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吃亏的程序员,是如何拿到了 9 个月的年终奖?

吃亏的程序员,是如何拿到了 9 个月的年终奖?

新上映的第六部变形金刚电影《大黄蜂》,口碑不错。有趣的是,战斗力不是最强的大黄蜂却是第一个拥有独立IP电影的变形金刚。

这和现实职场中的成长规律相似,很多起初顶着“擎天柱”高光的程序员其职业发展之路平平,而一开始并不出众的“大黄蜂”们后来居上,纷纷拿到高薪,成为关键岗位的从业者,他们是如何逆袭突围的呢?

“我从不盯着四个月的奖金”

公司的年终奖分为四个等级,除了10%被评为D级的员工拿不到年终奖外,C级及以上的人能拿到至少四个月的年终奖。

虽然A、B级别的奖金更多,可被评上的概率也是10%,分母大分子小,所以大家觉得能拿到C就够了。

和程序员阿刚聊天得知,他从没拿过C级奖金。入司的第一年拿了B,六个月奖金,第二年拿A,九个月奖金。

我笑了,可算知道A、B的奖金是多少了。

吃亏的程序员,是如何拿到了 9 个月的年终奖?

阿刚是从传统行业跳槽到互联网公司的,由于工作方式和之前的截然相反,说实在的,一开始他的工作表现很普通。

新手期的他会出错,但态度没有新人的毛躁和找诸多借口。而是用心记住,错过的基本不会再犯。

阿刚住在公司附近,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周末没事还会主动过来公司学习,故障群的无主问题他也会积极回复。

在我们想着如何到点下班,想方设法拒绝各种临时小需求,将节假日值班时的Bug推到工作日解决时,阿刚却很笨地一一扛下来,说自己是单身,大周末也没啥事,可以在家看Bug。阿刚在工作任务之余,还开发出一套提高联调效率的工具。

只想拿C和想拿A的人领导是能辨别出来的,盯着C的最终有人还被评了D。而踏实工作的阿刚表面“吃亏”,却得到该有的回报,同时技术经验成长飞速,在现公司也担任关键岗位。

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持续深耕

李军刚入职时除了啰嗦点,并未有什么突出的长处:没有大厂背景,编程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聪明的。

在毕业的第六年,成为部门的高级经理,管理着几十人。

在同龄人进行着“三年两跳”的选择时,李军每一步走得又稳又坚持:走技术管理路线,几年内不随意跳槽。

正巧李军来公司的第二年,遇到部门架构调整,李军的直属领导离职,他主动接过组里几个人的基层管理,一边继续日常开发,一边协调他们的工作。

吃亏的程序员,是如何拿到了 9 个月的年终奖?

部门一直没招到合适的人选,随着李军带的人越来越多,他终于摆脱在基层写代码,职位也逐年升高。公司认可他的忠诚,给了一定的期权。

战斗力不强的大黄蜂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主角?有网友回答道:从第一部起,只有大黄蜂一直呆在地球,坚持呆在人类身边,负责起汽车人和人类交流沟通的任务。

很多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选择好适合自己的领域,多年如一日的在这个方向上深耕,拒绝掉各种诱惑及其他机会。

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持之以恒地朝之努力

小聪一直想去阿里工作,我们都笑了:大学成绩一般的他哪能去阿里!

果然校招一面就被刷下来了,最终小聪去了一个普通的互联网公司,并开启“阿里面试大作战”:他每年去挑战阿里的面试,无论是杭州的还是北京的,屡战屡败。

他一直没有跳槽,因为非阿里不去,同时他没忘了在公司里升级打怪。毕业第四年,他终于面上阿里,可阿里定的级别和薪资他不满意,果断拒了。

毕业五年,他得偿所愿地以待遇“P7+期权”跳槽到阿里。在外人看来背景普通的小聪是“很幸运”、“赶上好时候”,哪知他为这个机会准备了五年。

吃亏的程序员,是如何拿到了 9 个月的年终奖?

当一个人一旦确定目标,并沉下心来专注它朝着它前进时,迸发的能量都会把自己吓一跳。

可能起初成长的速度很慢,一年两年过去,旁人察觉不到,但你清楚的知道,逆袭这件事本身就是相对自己而言的,是今天的自己和昨天自己比较的结果。

外人是无法看到你的成长的,只能看到一个大的结论:薪资多少,职位是什么。漫长的积累攀爬的过程,唯有自己咬牙坚持。像大黄蜂也不是一下子成为主角的,而是被挨了敌人多少揍,积累了前几部的人气才逆袭成为主角的。

“每个人的起点和归宿不尽相同,但不论如何,这都不是你懈怠的理由,你需要奋力厮杀,因为最终,你要活成自己世界里的英雄。”

免责申明: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及时在后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亦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请读者进行分析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