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历史属于书写历史的人:《命运:文在寅自传》

文/何初见

历史属于书写历史的人:《命运:文在寅自传》

能在第一时间读《命运:文在寅自传》,还是因为他是韩国的现总统,这也是本书销量的重量级保障。但是读完发现,这本书其实跟他如何当上总统相差很远,他2017年当选总统,本书原版出版于2011年,写作初衷也是为了纪念前总统卢武铉去世两周年而做的纪念文字。所以,来源于这个原版的首发中文版,是带有噱头的。如果他不是现总统,能否引进这个版权还是值得商榷的事。
但是,这不是说这本书没有价值,对于韩国政体演化、卢武铉任职总统期间的韩国政局,以及从政治家视角看政治方面,这本书还是具有很高价值的。
全书分为“相遇、人生、同行、命运”四部分。从卢武铉跳崖自杀开始,以其治丧为终,中间是对文在寅和卢武铉的相识相知到共同入驻青瓦台的回顾,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对文在寅的生平的描述。

01.命运,便是人与人的注定相遇

文在寅在书中说:“我问自己,在我的人生中,卢武铉是什么?我不清楚,反正他对我的生活改变很大。如果没有遇见他,我的生活肯定跟现在大不相同。从这一点上来看,一切都是命运。”

是命运让两个人相遇,年轻时,两人共同在釜山合伙开律师事务所,到后来渐渐开始为人权而辩护,对穷苦人们的同情,对独裁政府的不满,让两个人越来越惺惺相惜,携手共进。他们不单在法庭上为人权和劳动团体辩护,还通过组建社会进步团体进行示威游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韩国政局采取高压姿态,对各种社会反抗进行强硬镇压,反而越发掀起各地的游行示威。

在与当局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两个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卢武铉,在团体的拥护下,开始步入政坛,文在寅依然坚守律师事务所。后来,卢武铉开始竞选总统,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文在寅做了他坚强的后盾,为其竞选奔前忙后。到2003年,卢武铉入驻青瓦台,本来无意政治的文在寅在卢武铉的“责任”感召下,追随卢武铉进入政坛。

02.复盘,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两个人开始了5年的青瓦台生涯。从为底层百姓抗争,到站在整个国家的利益之上处理事务,两个人的初心未变,但是,做事方式肯定会有所不同的。有时候甚至会经历激烈的心理斗争。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对于是否追随美国派兵一事上,卢武铉说:“如果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会反对派兵。但是身为总统,就身不由己了。”“这个选择虽然不正确,但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

在文在寅看来,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思维,为了争取到最大利益,做一些小的牺牲是应该的。政治就是时刻把握这种分寸和平衡。

关于对外政策中的“韩美”“韩朝”“贸易协定”“牛肉风波”等重大历史事件,文在寅通过自己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同时还对国内政治改革方面的一些问题做了检讨和分析。

历史不会完全客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但是多角度看,总会发现接近客观的真相。重要的是,通过复盘,使未来有借鉴,不再走过去的弯路。

03.苦难,是产生同理心的土壤


无论是卢武铉,还是文在寅,都是生于穷苦人家,那种有过饥饿记忆的心灵,必定会对具有同样痛苦的人产生同理心,并在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伸出援手。

他们从做人权律师到入驻青瓦台,都具有这种同情苦难的心理,所以,他们努力进行政改,不求自己当政时收获成果,只想为民众的美好生活打下一个基础。但是,在政治中,无论多么美好的初衷,都不是成功的利器,这里面需要斗争,需要手段,需要斡旋,并不是光靠初衷就能成事的。

历史属于书写历史的人:《命运:文在寅自传》

整本书其实是围绕着卢武铉的从政生涯来写的,关于文在寅的文字依然让现实生活中他们二人的关系一样,处于辅助的位置。书中关于一些涉及国际的政治事件,也是韩版的,读来也颇有感触。

历史属于书写历史的人,这在任何时候都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