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我是湘西木魚,

本文4296個字,看完大約需要5分鐘。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唯願偏安一隅,不問世事紛擾。

一直覺得用這句話去形容在湘西土司王朝內的土家族兒女的幸福安穩生活還是很合適的。湘西土司王朝始建於後梁開平四年(910年),終結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宋、元、明、清各朝代,有漫長的818年,產生了35個土司。

可是在這800多年裡,不管外界如何戰亂,這個王朝都偏安一隅,神一般存在著。很多人也許就要問了,為何這裡能維繫800多年的和平了?那是因為在湘西深山有一根重達5000多斤的銅柱--溪州銅柱,它給當地的土家族兒女帶來了八百多年的和平。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講講這根銅柱的歷史。

五代時期的後晉天福四年(939年),湘西地區的土家族首領彭士愁因為不滿楚王馬希範的苛捐雜稅,更不滿意自己堂姊,楚王馬希範的順賢夫人抑鬱而終,在族人的擁護下揭竿而起,和楚王馬希範發生了一場延續七個多月的戰爭。

雖然彭士愁落敗,但是楚王也是元氣大傷,雙方決定議和,當然這前提就是給湘西土司王朝的絕對自治權,酋長成了當地的土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被尊稱為土司。

雙方還鑄立銅柱,把盟約銘刻在這根5000多斤的銅柱上,這根化干戈為玉帛的銅柱在風雨中屹立不倒,成和平的象徵。

銅柱給土司王朝,給土家族兒女帶來了800多年的和平歲月,不得不說是奇蹟。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湘西土司王的雕像

一,楚王馬希範縱情聲色,土家族首領彭士愁崛起,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

因為安史之亂,唐朝由盛向衰,唐末更是群雄四起,藩鎮割據,中華大地上開啟了延續半個世紀的分裂局面,也就是我們說的五代十國時期,在《舊唐書》上有這樣的記載:

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舊唐書》

這一時期的唐朝其實已經名存實亡,在中原稱帝的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政權,因為爭權奪勢,戰亂紛紛。

公元907年,湖南節度使馬殷被後梁太祖朱全忠封為楚王,開始雄霸湖南,控制了潭、朗、澄等20多個州。馬殷去世時,留下了王位的傳承方式是“兄終弟及制”。而馬希範是馬殷的第四個兒子,在兄長馬希聲去世後,他獲得了王位,開啟了自己16年的君王生涯。

歷史上對於馬希範的評價並不高,根據記載,他是一個生活奢侈,大修宮殿,縱情聲色的君王,唯一引以為榮的估計就是後來平叛彭士愁和鑄立溪州銅柱了。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湘西土司王府

彭士愁到底是誰了?銅柱上記載如下:

溪州彭士愁,世傳郡印,家總州兵,布惠立威,識恩知勸,故能歷三四代,長千萬夫。

湘西地處荒蕪,一直是朝廷掌控的薄弱地區,而永順地理位置重要,有"楚蜀通津"之稱,而"北江諸蠻,彭氏為大”,當地的彭氏家族為五溪大姓土族,實力強悍。

彭瑊漸漸崛起,經過多年征戰,基本上掌控了土家族地區。後梁開平四年(公元91O)彭瑊為溪州刺史,其實就是當地的酋長,土皇帝。

本來中原政權歷來對當地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方式是樹立酋長,以夷治以夷治,上上貢就可以了,可是土家族首領彭瑊的勢力實在是太強了。彭瑊去世後,繼位的彭士愁能力更為強悍,更是擴大了自己掌控的疆土,擁有上、中、下三大溪州,統治了龍賜、天賜、忠順、保靖等湘、渝、鄂、黔邊區的20州,漸漸地對馬楚政權形成了威脅,讓馬希範寢食難安。

而彭士愁也是有野心的,可以說戰爭是一觸即發,就差導火線了,不過很快導火線就有了。那就是在天福三年十二月,馬希範的原配嫡妻順賢夫人去世了,可以說是抑鬱而終。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湘西土司城遺址

二,順賢夫人去世,引發戰爭。

馬希範是一個縱情聲色的帝王,他的原配妻子順賢夫人是彭士愁的堂姊,雖然相貌醜陋,可是卻非常賢能,只是跟著馬希範的日子也不是很好過。平素被怠慢也就罷了,可是最後在她重病期間,這位楚王也還是隻圖享樂,身邊美女不斷,順賢夫人可以說是抑鬱而終了。

死訊傳到了彭士愁這裡,他是非常憤怒了,這個時候楚王馬希範國庫空虛,橫徵暴斂的爪子又已經伸到了彭士愁掌控的領域了,當地的土家兒女是怨聲載道。

面對著楚王馬希範的橫徵暴斂,面對著自己堂姊的抑鬱而終,這位強悍的酋長坐不住了,在部下的支持下,彭士愁帶著土家兒女決定揭竿而起,對抗馬楚政權。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湘西王村的土司橋

三,彭士愁落敗,楚軍也元氣大傷。

這場戰爭從後晉天福四年(939年)八月開始,一直到天福五年的二月才結束,歷時7個多月,由彭士愁帶著錦州、獎州、溪州的上萬土家人發起,他的口號是:保護族人和保護疆土。

不得不說,土家族兒女還是英勇善戰的,面對橫徵暴斂,面對自己的族人被辱,他們毫不退縮,拿著武器就衝了上去,在彭士愁的帶領下,進攻楚國的辰州和澄州。

楚國的望城危在旦夕,楚王馬希範也急了,派出大將劉勍和副將廖匡齊帶領著五千人迎戰,在望城打敗了土家軍。溪州原為蜀地,彭士愁在危難中急忙向後蜀求救,可是卻沒有等到援軍,蜀王說“道遠不許”不願意摻和,估計是不敢和楚軍開戰。彭士愁只得帶著人馬撤退,撤離了州城(今老司城),駐紮在四面都是懸崖絕壁的堡山寨,靠著地勢險要對抗楚軍。

廖匡齊和廖匡齊追到堡山寨,可是這裡易守難攻,楚軍強攻數日都沒有攻下,廖匡齊還在陣前戰亡,一時土家軍士氣大漲,而楚軍就很低迷了,不過楚軍將領劉想到了一個法子拿就是給土家軍飲用水投毒,切斷了他們的水源和糧道,然後趁著南風,突襲堡山寨。

土家軍被偷襲大敗,可是他們卻並沒有投降,他們在彭士愁的率領下連夜突圍,逃進了錦州和獎州的深山裡,駐紮的地勢更為險要了。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溪州銅柱

四,雙方停戰,鑄銅柱刻協議。

彭士愁被打敗了,被追著四處跑還是想安定下來的,而楚軍雖然打了勝仗,可是卻早已經元氣大傷,面對著土家軍四處跑,國庫空虛的馬楚政權也很難去長期和彭士愁的土家軍對峙了,雙方都有了議和的念頭,只是如何議和了?得有個人牽頭了。

彭士愁的小兒子彭師杲和部落酋長田洪斌、覃行方、向存枯、羅君富帶著溪州印信和地圖來到長沙,向楚王馬希範投降,說後蜀靠不住,還是馬楚政權比較好,說得那是相當客氣。

戰爭讓雙方都疲憊不堪,楚王馬希範當然也不傻,彭士愁在五溪地帶的威望極高,真要滅掉他那當地的土家兒女是要玩命的,戰爭還得延綿下去,楚軍可不想繼續戰爭了。

而現在彭士愁都願意先退後一步俯首稱臣了,他趕緊就很識相地順著梯子下去了,說自己誠心接納土家軍,封彭士愁為溪州刺史,並且要給他們高度的自治權,讓當地的土家兒女安居樂業,安安穩穩。

擔心口說無憑,雙方還決定在溪州古城內鑄立一根大銅柱,把協議銘刻在上面,確保和平。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溪州銅柱

五,銅柱帶來八百多年的和平。

這根銅柱為中空八面體,有4米高,重達五千多斤,上面雕刻有2000多個字,內容是雙方開戰的經過和雙方締結得盟約內容,這根銅柱是研究當地少數民族歷史的珍貴資料。

在《沅陵縣誌》中,有這樣的記載:

柱高一丈二尺,入地六尺,以銅五千斤為之。上八方,下園中空,實以錢。

楚王在銅柱上表明瞭自己對土司王朝的態度,不會奪其財,不會貪其土:

爾能恭順,我無科徭,本州賦租,自為供贍,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無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業。

什麼意思了?意思就是彭士愁和馬希範劃江而治後,彭士愁掌管的酉水之南擁有高度的自治權,楚王不會對當地徵兵,也不會收賦稅,當地的稅收自為供贍,而楚軍也不得隨意進入彭士愁管轄的地區,更不會發軍討伐,如果部落酋長冒犯了楚軍,也由土司自己發落。

可以說,楚王馬希範要的只是停戰和彭士愁在名義上對他的臣服,其他方面是沒有任何要求的,還作出了讓步。馬希範正式承認了彭士愁和後代土司的土皇帝的權力,而後來的中原政權也沿用了這一安撫的政策,相處和諧,雙方再無戰亂,土家兒女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彭氏政權

六,彭氏土司王朝被打敗。

彭士愁也成了統領五溪20州的第一任土司,開啟了彭士800多年的土司王朝,五千年的封建王朝戰亂不斷,朝代更替很快,偏安一隅的土司王朝能延續這麼久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了。

彭氏土司王朝一共產生了35位刺史或土司,他們帶領著當地的土家兒女過上了818年和平安穩的生活。現在的湘西永順境內還有土司城遺址,如今漫步土司城,還能從遺址中感受到這座城曾經的繁榮和強大,遺址裡還有完整的排水系統,還有屹立不倒的宮殿,還有朝廷表彰土司抗倭有功的翼南牌坊,還有祖師殿、彭氏宗祠、土司古墓群等等。

不過漫長的湘西土司王朝卻在公元1729年的時候結束了,當時雍正統治的清朝強大,而土司王朝卻衰落了,當地還發生了戰亂,清王朝決定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收回土司的自治權。

末代土司彭肇槐選擇淚別土司城,放棄了抵抗。他做出這樣的決策倒是明智的,他接受清政府建議,自己還會被以禮相待,而頑抗鼎盛時期的清政府就會有滅族之災,當地也會血流成河,末代土司彭肇槐思來想去,他決定放棄土司之位,延續當地多年的安寧。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溪州銅柱

七,銅柱幾經遷徙,成為重點文物。

強大的彭氏土司王朝是結束了,但是這座老司城的輝煌卻還在了,在2015年7月的7月4日,湘西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一起作為土司遺產,在德國波恩舉行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申遺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湘西土家兒女載歌載舞,迎接四面八方湧來的遊客,很多人都會問,那根化干戈為玉帛的神奇銅柱去哪裡了,消失了嗎?答案是肯定還在了,它的存在加大了老司城申遺成功的力度。

這根銅柱當初是立在溪州古城內的,歷代王朝都很重視,要保護這根象徵和平的銅柱,別說破壞了,搬動都不允許,宋太宗更是直接下詔:

不得移部內馬氏所鑄銅柱。”

不過還是有很多特殊的原因的,例如溪州溪州治所搬遷,銅柱被第一次遷移;而北宋初年時,辰州與溪州相互侵擾的時候,銅柱也被遷移和爭奪;1946年修鳳灘水電站,立銅柱的地方被淹沒,銅柱又被搬遷到永順王村叢山包,建六角亭保護。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溪州銅柱

1961年,溪州銅柱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由於在戶外,就發生了盜竊事件。1990年3月,當年一個農民想著一夜暴富,就在晚上拿著斧與鋸去各種折騰,從銅柱上劈了六兩重左右下來拿回家鍊金。

農民被判入獄七年,溪州銅柱也在6月被遷移到王村“湘西民俗風光館”內保護,申遺的時候為加大成功的力度被遷入到老司城土王祠內,申遺成功後又被遷回到“湘西民俗風光館”內,溪州銅柱從此得到了妥善的保護。

因為劉曉慶在王村的電影《芙蓉鎮》火了,這座古老的小鎮又被改名芙蓉鎮。

這是一座掛在瀑布上的小鎮,古樸寧靜的小鎮迎來了很多遊客,很多人都對這根5000多斤的銅柱感興趣。

溪州銅柱見證了彭氏土司王朝的產生、鼎盛與終結,見證了中原政權和土家族的和諧相處,更是見證了當地土家兒女八百多年的安穩。

雖然這根銅柱也歷經滄桑,可是上面的字跡如今都還是清晰可見,每一個前往參觀的朋友總會在銅柱前久久停留,細細欣賞上面的文字。

在他們的眼前,一定又重現了那場八百多年前的戰爭,一定又重現了土司王朝的繁榮與安穩......

湘西深山一根5000多斤的銅柱,給當地土家族兒女帶來八百多年和平

參考書籍:《永順縣誌》,《沅陵縣誌》,《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