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統治中國276年的清朝對中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何至今仍被有些人唾罵?

大胖餃子喲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離我們只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但這一百多年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從一個任人欺負的封建帝國變成了如今在國際上有越來越大話語權的工業大國。雖然現在看清朝尤其是清末時期好像對中國一點貢獻都沒有,實則不然,清朝再不濟也強大過,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清帝國也是世界前列,對中國的歷史發展還是有一定貢獻的。那麼都有哪些貢獻呢?

首先清朝對中國發展的最大貢獻就是版圖方面。清朝時期中國將蒙古、西藏和新疆等地劃入版圖並實行了有效的控制管理,之前的漢人王朝也不是沒有控制過這些地區,但往往不重視這些不能耕種的地區,控制不了多久就丟失了。從這一角度來看清朝對於現在中國的版圖貢獻還是很大的。但也有一點就是在清末世界各國對於領土主權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很尊重別國的領土主權。所以清朝即使再若也能守住大部分領土。像英國是最早打敗清王朝的國家,也只不過是要走了一個面積極小的香港島。對中國領土有野心的主要就是沙俄和日本,沙俄不必多說,對於我國的東北、外蒙古和新疆等地都有窺覷。日本則在馬關條約中割佔了中國的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後來更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舉入侵中國想要完全吞併中國。除了這兩個國家外其餘列強主要都是想要中國的特權,對於領土沒有多大興趣。

其次清朝做出的貢獻就是收復了臺灣。在清初臺灣是鄭成功控制的,但是鄭成功與清軍有仇,不可能歸順清朝。鄭成功死後他的兒子鄭經掌控臺灣,甚至在臺灣建立了東寧國,意欲與清朝分庭抗爭。如果清朝不再管臺灣,那麼臺灣就會變成一個獨立的國家一直存在下去,如今再想收回就難了。後來康熙帝趁著鄭經死後臺灣政局動亂之際派大將施琅去攻打臺灣,最終成功收復了臺灣,維護了清朝的統一。

那麼清朝為什麼這麼不受大家的待見,甚至遭到許多人唾罵呢?

主要是因為清朝是外族統治的,對漢人極其歧視。清朝與另一個外族統治的元朝不同,元朝統治者並沒有想著改變漢人的衣冠習俗,但是清朝一入關就要求漢人剃髮易服,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因此死在清軍手裡的漢人有上萬人。而且清朝是讓中國近代落後於世界的罪魁禍首,由於清朝是以少數的滿人統治數量倍於他們的漢人,所以清朝統治者實行愚民政策,根本不讓普通人接觸科學技術,就像康熙帝第一次見到計算器後還跟太子說此物不可讓漢人和蒙古人接觸。正是因為清朝統治者太在乎自己的統治地位,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才導致了中國的落後,導致了近代中國被侵略。現代人不喜歡清朝也是正常的。

但是不可以抹滅清朝的貢獻,外族統治也許不好,但絕不是毫無用處。如果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是漢人江山,那麼恐怕如今的版圖只會侷限在漢地十三省吧。


風塵講歷史


清朝對中國的歷史貢獻非常大。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清朝的統治,也就不會有今天中國的疆域,以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格局。

關於這個問題,周總理早在建國初期就下過定論。

1957年,召開全國民族工作座談會議時,周總理在會議上曾做過一份名為《關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的報告,他在那份報告中總結道——

清朝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漢各朝,都沒有清朝那樣統一。

此後,周總理還曾經接見過溥儀、溥傑兩兄弟,當著這對兄弟的面肯定了清朝在確定中國版圖方面的傑出貢獻。

總之,清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問題,建國初期早就有了定論了,這個問題是沒什麼可質疑的。

舉例來說:

清朝的前一個朝代明朝,在1644年滅亡時,疆域極為狹小,只有兩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在內的土地。

清朝上臺後,將明朝統治時期疆域力所不及的東北三省、內外蒙古、青藏高原以及西域新疆地區,都納入到版圖以內。

當然,清朝的貢獻不侷限於開疆拓土,更重要的是其採取了非常多元的邊疆統治策略,維繫版圖的一體化。

這些邊疆統治策略,包括但不限於:

①制度多樣:在中央層面,特別設有專門管理邊疆事務的機構理藩院;在地方層面,各地依據不同的情況,推行不同的地方制度,如蒙古施行扎薩克制,新疆施行軍府制(北疆)、扎薩克制(蒙古人生活地區)、州縣制(漢人聚集地)、駐紮大臣和伯克制,西藏有駐藏大臣等等。

②因俗而治:尊重各地少數民族的文化,充分聯絡上層。

③法律建設:對於邊疆地區,清朝的法治建設極為完善,這些規章包括《理藩院則例》、《蒙古律例》、《回疆則例》、《欽定西藏章程》等等。

④藏傳佛教:清朝對藏傳佛教的利用嫻熟可謂是爐火純青,“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

總而言之,清朝的貢獻是非常突出而明顯的,這點無可置疑。

HuiNanHistory


首先清朝統治中國276年中,對中國的歷史還是有十分重要的貢獻。

首先在清朝時期將蒙古、西藏、新疆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的行政版圖,奠定了今天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疆域的基礎。從這一角度上看清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巨大的。滿族只用了100多年的時間,就將中原附近的少數民族達到了空前的統一,除此之外,說起疆土的擴張,不得不提的就是臺灣。早年間臺灣是由鄭成功攻下來,鄭成功與清軍有著不共戴天之仇,攻下臺灣後,他一度想在此地建立自己的政權,但是在多年的拉鋸之下,最終還是以鄭成功的後人投降作為結局,此後臺灣也正式回到了中國的版圖。

但清朝為何至今被人唾罵呢?

首先,眾所周知,清朝的統治階層是滿族,而滿清是繼承明朝的江山,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封建王朝,被很多人寄予了不一樣的情感!


還有清朝與元朝不同的是,滿清在定都北京後宣佈了剃髮易服,徹底改變了傳統漢人衣冠,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打擊,在剃髮易服過程中滿清統治者對不服從者採取嚴厲的鎮壓手段。並且在滿清統一全國過程中多次採取屠城等血腥方式,包括“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這是很多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也是很多人厭惡清朝的原因之一。


其次,由於清朝統治者一直固守原有觀念,堅持騎射為本,忽視了科學技術所帶來的進步,實施閉關鎖國戰略,造成了中國在科技方面和軍事方面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割讓土地,兩次鴉片戰爭,兩次中日戰爭,這些都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故很多人將中國這一百多年的苦痛歸結為滿清誤國,還有人提出“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等口號!


總結下來,國人對清朝評價低的原因有兩點:

1、清朝不是漢人王朝,而是異族統治漢人,在滿清征服中原過程中給漢族帶來了很多慘痛的回憶。

2、滿清統治的二百七十六年,閉關鎖國,造成了中國遠遠落後西方,被動挨打了一百多年,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災難,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視清朝為恥辱的原因。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絡)

[以上僅是個人拙見不足之處還請各位看官一一指出] (創作不易還請各位點個關注再走唄)😊


大漢英魂


的確,大家對清朝都不是很看好,這可能主要是清朝喪權辱國,遭遇外侵,使中國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恥辱,確實應該記在清朝人身上,所以大家都不看好滿族,另外滿族是少數民族,作為漢族人都很敵視滿族,讓我們說句心裡話,滿族也就是說清朝,對我國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具體說來,他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點。

1,確立現在的中國版圖,清朝統天下以後,基本上確定了我們現在的中華版圖,雖然在清朝後期,把國土割給了俄羅斯一部分,但就國土面積來講,依然是我國曆史上土地面積最大的王朝,這也是我們今天國土的雛形。

2,保留了歷史文化遺產,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統一天下以後,基本上都是沿用明朝的制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承明制,清朝不僅在治國的大政方針上是這樣,就連明朝的一些建築他們也完好的保留下來,不像以前的朝代那樣,都把先朝的建築燒燬,比如現在的故宮,天壇,永樂大鐘等,這些都是明朝的東西,都被清朝完好的保留下來,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說,這是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不僅如此,清朝的皇帝還住進了明朝的宮殿,也就是故宮,沒有自己再重新建立都城。

3,詳細的歷史文獻。在我國的歷史上,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王朝,同時也是文字記載最全面的一個王朝,我們之所以對清朝的歷史瞭解的很多,主要是清朝都完好的記錄下來,這也是清朝對我們的一大貢獻。

以上這些就是清朝主要對我們的貢獻,雖然清朝是滿族,也是少數民族之一,但我們作為漢族人,不應該瞧不起他們,清朝有他的敗筆之處,這點是不可否認的,但她們的功勞我們也不應該抹消,對待一個王朝的評論,應該一分為二,實事求是,畢竟我們都是一個國家的人,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個成員,民族大團結的本份,我們是不應該忘記的。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驕然


清朝統治中國,這是個有關華夷的問題。統治者是滿族,非華夏族。所以,華夏族是有所不甘的,因而這個朝代為老百姓所罵是在所難免的。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首先,我們談談它的貢獻,其一是巨大的疆域貢獻。明王朝所掌握的地盤,大約有七百萬平方公里,面積遠不如清朝,這是非常明顯的。若非清朝,今天的內蒙新疆西藏都很可能不是中國的疆土,因為明朝不能強有力地控制這些地方,還有東北也很可能成不了中國的國土。

其二,政權管理的進步。明朝皇帝雖然很有骨氣,奉行君王守社稷,天子守國門,但中原政權很多時候都管不好太監和東林黨集團,貽害不淺。終其一個朝代,清朝都沒有出現這個問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

其三,終結了遊牧民族對中原政權的長期困擾,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自古以來,中原政權往往不能處理北方遊牧民族帶來的災難,而清朝卻完全杜絕了這個禍患,誰能否認這個進步呢?

其次,清朝的過錯。第一,扼殺了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明末,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已相當不錯,經過清朝不把華夏族當做國民的折騰及留髮不留頭的大屠殺,中國的資本主義被扼殺在搖籃裡,可惜萬分。

第二,清末的國土淪喪及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滿清統治者只顧自己,不顧億萬百姓死活的做法,讓百姓水深火熱,極大地傷了廣大國民的心,老百姓要是不罵,那才叫沒心沒肺。

第三,剃髮易服、跑馬圈地、大興文字獄等,殘害了大量文人,影響了社會進步。其中突出代表就是康熙乾隆。

第三,清朝統治者固步自封,不接受新技術新科學,閉關鎖國,直接導致了近代中國的長期落後捱打。

說的不全,大家見諒。




易人胡侃


中國封建社會眾多的王朝中,清朝是最後一個王朝,在清朝長達276年的統治下,對中國還是有不少貢獻的。

清朝十二帝(入關之後十帝)沒有一個昏君,這是在歷朝歷代都是罕見的。康熙皇帝也是一個十分有作為的皇帝,八歲登基十六歲除鰲拜二十八歲滅三番收臺灣,可以說是年輕有為,之後的雍正在治國用人方面也是有傑出本領,由於康熙連年征戰,導致康熙末年國庫空虛,國家可以說是一個爛攤子了,接下來無論誰上位都會頭疼一番的,雍正上位之後奮發圖強,勵精圖治最終還是把清朝治理的繁榮昌盛,可以說康乾盛世雍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沒有雍正就沒有康乾盛世。在國土方面,在清朝時期達到一千多萬平方公里。這是現在都不能比的。

說到為什麼清朝會被有些人唾罵?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清朝是滿人的天下,我們被漢人統治慣了,來個不一定的人肯定會反感,再加上非要剃個辮子頭,這就更加激怒了人們的憎恨。

第二清朝末年政府腐敗無能,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對洋人一直割地賠款,導致後來國家四分五裂。

我認為以上這兩點是主要原因。

李鴻章曾經說過清朝若不是遇到五千年不遇之變局,清朝不會滅亡,我不知道這話對不對,我只知道清朝的貢獻還是挺大的。





張土豪12


清朝對中國的最大貢獻就是把新疆、西藏、東北、內外蒙古帶入當時的中國版圖之內,為中國奠定了領土的法理和歷史基礎。或者說是確立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治理的典範。

17世紀的前半葉,在明朝的四周並存著若干邊疆民族政權,使中國邊疆地區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這種邊疆多元化的格局狀態至18世紀中葉才最後消失。多元化的邊疆格局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1644年以前;第二個階段為1644年至18世紀中葉,清朝完成對全國的統一為止。

17世紀的上半葉,在中國的邊疆地區有以下邊疆民族政權:

東北地區:金國——清;北部地區: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三汗部;西北地區:衛拉特蒙古聯盟、葉爾羌汗國;青藏地區:藏巴汗地方政權——和碩特蒙藏聯合政權。

17世紀初,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以武力統一了建州女真,兼併了建州女真以外的女真各部,於後金天命元年(1616年)在赫圖阿拉稱金國汗。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從建州女真到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再到清朝的建立,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政權在東北地區的誕生和發展。崇德元年(1636年)以後,清朝勢力壯大,公開與其他政治勢力抗衡。其統轄範圍:東到庫頁島、鄂霍次克海;北至外興安嶺;西與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相鄰;南與明朝對峙。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人關,十月,福臨移至北京,舉行了即皇帝位的大禮,這表明:原來割據東北一隅的清朝,其政權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即由邊疆民族政權演變成為君臨天下、統治全中國的清王朝。這個變化不僅震動了中原地區,而且,對邊疆民族及各個邊疆民族政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此時,清朝與各個邊疆民族政權的關係發生了變化:由各據一隅的地方政權之間的關係演變為中央與地方的關係,由邊疆民族政權與邊疆民族政權之間的平等關係變為中央政權與邊疆地方政權之間的關係。

在這些邊疆民族政權之中,只有漠南蒙古在清朝入主中原前已經全部歸附,並加入其征服全國的軍事行動中。隨後清朝通過和平談判、戰爭吞併、間接管轄到直接管轄的過渡等方法分別奪取了西域、西藏、喀爾喀蒙古、青海、臺灣等之前尚未賓服的邊疆區域,統一了中國。


清朝的貢獻除此之外還在於終結了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長期侵犯,和諧了蒙古人和其他民族的關係。有清一代,基本沒有外戚、宦官專權,滋養了數以億計的人口,開發了西北、西南,當時沿海地區的人口大量西遷,也就是所謂的“湖光填四川”。

弊端就是大興文字獄、民族關係緊張、重用滿族官員等等。



多雲sky


清朝入關,最大的傷害是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特別是皇權,對明末的流寇以及對自身民族統治的不自信,進一步限制人口流動,導致明中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全部被扼殺。清早期統治由於疆域基本穩定,特別是康熙的滿漢融合政策,釋放了生產力,主要是農業和手工業者,後期特別是乾隆後期,閉關鎖國,自大(其實是骨子裡的民族自卑)傲慢,加上生產、軍事能力低下,導致西方覬覦,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商品流通商品經濟形成是資本主義的重要體現,對於我國農耕自給自足社會而言,商品流通交換並不是必須的,就這一點而言,清朝為了維護統治加以限制情有可原,但乾隆眼看西方技術,還說出是奇淫技藝,這不能不說乾隆的鼠目了(這點和康熙是無法比的),所以說後來有大清亡於乾隆的說法!清朝的遺產也是巨大的,清垮臺時疆域達1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四億左右。歷史要一分為二的看!清帝無昏帝,清帝特別是乾隆(含)以後無國際視野都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現在人們怪慈禧較多,但慈禧後來也認識這一點,讓光緒親政搞君主立憲,但光緒(康有為為首)搞休克療法,政令隨發,百官奈何!歷史的機遇終於滑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而今我們抓住歷史機遇,重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菅楠


這個問題應該從幾個方面來講。

第一個是民族情節。

清朝是少數民族滿族統治,從一開始反清復明就沒有停止過。滿族人少,漢族人多,滿族人怕漢族人造反,漢族不甘心被外族統治,漢族造反的一大理由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民國亦是如此。

第二個國土面積的得與失。

中國的國土面積應該是多少?以哪個朝代為準?這個問題有沒有標準答案?其實,過去封建朝代國的概念與現在是有區別的,過去是家天下,版圖的大小在於皇權家族的控制能力,統治期間的得與失亦是如此。所以歷朝代的國土大小不一,上個朝代滅亡了,最多交接一個玉璽,版圖要靠自己打。

到了近代,清朝後期腐敗無能,對外簽訂了大量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割讓和租借了大量的國土,這是歷朝歷代沒落時的必然現象。問題出在接手清朝的民國政府(包括蔣介石時期),完全承認了清朝政府的行為,履行賠款協議,更是在日本侵略期間,又與日本簽訂了更加喪權辱國的條約。抗戰勝利後,也只是收回了日本在華利益,其他的外國特權一直承認著,可以說,中華民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無能的。

我們真的要感謝共產黨,感謝毛主席,有氣魄、有力量,讓中國人站起來,不承認所有不平等條約,取消了外國列強的所有特權,統一了中國,融合了56個民族的大家庭,形成了如今960萬平方公里的大中國。

可以這樣說,詬病清朝,是對清朝腐敗無能的抨擊,是大漢族思維的一個情節傾向,也是中華民國混亂無能的一種責任推託。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自己的版圖面積定位,定位之內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應該是當前中國人的基本共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靜遠


這個問題有些複雜。

這涉及到很多原因,就貢獻而言,確實有,但是存在機會成本問題。

什麼是機會成本,就是如果你去開公司能賺1個億,你去打工只能賺1000萬,但是你還是選擇了打工,因為輕鬆、風險小,創業開公司太累,風險大。

先說貢獻。

就清朝對我國的貢獻,目前我國的版圖、人口、民族確實是基於清朝的。

我國當時的封建帝制,清朝沒有也不可能建立能突破帝制的制度。

1.確立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基本國土面積。

清朝時期,我國是非殖民地國家中,版圖面積最大的國家。

今天的俄羅斯在沙俄時代是殖民國家,歐洲是本土,亞洲全是殖民地。而美國、加拿大、澳洲、巴西這些面積超過70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都是殖民地獨立的國家。


而我國就是完完全全的多民族國家。

2.清朝確立了漢滿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基調。

後來發展為56個民族,也是在這五大民族的基礎上細分而來的。

3.我國人口增加道4億。

之前我國曆朝歷代人口最多隻有1億多,而到了清朝,我國人口迅速膨脹。現在推測,可能是因為美洲的農作物被大量種植,導致我國人口在清朝時快速突破。

被人唾罵

主要原因是近代歷史非常屈辱。而如果不是清朝的話,應該會好一些,甚至很多。

我國的封建帝制到了清朝,本身就已經非常腐朽了,再加上清朝到了乾隆時期,已經出現了很多危機,乾隆時,我國和緬甸打戰,就已經不是緬甸的對手了。

喬治·馬嘎爾尼是英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曾率領使團以給乾隆皇帝祝壽為名,於1793年抵達中國,欲通過談判打開中國市場,卻無功而返。

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而馬嘎爾尼在拜見乾隆的時候被迫單腿下跪,而馬嘎爾尼送給清政府的槍炮、望遠鏡、風帆戰列艦模型等西方尖端科技和工業文明成果展示被腐朽、自大的清政府官員扔到了廁所裡!

使團訪華通商未遂之後,馬嘎爾尼從北京返回廣州,穿過清朝的內地,看到清朝封建統治者在進行愚民政策,生怕民眾獲得文化知識。

在瞭解到清朝的腐朽現狀,他沿途寫下了《馬嘎爾尼日記》,看到中國貌似強盛的本質後的他得出結論:“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舊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但船不會立刻沉沒,它將像一個殘骸那樣到處漂流,然後在岸上撞得粉碎,並且永遠不能修復。”

近50年後,1840年,馬嘎爾尼的這句話得到了應驗——中國也從此被英國拉入了近代的國際體系。

農業文明最後的代表在遇到工業文明的新貴族後,雙方互道一聲SB(蠻夷)之後,英國這個“蕞爾蠻夷小國”,以無比的威嚴與冷酷,讓傲慢、愚昧的封建帝制統治者見識到了英國民眾的力量,見識到了海洋文明的強大和普世價值的意義!

很多人說英國殖民者用鴉片、堅船利炮等手段打擊我國,但是其實我國的封建帝制統治者對待民眾的手段更加毒辣,為了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在封建帝制統治者眼中,我國民眾都是奴隸,命如草菅,想殺就殺!在被洋人狠狠地打臉之後,這些封建統治者意識到只有洋人才是人,才是大爺,才是若不起的太上皇!

人的價值,在這群滿清統治者的思維中找不到積極意義。

大家好,我是HK君,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多有疏漏,煩請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