。於是這些所謂的“青年才俊”不能忍受其苦,其累,竟然以寫血書的方式上書上級,要求更換教練。這就是轟動一時的“血諫事件”。這些“青年才俊”的血沒有沒有白流,範斌被迫辭去主教練。擺脫了訓練極為嚴格的範斌,這批人漸漸進入了成年國家隊。據國家隊教練宮魯鳴(也是1994年黃金一代的主教練)透露,只要他一加大訓練量,除了老隊員易建聯,其它隊員都喊苦,喊累,要求多休息。

是真地一代不如一代,還是我們缺少發展的眼光?

國家隊主教練宮魯鳴

江山以為,其實何止中國男籃。各行各業都存在吃苦精神,頑強作風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在這一點上,60後不如50後,70後不如60後,80後不如70後,90後不如80後,00後又不如90後。

江山長期從教。江山明顯感覺,在學習的主動性和吃苦精神方面,現在的學生無法和江山剛從教時的相比。當然,江山剛從教時的學生又無法和江山讀書時的學生相比。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的進化,離不開吃苦精神、頑強作風和主觀能動性。正是吃苦精神、頑強作風和主觀能動性讓猿成為人,讓人類從矇昧時代走向文明時代。吃苦精神、頑強作風和主觀能動性的喪失,在江山看來,就是人的退化,就是真地一代不如一代。

是真地一代不如一代,還是我們缺少發展的眼光?

從前吃苦是不用學的

看著班上的孩子,我真地發愁。有時候也真想和學校籃球隊教練一樣訓斥他們。有些班級,全班45人左右,有主動學習精神的不到3人,有吃苦精神、頑強作風的也不到3人。剩下的學生,有一半能按著老師的要求去學習,還有一半就是“忽悠“老師,完全是混日子。來學校上學不過是他們的名義,他們來學校主要是來找樂子的(當然是學習以外的樂子)。

我真地希望,我就是錢理群教授說的缺少發展眼光的人。

我真地希望,不必為如今的年輕人過於憂慮,實際上,他們是勝過前輩的。

但是,我難免狐疑:到底是真地一代不如一代,還是我們缺少發展的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