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4月1日上午11時30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

,在全日本人萬眾矚目之下,緩緩宣佈了日本的新時代名稱:令和。新年號出自日本現存最古的歌集《萬葉集》,這也是近代第一個出自日本古籍的年號。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令和”5月1日開啟

這是日本第248個年號,也是第一個典岀日本古籍的日本年號。“令和”(れいわ、Reiwa)將從今年5月1日正式啟用,當天也是日本新天皇德仁繼位的日子。

日本網友發現,令和羅馬拼音REIWA,按照日本人習慣的英文縮寫,令和18年出生會變成R18,20年出生則是R20,恰好與視聽產品“18禁”、“20禁”同縮寫,這兩年出生的小孩恐怕有了特殊的年份含意。

如果是在令和元年,也就是今年出生,英文縮寫就是R1,是日本知名酸奶品牌。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也有網友認為,REIWA發音實際上的LEIWA(日文沒有R捲舌音,R會發音成L),所以還要等官方說明究竟用R還是L。

從1989年1月8日開始的“平成”年代,將在今年4月30日劃下句點,明仁也會正式退位,卸下30年又103天的天皇重任。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新年號是基於退位特例法,並非因天皇去世而改元,也是憲政史上第一次在皇位繼承前就公佈新年號。

為了決定日本新年號,從明仁天皇表達生前退位意願後,日本政府就再開始籌備相關事宜。直到4月1日當天上午,還要召開由日本文學、中國文學、日本史學和東亞史學等領域的9名學者專家所組成的“年號懇談會”,提供最後的挑選名單。

在聽取參眾兩院正副議長意見後,由內閣官房長官公佈新年號,首相安倍晉三隨即舉行記者會,說明新年號的意義以及對國民的寄語。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安倍上午表示,“今天的東京是令人舒服的晴空,滿開的櫻花非常漂亮,想要決定一個能夠聯繫著充滿希望的新時代的年號”。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令和”出處:《萬葉集》

日本從孝德天皇開始,仿照中國體制採用了第一個年號“大化”,此後的247個年號只要有所本,幾乎都出自中國典籍。不過在平成之後的新年號,日本保守派人士非常期待改採日本典籍。

果然,菅義偉1日在記者會上證實,“令和”的出處正是日本的古詩歌彙編《萬葉集》。安倍表示,引用《萬葉集》來命名日本新年號,象徵了日本豐富的國民文化與悠久的傳統。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萬葉集》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總集,收錄由公元4世紀至8世紀超過4500篇作品。由於當時日本還沒有假名,所以通篇都是使用漢字書寫。令和的出處的是《萬葉集》卷五的〈梅花歌卅二首並序〉,原句是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佩後之香”。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明仁天皇距離30日退位只剩下一個月。天皇與皇后美智子近日為退位出席諸多儀式及活動,十分忙碌。

日本上次有天皇退位是江戶時代的光格天皇(1779年至1817年在位),此次與之時隔202年,也是日本憲政史上的首例。

天皇夫婦4月10日迎來結婚60週年紀念,將出席在皇宮舉行的慶祝活動。同月18日將前往三重縣伊勢市,參拜祭祀皇祖神“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23日將前往東京都八王子市昭和天皇的武藏野陵,報告退位一事。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皇太子德仁於5月1日即位成為新天皇,在宮殿出席“劍璽等繼承之儀”,繼承“三種神器”中一部分以及國印“國璽”和天皇印“御璽”。

日本年號是什麼?

所謂年號,是日本從大化革新改革後,學習中國的年號制度來紀年的方法。

最初,日本換天皇不一定會換年號,換年號的權力一度在幕府手上,直到明治天皇改為一個天皇使用一個年號,稱為“一世一元”,因此現今都是遭逢天災人禍或是人事異動才會更改年號。

年號計算方式並不複雜,年號為平成的明仁天皇是日本第125代天皇,1989年即位,因此1989年就是“平成元年”,今年2019年就是平成31年。

至今,日本曾換過247個年號,是現今世界上少數仍使用年號的國家。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負責提出年號候補案的學者多是日本文史哲界的泰斗,鑽研於漢學、史學或文學,而年號多是取自於四書五經等中國經典古籍,如第一個年號“大化”就是出自《周易》的“大化流衍,生生不息,陰陽相動,萬物資生”。

現在要結束的年號“平成”則是取自《史記》“內平外成”及《尚書》“地平天成”。

統計過去247個年號,日本最常用的字為“永”,共29次;第二名為“元”及“天”,各用27次;其次是21次的“治”及20次的“應”。古籍使用上來算,最常取自的是《尚書》,共36次;再來是《易經》,共27次。

不過,取年號並沒有規定一定要取自中國古籍,因此這次改年號也有希望改用日本古籍的聲音,像和歌《萬葉集》、《日本書紀》、《日本三代實錄》等,年號都是以2個漢字為主。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改年號後會不會系統Down機?

年號雖然在4月1日公佈,但要在5月1日隨著新天皇上位才會正式啟用,在這一個月的期間內,中央政府及企業都要大動作“改元”,如重新發行硬幣、更改日曆、年曆等。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加上不少政府機關、大企業,甚至是銀行,仍有使用年號紀年的習慣,就怕改年號後,系統作業恐怕難免down機。

日本決定年號後,除了開記者會公佈新年號以及其含意外,還會通過駐外單位、大使館等,通知“受日本承認的195個國家”。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平成”怎麼來的?

上一次日本天皇生前退位是1817年,上一次日本政府挑選年號,則是將近31年前的往事。明仁的父親、也就是昭和天皇裕仁為癌症所苦,1988年9月19日在御所吐血後,健康急速惡化,天皇病情成為日本社會關注的焦點。

除了明仁開始攝政,新年號也從此時開始研議。1989年1月7日,裕仁駕崩,享壽87歲。

裕仁1月7日上午猝逝之時,日本的備選年號有三: “平成”、“正化”、“修文”。經過“年號懇談會”與參眾兩院議長、內閣會議緊急討論,考慮到“修文”(Shubun)與“正化”(Seika)的羅馬拼音前綴都是“S”,會與剛結束的“昭和”混淆,故此一致決定由“平成”出線。

日本248個年號最常用漢字:永、元、天、治、應

小淵惠三

1989年1月7日,竹下登內閣官房長官小淵惠三緊急召開記者會,對上午才失去老天皇的日本國民發表新年號。

小淵在接下了幕僚送來的裱框書法後,非常謹慎地念稿發言,向國民宣讀了最後的決定:新年號就是“平成”。

小淵惠三拿著“平成”字樣向鏡頭展示的畫面,成了平成年代的第一幀歷史記憶,小淵從此也有了“平成歐吉桑”(平成おじさん)的別號。

1989年1月8日凌晨零時,昭和時代正式走入歷史,平成就此拉開序幕。

此次新年號的公佈剛好是4月1愚人節,各種腦洞大開的名字也滾燙出世:平成2nd”、“安倍”、“タピオカ”(珍珠奶茶)……(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