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陳平為何沒被歸入「漢初三傑」?不是他沒能力,是他根本不想!

陳平為何沒被歸入「漢初三傑」?不是他沒能力,是他根本不想!

中國封建社會是一座寶庫,其文明貢獻浩如煙海,其風雲人物多似星辰,一般認為,從秦國商鞅變法成功,土地私有化,統治宗法化後,我國才正式步入封建社會。而“達人”則是某個領域中出類拔萃的高手,或者說在某個圈子裡風生水起、進退自如的人物,這裡想表述的更貼近於後者。

所以說,作為官場達人,首先,這個人究其一生應該做到一人之下而位極人臣,其次,若是含著金鑰匙降生的皇親貴族也算不得了不起,最後,這個人要有一個不錯的結局,看起來能滿足這些要求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呢。

可是有一個人做到了,他不但出身貧寒,最後位極人臣,且度過了一場又一場血雨腥風,進退自如,智計百出,對於做官從政悟出了許多心得,可謂後世榜樣,這個人就是陳平。

陳平出身寒門,靠長兄資助遊學讀書,自己不置生產,為此長嫂對他吃白飯的作風頗為不滿,鄉里人也看不起他,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有幸為本地人在祭司上主持分肉,才得以讓人另眼相看。要知道在古代,酒與肉都是祭司儀式上的珍貴物品,那麼主持這樣一個活動,既要熟悉祭司禮儀,又要知曉算術,還得兼顧眾鄉親的輩分聲望,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的,這個過程已然顯示了青年陳平處理政務的基本素質,也難怪他慨然道:“使平得以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於是有個富家翁相中了陳平,打算把自己專門剋夫的孫女說給陳家,並且堅定地認為像陳平這般儀表不俗的人,又與諸多“有車一族”交往,將來必成大器。由此可見,人首先外在形象很重要,會有意外的加分,更關鍵的是善於抓住機遇,以及對自身的定位——幾乎不會有人願意娶一個接二連三守寡的女人,但是陳平竟然答應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諸葛亮娶醜女黃氏的傳說,因為諸葛亮原本給自己定位的是要做一番事業,在時機恰到好處時,他還是願意“聞達於諸侯”的,所以岳父黃承彥給他帶來的知識能量與人脈資源對他而言是極寶貴的財富。陳平亦然,他志向遠大,要做一名政客,初期的財力儲備與人脈積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寧願娶一個剋夫命的女子為妻,就只為他家裡的財產與人脈。

陳平為何沒被歸入「漢初三傑」?不是他沒能力,是他根本不想!

有人說,一個人的擇偶觀可以映射他的價值觀,如此務實,我倒覺得無可厚非。得失取捨,全在於個人定位,那時候的陳平就已經見識不凡了,這與他讀書交友有著很大關係。有了見識的陳平也遭逢秦末大澤鄉起義,風雲際會,自然更大的機遇漸漸到來了。

他先投奔了魏王,與許多年輕人第一次就職相仿,他不得重用,還很窩囊。不久,他找到了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明星——楚霸王項羽。平臺大了,自然也就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陳平也贏得了都尉的職位和賞金,卻不料生出變故。史載,殷王司馬卯叛楚,陳平害怕項羽遷怒因而走為上,投奔了劉邦,然而在我看來恐怕是陳平早就覺察與項羽不對路,先與劉邦暗通款曲,為投漢早做準備,甚至可能特意在楚營潛伏了一段時日,為後來的離間計做了鋪墊。

是不是有點兒像餘則成?這倒也比較符合陳平善於籌劃而又詭詐多變的形象。這裡還有一段插曲,就是陳平過黃河時,及時脫去衣衫,顯露身無餘財,與江洋大盜玩兒了個心理遊戲,很好地保住了自己人身安全,也是他膽大心細,洞察力與應變力強的佐證吧。

當然,作為敵對陣營投靠過來的人,本身沒有聲望,品行還有“汙點”的陳平,竟然破格做了老闆劉邦的秘術兼司機,旁人自然是不服氣的,把他盜嫂授金的不良記錄全“人肉”出來了,陳平一下就成了紀委專治的對象。劉邦自然也要顧及部下的輿論,責問陳平,而陳平面對“談話”竟然對答如流,讓人無法反駁。“行為不檢無傷大雅,收受賄賂也不為一己之私,關鍵是項羽剛愎自用,大王您知人善任,而我能為大王擊敗項羽!如果我的計謀沒有用,就將財物如數歸還,您再把我趕回老家!”劉邦的情商極高,本人也不是什麼道德模範,重要的是他發現陳平確實與眾不同,既能為自己解憂,還能被自己駕馭,這樣的人才,幹嘛不用?

陳平為何沒被歸入「漢初三傑」?不是他沒能力,是他根本不想!

這也是一個很有借鑑意義的面試案例,面試是雙向選擇,領導要考核未來部下的能力,職員也要審視未來老闆的氣度,前提是我們得有真才實學。而陳平也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一出手就用錢財離間了楚國君臣,甚至拔掉了范增這個楚國唯一的智囊。

《史記》記載,令項羽懷疑亞父范增的理由是源於楚漢談判上招待規格不同,誰又能想到范增一場鴻門宴沒幹掉劉邦,自己卻被劉邦的一場談判宴幹掉了呢?只是這樣的計謀實在不高明,甚至不合理,有些隔靴搔癢。所以我猜想陳平在投漢之前恐怕就做足了佈局,搞了很多諜報工作。而這類似諜戰片的情節充滿見不得光的陰謀詭計,司馬遷也沒辦法還原真相,才勉強湊了這麼一段吧。項羽同范增的戰略理念相差太多,矛盾是很難調和的,范增立懷王,而項羽殺了懷王,蘇東坡就曾作《范增論》,我想,陳平也是因為抓住了他們之間最根本的矛盾才下手的吧。

陳平的另一個計策也很奇,便是利用眾多美女與同劉邦相貌相似的漢將領紀信迷惑楚軍,成功幫助劉邦滎陽突圍,可以說救了劉邦一命。當劉邦取得天下後封賞陳平時,陳平直言應該感謝他的引薦人魏無知,這就非常的難能可貴,不管在官場還是職場,只有懂感恩,不忘本的人才能被人讚賞,前途無量。如果沒有這一節,陳平的形象就真的只是個貪圖富貴的真小人了。

此後陳平又多有獻計,如巡遊雲夢以擒楚王韓信,賄賂閼氏以解白登之圍,助劉邦平定四方叛亂,可謂化解了劉邦與大漢一次又一次的危機,更有許多秘計是永遠不為人知的。而這樣的陳平,竟然沒有被歸列入“漢初三傑”中。其實人怕出名豬怕壯,這話一點兒都不假,三傑是那麼好當的?韓信下場悲慘,張良無奈引退,就連蕭何也三番兩次遭受劉邦猜忌,靠抹黑自己才保住老命。他們要麼功高震主,要麼與領導關係太親密,要知道,大多數領導其實不喜歡與部下分享太多東西的,他們只需要會辦事的人。所以說,你們不覺得陳平很智慧嗎?

陳平為何沒被歸入「漢初三傑」?不是他沒能力,是他根本不想!

當然,陳平自己也遇到過危險,就是在與周勃合作,奉命處置樊噲這件事上,同時也是最顯出他官場智慧的一次考驗。劉邦覺得自己大限將至,疑心太重,想就地處死手握重兵的樊噲,令陳平與周勃去執行,陳平很清楚雖有聖令,事卻不能真這麼辦,最關鍵的是劉邦時日無多,眼看就是改天換地的時候,如何站隊保命才是最要緊的!樊噲是功臣,又是呂后妹夫,自己萬萬不敢專擅,於是建議周勃安全地將樊噲押回長安,交給上頭裁決。原本任務算是完成了,卻正逢劉邦歸天,呂后聽信讒言,自己也分分鐘就要隨老領導而去了,於是天才陳平自導自演了幾齣戲,先是執意為劉邦守陵,哭了個天昏地暗,後又深居簡出,沉迷於酒色歌舞,麻痺呂后一黨,這才算是度過了危機。

而再次復出的陳平,已經策劃好了鏟呂扶劉的大計劃,與老搭檔周勃一舉滅了呂氏一族,擁劉恆繼位,是為漢孝文帝。

按說這樣的功績和地位,可以成為權臣了,陳平卻把周勃推上了主相位,繼續發揚老二精神,盡心輔佐文帝,這一步走得依然漂亮。

關於做官的學問,是在其位謀其政,有條不紊,各司其職,對於此,陳平也率先提出了見解,對於漢文帝的詢問,他很恰當回答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宰相就是皇帝的助理,至於其餘國事細節,皇上問負責部門的官吏就好了。這段話亦是陳平慣有的風格,滴水不漏。周勃聽後自愧不如,決定退位讓賢,自此陳平總攬國事,位極人臣。而陳平的這一番治國理念,應該就是“文景之治”的存在基礎了吧。

司馬遷說陳平善始善終,是謀士典範,比起張良運籌帷幄的陽謀大智,陳平的獻計多上不了檯面,他自己也認為攻於算計,有損陰德,於子孫來講不是好事。可見終其一生,他對自己的定位都很準確(平曰:“我多陰謀,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

陳平為何沒被歸入「漢初三傑」?不是他沒能力,是他根本不想!

有人說,不要小瞧有小聰明的人,他們善於解決實際問題,而把小聰明系統化,落地化,就累積成了大智慧。

我想起了三國時曹操手下有兩個謀臣,荀彧和賈詡。想張良韓國貴胄,青雲之士,荀彧穎川大族,令君留香,真子房再世也,而賈詡出身庶民,多次轉換陣營,卻老謀深算,經權達變,反而壽終正寢,又何嘗不是另一個陳平呢?

有時我也想,陳平這樣的政壇常青樹放到今天會成為“被打的老虎”嗎?個人認為不會,因為我們發現他不是真正的貪婪詭詐,或野心勃勃之輩,而是一個深諳道家學說的智者,他有自己的人生定位與處世哲學,對內懂得律己,有自知之明,對外善於應變,常奇計百出,幾乎每一步都能做出正確選擇,無愧為千古第一官場達人。

為官從政,不可不讀陳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