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不能靠喂頻點喂久點來追奶,那怎麼追奶呢?看看科學安全的做法

這幾年隨著大眾對泌乳原理的瞭解,大多人都會有一個共識:奶是越吸越有的。於是很多新媽媽在自認為奶不夠的時候,會想到一個詞:掛喂——“讓孩子吃,掛在身上吃,肯定會多起來!”

不能靠喂頻點喂久點來追奶,那怎麼追奶呢?看看科學安全的做法


這麼追奶是不是真的就能成功呢?答案是不一定。客觀情況並沒有看上去地這麼簡單,所以這樣追奶也是不夠科學的。

難道喂頻點、喂久點還有可能餓著寶寶?有可能不安全?是的!

我們一直反對“連正確哺乳都還沒做到,就開始增加哺乳次數”的做法。

這樣不僅奶水多不起來,還會追出乳頭乳暈損傷和堵奶,會導致乳房淤積遍佈,奶水因此少下去。

什麼叫做“連正確哺乳都還沒做到”呢?

一是哺乳時機錯誤。

很多媽媽已經喂得很頻了,甚至一兩個小時就喂一次,結果卻是這麼餵了一星期、兩星期、甚至一個月也沒見到“奶水多起來”,沒能讓寶寶吃一頓可以“頂飽3個小時”,寶寶吃完也沒能踏踏實實地睡,或開開心心地玩很久。

這就是因為沒有喂在對的哺乳時機。

有很多媽媽喂得太久,一次要喂半小時甚至更久。喂得自己很累,乳房很疼,寶寶一天到晚都掛在胸前,可並沒有因此在哺乳後顯得滿足,甚至有的寶寶體重長得也不好。


寶寶吃奶如果不是為了解餓,只是為了安撫,那就不會認真吸吮,只會磨損乳房。這既不能讓寶寶吃得好,又會危害寶寶的糧倉。

二是哺乳姿勢不對。

導致寶寶不能正確含乳,沒法有效吸吮乳汁卻能有效磨損乳房......這種情況下,喂得越頻越久,越與增加奶量的願望背道而馳!

如果你自問對“啥時候該喂、啥時候該停”還不太有譜,那乾脆就別掛餵了。

因為不用付出“乳房損傷、寶寶作息亂掉”的代價,成功提升奶量的可能性太小了!付出這樣的代價,就算奶量暫時提高了,也會很快因為乳房的損傷和寶寶的不配合而下降的。

很多媽媽追奶的時候有個誤區,覺得寶寶吃完奶看起來不滿足,那就一定是自己母乳產得少。實際上那可不一定,因為媽媽有奶寶寶卻沒吃進去多少的情況其實非常普遍。

奶水夠,要靠寶寶能好好吃,並且媽媽按需喂——也就是該喂的時候喂,不該喂的時候不喂!


寶寶吃奶分為營養性吸吮和非營養性吸吮(比如為了給自己壓驚、接覺、找樂子、撒氣,和媽媽甜蜜一下等原因吃奶)。

一般來說,當寶寶不再用力吸吮、大口吞嚥了,營養性吸吮差不多就結束了,如果寶寶繼續吸吮,那麼吸吮接下來起到的作用就偏重於安撫了。

營養性吸吮肯定是要保證的,而安撫性吸吮其實代表的是寶寶對獲得安撫的需求,可以用別的方式來滿足。

媽媽不必擔心如果減少了安撫性吸吮,寶寶的吸吮慾望無法得到滿足,因為在營養性吸吮同時,也在滿足寶寶的吸吮慾望了。

安撫性吸吮要不要在媽媽的乳房上滿足,這是一個比較有彈性的選項。在媽媽的乳頭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媽媽自己不覺得辛苦的話,想要滿足寶寶的安撫性吸吮,這完全沒問題。

但如果媽媽自己並不想太辛苦,或者擔心乳頭會有不適,也沒必要硬上奶啦!我們完全可以用乳房之外的其他方法來滿足寶寶,比如擁抱、親吻、遊戲、輕拍、哼唱等。

如果媽媽乳頭已經有不適了,必須馬上停止這種頻繁的哺乳,不管你是為了追奶,還是為了安撫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