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護膚的七大謠言,你知道嗎?

總有一些滿天飛的護膚“常識”毀臉無數,為皮膚科門診貢獻了大量“高難度、高質量”的病例,今天就來扒一扒這些常見的護膚誤區!

護膚的七大謠言,你知道嗎?

一、“純天然”、“純植物”的護膚品最安全

這是最忽悠人的一條世紀大謠言!

因為世界上不存在這樣的護膚品,就算最普通的一個乳或霜,去看看成分表有幾十種化學物質是很正常的事,否則水乳不相融也不可能成形,更不用說安全保存或起到某些功效了。這樣宣傳的商家不是笨,主要是壞。越是拼命吆喝什麼純天然的護膚品越是容易檢測出強效激素,因為激素的強大抗炎抗過敏作用,才會給你又不過敏又短期內皮膚白白嫩嫩的假象。

假的東西總是披著美好的外衣,許多時候更受消費者青睞。就像榮登亞洲四大妖術的中國美顏術,雖知道自欺欺人,但仍樂此不疲,誰讓真的東西總是那麼樸實無華毫無吸引力呢!

當然還有一些的確是忠實天然粉,那就請看第二條!

二、自制面膜既有效又環保

DIY看來很有吸引力,綠色與個性化的完美結合!

聽說檸檬片番茄片能美白,香蕉泥還能保溼去黑頭呢。前面所說的護膚品不是天然的?那這些總是正宗純天然了吧!檸檬等水果的確含有VC和果酸,只不過右旋維生素C不太穩定,外用也難以吸收起效,而且這些酸性物質本身有一定刺激,尤其是敏感肌膚千萬要謹慎!

事實上各類有機物因為成分複雜,比現代工藝提取或合成的單一活性物質有更多未知性。真的評估下來確實需要左旋VC或各類果酸的,還是選擇靠譜的品牌和濃度,根據皮膚適應情況循序漸進。

三、補水屬於保溼

許多美女覺得臉幹了就立馬“補水”,各種活泉水噴或化妝水拍,把皮膚喂水餵飽了不就是保溼嗎?

其實補水和保溼完全是兩碼事。

水分在皮膚表面停留時間很短,在蒸發的同時還會將自身水分帶掉一部分,所以在噴霧後常規30秒內應該吸乾,然後塗上吸水、涵水、鎖水的乳或者霜,這才是保溼的正確打開方式。

再次強調一下皮膚科外用的經典原則“幹對幹、溼對溼、半溼對半乾”,不要覺得臉幹就用生理鹽水或純淨水等溼敷,否則會越敷越幹。就像嘴唇乾如果一直去舔會越舔越幹一樣道理。只有在有明顯糜爛滲出或紅腫灼熱的情況下才是溼敷或冷敷的適應症,起到收斂、降溫、收縮血管的作用。

從外面補水不行那由內而外總靠譜了吧?在一定範圍內多飲水的確有益於身體健康,但別對喝進去的水有多少能直達皮膚抱太大期望,否則一天八杯或十八杯水你早就成氣球了!

所以說不管是從外還是從內補水都不能替代保溼。

四、油性皮膚不需要保溼

油和水雖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屬於兩種物質。

油性皮膚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形成大油田,毛囊口堵塞發炎後還容易長痘痘。為了去油許多小夥伴往往會過度清潔,或使用維A酸等控油藥物,影響皮膚屏障功能,當水分丟失過多時皮膚反而局部太乾,這時候會反饋性引起更多皮脂分泌。

所以油性皮膚也要做好保溼,尤其是油性敏感肌膚的一定要保持水油平衡,修復、舒敏離不開基礎的保溼。

當然在劑型上儘量選擇比較清爽的乳液或凝露,避免過於粘稠油性的護膚品,或含有很多粉末容易堵塞毛孔,尤其是各類彩妝。

五、淘米水、牛奶能美白

皮膚科醫生經常會聽到此類神奇想法,多數情況下只能以“呵呵”表示。

你說這淘米水這麼好,我們為什麼還要淘米呢?還不是因為有髒東西或汙染殘留的一些有害物需要清除,而淘米水的鹼性和皮膚的弱酸性本來就不搭,會破壞局部環境,滋生更多問題。

至於牛奶是用來喝的(不過敏的話),其大分子蛋白通不過堅韌的角質層。如果你覺得洗乾淨後真的變白了,只是因為暫時性水分增加引起光線折射的視覺假象而已。當然牛奶的營養毋庸置疑,如果長時間敷牛奶對皮膚表面的各類微生物倒是個福音,可以作為很好的“天然培養基”。

六、隔離霜能隔離有害物質

已經有不少專家對這個問題科普過了,只是抵不過商家的概念灌輸。

“現在空氣這麼差,什麼PM2.5之類的,不隔離那還了得!”然而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隔離霜真能防止什麼有害物質。真的要防曬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防曬霜,加上帽子口罩等物理性遮擋更靠譜。

需要美白或預防初老則選擇成分簡單明確的抗氧化抗糖化產品。

按照隔離霜宣稱的這麼多功效和這麼複雜的成分,其本身就是對皮膚造成很大負擔的有害物質。所以隔離霜、BB霜之類都屬於彩妝範疇,使用後的卸妝必不可少,至於這一抹一卸對皮膚的損傷程度如何就自己掂量了。

其實也並非一無是處,BB隔離等宣稱的眾多功能中最可信的就是遮瑕。通過粉末的遮蓋和膚色調整(還是光線反射的原理),讓美女出門前自我感覺良好,少了這步驟簡直出不了門了。雖然審美這回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對個人心理的影響的確是巨大的,就像許多人不P圖就不能發朋友圈一個道理。

從護膚的角度來講,如果不是職業的特殊需求,能少用就儘量少用,日積月累對皮膚的潛在危害難以避免。

那麼什麼都不用的佛系護膚是不是就是真理了呢,請看下一條。

七、不護膚就是最好的護膚

這條貌似最有道理,皮膚專家不是在“護膚or毀膚”中就反覆強調少折騰嗎?請看清楚少和無可是兩碼事,不要過度清潔、少用成分複雜的化妝品不等於不要護膚!

基因許多時候的確很強大,有些人輕輕鬆鬆就天生麗質。但環境因素同樣不可忽視,經常在戶外風吹日曬的職業肯定比室內工作為主的更顯老,光老化是最重要的因素。

經常有身邊某人20歲時看上去不見得年輕,到了40歲也不怎麼顯老(所有比較都是針對同齡人)甚至更好看了,必要的護膚還是很關鍵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