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四歲半的孩子在幼兒園,不守紀律,不聽從老師指導,多動,與別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怎麼辦?

百合花39274


4歲半的孩子在幼兒園不遵守紀律,不聽老師的指導,出現多動的情況與別的小朋友格格不入,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怎麼辦?首先4歲半的孩子如果正常的情況下是上中班的年齡,那麼如果孩子是9月1日之後出生的話,有可能剛剛是小班的年齡。



所以說這種情況下,按照道理來說,孩子應該是比較聽幼兒園老師話的,因為他剛剛開始上幼兒園不長的時間,所以只要老師好好教育孩子,孩子孩子肯定就會很聽話。

孩子現在出現這麼多的問題,家長首先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的情況,可以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裡面去檢查一下,如果孩子真的有多動症的情況話,那麼家長就一定要讓孩子配合醫生的治療。那麼如果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沒有多動症的情況下,家長就一定要找到孩子造成孩子多動的原因,然後及時幫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孩子在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確實是出現不會遵守紀律與其他小朋友玩不到一起的情況,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是非常散漫的,所以如果讓孩子一下子到了一個規矩比較多的幼兒園裡面,他就容易不適應。

那麼對於比較老實聽話的孩子來說,老師一教育他們肯定就聽了,但是對於一些平時調皮搗蛋的孩子來說,老師說幾遍他們有可能不會聽,所以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老師好好引導孩子了,告訴孩子既然他上了幼兒園就一定要遵守幼兒園的規矩,一定要聽老師的話,不然他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大部分的孩子只要老師認真教育,那麼孩子肯定會聽老師的話的。並且孩子在沒上幼兒園之前都是自己一個人在一起玩的,所以他到了幼兒園之後,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去和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玩,這種情況下就顯得孩子有點格格不入了。

這樣的情況,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教會孩子怎麼與其他小朋友交流交往,或者是等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幼兒園的老師也會教孩子與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其他小朋友熟悉起來之後,他願意和他們在一起玩了,就不會出現格格不入的情況了。

第三,造成孩子不遵守紀律與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在孩子沒上幼兒園的時候過分寵溺孩子,造成孩子任性乖張的壞習慣,誰的話也不聽。在幼兒園裡面,其他的小朋友也不願意去和這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所以時間長了就容易造成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的情況了。



這種情況下即使幼兒園老師嚴厲的批評教育他,他也不聽,這樣的孩子就屬於臉皮比較厚的孩子了。這個時候老師就需要及時和孩子的家長交流溝通一下,因為造成孩子這樣的主要根源在於家長,所以說老師就要和家長共同教育孩子。

爭取讓孩子改正他任性的壞習慣,這樣他和別人一樣了之後,他就會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了,就不會產生與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的情況了,那麼孩子改正了他任性的壞習慣之後,慢慢的他也就會遵守幼兒園的紀律了。

第四,造成孩子好動不遵守紀律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家長造成的,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本身孩子在很認真的玩一個玩具,那麼這種情況下家長一會給孩子喝水,一會讓孩子吃東西,一會又提醒孩子上廁所,所以家長過於頻繁的打斷孩子的思路,造成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一個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所以時間長了他就會出現不遵守紀律好動的情況了。很多家長會說孩子幹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那麼家長為什麼不想一想造成孩子三分鐘熱度的原因是什麼?肯定是家長造成的,因為孩子出生的時候是一張白紙,他後來是什麼樣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其實都是受家長的影響和教育。

所以說這樣的情況下,家長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行為習慣,平時當孩子在認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打斷孩子,可以等孩子完整的把事情做完之後,再和孩子交流溝通。即使家長在中間發現孩子有做錯的地方,也不要上來就告訴孩子,這樣容易影響孩子的思路,可以等到最後孩子主動發現錯誤之後,家長在引導孩子找到他的錯誤,那麼等下次他再遇到同樣的問題之後就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所以說當孩子在幼兒園裡面出現了這麼多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行為習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找到造成孩子形成這些壞的行為習慣的原因,並且一一的解決它,等家長幫孩子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很好的待在幼兒園裡面了。



其實說實話,每一個孩子他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如果家長想讓一個孩子真正做到老老實實的坐在那裡聽老師講課,一動也不動,這也是不現實的一件事情。我相信那個時候家長又會特別著急了,又會覺得自家孩子太呆板了,所以我覺得孩子活潑一點還是比較好的,只要不是過分的好動,家長都沒有必要過於擔心。


最美幼兒緣7


這個問題家長們要辨證地和綜合地去分析和看待,不可過分緊張和焦慮。或許還是件好事,可能說明孩子心理對外界環境不會感到害羞,有勇氣,孩子可能對外界信息更充滿一種自信,積極和好奇。心理學認為,有些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大腦發育成長很快,對外界信息接收得很積極,也很主動,可能會表現得比較躁動,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性格養成,譬如孩子或許從小所接觸和受到的家庭環境是個愉快,熱鬧,家人說話的嗓門大等等的生活環境的影響,又譬如爸爸或媽媽,或照顧孩子的爺爺奶奶本身的性格平時就是個特別外向,日常裡特別愛說話,那麼這種生活環境是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性格特點的。

家長可以繼續觀察,如果孩子在家裡的情況表現又是另外一番情景,譬如不怎麼好動,內斂些,安靜些,說話聲音不會特別激動,同時,會比較聽家長的話,那你大可不必擔心,那可能說明孩子更喜歡學校的環境,更喜歡與周邊的同學玩耍,是種積極的信號。

當然,還要排除家族遺傳疾病史原因。如果孩子不管在學校或家裡,在其他環境都一直保持亢奮,激動,說話聲音嗓門大,經常與人爭論,行為表現得特別激動,譬如見到喜歡的東西就立即跑過去抓,去搶等等行為出現。晚上還出現驚醒的現象,那麼就得到從健康角度分析問題了,得到專業醫院檢查健康的行為和心理特徵,開展對症的引導教育。

那麼,家長後期可能要注意孩子哪些行為的?

第一,看住孩子的交際底線,預防孩子在學校打架,避免出現與同學爭搶物品和爭論的行為,同孩子溝通是要注意情緒語氣,家長不可激動,輕聲細語與孩子溝通,詢問孩子原因,做好引導教育。如果孩子在學校,一直沒出現類似於與同學爭搶東西,跟同學吵架的行為,家長就不必過份擔心。 他只是在我們成年人的傳統固化思維裡屬於不聽話而已,或許在孩子心理他認為那是好玩,而且他才4.5歲。

第二,守住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底線,長時間觀察一下,孩子在半夜會不會驚醒或睡醒,或白天經常情緒激動,譬如經常會出現說話嗓門特別大,要是家人或周邊的人不給他想要的東西時就表現得特別急躁,生氣,那麼就得去找專業醫院醫生做檢查了。

第三,關注並引導好孩子學會對自己的情緒管控,如平時教會孩子練習做深呼吸,告訴孩子,要是心情不好了,可以找個沒人的空間,譬如在學校運動場外,或家裡沒人可見到的房裡做深呼吸,這樣可以使自己心情舒服些。引導和培養好孩子從小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家長需要考慮的,讓孩子學會冷靜觀察外面的世界可能也是種好的自我教育內容不是嗎?同時家長也要平時注意和留意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環境的改變和調節。

最後,家長可以嘗試慢慢的塑造一種安祥的,溫馨的以及安靜點的家庭生活環境,這樣是有利於調節孩子情緒和性格發展的。

希望以上內容對解答你的問題有幫助,謝謝,我們一直在關注和傳播“正知,正念,正見”的家長教育。喜歡可以關注我們。




家長教育社會觀察


尊敬的家長:如果您在我身邊,我會嗆您幾句,您守紀律嗎……他是寶寶,他的所有都要我們去呵護,哪怕打個屁,也要想想看看,吃多了,消化不好,吃了啥,會不舒服嗎,會疼嗎,屁股有巴巴沒,要不要看看……用大人的視域,思維要求寶寶,實說,這本身不是養育思維,應在寶的思維模式裡呵護他的成長,正如此,所以才送幼兒園去習得規矩,如果守紀律,聽話,不動,這是娃嗎?寶爸媽和老師,應是按寶寶頭圍選大小,而不是尺寸就這樣,大小都得戴。的確,這對寶寶周圍人都是極大的挑戰且長時間的心性,體力,精力和耐力地考驗,也因此,才顯因需而育的難得!不是過來人,誰能如此感慨。


退醒


(1)不守紀律

幼兒教師會進行教育,家長支持即可。

(2)不聽從老師指導

孩子一般都怕老師。如果不聽,深層次的原因可以挖一下。

(3)多動

正常,需要訓練控制。

(4)與別的小朋友格格不入

性格方面?


有句話叫什麼樣的將軍帶出來什麼樣的兵。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小影子。

家庭教育是第一位。需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潛移默化的慢慢來。幼兒園、小學1-3年紀成績不是第一位,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等習慣才是第一位的。


我在上海當老師


去專業機構查查是不是感統失調,一般拋婦產的孩子容易感統失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