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我有一個經驗,就是不要輕易去提這個加稅的建議。因為這建議很容易被政府吸收,政府最容易聽的意見就是加稅的意見。你不減,只加不減怎麼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講了很多年國民收入分配當中居民比例低,但是加稅很容易變成政策,減稅非常困難。

——周其仁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昨天看了黃渤的《一出好戲》,坤鵬論認為,它很大程度借鑑了著名經濟學普及圖書《小島經濟學》,只要你讀過就會理解,為什麼魚在電影中穿插始終,張總將撲克牌指定為小島貨幣,他意圖建立起小島的經濟體系,甚至後來出現四張紅桃2,也在隱喻著張總搞貨幣超發。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剛說了騰訊財報炸雷,昨天騰訊的股價就再次下跌3.04%,盤中最高下跌到5%。

儘管騰訊的財報不好看,但也有亮點,比如:

騰訊視頻的訂購用戶數達7400萬,同比增長121%,而競爭對手愛奇藝截止6月30日,會員規模達6710萬,其中付費會員為6620萬,被騰訊視頻遠超。

財報中稱,騰訊線下商業支付筆數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長280%,月活躍賬戶已超8億,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超40%,而阿里曾披露,截至3月31日,支付寶年活躍用戶數為8.7億,注意一個是月度,一個是年度,那麼,騰訊在月活用戶上已經超過了支付寶。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此前人們都在批評騰訊投行化,而其財報顯示,騰訊上半年花在投資併購上的金額約為794.6億元,與一季度投資的540億相比,二季度投資併購金額為254.6億元,有下降。

794.6億元與收入和利潤一對比,很驚人,也就是騰訊上半年花在投資併購上的錢是其總收入的53%,淨利潤的約兩倍。

由於投得太猛,上半年騰訊的債務淨額為353.01億元,而這一數字在2017年都是為正的。

昨天,彭博社的一篇報道,引發了全球遊戲行業的大震盪。

該報道稱,中國監管機構已經凍結了網絡遊戲版號的備案和審批。

其實版號已經停發很久了。

廣電總局版號審批已暫停了至少四個月的時間,遊戲行業預計缺失了近3000款獲准進入市場的新遊戲。

所以,如果騰訊不投投投,單靠遊戲,那麼它的股價可能跌得更狠更慘。

有區塊鏈的朋友這樣評論道:遊戲圈也必須區塊鏈化+國際化,要不然就是分分鐘的事。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8月13日,國庫司發佈1~7月收支數據,其中稅收收入增速是14%,個稅收入增速是20.6%,9225億的個人所得稅是2014年全年稅收的兩倍,以及2015年整年的稅收,如今我國距離萬億稅僅一步之遙。

經濟不靈,大部分老百姓收入下滑,消費降級到山寨橫行的拼多多都能跑到美國上市,這可好,稅卻蹭~蹭~蹭地增,遠遠把GDP甩到了後面。

難怪有專家憤憤不平地說:論薅羊毛,我們真的沒有輸過。這狠勁,新羊毛都沒時間長了!

稅到底是什麼?

“稅”(又稱稅賦、稅金、稅收、賦稅、稅捐、捐稅、租稅)指政府為了維持其運轉以及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對個人和法人強制和無償徵收實物或貨幣的總稱。各國各地區稅法不同,稅收制度也不同,分類也不同,概念不盡一樣。

稅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大家要在一起幹一件事,但得有人組織,有人幹為大家協調服務的事情,沒錢自然沒人幹,於是大家都拿出一部分錢(這就是稅),誰(政府)負責組織和協調,誰(政府)就可以動用這部分錢。

所以,稅對於國家和政府來說,是運營一國的經費,不能沒有,但要有度,稅牽扯到很複雜的制度,因為關係到每一個人,所以用牽一髮動全身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歷史已經證明,政府不能靠稅收橫徵暴斂百姓,苛捐雜稅猛於虎!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稅收是國家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制度定得好,國家興旺,百姓安居樂業,稅收制度不佳,民怨沸騰,甚至導致政權更替。

因此,有人寫了本書叫《一切歷史,都是稅收史》。

美國人查爾斯·亞當斯在他的《善與惡——稅收在文明進程中的影響》中甚至斷言,王朝興替政權更迭,原因只有一個:稅收制度的好壞。

當初,特朗普為什麼能打敗希拉里,其中的關鍵就是提出了輕稅簡政,要“狂”減稅,不只中產階級要減稅35%,營業稅也規劃從35%減為15%,不只稅輕了,稅則也將簡化。

曾經,世界一大票主流經濟學家,沒幾個看得上特朗普,都說他從裡到外不靠譜,結果到目前為止,從裡到外不靠譜的卻是這些經濟學大佬們。

坤鵬論認為,為什麼如今的經濟學家會集體犯了錯,其中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自以為掌握了經濟規律,特別是有了凱恩斯的貨幣與就業理論的加持,就堅信政府挖坑然後埋坑的宏觀調控政策,相信政府可以像管理動物世界一樣管理經濟事務,相信用數學模型就能駕馭莫測的人性。

有人這樣評價道:“當下世界主流經濟學家群體,在這裡事實上已經成為左派自由主義的理性自負現象在主流經濟學界的神經病效應。”

更可悲的是,我國大部分經濟磚家,緊跟美國經濟磚家,鸚鵡學舌,滿口的名詞和數模,無非是把自己先置於高高在上,蔑視眾生,如果僅如此也沒啥,你瞧不上我們,我們還看不上你呢!

但要命的是這樣的磚家卻能參與到國家經濟策略的制定中,草菅經濟與民生,拿我們驗證他們生搬硬套來的模型,這不是開天大的玩笑嗎!

而我們目前正在做的,似乎也正在延續他們的思路,不痛下決心刮骨療毒,卻放水續命,猶如放任強盜般的癌細胞大口汲取營養,最終長成無法根除的毒瘤,成了絕症,丟了性命。

以前,更有受此類磚家荼毒的人非和坤鵬論辯論說,不貨幣放水,不通膨,社會如何進步,人類如何發展,對此,只有也只能用呵呵來回應。

2.瞧不起古典經濟學,視之弊帚,更把人這個經濟活動的主體拋棄一邊,就經濟談經濟,把人當成了俯首聽命的機器,好像發個政策就能指哪打哪,在他們的經濟研究中,人連個配角都配不上,路人甲路人乙而已,不客氣地說,他們視百姓如草芥,將其排除在外,對人民的意義從未沉思。

但是沒有人,哪裡來的經濟,人性又是最複雜的,從古至今,人性的研究從來未停歇過,結果到現在,我們對自己的瞭解也還處盲人摸象階段,就連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都還沒辯論清楚。

古斯塔夫·勒龐在其《心理學統治世界》一書中寫道:“純粹理性的邏輯推導和理論,只適用於科學研究及一切客觀知識的探究,只有情感和信仰因素才能統治人民,創造歷史。”

經濟學從來就不是一個客觀知識和科學研究。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其實,特朗普的成功,並不複雜,他是企業家出身,他明白什麼樣的經濟學理論才是最接地氣的,也就是傳統的經濟學智慧,比如: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奧地利經濟學派等。

奧地利經濟學派之前坤鵬論曾介紹過,本文最初提到的《小島經濟學》就是其普及範本,和亞當·斯密一樣,主張自由經濟,政府不應該插手經濟發展。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亞當·斯密是公認的經濟學祖師,坤鵬論感覺非常有必要好好介紹一下他。

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於蘇格蘭,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完成了拉丁語、希臘語、數學和倫理學等課程,後又赴牛津學院求學,但在牛津他並未獲得良好教育,唯一收穫是大量閱讀了許多格拉斯哥大學缺乏的書籍,之後亞當·斯密回到蘇格蘭的母校——格拉斯哥大學任教,擔任過邏輯學和道德哲學教授,還兼負責學校行政事務。

亞當·斯密從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該書於1776年3月正式出版,花費了他近8年時間的心血,光是修訂就用去了3年,此書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世人尊稱亞當·斯密為“古典派經濟學巨匠”、“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就是亞當·斯密提出了著名的市場有“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無形之手)所指引,堅決反對政府對商業和自由市場的干涉,他聲言這樣的干涉幾乎總要降低經濟效率,最終使公眾付出較高的代價。

亞當·斯密在寫《國富論》前還寫過一本《道德情操論》,該書是研究人性的,也獲得了學術界極高評價,至今依然經典,而《國富論》中所建立的經濟理論體系,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論》的這些論述為前提的。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有研究亞當·斯密經濟思想的專家得出這樣的結論:大部分學者研究經濟現象,所稱的經濟學不過是特定時代、特定場所的經濟政策,亞當斯密以“人性”為出發點,把普遍性帶入了經濟學的領域,使之成為社會科學。以前,學者以增加人民財富作為富裕國家的手段,亞當·斯密則確立以改善人民生活為主的經濟學觀念。

坤鵬論認為,亞當·斯密提出的經濟學觀念才是好經濟的本質,人民賺取財富的目的並不是財富數字的不斷增長,而是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財富要被用於生活才有價值。而他從人性出發研究經濟學,更是抓住了核心,“資本從來都不是野蠻的,貪婪的,粗鄙的,邪惡的,從來都不是,人才是。”這句話背後所透露的就是,經濟必須要與人性結合在一起研究才能戳中要害,抓住本質。

坤鵬論:萬億稅引發的深度思考 經濟學應該回歸傳統

《國富論》提出了經濟危機的原因不是生產過剩,而是信用擴張,如果銀行發行信用券(相當於早期的紙幣)時沒有嚴格的法制約束,那麼經濟危機就很難避免。因此政府必須嚴厲法制,管控銀行活動,看一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都是個別人投機炒作,政府監管不利引起的。

亞當·斯密還嚴肅地提醒道:“警惕資本的膨脹和對社會資源的壟斷,世界不應當、也不能被資本所掌控。”

現在看來,亞當·斯密早就在200多年前給經濟危機開出了良方,只可惜人們從不吸取教訓。

《國富論》中還有著名的稅收四原則,坤鵬論理解下來就是國家要實施輕稅制,而對當前我們萬億稅的情況,呼籲減稅也不過是浮於表面,關於稅還是要緊抓核心本質,要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就要從稅收制度上改革,而不是討論要不要減稅。

怎麼改?從根源上改,從制度上改:

擺脫重稅主義思維!

輕稅簡政!

放水養魚!

養雞生蛋!

有人總結歷史後得出這樣的結論:輕稅是稅制之綱,執政之魂,而重稅是稅制之弊,執政之害。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張曙光曾表示,目前中國的增值稅是重稅制度,未來應該從重稅向輕稅轉型。我國宏觀稅負已經超過了33%,而稅負過重加重了企業的負擔,阻礙了企業的發展,輕稅制將是有效和明智的稅收政策。

一位去美國開分公司的朋友今晨在朋友圈寫道:

“國內明年稅務改革,企業成本大幅增加,那就準備裁減人員,大家都裁人,剩下的員工只能“共克時艱”......

相反,美國公司由於減稅政策實施,企業成本下降,我們有了省下來的錢招募更多的員工,提升服務能力,今年二季度收入增長超過預期,三季度開始給員工調整薪水,幅度30%以上......

這不是段子,這是我們一家小公司親身經歷著的,我們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