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岳飛是一代英雄,立功無數,為什麼最終會死在獄中?

韓聖劍



流星68421911


在南宋軍隊多次打敗金軍後,大宋帝國已經渡過最危險的時期。這時宋高宗最擔心的已經不是金人,而是武將權柄過重,威脅到自己的權力。因為金國的威脅雖大,但南宋也不再是當初那個任人欺負的熊樣了;武將們的威脅卻是近在咫尺,五代時軍人政變的故事會否重演呢?這才是皇帝最關心的事。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何以歷朝歷代都出現屠戮功臣之事。這些在戰場上出奇制勝的武將,就是皇帝手中一把銳利的刀,若不能控制自如,那麼刀鋒將傷到自己,甚至命喪刀下。這就是皇帝的邏輯。

當時南宋兵權,集中於幾位中興名將之手,分別是岳飛、張俊、韓世忠、吳璘(吳玠已去世)、劉錡等人,另一位中興名將劉光世因病於紹興七年卸去兵權。這幾位中興名將裡,吳璘遠在西北,自然對皇帝威脅不大,劉錡是後起之秀,根基尚不夠深。故而在皇帝眼中,岳飛、張俊、韓世忠這三人,才是心腹之患。

事實上,武將權柄過重,很早就引起朝廷的注意了。

張浚為相時,他就認為這些武將久握重兵,故而想將兵權收歸於督府,但還沒來得及實行便罷相了。趙鼎繼任宰相後,考慮以偏將、裨將分主將之權,以起到制約作用。可是張浚、趙鼎的手段,都遠遠不如秦檜高明。秦檜之所以得到皇帝的器重,是他太瞭解皇帝的心思了,於是獻上妙計以罷諸將兵權。

紹興十一年四月,宋高宗依秦檜之計,任命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表面上是對三人的升遷,實際目的是把他們調離自己的軍隊,解除兵權。

說起打仗,岳飛固然在中興名將中首屈一指,但若論玩政治,他絕對是菜鳥。同為中興名將,張俊政治敏感性高,他馬上意識到皇帝與秦檜的真正用意乃是要壓制武將,武將的時代已經過去,他要未雨綢繆,為自己鋪條後路。於是張俊率先向朝廷表示,願把自己的部隊歸隸於御前軍,而且力主和議。張俊的表態,乃是投秦檜之所好,自然得到其賞識並引為同黨。

與此同時,張俊與岳飛的關係在惡化。張俊曾是岳飛的頂頭上司,在平亂戰爭中兩人一起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後來岳飛的聲望漸隆,戰功也在張俊之上,這引起他的嫉妒。兩人入樞密院後,張俊主和而岳飛主戰,立場截然不同,關係愈加惡化。兩人在巡撫楚州時,張俊主張修城,而岳飛志在收復中原,不贊成修城這種單純防禦的策略。

在罷除中興名將兵權的同時,秦檜謀求與兀朮議和。兀朮提出一個苛刻的條件:“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只有先殺岳飛,以表和談誠意,金國才願意與南宋談判。

這豈非是要讓南宋自毀長城?

但秦檜居然接受了,他要設計置岳飛於死地。

七月,秦檜指使右諫議大夫万俟卨誣告岳飛:“樞密副使岳飛,爵高祿厚,志滿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頹廢。”並稱岳飛在金人進攻淮西時,逗留不前。高宗皇帝也因為岳飛反對在楚州築城而不滿,認為“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朕何賴焉?”志在收復中原,在皇帝看來,成為“沽名釣譽”了。

就這樣,岳飛在被罷兵權後幾個月後,又被罷掉樞密副使一職。

罷免樞密副使,只是秦檜陷害岳飛的第一步。

說實話,岳飛人品無懈可擊,沒有什麼把柄落在秦檜手上。可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秦檜深知,要致岳飛於死地,就必須誣以謀反。但岳飛都沒兵權了,怎麼謀反呢?這難不倒秦檜這個奸賊。他開始精心策劃一個陷阱。

為了陷害岳飛,張俊當了秦檜的幫兇。岳飛罷了兵權後,他的軍隊由部將張憲指揮,故而張憲便成了秦檜陰謀陷阱中的重要一人。秦檜與張俊的陰謀是這樣的:誣告張憲與岳飛之子岳雲密謀佔據襄陽,恢復岳飛的兵權。說白了,就是想謀反。

張俊打算從岳飛的部將中,找到幾個作偽證的人。其一人叫王貴,他有把柄落入張俊之手;另一人叫王俊,此人貪財,故而屢屢被張憲批評。張俊指使王俊向樞密院告發張憲的“陰謀”,訴狀是張俊親自幫他捏造的。於是,張俊在樞密院收入了王俊上遞的“告發狀”,並命令王貴逮捕張憲。

張憲被捕後,張俊親自審訊。其實樞密院本是朝廷最高軍事機構,並不是法院,哪來的審訊權呢?有人向張俊提醒這點,可是張俊根本不理睬,把樞密院當作審訊公堂,對張憲採取嚴刑逼供,要他承認與岳雲謀據襄陽、還岳飛兵權的陰謀。這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張憲哪肯承認?於是乎他被拷掠得體無完膚,死去活來,可是張憲是一條硬漢子,堅決不承認所誣告之事。

張俊又捏造了一份所謂口供送交秦檜,而後把張憲打入大理獄。秦檜入朝,向宋高宗要求召岳飛父子對質張憲之事。宋高宗無意將事情擴大化,他對秦檜說:“刑以止亂,勿妄追證,動搖人心。”可是秦檜不肯罷休,竟矯詔抓捕岳飛、岳雲父子。岳飛沒有反抗,只是說了一句:“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秦檜命中丞何鑄、大理卿週三畏審訊岳飛。岳飛裂衣示背,只見他背上刻著“盡忠報國”四字,何、週二人亦不禁肅然起敬。這本就是秦檜設計的冤案,審來審去,哪裡有謀反的罪證。何鑄不由得向秦檜求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秦檜哪裡肯從,遂把此案交由曾誣陷岳飛的万俟卨審理。

万俟卨的誣告本領著實不小,又杜撰一些無中生有的事以陷害岳飛。秦檜一黨要把謊言說到底,一口咬定岳雲曾給張憲寫信,籌劃讓岳飛重掌兵權。可是根本就沒有這麼封信,万俟卨卻堅持說是岳雲把信給燒掉了。總之,為了幹掉岳飛,這幫人不惜顛倒竄改事實,附會成獄。

大理卿薛仁輔、寺丞李若樸、何彥猷等都為岳飛鳴屈。韓世忠也向秦檜討要說法,秦檜答說:“岳飛子岳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莫須有。”什麼叫“莫須有”呢?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是“或許有”,有的認為是“不須有”,有的認為“沒必要有”。總之,意思就是說,不管有沒有證據,都要治岳飛的罪。韓世忠忿然道:“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韓世忠不僅對秦檜陷害岳飛深感不平,還極力反對與金議和。他上書皇帝,批評秦檜誤國。秦檜惱羞成怒,指使言官彈劾韓世忠。對於秦檜的惡毒手段,韓世忠是知道的,而且此時樞密院已被張俊所操縱,自己若不急流勇退,只怕也要被陷害了。於是韓世忠上書請求辭去樞密使一職,從此杜門謝客,不問政事。

該年年底,秦檜、張俊、万俟卨等人炮製出一份罪狀書,羅列的岳飛罪狀莫名其妙。比如他們捏造說,岳飛被授予節度使時,曾說自己當節度使的年齡與當年宋太祖一樣,暗示有當皇帝的野心。反正一句話,罪名不重要,秦檜就是要置岳飛於死地。最後,宋高宗下詔,賜死岳飛,張憲、岳雲則斬首。

一代名將岳飛就這樣死於奸臣之手。


君山話史


套用一句話叫"攘外必先安內",雖然說岳飛為宋朝立功無數,也確實是民族英雄,這點誰都知道,趙構難道不知道岳飛是忠臣嗎,他也知道,但是這不影響他想岳飛死,這又是為什麼呢?

岳母刻字插圖

首先最大的一點,岳飛的忠誠是給誰的?是給徽欽二宗還是給他趙構的,是給大宋百姓還是給他趙構的,是給他的信仰還是給他趙構的。總之就是一句話,岳飛的忠誠並不是完全給趙構的,他還是想收復山河,迎回二帝的,即使他心中可能不是為了迎回兩個皇帝,而是為了以此挽回華夏丟失的尊嚴。但是這點是趙構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即使知道岳飛有能力直搗黃龍,他也不能讓他去做,畢竟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即使沒了岳飛會受他國欺辱,但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尾,何況真的讓岳飛迎回兩帝,那什麼情況都有可能會發生。

岳飛圖片


另外,岳飛政治敏感性太低,無形中樹立了很多敵人,即使他一心為國,但是他取得功績越大,別人想要除去他的慾望就更大,另外還是岳飛忠誠所屬的問題,難道岳飛真的不清楚北伐成功的後果嗎,我不相信岳飛會連這個都看不出來,即使他看不出來,那他身邊的人難道全是傻子嗎,就沒人跟他說過,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原因只有一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以岳飛效忠的對象還是宋朝,宋朝子民,是大義,而不是某個君主,在國家利益和君主利益之間他選擇了國家利益,這也是他致死的主要原因。畢竟任何君主都不會容許一個不受掌控的人掌握著國家的大部分軍隊,尤其還是在杯酒釋兵權的宋朝,所以說岳飛的死是君讓臣死,而秦檜只不過是趙構的一把刀而已。

最後,直接導致岳飛死亡的導火索就是,外部的壓力已經基本消失了,已經對宋朝沒什麼大的影響了,要是還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岳飛可能還會多活一段時間,這時候也正是最好的殺岳飛的機會,殺了岳飛在與金人議和,又能偏安幾十年。

這也是岳飛太過於忠誠了,沒有想到養寇自保的道理,不過他要真這麼做了,那他就不是岳飛了,恐怕致死他都沒有後悔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吧,只是遺憾未能竟全功。


歷史微探索


必殺飛,而後和可成。結果是: 每年需須向金國貢奉銀 絹各25萬兩 匹,同時割讓了大片土地,換來了20年的和平!


手機用戶4750502967


岳飛我認就是腐朽統治者的一條惡犬!鎮壓了很多農民起來軍。阻礙了社會發展的進步,惡犬最終還是被主人殺了。這也是惡犬的宿命。


五月花187165177


韓信比岳飛功勞還大為什麼也被朝廷殺了?藍玉、年羹堯哪個功勞就低了?同樣不是被處死了,這些人有一個通病,手握兵權不知進退,居功自傲,朝廷不殺他們殺誰?


浪子123466


干預皇帝立儲,掌握了南宋將近一半的兵力住在廬山據不奉詔返回臨安,而且號稱岳家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請問如果你是皇帝會怎麼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