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提筆卻又躊躇說的可能就是現在我的狀態吧。

前幾天去二刷完了《小丑》,這幾天腦子裡一直是揮之不去的Arthur痛苦的大笑。

第一遍觀影,只是震驚於Arthur前後的反轉如此劇烈,只是同情於小丑的悲慘經歷。而第二遍,才算是某種意義上看懂了這部影片。

看懂了Arthur的掙扎和無奈;看到小丑,這個漫畫中被稱為“犯罪王子”的大反派,他的出現,竟然是那麼的偶然,偶然中又帶著必然。

現在,容我理性地帶著你們,好好看看這部電影。

(注意:這部分開始之前,需要告訴大家,接下來的內容會涉及劇透。但我也可以負責任的向你們保證,這部電影,劇情真的不是焦點!它是一部即使知道劇情,也依舊會讓你震撼的片子。而可能看了我的分析,會讓你更深刻地理解影片表達的情感。)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小丑》導演:託德·菲利普斯 主演:傑昆·菲力克斯

DC的漫改電影之路在這幾年得到很大的突破,正義聯盟系列已經開始塑造一個完整的DC宇宙。

今年於北美上映的《小丑》已經不能用簡單的突破來形容,而是像《小丑》主演傑昆的姓"Phoenix",鳳凰一樣,完全的涅槃重生。

01

成就

《小丑》目前在電影界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兩點:

1.金獅獎。金獅獎作為威尼斯電影節的最高榮譽,從1949頒發以來,一直被認為是電影界的最高榮譽之一。

而值得一提的是,小丑以前,從無漫改電影獲得金獅獎的先例。大多是類似於文藝片,或是有比較高深度的電影才能有幸獲此獎項。

2.IMBD的電影榜單上,小丑排到第十。在此之前只有排第四的蝙蝠俠之黑暗騎士,唯一一部漫改電影。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不得不說小丑真是一個極其受歡迎的的IP

就更不用說《小丑》在美國上映當天,好幾個州市的各大電影院周邊加強戒嚴,好幾個地區甚至禁止影院放映《小丑》。

由此可見,人們對這部電影的瘋狂程度,或者說,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有多麼可怕。

02

影片分析

首先來看主演。

傑昆·菲利克斯打破了"希斯萊傑之後無小丑"的神話,在電影中奉獻了猛烈又不失細膩的表演。

本片中,傑昆採用了"體驗派""表現派"相結合的表演手法。

所謂體驗派,最大的特色就是演員將自己的生活環境、體態相貌做到與所演角色的無限度接近。

之前希斯萊傑為了演好小丑將自己一個人關在小旅館三週,切斷了一切對外的通訊聯繫,只為了體會那種愈發黑暗邪惡的心理感受。

而傑昆更狠,為了這部電影,將自己虐成這幅"鬼樣子":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他本來應該是這個樣子: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影片中,Arthur空洞又隱藏著狂熱的瞳孔;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瘦骨嶙峋的軀體彷彿骨骼隨時可能刺破肌膚;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整個人似乎常年被生活的重量近乎壓垮,行走時如同腳上帶著鎖鏈的行屍走肉;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觀影時我甚至覺得,每一次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哪怕是為了瞟一眼字幕都簡直是暴殄天物。並不是說字幕並不重要,只是很多情節彷彿看他的表情神態就足夠了。

而判斷一個小丑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就是看他的笑聲。

這部影片賦予小丑癲狂大笑的一個全新解釋:Arthur的大笑是一種無法剋制的精神病症,每當在出現劇烈感情(多為憤怒,緊張,恐懼)時,就會難以控制地大笑。

這種大笑對於Arthur來說無疑於一種酷刑,傑昆更是將那種每次都努力想要停止卻總是失敗的痛苦表現得格外傳神,於是Arthur癲狂笑聲底下的難以抑制的痛苦每一次都可以直擊觀眾心靈,讓人不忍直視。

因為影片是要著重描述小丑還不是小丑時的生活,所以,影片中,Arthur不僅只有狂笑這一種“笑法”。

難以融入周圍歡樂氛圍時,這麼笑: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被老闆冤枉時,這麼笑: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接受心理諮詢時,面對例行公事的工作人員,這麼笑: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以往我們印象中的小丑是瘋狂的代名詞,他誇張的的笑聲只讓我們覺得恐懼和難以理解。

而這一次的小丑的笑, 是帶有痛感的。

他不再只是一個高智商的罪犯,更是一個飽受生活摧殘的底層普通人。

要更加了解這部影片,不得不首先分析一個最基本的要素:亞瑟·弗蘭克,也就是小丑的本名。

編劇在創造小丑姓名時,是花了功夫的。

說起亞瑟,Arthur,我們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國王,而他的姓,弗蘭克,Fleck就沒那麼美好了,表示的是,突兀的斑點,散落的碎片。

這就如同小丑這個人物特徵一樣,是個活生生的矛盾。

在小丑還是Arthur時,他其實是一個善良充滿希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而最後我們也知道,他完全變成一個黑暗邪惡,一心想要毀滅現有秩序的罪犯。

導演菲利克斯的另一部電影《計程車司機》也有注重於主角姓名的創造。

《計程車司機》的主角叫特拉維斯·比克,Travis·Bickle。Travis能讓人聯想到travel,旅行,同時在法語中也有穿越大門或走過橋下的意思,是個很浪漫的詞彙。而bickle卻讓人聯想到bicker,爭吵。

可以說菲利克斯真是細緻到在選名上都獨具匠心。

既然討論小丑誕生的過程以及原因,我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當時的哥譚市。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首先要告訴不瞭解DC宇宙的朋友們,哥譚並不是一個現實存在的城市,它只存在於DC宇宙之中。

當時的哥譚市就如同80年代,經濟蕭條下的紐約。

到處是無人清理的垃圾,冷漠的市民,怪誕的塗鴉,和不為人知或是人們選擇視若無睹的暴力。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影片開頭就是一則報道城市裡垃圾已經堆積如山,而清潔工人大面積持續罷工的新聞播報。

其他情節也總是有意無意地表現出隨著經濟的持續蕭條,城市中的階級矛盾愈發尖銳。

Arthur就是一個在這種衰敗,破敗的環境下的小丑演出者,靠扮演小丑謀生。雖是扮演逗人發笑的小丑,但是Arthur並不快樂。

影片開頭,畫面淡入,他坐在鏡子前,臉上塗著小丑的妝容,用手指撐開嘴做出微笑的表情,一滴帶著顏料的淚水滑落。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Arthur的媽媽一直告訴他說他有一個使命,就是“始終帶著笑臉,給世界帶來歡笑”。

而他也很努力地去這麼做,可是,世界並不承他的情。

儘管一直想要為世界帶來歡樂,而社會給予他的回饋卻只有不斷的冷漠排斥。

而正是這些這兩樣“回饋”,將Arthur一步步推向小丑的深淵。

一開始的,是冷漠。

冷漠其實即使在現實世界也很常見,可能我們每天都有讓人感到冷漠而不自知。

而很多時候這還不是我們有意的,並不與人們“希望得到認同”的心理完全牴觸。

所以冷漠才是那麼的輕而易舉,很多時候,並非人們本意。

一開始的小丑其實是一個試圖在公車上扮鬼臉逗一個小孩開心的人,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而小孩的母親讓他“能不能不要煩我的孩子”。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當Arthur試圖解釋時,也被直接打斷。不僅如此,這時Arthur因為病情發作開始大笑,即使知道了這一切並非他本意,這位母親也用力抱緊小孩,躲避Arthur就像他是一個病原體。

工作上,同事認為他是一個怪人,老闆經常誤解他。

Arthur在工作中被人襲擊,被搶走了店鋪的牌子,老闆認為這是荒謬的,要剋扣他的工資。

之後因為帶著胖子同事給他的手槍在兒童醫院表演,老闆直接開除了他,稱他是一個騙子人渣。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雖然帶槍去兒童醫院確實不應該被贊同,但Arthur害怕再次被襲擊的心情卻絲毫沒有被考慮。

更不要說,當初主動給他手槍防身的胖子同事卻倒打一耙。

也正是這種來自社會的純粹惡意直接導致Arthur第一次跨過道德法律紅線。

也就是我說的,排斥。

在Arthur被開除的當天,在地鐵上,有三個就職於韋恩投資公司(也就是蝙蝠俠家的公司)的人渣調戲騷擾一個女子。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女子向Arthur投來求助的目光,接下來Arthur開始大笑。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其實這裡是有爭議的。第一種看法是,女子的求助讓Arthur情緒受到起伏,於是引發了病症,開始大笑;也有人認為Arthur是故意大笑吸引人渣注意力幫助女子脫身。

而我個人認為是前者,影片整體極度注重寫實,以當時的社會大環境,Arthur這種底層人不大可能會因為陌生人而去招惹這種精英階層。

這三個斯文敗類,根本就沒有給Arthur解釋的機會。當女子藉機離開後,惱羞成怒的三人對Arthur毫不留情的拳打腳踢。

此時影片中第一次呈現出直接作用於主角的無情惡意。

混亂中,Arthur扣動了扳機。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其實,這肯定不是Arthur第一感受這種赤裸裸的惡意排斥。可他一直都只知道母親所說的“始終帶著笑臉”。

換言之,就是面對他人的惡意也要笑著接受。

可卻從沒有人教他怎麼排解心中的不滿和怨恨。更沒有人教他怎麼合理地反抗。

於是在那個本就失意的夜晚,Arthur的情緒爆發了。也可以說,是情緒的應激機制第一次發動了。

可是扣動扳機的,真的只是Arthur嗎?

這也是影片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思考。這部影片沒有隻是單純地批判某一個階層,至少我是認為這部影片的意義不在於批判。

也沒有將小丑塑造成一個值得被仿效的對象。

而是引發人們對每一個極端案例的思考,通過Arthur呈現出我們很多人都有過的悲慘經歷,我覺得這才是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

殺人後的Arthur,一路狂奔到一個廁所。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在骯髒的廁所裡平復情緒後,翩翩起舞。

有一個說法是,舞蹈是迴歸身體最原始本能狀態的方式之一。用肢體的自然擺動來感受自己最真實的本質。

這段鏡頭是自下而上拍攝的,配合廁所暗淡的光線和低沉厚重的大提琴配樂讓Arthur的舞蹈充滿了一種神聖感,似乎這不僅是一個舞蹈,更是一個儀式。

Arthur第一次,凝視深淵。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小丑初次登場)

隨後的Arthur,不可回頭地滑向最低谷。

三個精英階層被槍殺,引發了軒然大波。而托馬斯·韋恩(蝙蝠俠的爹)憤怒地發言聲稱“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就的不幸的人就是小丑”。

其實這並不是就說明托馬斯是一個完全冷血的社會高層。對於他來說,那三個他的職員都是“有學問的,優秀的年輕人”。

可他並沒有看到過他們身上的惡劣。

就像他其實也看不到哥譚市真正的問題正是在於極其懸殊的貧富差距,而經濟蕭條更是將這一差距加倍擴大。所以他高高在上,自命不凡地說“我是來拯救你們的”。

當然這番言論直接成為階級矛盾徹底爆發的導火索。愈來愈多的抗議和遊行示威,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模仿小丑。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Arthur第一次,感受到社會的認可,即使這種認可是病態的,扭曲的。

從來缺少尊嚴和長期遭受不公待遇的人們第一次擁有機會挑戰象徵權力和財富的精英階層,人們爭先恐後地將那個“行俠仗義的小丑”作為他們的發言人和象徵,而不在意這種象徵的極端扭曲。

不過此時的Arthur還無暇捲入這場風波,因為他認為自己有了父親。

影片中,Arthur記事以來就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在一次巧合中,Arthur看到了母親潘妮寫給托馬斯·韋恩的信,得知原來托馬斯·韋恩,這個哥譚市最富有最有權力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親(你能想象小丑是蝙蝠俠失散多年的兄弟嗎?)

從小缺失父愛的Arthur迫不及待地想找到托馬斯求證。

第一次在韋恩莊園門前,Arthur被管家阿福趕走。(這裡也有小丑與蝙蝠俠的第一次相遇)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第二次,Arthur趁著抗議人群製造的混亂溜進了托馬斯所在的電影院。

諷刺的是,門外是憤怒的抗議者,門內是衣冠楚楚的富人,而富人們看的竟然是諷刺階級和貧富差距現象的《摩登時代》。

無視哥譚市正在發生的悲哀,反而對著銀幕裡的荒唐發笑。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在廁所裡,Arthur假裝與托馬斯偶遇,說明來意後,卻被托馬斯直接否認,並告訴Arthur“你媽有精神病,這都是她的臆想”。

Arthur情緒激動再次發病,無法抑制地大笑起來,感覺被嘲弄的托馬斯給了Arthur一拳,並警告“再靠近我的兒子我就殺了你”·。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就像我說的,冷漠是如此的輕易。

其實,托馬斯有更好的方式來告知Arthur這一事實。是的,這確實是事實,後來證明這些的確只是Arthur母親的臆想。可是托馬斯採用了最簡單也是最粗暴的方式。

打擊還並沒有就這麼結束。

在一次脫口秀節目上,Arthur的偶像莫瑞播放了一段Arthur的脫口秀表演視頻。而播放這段視頻僅僅是為了嘲笑Arthur的挫劣。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這是我覺得最貼近生活的一個情節。這直接反映了現在社交網絡上的普遍心態,幸災樂禍。

人們比起看有學習價值的內容,更加樂意看人出糗,不管對方跌得多慘,都要狠狠踩上幾腳才滿意。

看見意見向左的人,一定要向鯊魚一樣一擁而上,不啃得只剩骨頭決不罷休。

這種幸災樂禍正是讓Arthur感到了自我價值被完全否定的主因。更殘酷的是,嘲笑他的,是他一直作為目標的偶像。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接著,Arthur迎來他無法承受的一次打擊:他真實的身世。

在精神病院,Arthur得知了她的母親的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

而自己其實是她的養子,並且在童年遭受了養母的虐待。

包括所謂的“永遠帶著笑臉”的使命,其實就是對強迫養子無休止大笑的粉飾。

發現自己的人生和目標都建立在一個謊言之上,Arthur崩潰了。

Arthur在樓梯間大笑,笑聲更加痛苦,卻也更加放肆。

其實Arthur身上最大的衝突,就是他一直是一個演著喜劇的悲劇人物。

而他之前因遭受的不公和惡意而累加的負面情緒,在得知真相後,徹底的爆發了。

影片開頭,他問到,“是隻有我這麼覺得,還是這個世界真的越來越瘋狂了?”,而現在他彷彿給自己找到了答案,通過他已經扭曲的認知,他開始覺得,既然命運如此戲劇性地轉折,我何不做一個真正的喜劇人物?

我何不做一個真正的小丑?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於是接下來,Arthur已經不復存在,而小丑這個身份開始被他自己所認同並且接受。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影片的前九十分鐘,就是平鋪直敘地講述生活對Arthur的一系列愈發沉重的擊打,而在最後的三十分鐘卻是純粹的黑暗和暴力,以及價值觀天平的失衡。

因為最後的劇情雖不長但卻包含很多讓人震驚的高潮點,我就不多做劇透了,況且小丑的激烈反彈也不是我想要說的重點,只是要提醒大家:

做好心理準備。

這部電影之所以讓很多人覺得很危險,並不僅僅在於人們可能基於對小丑的同情和仇富的心理而建立起對小丑的崇拜,甚至模仿。

更是在於,它在價值觀上,給出了非常模糊的界定。就像小丑在電影中所說“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決定的”,這裡實在容易讓人認為是在影射人類社會的普遍價值觀都只是一種定義。

既然可以被定義,那麼就可以被推翻。

那麼我們的文明該有多麼脆弱?

如果順著這個點想下去,實在是細思極恐。

我不想(能)對人類學,社會學的方面進行討論,我說過,我認為《小丑》最大的價值在於它的警示作用,或者說呼籲作用——

警示我們不經意的冷漠就可能是壓垮一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呼籲社會需要給底層群眾足夠的關心和認同。

而不是簡單的"小丑真可憐",“富人真可惡”,“社會好黑暗”...

小丑值得被同情,不可被效仿!!!!

我更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像蝙蝠俠在《致命玩笑》中所說的那樣:

“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經不起命運的洗禮。或許在困境面前,人們不需要像蛆蟲一樣躲在石頭底下”

畢竟羅曼羅蘭也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舊熱愛它”

DC新片:這個小丑,不好笑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留言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版的小丑?”

蜂嘲電影,等你來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