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餘秋雨先生的過往:平凡且輝煌。時代充滿機遇與陷阱,他笑談風雲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中國浙江餘姚,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

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寫作學會會長、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劇協副主席、青歌賽評委。

餘秋雨先生的過往:平凡且輝煌。時代充滿機遇與陷阱,他笑談風雲

1962年餘秋雨先生畢業於培進中學,1968年8月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餘秋雨先生所在的時代經歷過大型變遷,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餘秋雨先生的父親被同事誣陷錯劃為“右派”,叔父遭到紅衛兵及造反派的殘酷迫害而含冤自盡。

當時風華正茂的餘秋雨先生,和大學同學於1969年—1971年赴江蘇吳江縣太湖農場勞動(即下放五七幹校)學校復課後又參加教材編寫。

1975年—1976年編寫教材被批判為“右傾翻案”。恩師盛鍾健先生的幫助下,到浙江奉化縣一所半山老樓裡苦讀中國古代文獻,研習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直至此年10月“文革”結束,下山返回上海。

1977年——1985年投入重建當代文化的學術大潮,陸續出版了《世界戲劇學》、《中國戲劇史》、《觀眾心理學》、《藝術創造學》、《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Theatre》等一系列學術著作,先後獲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

餘秋雨先生的過往:平凡且輝煌。時代充滿機遇與陷阱,他笑談風雲

其中,獨自在災難時期開始編寫的《世界戲劇學》,出版至今三十餘年仍是全國在這一學科的唯一權威教材。

1985年2月由上海各大學的學術前輩王元化先生、蔣孔陽先生、伍蠡甫先生等資深教授聯名推薦,在沒有擔任過副教授的情況下直接晉升為正教授,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

1986年3月,因國家文化部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的三次民意測驗中均名列第一,被任命為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高校校長。

主持工作一年後(1987年),即被文化部教育司表彰為“最有現代管理能力的四名院長”之一。與此同時,又出任上海市諮詢策劃顧問、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

。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 ”、“上海十大高教精英”榮譽稱號。

當時的餘秋雨先生“四十而不惑”,其中獲得的“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 ”稱號,在當時全國內僅15人。

餘秋雨先生的過往:平凡且輝煌。時代充滿機遇與陷阱,他笑談風雲

1989年——1991年,婉拒了升任幾個省部級職位的徵詢,並開始向國家文化部

遞交辭去院長職務的報告。辭職報告先後共遞交了23次,終於在1991年7月獲准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包括多種榮譽職務和掛名職務。

辭職後,孤身一人從西北高原開始,系統考察中國文化的全部重要遺址。當時確定的考察主題是“穿越百年血淚,尋找千年輝煌”。在考察沿途所寫的“文化大散文”《文化苦旅》、《山居筆記》等快速風靡全球華文讀書界,被稱為“印刷量最大的現代華文文學書籍”。他也由此成為在國際間最具影響力的華文作家之一。

餘秋雨先生的過往:平凡且輝煌。時代充滿機遇與陷阱,他笑談風雲

1998年6月,在新加坡召集規模盛大的“跨世紀文化對話”而震動華文世界。對話主角是四個華裔學者,除首席餘秋雨教授外,還有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威斯康辛大學的高希均教授和藝術家陳瑞獻。餘秋雨的演講題目是《第四座橋》。

1999年開始,主持香港鳳凰衛視對人類各大文明遺址的歷史性考察,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貼地穿越數萬公里危險地區的人文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報告恐怖主義控制地區實際狀況的學者。由此被日本《朝日新聞》選為“跨世紀十大國際人物”。

從2000年開始由於環球考察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國內某些媒體為了追求“逆反刺激”的市場效應發起大規模誹謗。

餘秋雨先生的過往:平凡且輝煌。時代充滿機遇與陷阱,他笑談風雲

先由北京大學一個學生誤信了一個上海文人的傳言進行顛倒批判,即把周恩來總理為了搶救教育而佈置的教材編寫組說成是“文革寫作組”,並誤植了那個上海文人自己參與的筆名“石一歌”。由此,形成十餘年沒有實際證據支撐的批判大潮。據楊長勳教授統計,誹謗文章多達一千八百多篇。餘秋雨先生對此沒有作任何反駁和回擊,他說:“馬行千里,不洗塵沙。”直到十二年後,誹謗消退,才寫作《“石一歌”事件》一文予以說明。

針對“石一歌”事件,餘秋雨先生在他的很多書中有進行過澄清、解釋、說明。上個月我也專門發表過此種文章,請現代讀者切勿盲目跟風。

餘秋雨先生的過往:平凡且輝煌。時代充滿機遇與陷阱,他笑談風雲

2004年3月,參加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的設計、研討和審核。2004年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誌等單位選為“中國十大文化精英”、“中國文化傳播座標人物”。

2005年7月20日在聯合國“世界文明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利瑪竇的結論》,論述中華文明自古以來的非侵略本性,第一次從文化上質疑“中國威脅論”。

2005年——2008年,被香港浸會大學聘請為“健全人格教育奠基教授”,每年在香港工作時間不低於半年。

2008年5月12日,中國發生“汶川大地震”事件,餘秋雨先生第一時間趕到災區參加救援,並不斷在現場對災區民眾、救援人員發表演講。見到遇難學生留在廢墟間的破殘課本,決定獨資捐建三個學生圖書館。

但是由於每本書籍須由自己親自挑選和購買,捐助款項不可能從中國紅十字會賬戶中查到,因此被人在

網絡上炒作成“詐捐”災區教育局一再說明捐建實情,王蒙先生、馮驥才先生、張賢亮先生、賈平凹先生、劉詩昆先生、白先勇先生、余光中先生等名家紛紛為三個學生圖書館題詞,風波才得以緩解。

餘秋雨先生的過往:平凡且輝煌。時代充滿機遇與陷阱,他笑談風雲

2008年9月,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秋雨大師工作室”(此前上海教育系統僅有一所“周小燕大師工作室”)。

2010年1月,《揚子晚報》在全國各省青少年讀者中問卷調查“你最喜愛的中國當代作家”名列第一。

2010年3月27日獲澳門科技大學所頒“榮譽文學博士”稱號。同時獲頒榮譽博士稱號的有袁隆平、鍾南山、歐陽自遠、孫家棟等專家。

2010年4月30日接受澳門科技大學任命,出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宣佈在任期間將每年五十萬元港元年薪全數捐獻,作為設計藝術學專業和傳播學專業研究生的獎學金。

2010年5月21日聯合國自成立以來第一份以文化為主題的“世界報告”,發佈儀式的主要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女士與餘秋雨先生進行一場對話。餘秋雨在對話中發言的標題為《駁“文明衝突論”》

餘秋雨先生的過往:平凡且輝煌。時代充滿機遇與陷阱,他笑談風雲

2012年10月12日,中國藝術研究院在北京成立“秋雨書院”,任院長。該書院是一個培養博士生的高層教學機構,現培養兩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一,中國文化史專業;二,中國藝術史專業。

2013年10月18日下午,再度赴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演講《中華文化為何長壽》,

第一次從文化上質疑“中國崩潰論”,當天聯合國網站將此演講列為第一要聞。

2013年10月20日,在紐約大學演講《中國文脈簡述》。

2014年4月《餘秋雨學術六卷》出版發行。

2014年10月《秋雨合集》二十二卷出版發行。

2015年3月,再度應邀在臺灣各大城市進行“環島巡迴演講”,自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到高雄市。雙目失明的星雲大師親率僧侶團隊到高雄車站迎接,給予了最高接待禮遇。這是餘秋雨教授自1991年首度訪問臺灣後第四次大規模的環島演講。本次演講的主題是《中華文化和君子之道》。

餘秋雨先生的過往:平凡且輝煌。時代充滿機遇與陷阱,他笑談風雲

2015年11月,被選為世界餘氏宗親會名譽會長。

2016年9月9日,辭去人文藝術學院院長職務。被榮聘為澳門科技大學榮譽院長和特聘教授。

2017年8月,《門孔》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2019年4月,《雨夜短文》由天地社出版社出版。

餘秋雨先生的一生還在繼續創造輝煌,海內外讀者高度評價他集“深度研究、親歷考察、有效傳播”於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為守護和解讀中華文化作出了先於他人的傑出貢獻。 為餘秋雨先生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