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能否探測並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

黃淑辰


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能否探測並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

即使觀測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對於近地小行星的檢測依然是一個難題,要不然俄羅斯兩次小行星的凌空爆炸,為什麼之前一點反應都沒有....原因非常簡單,一是觀測覆蓋不夠,二是這些天體太小!

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的小行星

2018年6月21日,在俄羅斯利佩茨克地區上空爆炸的小行星

兩顆小行星都不大,直徑只有20多米,對於檢測小行星這樣的目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可見光,很明顯它們進入近地軌道的時候反射的太陽光被發現,另一種是紅外波段,這種模式下比可見光波段條件來得相對輕鬆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兩者的條件都必須是在檢測望遠鏡與目標物之間沒有遮擋,這就是說必須好天氣時才能看到,另一個比較麻煩的是這些天體都非常小,只有到足夠近了才能發現.....

其實後面的的那個原因導致的條件還是比較苛刻的,因為需要大量分佈的天文臺才能從龐大的地球任何方向檢測到這些天外飛仙......這對於條件有限的人類來說確實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因此百米以內的天體被漏過絕對是一件非常大概率的時間,而對於能夠到達地面的直徑來計算,比如車里雅賓斯克的小行星材質是那種類似“絲川”小行星的疏鬆材質,特徵是在靠近地面時會被氣動激波加熱和大氣壓雙重作用下解體,所以這兩顆都在高空爆炸了.....當然是萬幸!如果下一顆是個高強度岩石質天體呢?

如果一顆數十米左右的天體能提早數月發現將撞擊地球,以現在人類的技術還可以搏一下,改變軌道還是可能的,但撞擊前幾小時甚至幾天....也已經無濟於事了,因為準備都來不及!

那麼更大呢?比如阿波菲斯那麼大,400M,仍然有可能,雖然現在的技術非常有限,比如只有陽光動力、微引力、或者直接推進等等,儘管動力非常弱,但幾十年如一日的話,仍然有可能的!

再大呢...比如恐龍滅絕的10KM,好吧....這是要置地球於死地而後快啊....沒辦法,等死吧

最大的擔心是原本這些天體最後一刻也許就和地球擦肩而過,但人類這一推反而推向了地球,因為幾十年後的軌道誤差是相當大的,不敢輕易下手也是重大原因!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根據今天留在尤卡坦半島的撞擊坑來推算,滅絕掉恐龍的那一顆小行星,直徑至少有10公里。在有可能靠近地球的小天體裡,10公里量級的小行星算是個頭相當大的了。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這麼大的小行星應該是不可能被漏掉的,畢竟離地球很遠的時候它就能夠被天文學家發現。但是,如果真有這麼大的一顆小行星要撞地球的話,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估計沒什麼辦法避免它撞上地球。

太陽系裡的所有天體,除了太陽本身以外,都沿著各自的軌道繞著太陽旋轉。8顆行星都沿自己的軌道公轉,彼此不會靠得太近,因此不必擔心會發生火星撞地球的慘劇。不過,太陽系裡還有更多小天體,比如小行星和彗星,它們的運行軌道可就不像行星那樣整齊了。其中有一些,它們的軌道與地球軌道相近,甚至互有交錯,因此有可能運行到地球附近。天文學家把這些天體稱為近地天體。

對於近地天體,世界各國的天文機構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來尋找和監控它們,比如NASA資助的NEO巡天項目、Spacewatch項目、LINEAR 項目和Pans-STARRS1 項目。在天文學家多年的努力之下,截止到2017年11月28日,人類總共發現了17357顆近地天體,其中直徑大於1公里的有885顆,直徑大於140米的有7942顆。據估計,直徑大於1公里的近地天體中,90%以上都已經被人類發現。

在已經發現的這些近地天體中,未來100年內,沒有任何一顆會與地球相撞。這個消息似乎可以讓人類鬆一口氣。然而,誰也沒法保證會不會有未被發現的近地天體突然就撞上地球。

2013年2月15日的車里雅賓斯克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一天,一顆直徑大約15米的小行星在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上空撞上地球,形成了一顆超明亮的白晝火流星,伴有大量隕石墜地。而在此之前,這顆近地小行星並沒有被天文學家觀測發現。幸虧它的個頭只有15米,不至於會對地球上的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當然,沒有提前發現它的原因,也可能正是因為它太小了。像滅絕恐龍那顆10公里量級的小行星,按照現在天文學家的觀測手段,肯定早在它撞上地球之前好幾個星期就被發現了。提前發現提前預警,是目前人類的技術手段下,防禦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假設,如果真有一天,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將在一段時間之後撞上地球,那該怎麼辦呢?

實際上,我們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來避免小行星撞過來。如果發現得早,有長達好幾十年的預警時間的話,或許人類還可以掙扎一下。比如,NASA就曾經提出過雄心勃勃的小行星重新定向計劃,打算髮射探測器去靠近一顆近地小行星,嘗試一些技術手段看看能不能改變這顆小行星的運行軌道。不過在2017年初,因為經費不足,這個項目被砍掉了。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可以像電影裡那樣,發射核彈去轟炸小行星呢?就以滅絕恐龍的那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為例好了,那可是比一整座珠穆朗瑪峰都還要巨大的東西,區區幾顆核彈炸在上面,最多也就是炸飛一些碎石,對於小行星本身可以說是毫無威脅。

所以,如果真的發現一顆10公里的小行星會在未來10年內撞上地球,那我們還是該幹嘛幹嘛吧,反正也改變不了什麼了……


Steed


根據中國中科院的數據,對地球有可能構成直接威脅的是直徑大於140米且離地球軌道小於750萬千米的小行星。但迄今已發現的潛在威脅小行星總數尚不足理論估計數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直徑大於40米的近地小行星已發現數量僅佔3%。因此,加強對小行星的監測對於防禦地外天體對地球的撞擊具有重要意義,並且從所探測到的數據來看,反映出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能夠探測小行星的軌跡狀態。

而地球目前面臨地外天體撞擊的防禦類型主要分為三種: 第一種就是利用航天助推器把小行星推離原軌道,讓它遠離地球。但這種辦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並且需要飛行較長的時間,如果小行星的威脅迫在眉睫,那就不得不考慮其他策略了,加上飛船精確定位推進的技術難度很大,所以難以實現。

第二種是利用導彈裝上核彈把小行星炸成碎片,那些被炸飛的碎片理論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繼續飛往地球,不過大部分也會在進入大氣層後被燃燒殆盡。倘若還殘餘較大型的碎片還可以通過二次引爆,也就是階梯式引爆,達到消除危機的目的,較為可行。而第三種則是利用地球大氣層燒燬撞擊地球的小隕石和小型小行星。不過如果是對於比較大型的地外天體的撞擊,依據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將其摧毀。綜上所述,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對小行星具備一定的攔截能力,但技術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深空電報


如果發現一顆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天文學家將會視情況採取措施。如果小行星距離地球還比較遠,或者小行星質量比較小,天文學家可以利用引力牽引,使小行星偏離軌道。如果小行星已經非常靠近地球或者小行星質量很大,引力牽引已經起不到什麼作用了,這時,我們還可以對小行星發射導彈,使其炸裂成一個個小碎片,然後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

其實,天文學家早已意識到了小行星的威脅,各國的天文望遠鏡一直都在搜索地球軌道附近的大直徑小行星,而且已經對直徑一千米以上的小行星進行實時監測。而對於那些直徑幾十米到幾百米的小行星,天文學家還有專門的大殺器:全景式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預測小行星何時能夠撞擊地球,但如果預警時代太短,我們也無能為力。

事實上我們的科技已經發展很快了,想想看1769年,世界是什麼樣的,那時,美國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瓦特在當年改良了蒸汽機,第一次工業革命尚未完全開展。今天已經的商業客機滿天飛了,可以認為人類能夠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時間也會太遠,未來20年內有望實現。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需要全人類的努力,因為摧毀小行星可能需要更強大的核彈,美俄聯手肯定是需要了,而且還有可能需要直接登陸小行星,摧毀小行星。


太空伊卡洛斯



地外天使


前段時間,科學家先說有一碩大的流星正朝地球飛來,真象卻是離地球百萬公里之外“擦肩而過”。後又言一流星於地球與月亮之間穿行而過,發現時,早已遠去。一架客機在眾多雷達的監視下消失了,人類的科學極盡所能,幾年過去了,也沒找到。一艘潛艇在家門口沉沒了,世界眾多一流的國家,超尖端的技術,到今天也不知沉於何處。如今,被科學幻想欺騙的人,想象那科學杜撰所言的,曾經毀滅恐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設想寄望虛妄的所謂科學手段,能監測茫茫太空中的流星動向,避免所謂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從而保護人類。想象不可謂不好,只是科學徒有虛名,豈有真實可信!人們以為,那碩大的小行星,可以如科學家所言,以所謂的核爆爆攔截炸燬或使其偏移衝向地球的軌跡。如果真會有這樣的事實出現,人們一定會發現,所謂科學家的設想和所能,不過只是新時代唐吉可德式的笑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