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京街拍1992年,珠市口商业街糖炒栗子


珠市口。☆位于前门外,旧时这里是外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人来车往,十分繁华。最初由于在这里出现了买卖生猪的交易市场而称“猪市口”。到了清代,为了雅化这儿的地名,故把猪市口改为“珠市口”,但这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珠宝商业的买卖。

从前门楼子正南往南走,走一里来地,遇到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便是珠市口。当初珠市口的十字路口,被人们称之为“金十字”。一些有钱却在前门找不到地盘的商家,一些缺钱想找便宜一些地方的商家,便把目光投射到这里。前门如果像是一顶大礼帽,珠市口就是那帽檐儿。

七十年代,教堂成为崇文区夜大的教室,后来教堂改为了绸布店,而北京剧装厂也在珠市口的路南,琳琅满目的剧装,凤冠霞帔,绚烂似锦地辉映在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里。新修的两广大街,替代了珠市口。难得保留下来了这所教堂,还有阅微草堂和德寿堂。一条老街,一段流年碎影的回忆。


前门外商业街。☆明孝宗弘治元年城内街巷设栅栏,并派士兵把守,以防盗贼。到了清代,这里已成为主要的商业中心,因为买卖多,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盗贼,栅栏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也都好看,故叫大栅栏。

20世纪80年代初,卡带式收录机、电视机等新潮玩意儿是前一天晚上就有人开始排队抢购。那时候的大栅栏从早到晚都是人山人海。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北京商业场所的增多,大栅栏商品档次不高,购物环境差等缺点日趋明显,再加上假货次品充斥,大栅栏逐渐萧条。

八达岭附近的公路边。☆1959年上海自行车二厂经过精心对比和挑选,决定以著名的JAWA250为原型车仿制一台摩托车。出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们就用“幸福”这样一个朴素而又实在的字眼给车命了名。从1960年到1995年,幸福250在这35年里跑遍中国大江南北。


在景点合影的警察。☆八九式警服红领章改为松枝衬托的红色盾牌领花。男冬常服基本同83式但两个上衣兜变为明帖兜,男春秋常服中山装合领式变成了西装式开领。女冬常装由双排扣列宁装改为单排扣西装式,女春秋常服基本同83式。配发白衬衫和红领带,女警配发裙子。

在景点合影的军人。☆为配合军衔制的实行,1988年8月起,全军陆续装备新军服。87式军服是在认真分析我军服装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历次服装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外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资源、技术水平、设备条件、材料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论证之后形成的。

糖炒栗子摊位。☆栗子,又名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糖炒栗子,呈深棕色,油光锃亮,皮脆易剥,香甜可口。【北京生活,1992年。摄影:约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