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網上賣野菜 山東80後夫妻辭職鐵飯碗 回農村做電商 一年純利80萬


圖片中主人公名叫:焦聖貴,他正在整理蒲公英種子,準備發給客戶。您可能不知道,早在2011年的時候,畢業魚計算機專業的他和妻子可是山東省泰安市一家事業單位的職工,朝九晚五工作穩定、生活很是安逸,令很多人羨慕不已。

焦聖桂的老家在山東新泰的山區,這裡有漫山遍野的野菜。一次偶然機會,他發現城裡人對野菜有著情有獨鍾喜好,經常看見城裡的老人在馬路邊上,挖野菜包餃子做肉餡,看準商機的他沒有猶豫。和愛人商量後一拍即合,不顧家人反對,回老家創業種野菜。

剛回村那會,村裡人總是嘀嘀咕咕,農村人好不容易培養出來出來一個大學生,放棄別人羨慕工作不做,跑回來種地挖野菜,這是多麼一件“稀罕”事,人家年輕人都往城市跑,夫妻兩人反其道而行,著實讓家鄉父老看不透、摸不清。


別人說啥不重要,關鍵要靠自已腳踏實地“幹”才行。開始焦聖貴用自家的幾畝林地,開始小規模的種植野菜,期間還去全國各地考察學習引進種子材料。第二年,焦聖貴夫妻開始擴建規模,將野菜種植面積擴大到30畝地,一舉成為當地最早從事野菜、保健菜種植戶。

隨後,夫妻二人進一步拓展了野菜的品種。其中有傳統的麵條菜、菜用板藍根、柳蒿等野菜,還有養心菜、黃秋葵、地參、人參菜、水芹菜等很多當地人叫不出名字的野菜,都被引進過來,到了2013年他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在新泰建立了一個兩百畝的野菜種植基地。

回想起試種開始創業時種種艱辛,似乎就在眼前,夫妻倆為了減少人工成本投入,親自授粉、上肥、鋤草,半夜裡夫妻二人還在並記錄比對數據。隨著經濟增長,人們生活條件也來越好,憑著吃苦耐勞的闖勁和誠實守信的理念,焦聖貴的生意越做越好。


他還發揮自已大學裡所學專業,通過網絡電商銷售野菜及野菜種子,網絡銷售約佔總量的三分之二。他還成立了野菜互助聯盟,經常把自己種植野菜經驗分享給客戶,就這“不起眼”生意,2017年野菜種子的銷量額近300萬,除去所有開支,這一年夫妻兩人純掙了80萬元。

幾年翻天覆地變化,讓老家鄉親們“長見識”。誰也沒想到種一輩子農田,線下人瞧不上眼的野菜,竟然暗藏這麼大的財富,真是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假。面對未來,焦聖貴表示:“要從細化產品質量入手,緊跟市場顧客需求,擴大種植面積帶領當地村民一起致富”。面對焦聖貴夫妻二人,辭職創業故事,頭條親有沒有好的建議呢?歡迎分享到下方留言區,一起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