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林毅夫:經濟學家要在研究政策同時進行理論創新

2018-09-16 23:5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吳曄 鄭文

9月16日,由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主辦的“紀念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四十年暨50人論壇成立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從經濟學家的角度分享了他對“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使命”主題的三點看法。

經濟學家要繼續發揮作用,推動改革深化

第一,經濟學家為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許多貢獻,為了實現中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經濟學家還要繼續發揮作用。

林毅夫表示,經過四十年的發展,中國能夠從一個低收入國家變成一箇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並且成為過去四十年來唯一一個沒有出現金融經濟危機的國家,主要是黨中央國務院英明決策、推動改革開放的結果。同時,經濟學家不斷地給黨中央國務院各級領導出謀劃策,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林毅夫指出,雖然過去四十年的成績很亮麗,但是我們經濟發展還存在各種問題,包括收入分配的問題、腐敗的問題、環境的問題等等,距離“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在這個過程當中,如何克服我們體制性的問題,抓住時代給我們的機遇,繼續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需要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領導,也需要經濟學家深入研究問題、出謀劃策。

林毅夫:经济学家要在研究政策同时进行理论创新

經濟學家要做政策研究,同時進行理論創新

第二,中國經濟學家要做政策研究,也要進行理論創新。

在林毅夫看來,不可否認,我們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不管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總是以發達國家現有的理論與現有的經驗來看我們存在的問題,希望用那些理論與經驗作為我們改革發展的參照。

“但是我們知道,理論的適用性決定理論的前提條件,經驗的適用性也決定這個經驗產生的前提條件。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轉型中國家,前提條件當然跟發達國家不一樣,跟完善的、完整的理論模型不一樣。以那樣的理論作為參照,經常會出現我們所講的‘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問題。”林毅夫認為,經濟學家如果想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的發展,非常有必要自己深入瞭解中國的經濟現實,從中國的經濟現象中去了解它存在的原因以及為了克服它可以動員的資源、推動改革前進的動力等等,提出新的理論。

“現在經濟學理論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出現,認識世界好像很有力量,改造世界蒼白無力。”林毅夫希望中國經濟學家從我們這場改革開放中自己總結經驗、提出新的理論。“這是一個需要理論的時代,必然產生理論;這是一個需要思想的時代,必然產生思想。經濟改革轉型最重要的是在經濟方面的體制改革,我們作為經濟學家不能辜負這個時代,在政策研究的過程中,也要同時進行理論創新。”

經濟學家要有更大的格局,關心世界

第三,中國經濟學家要有更大的格局,不僅要關心中國自己,還要關心世界。

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到底能不能被世界接受,相當大程度上決定於中國的發展是不是給其他國家帶來共同發展的機遇。在林毅夫看來,這方面我們不僅要做,同時也要會說。“比如說現在中美關係,大家在打貿易戰,可是我們知道貿易是雙贏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思考怎麼樣能夠真正有理有據地讓美國學界、理論界、民眾瞭解中國的發展。中美貿易會促進美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崛起能夠給美國的企業提供更大的利潤空間,這是互利雙贏的。”

林毅夫指出,現在世界上85%的人口還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即使到2025年左右,中國變成發達國家,到那時還有66%的人生活在發展中國家。“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到2025年左右又是一個高收入國家,我們對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應該負有更大的責任。”

林毅夫在總結時表示,經濟學家一方面要繼續貢獻智慧,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讓我們的經濟能夠繼續乘風破浪往前進,同時提出新的理論,才能夠讓我們的改革發展更順當地進行,並且以我們的理論、我們的思路以及我們的發展來幫助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起來,也同樣能給發達國家創造出的機會,同樣能夠實現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時代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