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提笔却又踌躇说的可能就是现在我的状态吧。

前几天去二刷完了《小丑》,这几天脑子里一直是挥之不去的Arthur痛苦的大笑。

第一遍观影,只是震惊于Arthur前后的反转如此剧烈,只是同情于小丑的悲惨经历。而第二遍,才算是某种意义上看懂了这部影片。

看懂了Arthur的挣扎和无奈;看到小丑,这个漫画中被称为“犯罪王子”的大反派,他的出现,竟然是那么的偶然,偶然中又带着必然。

现在,容我理性地带着你们,好好看看这部电影。

(注意:这部分开始之前,需要告诉大家,接下来的内容会涉及剧透。但我也可以负责任的向你们保证,这部电影,剧情真的不是焦点!它是一部即使知道剧情,也依旧会让你震撼的片子。而可能看了我的分析,会让你更深刻地理解影片表达的情感。)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小丑》导演:托德·菲利普斯 主演:杰昆·菲力克斯

DC的漫改电影之路在这几年得到很大的突破,正义联盟系列已经开始塑造一个完整的DC宇宙。

今年于北美上映的《小丑》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突破来形容,而是像《小丑》主演杰昆的姓"Phoenix",凤凰一样,完全的涅槃重生。

01

成就

《小丑》目前在电影界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两点:

1.金狮奖。金狮奖作为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荣誉,从1949颁发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电影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而值得一提的是,小丑以前,从无漫改电影获得金狮奖的先例。大多是类似于文艺片,或是有比较高深度的电影才能有幸获此奖项。

2.IMBD的电影榜单上,小丑排到第十。在此之前只有排第四的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唯一一部漫改电影。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不得不说小丑真是一个极其受欢迎的的IP

就更不用说《小丑》在美国上映当天,好几个州市的各大电影院周边加强戒严,好几个地区甚至禁止影院放映《小丑》。

由此可见,人们对这部电影的疯狂程度,或者说,这部电影的影响力有多么可怕。

02

影片分析

首先来看主演。

杰昆·菲利克斯打破了"希斯莱杰之后无小丑"的神话,在电影中奉献了猛烈又不失细腻的表演。

本片中,杰昆采用了"体验派""表现派"相结合的表演手法。

所谓体验派,最大的特色就是演员将自己的生活环境、体态相貌做到与所演角色的无限度接近。

之前希斯莱杰为了演好小丑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小旅馆三周,切断了一切对外的通讯联系,只为了体会那种愈发黑暗邪恶的心理感受。

而杰昆更狠,为了这部电影,将自己虐成这幅"鬼样子":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他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影片中,Arthur空洞又隐藏着狂热的瞳孔;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瘦骨嶙峋的躯体仿佛骨骼随时可能刺破肌肤;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整个人似乎常年被生活的重量近乎压垮,行走时如同脚上带着锁链的行尸走肉;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观影时我甚至觉得,每一次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哪怕是为了瞟一眼字幕都简直是暴殄天物。并不是说字幕并不重要,只是很多情节仿佛看他的表情神态就足够了。

而判断一个小丑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他的笑声。

这部影片赋予小丑癫狂大笑的一个全新解释:Arthur的大笑是一种无法克制的精神病症,每当在出现剧烈感情(多为愤怒,紧张,恐惧)时,就会难以控制地大笑。

这种大笑对于Arthur来说无疑于一种酷刑,杰昆更是将那种每次都努力想要停止却总是失败的痛苦表现得格外传神,于是Arthur癫狂笑声底下的难以抑制的痛苦每一次都可以直击观众心灵,让人不忍直视。

因为影片是要着重描述小丑还不是小丑时的生活,所以,影片中,Arthur不仅只有狂笑这一种“笑法”。

难以融入周围欢乐氛围时,这么笑: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被老板冤枉时,这么笑: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接受心理咨询时,面对例行公事的工作人员,这么笑: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以往我们印象中的小丑是疯狂的代名词,他夸张的的笑声只让我们觉得恐惧和难以理解。

而这一次的小丑的笑, 是带有痛感的。

他不再只是一个高智商的罪犯,更是一个饱受生活摧残的底层普通人。

要更加了解这部影片,不得不首先分析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亚瑟·弗兰克,也就是小丑的本名。

编剧在创造小丑姓名时,是花了功夫的。

说起亚瑟,Arthur,我们总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国王,而他的姓,弗兰克,Fleck就没那么美好了,表示的是,突兀的斑点,散落的碎片。

这就如同小丑这个人物特征一样,是个活生生的矛盾。

在小丑还是Arthur时,他其实是一个善良充满希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最后我们也知道,他完全变成一个黑暗邪恶,一心想要毁灭现有秩序的罪犯。

导演菲利克斯的另一部电影《计程车司机》也有注重于主角姓名的创造。

《计程车司机》的主角叫特拉维斯·比克,Travis·Bickle。Travis能让人联想到travel,旅行,同时在法语中也有穿越大门或走过桥下的意思,是个很浪漫的词汇。而bickle却让人联想到bicker,争吵。

可以说菲利克斯真是细致到在选名上都独具匠心。

既然讨论小丑诞生的过程以及原因,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当时的哥谭市。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首先要告诉不了解DC宇宙的朋友们,哥谭并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城市,它只存在于DC宇宙之中。

当时的哥谭市就如同80年代,经济萧条下的纽约。

到处是无人清理的垃圾,冷漠的市民,怪诞的涂鸦,和不为人知或是人们选择视若无睹的暴力。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影片开头就是一则报道城市里垃圾已经堆积如山,而清洁工人大面积持续罢工的新闻播报。

其他情节也总是有意无意地表现出随着经济的持续萧条,城市中的阶级矛盾愈发尖锐。

Arthur就是一个在这种衰败,破败的环境下的小丑演出者,靠扮演小丑谋生。虽是扮演逗人发笑的小丑,但是Arthur并不快乐。

影片开头,画面淡入,他坐在镜子前,脸上涂着小丑的妆容,用手指撑开嘴做出微笑的表情,一滴带着颜料的泪水滑落。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Arthur的妈妈一直告诉他说他有一个使命,就是“始终带着笑脸,给世界带来欢笑”。

而他也很努力地去这么做,可是,世界并不承他的情。

尽管一直想要为世界带来欢乐,而社会给予他的回馈却只有不断的冷漠排斥。

而正是这些这两样“回馈”,将Arthur一步步推向小丑的深渊。

一开始的,是冷漠。

冷漠其实即使在现实世界也很常见,可能我们每天都有让人感到冷漠而不自知。

而很多时候这还不是我们有意的,并不与人们“希望得到认同”的心理完全抵触。

所以冷漠才是那么的轻而易举,很多时候,并非人们本意。

一开始的小丑其实是一个试图在公车上扮鬼脸逗一个小孩开心的人,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而小孩的母亲让他“能不能不要烦我的孩子”。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当Arthur试图解释时,也被直接打断。不仅如此,这时Arthur因为病情发作开始大笑,即使知道了这一切并非他本意,这位母亲也用力抱紧小孩,躲避Arthur就像他是一个病原体。

工作上,同事认为他是一个怪人,老板经常误解他。

Arthur在工作中被人袭击,被抢走了店铺的牌子,老板认为这是荒谬的,要克扣他的工资。

之后因为带着胖子同事给他的手枪在儿童医院表演,老板直接开除了他,称他是一个骗子人渣。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虽然带枪去儿童医院确实不应该被赞同,但Arthur害怕再次被袭击的心情却丝毫没有被考虑。

更不要说,当初主动给他手枪防身的胖子同事却倒打一耙。

也正是这种来自社会的纯粹恶意直接导致Arthur第一次跨过道德法律红线。

也就是我说的,排斥。

在Arthur被开除的当天,在地铁上,有三个就职于韦恩投资公司(也就是蝙蝠侠家的公司)的人渣调戏骚扰一个女子。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女子向Arthur投来求助的目光,接下来Arthur开始大笑。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其实这里是有争议的。第一种看法是,女子的求助让Arthur情绪受到起伏,于是引发了病症,开始大笑;也有人认为Arthur是故意大笑吸引人渣注意力帮助女子脱身。

而我个人认为是前者,影片整体极度注重写实,以当时的社会大环境,Arthur这种底层人不大可能会因为陌生人而去招惹这种精英阶层。

这三个斯文败类,根本就没有给Arthur解释的机会。当女子借机离开后,恼羞成怒的三人对Arthur毫不留情的拳打脚踢。

此时影片中第一次呈现出直接作用于主角的无情恶意。

混乱中,Arthur扣动了扳机。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其实,这肯定不是Arthur第一感受这种赤裸裸的恶意排斥。可他一直都只知道母亲所说的“始终带着笑脸”。

换言之,就是面对他人的恶意也要笑着接受。

可却从没有人教他怎么排解心中的不满和怨恨。更没有人教他怎么合理地反抗。

于是在那个本就失意的夜晚,Arthur的情绪爆发了。也可以说,是情绪的应激机制第一次发动了。

可是扣动扳机的,真的只是Arthur吗?

这也是影片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考。这部影片没有只是单纯地批判某一个阶层,至少我是认为这部影片的意义不在于批判。

也没有将小丑塑造成一个值得被仿效的对象。

而是引发人们对每一个极端案例的思考,通过Arthur呈现出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的悲惨经历,我觉得这才是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

杀人后的Arthur,一路狂奔到一个厕所。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在肮脏的厕所里平复情绪后,翩翩起舞。

有一个说法是,舞蹈是回归身体最原始本能状态的方式之一。用肢体的自然摆动来感受自己最真实的本质。

这段镜头是自下而上拍摄的,配合厕所暗淡的光线和低沉厚重的大提琴配乐让Arthur的舞蹈充满了一种神圣感,似乎这不仅是一个舞蹈,更是一个仪式。

Arthur第一次,凝视深渊。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小丑初次登场)

随后的Arthur,不可回头地滑向最低谷。

三个精英阶层被枪杀,引发了轩然大波。而托马斯·韦恩(蝙蝠侠的爹)愤怒地发言声称“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就的不幸的人就是小丑”。

其实这并不是就说明托马斯是一个完全冷血的社会高层。对于他来说,那三个他的职员都是“有学问的,优秀的年轻人”。

可他并没有看到过他们身上的恶劣。

就像他其实也看不到哥谭市真正的问题正是在于极其悬殊的贫富差距,而经济萧条更是将这一差距加倍扩大。所以他高高在上,自命不凡地说“我是来拯救你们的”。

当然这番言论直接成为阶级矛盾彻底爆发的导火索。愈来愈多的抗议和游行示威,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模仿小丑。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Arthur第一次,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即使这种认可是病态的,扭曲的。

从来缺少尊严和长期遭受不公待遇的人们第一次拥有机会挑战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精英阶层,人们争先恐后地将那个“行侠仗义的小丑”作为他们的发言人和象征,而不在意这种象征的极端扭曲。

不过此时的Arthur还无暇卷入这场风波,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了父亲。

影片中,Arthur记事以来就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在一次巧合中,Arthur看到了母亲潘妮写给托马斯·韦恩的信,得知原来托马斯·韦恩,这个哥谭市最富有最有权力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你能想象小丑是蝙蝠侠失散多年的兄弟吗?)

从小缺失父爱的Arthur迫不及待地想找到托马斯求证。

第一次在韦恩庄园门前,Arthur被管家阿福赶走。(这里也有小丑与蝙蝠侠的第一次相遇)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第二次,Arthur趁着抗议人群制造的混乱溜进了托马斯所在的电影院。

讽刺的是,门外是愤怒的抗议者,门内是衣冠楚楚的富人,而富人们看的竟然是讽刺阶级和贫富差距现象的《摩登时代》。

无视哥谭市正在发生的悲哀,反而对着银幕里的荒唐发笑。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在厕所里,Arthur假装与托马斯偶遇,说明来意后,却被托马斯直接否认,并告诉Arthur“你妈有精神病,这都是她的臆想”。

Arthur情绪激动再次发病,无法抑制地大笑起来,感觉被嘲弄的托马斯给了Arthur一拳,并警告“再靠近我的儿子我就杀了你”·。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就像我说的,冷漠是如此的轻易。

其实,托马斯有更好的方式来告知Arthur这一事实。是的,这确实是事实,后来证明这些的确只是Arthur母亲的臆想。可是托马斯采用了最简单也是最粗暴的方式。

打击还并没有就这么结束。

在一次脱口秀节目上,Arthur的偶像莫瑞播放了一段Arthur的脱口秀表演视频。而播放这段视频仅仅是为了嘲笑Arthur的挫劣。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这是我觉得最贴近生活的一个情节。这直接反映了现在社交网络上的普遍心态,幸灾乐祸。

人们比起看有学习价值的内容,更加乐意看人出糗,不管对方跌得多惨,都要狠狠踩上几脚才满意。

看见意见向左的人,一定要向鲨鱼一样一拥而上,不啃得只剩骨头决不罢休。

这种幸灾乐祸正是让Arthur感到了自我价值被完全否定的主因。更残酷的是,嘲笑他的,是他一直作为目标的偶像。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接着,Arthur迎来他无法承受的一次打击:他真实的身世。

在精神病院,Arthur得知了她的母亲的确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而自己其实是她的养子,并且在童年遭受了养母的虐待。

包括所谓的“永远带着笑脸”的使命,其实就是对强迫养子无休止大笑的粉饰。

发现自己的人生和目标都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Arthur崩溃了。

Arthur在楼梯间大笑,笑声更加痛苦,却也更加放肆。

其实Arthur身上最大的冲突,就是他一直是一个演着喜剧的悲剧人物。

而他之前因遭受的不公和恶意而累加的负面情绪,在得知真相后,彻底的爆发了。

影片开头,他问到,“是只有我这么觉得,还是这个世界真的越来越疯狂了?”,而现在他仿佛给自己找到了答案,通过他已经扭曲的认知,他开始觉得,既然命运如此戏剧性地转折,我何不做一个真正的喜剧人物?

我何不做一个真正的小丑?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于是接下来,Arthur已经不复存在,而小丑这个身份开始被他自己所认同并且接受。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影片的前九十分钟,就是平铺直叙地讲述生活对Arthur的一系列愈发沉重的击打,而在最后的三十分钟却是纯粹的黑暗和暴力,以及价值观天平的失衡。

因为最后的剧情虽不长但却包含很多让人震惊的高潮点,我就不多做剧透了,况且小丑的激烈反弹也不是我想要说的重点,只是要提醒大家:

做好心理准备。

这部电影之所以让很多人觉得很危险,并不仅仅在于人们可能基于对小丑的同情和仇富的心理而建立起对小丑的崇拜,甚至模仿。

更是在于,它在价值观上,给出了非常模糊的界定。就像小丑在电影中所说“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都是你们决定的”,这里实在容易让人认为是在影射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观都只是一种定义。

既然可以被定义,那么就可以被推翻。

那么我们的文明该有多么脆弱?

如果顺着这个点想下去,实在是细思极恐。

我不想(能)对人类学,社会学的方面进行讨论,我说过,我认为《小丑》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警示作用,或者说呼吁作用——

警示我们不经意的冷漠就可能是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呼吁社会需要给底层群众足够的关心和认同。

而不是简单的"小丑真可怜",“富人真可恶”,“社会好黑暗”...

小丑值得被同情,不可被效仿!!!!

我更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像蝙蝠侠在《致命玩笑》中所说的那样: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经不起命运的洗礼。或许在困境面前,人们不需要像蛆虫一样躲在石头底下”

毕竟罗曼罗兰也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旧热爱它”

DC新片:这个小丑,不好笑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留言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版的小丑?”

蜂嘲电影,等你来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