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如今的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家家户户在晚上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然而旧历8月15的中秋,本来不是节,它是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最早提“中秋”这个词的,是南宋吴自牧所著《梦梁录》。

只有女子才能在中秋做这件事

宋人盛行“玩月”,府第朱门者,在玉露生凉之际于中庭设拜月几、拜月台,或者在庭园内建有玉饰的楼台,即琼台,女眷玳筵罗列,临轩拜月。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五代《浣月图》

妇人盛装,手持明珠;侍女或临案焚香,或捧妆奁,一派富贵祥和之景。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宋]《瑶台步月图》

画仕女赏月情景,景色空濛奇幻,仕女个个端庄华丽,姿态婉约。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清]陈枚《琼台拜月图》

仕女方向不一,各有各的眷顾和祈求。

何以拜月者都是女性?民间亦流传“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有人说月亮属阴,是代表女性的太阴之神,特别是在“嫦娥奔月”的神话诞生之后,嫦娥作为女性的福音,更被赋予美貌、爱情的成分,女子拜月,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女子爱月拜月也就很自然了。中秋节也因此叫“拜月节”、“追月节”、“月节”。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明]唐寅《嫦娥执桂图》

唐寅,字伯虎,擅 长山水、人物,诗书画俱佳。这幅画中的嫦娥裙带飘飘,神形温 婉优雅,让人深感人生美好如意,怎么看都没有差点遭到后羿惩罚而出逃的落魄相。

男不拜月,但赏月则不分男女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康熙年间的宫廷画家冷枚创作的《文士赏月图》

主人公是一个书生,他在两个书童的相伴下,静静地欣赏着月亮。这幅画画风鲜艳,又给人一种沉静之感,很符合后宫嫔妃们的口味。

文艺青年乾隆看了,甚为喜爱,就命他的画师PS了一张,把主人公换成了自己,同样坐在鹰爪木椅上,也是两名书童伺候着。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乾隆PS版《文士赏月图》

这还不够。他的前面多了雕栏,又在旁边的香几上添了更多的玩物:紫砂茶壶、斗彩茶盅两只、祭蓝釉茶盘一只、斗彩小酒杯,绿釉蓝釉酒盅各一、斗彩红釉香(茶)罐各一、老酒一瓶、带红盖茶罐一只、蓝釉果盒一只、古籍一匣,冷枚笔下书童使用的质朴的铜茶盘,到了乾隆那里,就成了雕漆的了,富贵气更足,这个纨绔子弟把自己身上文艺青年的气质更加凸显出来,实在是太会装端拿了。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南宋]马远《月下把杯图》

古人如何拜?那是很有讲究的。要设香几、香台,以众香之首的沉香祭月,俗称“薰月”。据说香气上升,上感于天,能够通三界。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那时候,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以为祭祀天地能够祛秽致洁、安和身心。

宋代有人专门制作赏月香,名为“伴月香”。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至清朝末年,斗香拜月达到顶峰。古代绘画中祭月者多是仕女,其实据说小女孩就要学习拜月的。唐代诗人施肩吾作有《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小女生肯定是从小就看惯了大人拜月的模样,于是亦步亦趋地学,在这首词里就得到了印证。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清]陈枚《琼台拜月图》

到了民国,我们依然可以从时人的摄影中看到女拜月的风俗。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拜月的女子(《北支》杂志)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拜月的女童(《北支》杂志)

祭月活动结束,还要到街市上去热闹,俗称“走月”,“出游街市,曰走月”。在民国的北京,有钱富贵人家庭会去北海、陶然亭去玩耍赏月,没有钱的,就在家里的庭院内摆一口缸,观看水中月。

除了恭谨端庄地祭月,对民众来说,中秋还是玩耍放松的好时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中秋节”于是也称“玩月节”。

中秋的盛行,是在宋代;到了明清,名气越来越大,已与元旦齐名了。所以在宋以前,书画里对中秋的记载并不多,王献之那仅有二十二字的《中秋帖》,怎么读,都读不出节日之雅、之乐、之欢快。宋以后情形就不一样了,绘事多有祭典之庄重、团圆之欢愉、幸福之祈盼。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金农《月华图》


如果说大多数绘画是以人物为中心,而月光位点缀,那么金农 的《月华图》则别具特色。那年他七十五岁,他将月亮置于中心位置,不,是画面的唯一描述对象,用水墨在宣纸上渲染,与暖色调的淡色光形成对比,反衬出月光的皎洁。虽然画面赋色简单纯净,单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有一种后现代的味道。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曾经跟祭月有关的戏曲,如《双拜月》、《拜月记》、《拜月亭》等,都丰富了这一祭典的内涵。据说明清之后,世易时移,人们变得功利起来,岁时节气庆典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拜月、赏月为核心内容的抒情性和文人传统越来越弱,功利性的祈愿色彩愈发浓厚。明嘉靖年间,皇家为祭月和天上诸星宿神祇,建了月坛。到了清末,祭祀月神的活动被废弃,月坛成了驻兵场所。如今的月坛成了市民公园,而眼下我们的中秋,就只剩下吃月饼了。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撰文 | 半在山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男女有别,也是月亮惹的祸?|看图说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