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当涂县风景

当涂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 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东岸。东临博望区和石臼湖,以湖中流河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隔江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及宣城市接壤;北与雨山区毗连。

历史文化

综述

当涂有2200多年置县史,秦代设为丹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定名当涂。县城历史上曾为宋代太平州、明清太平府、清代长江水师、安徽学政署所在地。当涂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抒怀的绝佳之地。自秦代以来,当涂曾吸引中国文学史上600多位诗人,在这里留下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南朝大诗人谢朓称之“山水都”;诗仙李白七次游历当涂,写就《望天门山》等56首千古绝唱,晚年定居当涂,终老长眠青山。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传唱千年的经典诗词。南朝周兴嗣世居当涂,并著蒙学经典《千字文》。当涂还享有“民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姑孰画派

明末清初迁居当涂的大画家萧云从(字尺木),杰作浩瀚。其《离骚图》、《太平山水图》等,是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代表作,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及于日本。学其画者居多,形成“姑孰画派”,萧为始祖。清嘉庆年间,长居当涂的翰林学士黄钺位居太子少保,与画结缘,深得萧云从遗韵,著有《画又录》、《画品》行世。民国年间,县内喜作国画得者不乏其人,虽不见经传,亦颇有佳作,如张翰如得花卉,杨伯勋得雁,张叶斋得竹,均受赏识。1949年后,国画艺术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建国10周年、30周年、35周年、40周年,都举办以国画为主得书画作品展览,促进国画创作。

方言

涂处在官话和吴语的交会点上。县境西北沿江一带是江淮官话,其余地区是吴语宣州话。由西北往东南,吴语特征越来越显著。当涂境内的方言可分为沿江、官圩、滨湖3个区。当涂方言的3个区中,沿江区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官圩区属吴语宣州话铜泾小片,滨湖区属吴语宣州话太高小片。

民歌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1949年以后,当涂人民创作民歌、传唱民歌形成了热潮,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至鼎盛阶段。

当涂民歌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内容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平原、圩区、丘陵山区的民歌异彩纷呈,形成多种体裁。流行于当涂大公圩一带的是号子、牛歌、舞调,流行于博望、湖阳、新市一带的是船歌、渔歌、灯歌,流行于沿江采石、霍里、新桥一带的是秧歌、对歌、门歌等。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显示出鲜明的地方性民间音乐和语言艺术的魅力。代表曲目有《打麦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当涂民歌是当涂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演唱、口耳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的典型代表,经过历代文化人的艺术加工后,更具有了高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和语言艺术珍品。

打水浒

作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湖阳《打〈水浒〉”》,实际上是一种既是武术又是舞蹈,集健身和娱乐功能于一身的民间表演形式。

该项目作为民间表演形式之初,上场表演人员均须依照章回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化妆登场表演,故取名《打〈水浒〉》,后逐渐减化为头扎头巾、身穿球衣裤、脚蹬虎头靴表演,但人们仍可以从表演者所持枪、刀、戟、铲等兵械中分辨出林冲、关胜、吕方、鲁达等人物形象。

《打〈水浒〉》参演人员众多,包括打杂人员在内,一般都在60人以上,有的超过100人,这就要视村庄大小而定。上场表演人员必须是20到30岁之间的男性,因为表演中所用兵器均是铁制真品,具有危险性,而且需要力量。

表演形式一般分徒手单练、徒手对练、徒手连场练、徒手众场练和器械单练、器械对练、器械连场练、器械众场练。所用兵械有长枪、刀、长棍、戟、叉、板凳、划桨、九节鞭、三节棍、拐子等。

湖阳《打〈水浒〉》还有专用“锣鼓经”,整个表演在锣鼓和“吹尖”声的烘托下越来越快,高潮迭起,惊险刺激。

《打〈水浒〉》在湖阳地区以集体表演形式出现是在元末明初施耐庵的章回小说《水浒传》问世不久,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而要追溯其源头,当在两晋时期大量战乱难民南迁湖阳地区定居的时候。

民俗

发土

旧时,正月初四或初八,农家带香纸爆竹到自家田里,面朝大利方向(旧历书上标有某方大利)站定,烧香纸爆竹之后,拿着铁锹,喊一声“哎!色色累。”挖一棵稻桩子带回家,供在堂屋的香炉里。这时,农家主妇向发土人奉上一碗欢团茶,以示祝贺。此俗今已不存在。

浸种

清明前后浸种。浸种的缸或盆子里要插上柳树条和1把镰刀,意思是让秧苗象柳树一样茁壮成长,让镰刀来驱除邪祟。至今尚有此俗,但仅存“报青”之意。

开张

旧时,商店开业,都要树立金字招牌,择吉开张。招牌上披红插花(挂上1条长幅红布,插上1对精制的金花)。店家焚香放鞭炮。附近的店家和亲友前来祝贺,店主备办酒席请客。现在,商店开业还要在门前摆放花篮。

敬财神

旧时,店家有“请财神”之俗。店里设1个木制神龛,里面安放一尊黑虎玄坛神像,即财神菩萨。每月初一、十五都向财神焚香礼拜。尤其是正月初一零点的请财神仪式十分隆重。店主备三牲供品、金银实物(称为现宝),点上财神烛,焚上贡香,燃放很长的鞭炮,恭请财神爷降临。还办1桌丰盛的财神酒,让大小店员一起聚餐。此俗今已不存。

货郎担

旧时,有货郎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货郎摇鼓还有名堂,进村摇的鼓点是“出动,出动,出出动。”唤人们出来购货。人出来多了,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建国后,交通渐渐便利,商品流通较快,货郎担已逐渐消失。

打造渔船

旧时打造渔船,桑树不能用在船头上,槐树不能用在底板上,这叫“头不顶桑,脚不踩槐”。渔船建造成功,要在船头横板里口正中的部位,挖1个浅洞,放1块大龙洋(银元),象征船入长江,如龙得水;如果没有龙洋,就放一枚顺治钱(铜钱),意思是船入江河,顺风顺水。这种做法叫“避龙口”。此俗今已不存。

风景名胜

太平府文化园

位于护城河西北角,占地150亩,依托姑孰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有古城墙、传统民俗商业街区,沿河景观带、城隍庙、太平府衙等特色建筑,充分展示了当涂悠久的古城文化。

当涂县风景

护城河

当涂护城河开凿于三国黄武年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县级护城河,河水与长江相通。两岸绿化清新典雅,将灯光作为主要艺术元素,展现“梦幻灯光秀、魅力新当涂”的全景。

当涂县风景

石臼湖

位于当涂县东南,总面积207.65平方千米,是一个天然的通江淡水湖泊。湖中盛产螃蟹、鱼虾、水禽、菱藕、花菜等特色产品,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之称。“石臼湖”牌金脚红毛大闸蟹,古代为皇室贡品,被誉为中华“三只蟹”,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当涂县风景

谢公祠

位于青山南麓。南齐宣城太守,山水诗人谢朓因慕青山美景,筑室山南,即为谢公宅。宅前有一小池,乃谢朓所凿,四壁砖石垒砌,约半亩有余,人称谢公池,又名谢公井。池水水质甘醇,千年不竭,为姑孰八景之一,史称“元晖古井”。谢公宅旁有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西蜀道姑所建的“保和庵”,庵内供石佛一尊,高一丈二尺,石佛身躯与山体相连,系山中巨石直接雕凿而成。佛像庄严肃然、劲部嵌空,可以摇动。

当涂县风景

李白墓园

位于马鞍山市和芜湖市之间,与采石矶、天门山形成李白文化旅游线路。李白墓园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为主题而开发的文化旅游景点,分前、中、后三个景区,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十咏亭、青莲书院、盆景园等景点,太白碑林和李白墓冢两个景点为景区核心景点。2006年李白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当涂县风景

甄山禅林

最初建于唐代,是一座禅宗派系丛林式的寺院,有房屋99间半,是当涂十大古寺之一。寺内建设有佛殿、斋堂、客房等房屋70余间,其中佛殿9座,请供佛像100尊。由苏南香客资助建造的妈祖阁,别具特色,使甄山禅林成为安徽省第一座祭祀妈祖女神的寺庙。甄山禅林现为当涂县政府批准的开发寺院,马鞍山市将其列入市级旅游景点之一。

当涂县风景

叶家桥明代桥梁

位于马鞍山市当涂县,横跨丹阳河,连接新市、丹阳两镇,在当博公路修建之前,是当涂至溧水官道上的重要桥梁。桥为青石结构5孔拱桥,长44米,高8.5米,桥面中部作花轿顶状。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清代和民国年间曾重修3次,工艺精细,气势磅礴,有“当涂第一桥”之称。

当涂县风景

横山石门

唐代到清代石刻,位于马鞍山市当涂县新市镇刘山行政村,向阳水库北侧的横山短崖上,距县城东35千米,总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太平府志》载:石门“石形环奇,洞穴盘行,固有石门之称”,远望横山,两扇天然石壁,左右排列,状若大门,县左存右毁,左侧石壁刻有“石门”二字,字径1.2米横列2.1米,落款纪年因时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志载唐时已有。

当涂县风景

金柱塔

位于当涂县姑孰镇宝塔行政村,姑溪河入长江口的南岸,距县城2.5千米,该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涂县风景

黄山塔

位于当涂县城北五里的黄山之巅,始建于南朝刘宋,现为赵宋遗物,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涂县风景

济美坊

坐落于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乡大邢村大巷正中,东临烟波浩荡的石臼湖。该石坊为双柱牌楼式,高7.63米,坊的正背面坊额正中镌刻两的楷书大字“恩荣”,两面横匾上均有“济美坊”三字。在坊的背面横匾两恻刻书有“直隶太平府知府丁懋儒、同知陈所敏、通判胡汝砺、推官刘垓、当涂县知县张宏纲,为弘治丑科进士江西布政使父邢珣、嘉靖壬午科乡进士福建浦城县知县邢植、嘉靖壬辰科乡进士山东省御史山东都转运史男邢址,大明万历元年酉正月吉日重立”等字样。

当涂县风景

地方特产

当涂布锦画

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并荣获世博产品“最佳创新奖”,被誉为“画报上的动漫”。

当涂县风景

黄池酱菜

产自当涂县黄池镇,用料新鲜,工艺考究,口味独特,是佐餐佳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行于这一带的香菜,它是用经过晾晒的白菜丝配以辣椒粉、芝麻及多种香料混合腌制而成,放在坛中经年不坏,吃的时候,盛在小碟里,淋上麻油,一嚼便觉醇香厚味,是小酌品茗时的佳配。

当涂县风景

金脚红毛蟹

具有明显的爪色金黄、足毛棕红之特征,且体大肉嫩、脂肥膏满、肉味鲜美独特,营养丰富。2013年,“姑溪河”大闸蟹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2015年获“徽蟹十大品牌”之首,同年在全国“王宝和”杯河蟹大赛中荣获“最佳口感奖”“最佳种质奖”和“金蟹奖”。2016年,在广州市举行的“2016中国水产品品牌大会”上,荣获“2016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也是继当涂县获评“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后,所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

当涂县风景

太平府铜壶

当涂县制作紫铜壶起始于唐中期。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自采石渡江取太平路(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后,当涂紫铜壶即冠以“太平府”三字,称“太平府铜壶”。“太平府铜壶”历史久远,种类较多,其中尤以“火烧心”为极品。制作工艺为手工制作,制作工具为大小铁锤、铁砧、剪刀等。“太平府铜壶”工艺独特,将七、八厘米厚的铜板凭千锤万锤打成不足0.3厘米厚的薄铜片,轻、重都要求十分严格。

当涂县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