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現在上幼兒園和上小學都要登記父母的職業?對教學有什麼實際意義?

老北風104618166


為什麼現在上幼兒園和上小學都要登記父母的職業?對教學有什麼實際意義?

  這個現象其實是從國外或港澳地區的入學面試演變而來,學校瞭解了孩子父母的職業情況,便能從中推導出很多信息

從父母職業看教育理念

  各行各業接觸到的知識內容不一樣,則對孩子的教育注重方面就不一樣,比如從事金融的家長會比較重視孩子理財觀念的養成,從事保險行業的家長會重視孩子口才能力的養成,從事政府工作的家長重視孩子做事效率的培養,因此通過對家長職業的掌握能瞭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等信息。同時也能大概知道哪些家長更理解老師,更支持老師的工作,這些人便是老師和家長之間溝通的良好紐帶,試想老師直接讓家長交錢和家長帶頭交錢,哪個效果更好,更容易讓家長接受?

從父母職業看家庭情況

  透過家長的職業便能知道家庭的收入,家庭的消費水平等情況,有了經濟基礎,則很多活動便更容易開展,比如學校要選送學生去外地比賽,那麼路費食宿等就需要家長自己承擔,家庭情況較好的家長會很爽快答應老師支持孩子去參加比賽,而收入一般的家庭可能會優先考慮家庭情況,對於活動緊急的情況,這樣等待家長回覆是否去是很麻煩的,不如聯繫會直接答應的家長。

從父母職業對學生因材施教

  因為每個家庭的職業不同,則家庭情況也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受家長的影響也不同,雖然上課時老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都是相同的,可是老師要單獨給孩子輔導的話,根據家長的職業和學生的性格,能更好地運用相應的方式方法給學生輔導。對孩子瞭解越多,老師的方法就能越細緻,也會越有效。

登記職業對教學也有影響

  登記了學生家長的職業,老師便能瞭解學生家長的情況,不利於老師進行公平教學,很現實的情況就是,一個高官家長和一個農民家長,高官的孩子即使成績再差,老師也會上心,農民的孩子成績差的話,老師可能就會放棄。

  雖然從父母的職業當中可以獲得很多該學生的信息,但是這不利於老師公平地進行教學,而人生來就是平等的,拼爹的思想本就充斥著社會,但這種思想本就對社會發展不利,我們不應繼續將這種思想傳遞下去,因此我們應該以身作則,為下一代著想,為祖國的未來著想,拒絕登記家長的職業情況,讓老師都對孩子公平地進行教育,讓社會健康發展。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


多樂幼教


確實是要登記父母職業的,不僅如此,我覺得登記的相當詳細,可以說是挖根刨底的登記。單就登記職業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所以只和您們來分享就這一點個人的感觸。

我家老二前幾天上幼兒園被一個孩子又抓破了臉,這已經是這個孩子這學期第三次抓破我家孩子的臉了。下午放學去接孩子時,老師一說,我相當氣憤,老師也把抓人孩子的母親留了下來。之後我問老師:這孩子除了抓我家孩子,還抓別的孩子嗎?老師說也抓的。抓人孩子的母親對自己孩子的行為不以為然,還一個勁的逗著孩子玩。老師悄悄告訴我,這個母親只有初中學歷,也是個全職媽媽,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所以平時比較嬌慣自己的孩子,導致孩子現在在班上的表現很頭疼,平時抓打其他小朋友不說,老師上課時還經常亂跑、不午睡等等。老師已經和其母親進行多次溝通,但收效甚微。

老師最後又說,這個孩子之前抓傷其他幼兒的事情,也已經反映到幼兒園相關領導,因為家長之間已經有了矛盾,再不進行有效協調,老師不好管理班級,對其他小朋友的心理也會造成傷害。幼兒園相關領導也表達意見:儘快和家長溝通此事,希望家長對該幼兒經常抓人的行為進行嚴重干涉。並且,幼兒園園長表示:以後招收小朋友,還是要看其父母的職業和受教育的程度,不能什麼人都招,這樣不利於幼兒園整體口碑的塑造!

我想,這個例子已經能很好的解答為什麼現在孩子上學,父母的情況要詳盡告知吧!也許只是我的一面之詞,但仔細想來也不無道理。


玲瓏科目


呵呵 ,那個呵呵 ,每次兒子要我填寫這個,我就讓孩子填“自由職業”或者填寫“保密不可說”,我的確也是屬於類似自由職業,難聽點,你第一天填寫,第二天可能就會一堆電話過來, 孩子的姓名,班級 成績 比你這個當家長的還清楚。 兒子上初中的時候,走流程,要我填寫,我就是詐了下,那個小丫頭馬上就坦白,這個表不是學校的,她只是“社工”。 多的不說了。 自己領會吧(作者我也是從事和K12教育有關的工作!)


V那個9


實話實說,今年9月2日,我一朋友(某科醫生)家小孩上學,20天過後,學校統計信息,其中有父母職業一欄,我就說良莠有別,勢利眼,朋友不信,統計完資料10天后,班主任麻煩我朋友,在醫院各種檢查。。。中國教育的悲哀,這樣的老師怎麼為人師表,能教育出什麼孩子?還是重點小學重點班,年級最優秀的老師!!!


三省魯仁


這個我有發言權,什麼叫無利不起早,既然讓你填,那一定是有他們需要的地方,好知道以後有什麼事情讓你們給幫忙,我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知道我家開批發的,居然找我爸借了上萬大洋,一倆年才還,還沒利息。媽的。最近的就是我外甥剛幼兒園,我姐姐開傢俱店和窗簾店的,老師家裡裝修讓給挑傢俱和窗簾,還要好的,還就說我沒多少錢。什麼等有錢了在給剩下的。什麼不要好的你家實木的這個不錯就是有點貴,什麼我不要太好的,什麼你家孩子在學校我可照顧了,真的當時我們全家有想打死她的衝動。


嗯然後吶


記得小時候,老師通過登記知道我媽媽是郵政系統的,愛集郵的老師單獨找我,問生肖郵票冊能不能幫她找到,最後我媽媽讓我帶給老師一套,當然也不好意思給老師要錢咯,不過老師根本也沒提錢,雖然錢沒多少但印象很深刻。


沙漠lv洲


作為教師,我很高興將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題主的問題分為兩部分,我將一一作答。

一.為什麼現在上幼兒園和上小學都要登記父母的職業?

客觀上來看,學生上學都要建立完整的檔案,檔案信息不僅包括孩子的情況,也包括家庭成員的情況。學生的檔案不僅關係到孩子的升學,還關係到未來的就業等等,所以信息要填寫完整。

其實,不僅僅是幼兒園和小學要登記父母信息,初中、高中、大學,甚至考研究生時都要登記父母信息,包括姓名、年齡、關係、職業、政治面貌等,很全面。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幼兒園和小學登記父母職業,是執行檔案管理的要求。

主觀上來說,學校和老師也需要了解父母職業。

每年高考過後,人們都會關注各地高考狀元的父母職業。在調查和數據分析後,人們發現,狀元中來自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的人數最多。

可見,父母職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作用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父母職業影響孩子性格與愛好。

不同職業的人,有不同的氣質和性情,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也會受到影響。

受父母影響,作家的孩子,可能愛閱讀、不畏懼寫作,甚至在父母的指導下發表過文章。科研人員的孩子,可能已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有探索精神,思維較為嚴密。運動員的孩子,可能陽光樂觀、熱愛運動、身體靈活。藝術家的孩子,可能比較優雅從容,富有詩意和創意。

2. 父母職業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些父母的職業,需要經常加班和出差,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特別是在孩子奠定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和指導、幫助,年幼的孩子依靠自我管理很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有些父母的職業,上班時間比較自由、靈活,父母儘可能地多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出現問題時,能得到及時指導,遇到困難時,能得到及時鼓勵,知識出現斷點時,能得到及時幫助。孩子學習會越來越有信心與熱情,也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 父母職業影響對孩子的投入。

現在的孩子,除了在學校學習基本知識,還要到校外學習和拓展更深、更廣的知識,也要培養幾個運動類、藝術類等興趣愛好,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參加各種夏令營,參加各類遊學,到世界各地旅行增長見識。

這一切都離不開父母的經濟投入。父母的職業,與家庭收入直接相關,也影響著對孩子的經濟投入。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只讀書本知識的孩子,與見多識廣、多才多藝的孩子將會拉開很大差距。

前幾年有一個很火的綜藝節目《我知道》,節目中,有幾個考試成績非常突出的“學霸”孩子,每次問到課本上的問題,都能對答如流,但是問到一些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就無所適從,因為他們的學習和活動範圍只侷限在書本和學校,思維和視野都沒能打開。這也和他們的家庭條件的侷限有關。

4. 父母職業影響孩子在學校的存在感。

現在的學校教育中,家長的參與面非常廣。家長進課堂、家長志願者、家委會成員等各種方式,將家長的參與和孩子的成長聯繫在一起。

有的家長有資源幫助老師開展一些工作,在班級裡表現得較為活躍,他的孩子就無意中更受老師和同學重視。比如,在博物館工作的家長,可以提供班級同學到博物館參觀的機會。當醫生的家長,可以在班級開設健康教育講座。當消防員的家長,可以給孩子們上消防安全課。在大學做科研的家長,可以帶領班級孩子們參觀實驗室,指導孩子們做科學小實驗。

能為班級提供資源與服務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往往在班級裡更有存在感,更有自信心和自豪感。

當然,還有一些特殊原因,使得老師需要了解家長的職業。比如,貧困幫扶。

二.對教學有什麼實際意義?

教師從學生父母的職業可以大致看出家庭教育思想、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時光、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與關注,父母能給予孩子的環境與投入。

掌握這些情況,老師就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也可以說是更好地因材施教。老師給孩子和父母提出建議時,也能更有針對性。比如,對經常加班、出差的父母,老師就不會建議他們親自陪伴孩子作業。

總體來看,入學時填寫父母的職業,便於老師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更全面、準確地瞭解學生情況,以便能更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和教學。


用心教語文


幼兒園的話不清楚,小學的話據我瞭解單純是為了錄學籍(至少從學校層面來說是這樣)。



國家在2013年秋季學期開始要求每年的一年級新生要錄電子學籍(這個時間根據不同地區可能會有出入,我在的雲南嚴格要求是13年開始的)。在這之前,每年新生報名的時候也都要求登記一些信息,但國家不會做統一要求、安排跟部署,但是13年秋季學期開始,每年新生的電子報名信息,要全部統一上傳,並且要求非常嚴格。學校上傳後的學生信息還要聯網查,核實是否有假的信息之類。

例如其中有一條:能報名上小學的孩子年滿6週歲且生日必須在8月31日之前。這一條在原先沒類似規定,只要年滿6歲即可。這條導致的結果就是已經年滿6歲但生日在8月31號之後的孩子,只能到下一年才能就讀。



這只是其中一條。統一要求上傳的信息還有很多,除了孩子的基本信息外,兩個監護人的工作狀況、聯繫方式、身份證號(這個只要求其中一名監護人)、是否獨生子、是否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等等,總之項目很多。

這個電子學籍從小學一年級入學核實並上傳以後,是一輩子跟著孩子的。從這點上來說,我估計國家是為了更好管理。我們原來上學碰到中高考時都要會填一些信息,也會填到家人信息之類的,跟這個有些類似吧!

至於最後一個問題,登記父母職業,對教學沒什麼實際意義。真正上學了以後個人信息跟教學沒什麼關係。當然,有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看了某些家長的信息,有用得到的可能會喊家長幫忙之類的現象是存在的。


一隻蟀老師


按父母的職位工作排座位,局長的孩子坐第一排,農民的孩子排最後。在前三排還專門空有2個位,那就是5OO元起價了,排在靠後排的誰家出的價高,班主任就往前調誰。從小學到中學班主任的潛規都成了流行風了,家長們都明白。有些教師醜陋的嘴臉看起來無比噁心,人民幣一甩他,次日就向全班就誇獎你孩子學習進步了,坐到前排來。


月亮女神3343843


我家小萌寶上的是當地的公立幼兒園,網絡報名之後,孩子和家長都要經過面試,確定孩子被幼兒園錄取之後。到幼兒園報到的時候,需要填表格,這個信息表上就需要寫清楚父母的職業、最高學歷、特長還有是否有獲得榮譽稱號。

當時,我只是覺著孩子讀個幼兒園,學校收集父母的相關信息倒是挺具體詳細的。後來開學之後,參加了第一次的家長會,大概知道為什麼需要父母填寫職業、學歷等信息。

老師說開學一段時間後,每個班級需要成立家委會,協助老師開展一些學校集體活動,每個月都有至少1次的家長助教課,就是家長到學校給孩子上課。老師說想做家委會的成員,想做助教的家長都可以私信向老師報名,由老師根據報名情況做篩選。

我聽說有很多家長都非常積極報名競選加入班級家委會的,這時候,老師就會根據家長的學歷、職業來做選擇。

老師也建議有些家長從事特殊專業職業的,比如醫生、警察等,積極報名助教活動,給孩子們上上課。

所以,幼兒園瞭解了孩子家長的具體職業後,能夠通過家長們從事的不同職業,鼓勵家長主動共享自己的職業資源,給孩子們提供更專業、更生動、更豐富的真實教學資源。

我是萌媽,多平臺自媒體原創作者,歡迎關注萌媽百寶箱,一起交流育兒心得,在育兒路上成為更好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