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歷史教材對太平天國運動評價很高?

用戶64589163


清末,為了推翻滿清這個異族王朝,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對推翻元朝的朱元璋和敢於和清王朝幹仗的洪秀全推崇備至,革命黨人經常利用太平天國來進行反滿宣傳,甚至不惜偽造太平天國文獻,比如南社詩人高旭就將自寫的20首詩作為《石達開遺詩》予以刊發。就跟我們現在的網上,什麼白巖松說,王朔說……嘿嘿,很多都是假說。相當於子曰:有朋發紅包,不亦樂乎?

不得不說,經過清末革命黨人的竭力鼓吹,在中華民國成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開啟了國民革命之先河的民族革命,成為了一種主流共識。

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這個革命黨,變成執政黨了。對外,想抵禦英美自由主義和蘇俄共產主義,包括洋教這些東東;對內,想重建傳統,重朔文化,建立秩序,鞏固威權,於是,捍衛傳統文化、鎮壓太平天國的曾國藩又獲得了充分肯定,曾國藩成為了內聖外王的完人,成為了國民黨人的精神楷模。太平天國所信奉的“耶教”則被斥為“不合國情”,暗指共產黨所信奉的馬列主義也不適合中國國情。

我黨當然不會認同國民黨的說法,認為國民黨讚美曾國藩,是要繼承曾國藩的“反革命傳統”,而自己所繼承的才是太平天國和孫中山的優良革命傳統,自然對太平天國的評價甚高。

1949年以後相當一段時間內,在階級鬥爭理論指導下,對太平天國的評價更加美化與神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術界對太平天國的評價逐步變得豐富多元。但是,教材中依然把太平天國捧得過高。原因大致如下:

其一,太平天國運動依然被奉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反帝、反封建的標杆;

其二,學術與教材是有距離的。就跟科學需要轉化為技術一樣,科學可以早就有了,但技術永遠滯後許多。

其三,教材畢竟也有宣傳功能。學術小眾,教材卻是人手一冊。業界常說,學術無禁區,宣傳有紀律。學術觀點可以學術環境內探討,但是要上教材,卻是政治行為,不是學術界可以左右的。

最後,說一下馬克思對太平天國的評價。馬克思在他的《中國紀事》裡是這樣說的:“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沒有任何口號。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老統治者的驚惶還要厲害”、“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務。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顯然,太平軍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國才能有這類魔鬼。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端木賜香


為什麼對太平天國評價這麼高?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是動搖滿清根基的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歷史發展的規律。

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運動,絕大多數漢人還在滿清少數民族的奴役之下,暗無天日。

可惜的是,滿清很會利用漢人之間的矛盾了,他們懂得並善於漢人之間的不團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其互相殘殺,最後剿撫並用,達到統治漢人的目的。

雖然,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是悲劇的,但是以曾國藩之流為首的朝廷鷹犬,攻殺自己的同胞兄弟姊妹,達到自己及其家族的升官發財夢,無疑遺臭萬年!

看到有些人為曾國藩等人大唱讚歌,真是歷史的倒退啊!?

下圖為殺人魔王曾剃頭國藩



時光易老喜歡就好


我上初中時是2002年,上高中時是2005年,這兩個年份我都是學生,聽老師講歷史課。

2015年,我正式成為一位中學歷史教師,初中高中都教過。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講,十多年過去,初高中歷史教材對於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變化不大。



其要點有三:

第一,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農民戰爭;

第二,沉重打擊清朝統治和外國侵略;

第三,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所以必然失敗。



至於為什麼變化不大,有些答主很尖銳,但我倒覺得可以理解,畢竟從孫中山先生開始,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就偏積極。我們以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自居,實不宜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搞個乾坤大挪移。

但從事過中學基層教學的教師最清楚,目前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所有的考試對太平天國運動的知識點一般都是持迴避態度的。如果課時太緊張,這節課甚至可以跳過不講,根本不會影響考試。

說白了就是,不考。



這說明上面的態度還是很微妙的,肯定不能讓青少年直面一些東西,所以做了折衷,對這節課淡化處理,課本上的內容仍舊保留。


達摩說


1840年鴉片戰爭劃分了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太平天國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運動的開始,中國歷史或者說中國民族才真正開始走向民族復興。

太平天國運動戳破了大清的遮羞布,原本以為強大的八旗兵和綠營兵,不堪一擊。

給漢族地主上臺提供了機會,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登上歷史舞臺,之後才走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加速了大清的滅亡,推動中國歷史向全新的方向快速發展!

我們仔細去看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都是有代表意義的。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太平天國運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武昌起義結束了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卅運動是大革命時代的開端,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南昌起義是我黨武裝革命的開端;抗戰是中國近代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的完全勝利;渡江戰役奠定了新中國的基礎!

基本上涵蓋了中國近代史的全部重要節點,串起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尋求民族解放的全歷程。

太平天國運動的精神幾乎影響了,後來的所有革命者,他們就是聽著這些故事長大的,這就是為啥要給太平天國很高評價的原因。

分析歷史,最忌諱的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很多人說太平天國怎麼怎麼殘暴、怎麼怎麼驕奢淫慾、怎麼怎麼屠殺老百姓、什麼人口損失一半等等,這些都是誰記錄的?有沒有官方的統計數字?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大清南下殺了多少人?更何況文人寫的歷史,可信度能有幾分?明正德皇帝親率數萬大軍與蒙古人惡戰一天,他自己都親自上陣殺敵了,明史記載所殺不過24人,皇帝殺1人。這他麼的是數萬人大混戰了一天,死傷24人?開篝火晚會呢嗎?

中國近代歷史的主線是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是要推翻三座大山,這是歷史大勢。順之則為進步,逆之則為反動。這一階段的歷史事件唯一的判定法則就是“是否有利於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說其他的什麼人性、人權啊都是扯淡。英國人賣鴉片給中國的時候考慮過人性了?日本人旅順大屠殺考慮過人權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考慮過什麼了?

也許太平天國運動本意並不是如此,但是在事實上就是起到了動搖清政府統治基礎、加速清政府倒臺的作用,這就是其積極的方面,就是其對中國民族解放事業的歷史貢獻。有句話叫“自有之花必定要用鮮血澆灌”,這個過程中的犧牲是必不可少的,必然伴隨流血犧牲。如果說太平天國運動讓無數普通老百姓無辜慘死,那麼被果粉吹上天的蔣委員長“四一二大屠殺”可是殺的民族精英人頭滾滾!炸開花園口,近百萬老百姓流離失所也沒見人指責。

所以,強行指責某一歷史事件如何對當時的人有害,都是別有用心。


老夏說


拜託看看給太平天國高度評價的都是什麼人,而評價不好的又是什麼人?

最後,你會發現給予太平天國高度評價的多是政治家,而評價較低的更多的是歷史學家。這就很好理解了,政治家給予太平天國的評價是基於政治宣傳來的。1904年,劉成禺編就《太平天國戰史》一書,孫中山復親撰序文一篇,對於太平天國有極高的評價,1906年留日學生撰寫了《太平天國人物考》,描寫了“太平天國”人物240人,1906年《民報》第五期,卷首有朱元璋、洪秀全和孫中山。

你要知道近代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革命黨的目標就是推翻清王朝,反抗清王朝統治的都是值得書寫和吹捧的,當時有沒有人反對呢?當然有,那就是梁啟超、蔡元培和錢穆,這三個人都是學者或者接近學者,可見一斑,他們都反對太平天國是民族革命的說法,梁啟超比較瞭解西方民族理論的,反駁很正常。錢穆則針對太平天國的基督教色彩和焚燬孔子廟,做出了他的判斷。

至於,後來建國後太平天國被重視,這個和我們當時重視革命史觀有關係,不僅僅是太平天國,老的教科書裡面都是各種農民起義,太平天國作為一場特殊的起義,評價確實很高實屬正常。

比較有趣的是,吹捧太平天國和吹捧曾國藩和湘軍是相左的,但是,國民黨曾經一度在內部把常凱申和曾國藩並列,而我黨的一個偉人,他的字和湘軍名將胡林翼的號很像,畢竟都是湖南人,崇拜曾國藩和湘軍也是很正常一件事。不得不說,有時候,某些大人物們的個人喜好,有時候敵不過政治宣傳的需要。



半卷


首先,大家先看一下我們的歷史教材截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們的歷史教材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確實很高,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看看我們的近代史是如何描述的,先提到了封建保守派的洋務運動,不過失敗了,又提到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不過也失敗了,以及民族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國民黨,他們的結果也是以失敗告終,這時,只有一個階級成功了,他就是無產階級,無產階級獲得中國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他們重視農民階級的重要性,所以,歷史教材對太平天國運動有很高的評價,這樣能夠體現出無產階級的先進性和優越性,又能體現出農民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力量。



我們看關於歷史教材中農民起義的章節時,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教課書對於古代的農民起義都進行了相應的拔高和粉飾。不管是陳勝吳廣起義,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還是其他的一些農民起義,不管有沒有燒殺搶掠,殺人放火,都一概不提或一筆帶過,重點講它的性質:反抗壓迫,反抗強權,反帝反封建。


歷史教材對太平天國運動評價之高也出於對政治的需要,當下的需求等等。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著名人物對太平天國的看法:

孫中山:50年前太平天國即純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後不免專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



蔣介石:太平天國之戰爭,為19世紀東方第一之大戰,太平天國之歷史,為19世紀在東方第一光榮之歷史。



馬克思:(太平天國)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沒有任何口號,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舊統治者們的驚惶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太平軍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國才有這類魔鬼。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浮殤法師


相似的問題我曾經回答過。太平天國運動,儘管由於農民階級本身的侷限,他不能完成推翻清妖賣國政權、驅逐外國侵華勢力出中國、解放中國人民的偉大任務。但是,他已經擁有了朦朧的社會主義意識(《天朝田畝制度》所祈求的“無處不均勻,無處不保暖”的社會主義意識。);有了建設強大中國的意願(太平天國頒佈的《資政新篇》);他拒絕了外國侵略者對中國的無理要求,而是要求它們和中國平等的來往。這一點,是賣江山保皇位的清妖所不能做的,也是後來新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思想來源之一;他開啟了中國思想解放的縫隙,並對後來的孫中山先生等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並最終領導人民推翻了罪惡的清妖政府……所以,現今歷史教科書對太平天國作出積極評價,是正確的,是應該的。(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首發媒體。)



孤獨之人


太平天國運動在歷史教材裡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農民起義!之所以地位很高,是因為它遠遠不同於以前歷史上的所有農民運動,具有時代的標杆意義,下面我就具體說說太平天國運動在教材中評價高的原因:

1清王朝的腐敗無能,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的戰爭賠款轉嫁到老百姓的頭上,太平天國運動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太平天國運動發展迅猛,極大的打擊了滿清政府和列強,延緩了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的步伐,促使了滿清的洋務運動的開展,為中國走向近代化起到了推動作用,這是歷史評價高的原因之一!

2太平天國運動是2000年來農民起義的最高峰!是中國農民起義的標杆,無論是規模,歷程,還是對後世的影響都是值得研究的,它代表了封建社會底層人民敢於挑戰統治階層的反抗精神,凝聚了中華民族農民起義的精髓!肯定會得到歷史的推崇!原因之二!

3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史的開端,拉開了中國百姓反抗外國侵略的大幕,中國老百姓第一次大規模的和英法侵略者開始對決,有效的震懾了外國侵略者,向外界展示了我們中國人民敢於反抗侵略者的決心和鬥智,這樣有積極教育意義的事件怎不會評價高?

4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太平天國運動是是中國老百姓的運動,老百姓是參與者,親歷者,中國歷史真不會對自己的人民大書特書呢?這是中國人自己的歷史,這是要傳於後世子孫的歷史!評價低了有什麼教育意義呢?

歷史是不會磨滅的,我們要牢記歷史,只有記住屈辱,才會奮進,歡迎關注!





寅哥解惑


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的初期,它既是單純的農民起義,又是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它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要平均主義的思潮達到頂峰。

從表面上看,清王朝的統治還繼續了半個世紀的時間,但是在這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中國人民受到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一直就沒有停止把清王朝封建統治推下臺的鬥爭,直到辛亥革命的爆發。

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革命,從1851年開始,共持續了14年,波及17個省,極大的打擊了封建清王朝的統治和八國聯軍的入侵。促使了封建社會的快速解體,並有力的阻擊了中國被殖民地化的前進,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

但是太平天國的歷史教訓同樣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它同過去所有的農民起義一樣有通病,它沒有遠大的目標,和陳勝吳廣起義、東漢的黃巾農民起義、闖王李自成起義等農民起義一樣,這場由廣大農民參加的起義,最終還是失敗。

歸根結底是由於領導階級過早的封建化,不能持續的保持領導層的團結,導致軍事決策接連失誤。以及在外交上面缺乏經驗,使得天平天國最終遭受清王朝和八國聯軍內外夾擊,而失敗。


閬裡巴人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人的自我認識在歷史中的再現。


很多人可能一時無法理解這句話,那我們接著往下看:太平天國運動是發生在清朝晚期的一次大規模農民運動,在這次農民運動中起到指導作用的不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不是“彼可取而代之”,而是由洪秀全以基督教為基礎,自己結合封建迷信創造出來的“拜上帝教”。因此一開始,太平天國運動便不是一次純粹的農民起義運動。而是一次更為封建迷信的農民暴動。

至於歷史教材上為何對此評價很高吶?不外乎一點,肯定太平天國運動,是為了更好的否定清政府,是為了更好的證明推翻清政府的正確性。因此,在民國政府成立後不久,國家便承認了太平天國運動和太平軍的合法性,禁止人民在使用“長毛”“長毛賊”等侮辱性詞彙,而是統一稱其為“太平軍”“太平天國”等字眼。這是太平天國運動第一次被洗白,但是對於太平天國運動的落後性和對傳統人倫禮儀的破壞進行了抨擊,而對於曾國藩振臂一呼,組建湘軍則進行了高度的表揚,認為曾國藩這位深受傳統文化的讀書人,維護了傳統的道義。這是民國對於歷史的看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大陸的歷史課本上便不只是簡單的稱呼問題,而是高度全面的評價了太平天國運動。稱其為近代史上第一次衝擊腐敗的清政府的農民起義。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農民階級第一次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等等......

毫無疑問,腐敗的清政府無能昏庸,君臣昏聵,確實該被推翻。但是太平天國並沒有比清王朝進步,反而是更加封建迷信的一次暴動。而且太平天國運動的這十幾年裡,中國南方地區飽受其害,百姓社會秩序受到嚴重衝擊,人民的財產和人生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社會經濟被嚴重破壞,富庶的江南地區成為了人煙稀少的荒涼之地,嚴重的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據不完全統計,太平天國運動給中國造成了1億人的減員。


因此,我們不能因為清政府的腐朽,而把所有與之做對的勢力都說成是進步的,進而來說明後面的推翻清政府和推翻民國都是進步的。這不具有任何的關聯性。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人的自我認識在歷史中的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