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隧道視野效應”是什麼?丨輿論知識點

今天為大家科普“隧道視野效應

”。

“隧道視野效應”是什麼?丨輿論知識點

一個人若身處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後非常狹窄的視野,這在管理學上被稱為隧道視野效應。引申到輿情分析中,可以認為,由於教育程度、知識結構等因素,人們難以突破認知侷限,從而造成輿情紛擾、謠言難破的局面。

2013年,網曝福建泉州發生“新生兒放保溫箱,溫度太高被烤死”事件。女嬰疑似燒傷的焦黑體色、不忍直視的皮開肉綻的照片,慘不忍睹。從最直接的觀感出發,女嬰家長和網友直接推導出保溫箱烤死嬰兒的結論。但實際上新生兒最終鑑定死於感染,專家指出,這種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徵能產生類似嚴重燙傷的創口。

醫藥行業本身專業性較強,但患者通常不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多從感性認識和已有經驗出發,猶如身處“隧道”之中,無法判斷和理解真實情況。醫生、患者之間的鴻溝客觀存在,又由於信息的不對稱、立場和認識的不共通,加深了雙方的矛盾和誤解,從而輿情危機陡升。

隧道視野效應特別容易造成輿情洶湧,謠言難辨的局面。這一方面是因為網友存在“隧道視野效應”,另外一方面,涉事主體也容易陷入“隧道視野效應”中。

有些涉事主體輿情管理能力欠缺,在輿情回應思維上,還停留在傳統媒體時代,信仰“堵、捂、蓋、刪”等簡單落後的應對方法,沒有形成與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相適應的工作理念和業務知識,結果可想而知。

回溯相關隧道視野效應的負面影響、輿情發酵與擴散的過程,面對洶湧紛繁的輿論,應該怎麼做?

首先是要加強信息發佈機制的建立,主動剷除“隧道”,儘可能填平信息溝壑,破除信息真空;其次,在輿論紛繁蕪雜時,需要媒體的專業看法、熟慮意見;然後作為專業人士,手中話筒分量越重,就越需要有公共理性;最後作為普通的網友,需要拓展視野,補齊常識,尊重專業。有必要剋制一下旺盛的表達欲,對於不熟悉的領域,讓極化立場讓位於科學精神,不良情緒服從理性思維,“慢說一點”、“慎說一句”,也只有這樣,網絡世界才會更加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