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近期玉米價格下降,農民種植玉米好,還是種植大豆好?

長江三農


以今年的大豆為例,目前有關方面已經再次提出了大豆振興計劃,大豆主產省黑龍江更是將2019年大豆生產者提高到了300元左右的水平,按理說種大豆會更加保險一點。

但這兩年經歷過大豆市場的都清楚,國產大豆現在不僅僅是價格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能賣出去,能變現,但現在從全國範圍來看,大豆壓榨企業更願意採購進口大豆——因為,確確實實進口大豆更加便宜,且貨源穩定。

所以,今年種不種大豆不是農戶的第一選擇。

現在很多農戶糾結的是,要不要種玉米?

現在信息的發達,加上這幾年玉米價格的整體走勢,種地的農民更是靠一年一年的摸索,推斷出“玉米還是比大豆強”的道理,因此,在玉米價格節節敗退之際,農戶選擇種玉米依舊是首選。

從今年玉米行情來看,現在玉米價格是處於低位探底階段,而且最近關於進口的傳聞很多,其實,如果我們拋開這些,看看2017年到2018年之間我們消耗掉了多少庫存玉米,目前國內糧庫還有多少玉米可供拍賣,可能就會對未來玉米價格有個清晰的判斷。

有人講,我們不是還有進口嗎?其實,從全球貿易來看,糧食貿易達到數百萬噸就屬於非常大的量了(只不過我們一直在大豆動不動就八九千萬噸的級別上晃悠,覺得幾百萬噸都是小cass),想一下子從國外進口幾千萬噸玉米,還是很有難度的——畢竟糧食不是工業品。

所以,每日糧油的建議還是種玉米,如果實在拿不定主意,那就休耕一年,或者流轉出去——不虧即是賺。


每日糧油


感謝好友@長江老農的邀請:

近期玉米價格下降了,做為農民的我也是一直在關注著農產品的價格。主要是考慮到夏季的農作物到底選擇種植什麼能夠多增加一些收入。我今年僅有5.5畝地,並且我還想再承包土地搞種植,已經給村裡的管事的一個爺們說了,咱們村裡只要有流轉土地的,地塊最好能夠離澆地的機井近一些,但是河東的土地不承包因為那一方30多畝地沒有機井。本來有井的但是塌方了。

對於我現有的5.5畝地我的打算是既不種植玉米也不種植大豆。我打算種植5畝地的花生和0.5畝地的紅薯。

我這樣做的原因是:種植玉米由於這幾年在玉米揚花授粉期我們這裡的溫度太高了,(白天最高氣溫能夠達到39℃)所以不利於玉米的授粉。這樣的話結的玉米棒子老出現禿尖和玉米籽結的不滿趟的情況,從而導致了玉米的產量不高。玉米比較高特別是2018年的颱風溫比亞的影響,把我們這裡的玉米基本上都颳倒伏了。所以2019 年的夏季莊稼我選擇了花生。


對於大豆我們這裡沒有成畝種植的情況!大豆產量不高價格也不高,又不能實現機械化種植和收割。所以種植大豆真的不是一個好方法!

種植花生的原因是:花生比較耐旱,只要在播種的時候選擇好的拌種劑就不會受到地下害蟲的危害,並且還不害怕花生能夠倒伏了。花生的種植和收穫都能夠實現機械化,何況現在花生的價格比較穩定,既每畝地的收益依然要大於玉米和大豆。


豫東小農


對於玉米近期價格有所下降,只是暫時現象,從總體上講,玉米價格會處於平穩狀態。安徽挨近中原地帶,也屬於糧食產區,從整個國家對玉米的需求量來看,並不是供過於求,而是供不應求,因此種玉米比較穩妥。再一個玉米產量比大豆產量高的多。

像安徽的玉米產量應該在每畝1400斤左右,種植成本大概在460元上下,就按國家九毛收購玉米,其產值在1260元,加上國家補貼100元,減去460元,還有900元的收入,如果是流轉土地每畝500元,怎麼也有四百元的利潤。

如果是種大豆的話,畝產大概是300斤左右,按1.90元的收購價,其產值僅有570元,國家補貼每畝350元,減去種植成本400元,每畝只有520元收益。如果是流轉土地的話,就等於白種了。

我們國家正在培育高產高油大豆種子,如果能買到高產大豆種子,對於我國今後幾年種植大豆將會常態化,提前掌握大豆高產種植技術很有必要,也能為今後大面積種植大豆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到那時無論種植大豆或者是玉米,只需要根據市場行情確定,哪個市場需求大種那個,哪個價格高種那個。

對於今年而言,種植玉米是較好的選擇,必竟收益稍微高一些。




秦巴小蜜蜂


問題:近期玉米價格下降,農民種植玉米好,還是種植大豆好?



對於近期玉米價格和大豆價格,市場行情都不是太理想,而且都有下跌的態勢。引起這輪糧食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中美貿易關係的緩和,使得美國低價的玉米,小麥,大豆省糧食的進口量增加衝擊了我國糧食價格的市場。

就目前的市場行情而言,農民是種植玉米好還是種植大豆好?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1)種植玉米的畝產效益。

今年的玉米種植補貼有所增加,提高到了每畝100元,而目前的玉米的價格平均在0.95元每斤左右,後期價格上漲也只有一元左右每斤。種植玉米的總成本,包括種子,農藥,化肥,機械費用等等,平均每畝在460元左右。

對於玉米的畝產量平均在1200斤左右,這應該屬於高產穩產的玉米品種。這樣每畝地玉米地毛收入在1200元左右,減去種植成本,每畝玉米的純利潤在740元左右。加上玉米的種植補貼,每畝的利潤在840元左右的收益。



(2)種植大豆的每畝效益。

今年大豆的種植補貼比較高,平均每畝300元左右,比玉米的補貼每畝高200元,目前大豆的價格,國家收購標準為1.70元每斤。後期大豆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價格也會達到1.9元/斤左右。大豆的種植成本相比較,玉米的種植成本低一些,畢竟大都有固氮菌的功能,人工,種子,農藥,化肥等費用每畝在400元左右。

對於大豆畝產量就相對低了,平均每畝大豆的畝產量在350斤左右,東北地區的大豆稍微低一些,每畝產量只有300斤左右。在這裡按每畝產量為350斤,價格按後期市場價格1.9元每斤來計算。這樣每畝大豆的毛收入為665元,加上大豆的種植補貼,總共毛收入為965元,減去種植成本,每畝淨利潤在收入為565元。



總之,用數據證明,用事實說話。通過以上計算,可以看出還是種植玉米的效益高,但玉米的種植補貼比較少,受到天氣影響的原因比較高,風險投資大,一旦遇到自然災害現象,損失就相當大的,而大豆卻有300元的保底的補貼費用。當然,根據現在的大豆玉米的市場消費狀況來看,大豆的消費量比較少,而玉米走貨量比較高,畢竟玉米95%以上主要是靠國內市場的提供,而大豆的消費量95%以上靠外國進口,這就是消費市場的因素,所以還是建議農民種植玉米效果更好些,收入更高一些,是風險大了一點。


宗元三農堂


近期玉米價格下降,農民種植玉米好還是種植大豆好?

我的所在地就在黑龍江省,從當地一些種植戶戶瞭解,由於水分稍大,加上收購商壓價目前的收購價格只有0.72元。個別種植戶由於受秋季霜凍影響,飽滿度稍差收購商給出的價格只有6.2~6.5元。目前已經進入了籌備春耕階段,賣不掙錢,不賣對於後期播種又有一些壓力,資金無法週轉,出現了兩難抉擇的情況。



那麼19年到底種什麼能獲得最好的收益?到底是種黃豆好?還是種玉米好?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其實現在來說,當地很多的種植戶基本上已經選擇好了種植什麼,很多人都已經無法改變,原因很簡單,因為選擇種玉米的朋友們,會提前訂購種子,一方面防止種子漲價,另一方面也怕到時候買不著種子。所以早早的把種子預訂下來,即使現在想悔種黃豆也基本上不可能了,畢竟這一部分資金並不是一個小數目。而對於種植黃豆的農戶,目前也已經開始準備農資,種子化肥也基本上已經到位,只有極少數一部分種植戶目前還處於觀望狀態,兩難抉擇。

如果要說我19年看好什麼種植項目?我還是像之前一樣比較看好黃豆,原因很簡單,18年國家有關部門加大了對種植黃豆的補貼力度每畝達到了320元,已經創了歷年來的新高。

而且在剛剛結束的兩hui期間,國家及黑龍江省相繼表示將支持鼓勵大豆種植,並承諾黑龍江大豆補貼繼續大幅高於玉米補貼,2019年黑龍江輪作補貼面積繼續護擴大。這也讓廣大種植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因為如果按照去年的補貼計算,黃豆補貼加上輪作補貼兩項補貼合計就會達到480元。

目前在黑龍江省,如果自家有農機,一畝地的成本投入大概在200元左右,就算沒有農機一般也是300元左右完全足夠了,也就是說沒有輪作補貼的情況下,也完全夠種植成本,如果上一年種植的是玉米,那麼就可以多得到160元純利潤。

黑龍江省目前的黃豆畝產量在300~350斤,以目前1.6元一斤的價格計算,最低畝收益也在480元,最多的種植戶每畝可以獲得利潤760左右,在國家大力扶持黃豆種植的同時,很可能價格也會被拉動,到時候的利潤更是可觀。種植黃豆省工省力,已經告別了以前三鏟一趟的時代,耕地多年打藥,雜草已經非常少了,一般兩遍農藥下去,後期即使不管理也沒有什麼雜草,所以不管從哪方面來講,相比較種玉米都有一定的優勢。

18年玉米的補貼只有25元,就算是19年沒有取消,很可能也不會上漲,所以想獲利基本上全都靠玉米的價格。由於玉米的成熟期晚,黑龍江省這幾年早霜又比較頻繁,所以很容易遭受霜凍的威脅,造成減產或質量下降從而影響銷售價格。


玉米的投資大,田間管理又比較麻煩,還有價格這個不確定因素和進~口這個因素,剛剛度過的這兩個月,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分析玉米進~口量一直維持在高位,繼1月份我國玉米進~口量創10年曆史新高的75.1萬噸後,2月份玉米進~口量仍達52.1萬噸,這一數據較去年2月的1051噸增長近500倍,所以不管從哪方面來講19年的玉米種植不看好。


農事一鍋燴


就此問題我覺得我們種大豆好。為什這樣說?我們具體看一下。

1 我們一起看一下以下幾組數據:2017年,中國國產大豆1455萬噸,進口9554萬噸,進口量創歷史最高紀錄,進口依存度超過87%。其中,來自美國的大豆約為3285.4萬噸,佔進口總量約34%。去年進口依舊居高不下。

2 我們都知道大豆在我們國家用途廣泛,由於它是含高蛋白,在我們生活中也每天都可以看見,就我們熟知的,豆腐,豆乾,豆油等等。換有很多用途廣泛比如飼料等。它用途廣泛離不開我們每個家庭。所以大豆種植比玉米好。

3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3月8日發佈《2019年3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本月預計2018/19年度玉米飼用消費小幅下降1.1%,至1.76億噸。目前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後期對美國大豆採購規模仍存在不確定性,預計2018/19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8500萬噸,較上月調增135萬噸。從這我們也不難看出,就目前大豆種植比玉米種植收益要好,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玉米有上漲的情況。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如果有更加好的意見歡迎留言。











夜雨西北


近期玉米價格下降,大豆市場行情同樣不景氣。與去年同期相比,玉米價格小幅回升,大豆價格有所回落。

那麼今年顯種玉米比較好呢?還是種大豆比較好呢?

最近兩年,我國玉米去庫存成效顯著。今年玉米價格較前兩年有所回升。特別是最近兩年國家調控,支持玉米與其他作物輪作,玉米的種植面積有所縮小。我國從國外進口玉米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今剛兩年玉米的價格會非常穩定。

最近幾年,我國大豆市場進口大豆一直佔據主導地位,佔比達到85%以上。中美貿易戰正在向和平方向轉變。我國大豆單位面積產量僅為美國的2/3,出油率和蛋白質含量都不及美國大豆。在國際市場上無論是單位面積產量還是質量都沒有競爭優勢。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進口大豆的價格將左右我國大豆的市場價格。

國外轉基因大豆技術研製的成功,特別是在抗除草劑方面的優勢,使國外大豆種植更為簡單。近年來耕地資源豐富的美國、巴西、阿根廷和俄羅斯都擴大了大豆的種植面積。國際市場上的大豆貿易競爭會更加激烈。 筆者預測,今明兩年國際市場上的大豆價格不會有大的起色。對我國大豆市場價格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不要對今明兩年大豆價格有所上漲存在幻想。

出於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需要,近年來,國家減小了玉米的補貼力度,加大了大豆的補貼力度。農民可以根據自己所在區域的地理優勢,參考現在的糧食價格和補貼額度,以及自己的技術所長,決定種植哪種作物。


盤錦陽哥



鄉村人家樂


如果種植玉米和大豆單純用來買賣的話,有必要了解市場行情,瞭解區域內,甚至國家的南北方的玉米種植數量的大概,做好近三年來的玉米市場價格的評估,然後在精準定位後決定是否種植,或者計劃種植多少,大豆的行情和種植面積,一樣要了解,還有近幾年的價格浮動作參考,可以幫助你做出判斷,這些數據,國家農業網會有相關數據,可以查詢。

我的回答想能幫到你。

歡迎評論和關注。


鄉間小芬


如果是大規模種植就要考慮你的規劃,就要考慮其一:運營+成本+管理+損壞等等的費用,

其二考慮你的玉米銷售渠道是否有固定的銷售渠道,或者有自己獨立的銷售渠道等等,

其三,你們是否有自己的專門管理團隊去做這個,各司其職對玉米市場的銷售,運營,管理是否是科學的,保障你們是盈利的,

其四,就是如果你們的種植範圍規模小,建議按著當地的特色種植,能夠快速買賣盈利結合自身企業聯合當地特色農產品,形成品牌,走綠色有機健康食品。【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見和想法,歡迎留言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