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山勢險峻,奇峰怪石,唯一大型石構古代廟宇,遼寧省鞍山石廟

鞍山石廟,原名“效聖寺”,俗稱“老古廟”,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鎮南24公里的楊家堡鎮松樹秧村臥鹿山羊角峰下,是省內現存唯一大型石構古代廟宇。1988年12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勢險峻,奇峰怪石,唯一大型石構古代廟宇,遼寧省鞍山石廟

臥鹿山山勢險峻,奇峰怪石,林深草茂,景色迷人。臥鹿山石廟依山傍壑座落在山前一平地上。石廟有正殿三間,長9.15米,寬5米,高5.4米,36塊精製巨型石瓦覆蓋殿頂。兩根大柁均長4.3米,兩根二柁均長1.8米,粗0.8米,大柁每根重約2.85噸。室內石柱四根,高2.6米,粗1.1米。石廟東西山牆由61塊條石砌成,廟後牆65塊條石,廟前牆30塊條石,石脊瓦8塊,廟的前後坡各鋪有長3.2米,寬0.6米,厚0.25米的石瓦18塊。

山勢險峻,奇峰怪石,唯一大型石構古代廟宇,遼寧省鞍山石廟

正殿殿內原有五尊神佛像,全是石質雕成。在遭受破壞前,正座背北面南的是足登石制蓮花盆的地藏王菩薩,東側為釋迦牟尼佛,西側為如來佛;西面背西面東的是南海觀音菩薩;東面的背東面西為二郎神楊戩。五尊石像造形古樸,個性鮮明。修復後的廟內石像:有專管醫病的藥師佛,有尋聲救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有悲心普度的地藏王菩薩,有頭戴瓔珞、笑口常開的彌勒菩薩,還有二郎神楊戩和義神關公。

山勢險峻,奇峰怪石,唯一大型石構古代廟宇,遼寧省鞍山石廟

石廟棚頂的石樑可以預測天氣。觀看石樑溼潤程度,就可以測定有雨無雨。如石樑重潤則有大雨,微潤則有小雨,不潤則不雨。據1857年(清咸豐七年)所修《岫巖志略》中載,石廟東脊檀能預報天氣雨晴,該檀雨前異兆為"小雨微潤,大雨重潤,不雨不潤"。

山勢險峻,奇峰怪石,唯一大型石構古代廟宇,遼寧省鞍山石廟

效聖寺的正門迎面掛有《效聖禪寺》匾額,門的背後掛有《洞天福地》匾額。正殿簷下掛一《古石殿》匾,兩門柱由沙門照慧編寫之楹聯,上聯是:"晨鐘暮鼓警醒世間名利客",下聯是:"佛號經聲喚回苦海夢迷人"。山門左側立有一甬1823年(清道光三年)的石碑,碑上署名是"岫巖城城守尉,兼奉恩將軍,宗室,岫巖理事分府"。這個落款足以證明當時清廷在岫巖實行的是旗、民分治的兩套統治體系,一套是旗衙門,也就是所謂的"城守尉衙門",管理旗人的軍政事務;另一套是民衙門,也就是所謂的"岫巖廳理事分府",管理民人事務。當時兩個衙門是各不統屬的。

正殿東西兩側還建有廊房,東側廊房南側有石鐘樓一座,由四根石柱支撐而起,全高3.9米,其建築材料與正殿相同。鐘樓正殿前為山門,寬2.57米。石廟西側有一碑林,建於20世紀80年代,其中坐落著從全縣收集來的古石碑70餘座,其鐫刻年代,自明萬曆年起,止於民國年間,尤以清碑居多。

臥鹿山石廟位於青山掩映之中,遠望煙雲縹緲,如在仙境,附近還有老牛背、船石等名勝,春秋兩季,遊人絡繹不絕,是一處旅遊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