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高考答题卡疑“被调包”的“破案”第一步:试卷公开

近日,一篇题为《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掉包,检察官实名举报教育厅信息不公开》的网帖,引起广泛关注。

该文章爆料称:河南四名考生家长,联名向河南省纪检监察部门实名举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涉嫌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偷梁换柱掉包高考试卷,致使河南考生录取无望、大学梦碎。考生家长分别来自周口、洛阳、商丘、信阳等地,其中有两名考生家长是检察官。

4名来自郑州、洛阳、周口等城市的家长表示,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数与以往成绩、高考后估分严重不符;他们怀疑孩子的答题卡被人调了包。其中一位家长表示,孩子在重点高中就学,学习严谨,平时600分,估分627分,高考成绩下来却是335分,答题卡字迹明显为第二人所为。

高考答题卡疑“被调包”的“破案”第一步:试卷公开

尽管随着国家高考制度的改革,从估分填报志愿到知分知位填报志愿,从手工投档到阳光高考、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投档,高考阅卷的保密制度愈加完善,权力可以插手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然而,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里,还有无数个孩子被各式各样的高考舞弊行为所伤害,而错失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中国的高考制度之殇,更是中国的社会之痛。

教育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守住社会的文明和公正。筑牢高考公正防线、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这也应当是一个社会的底线。而守住这个底线,不仅要将猖狂的舞弊者绳之以法,让其付出应有代价,更要用一种更长远和全面的目光来审视高考制度的方方面面,让其更好地成为公平再公平的通道。

毕竟,人生苦短,别让每个孩子错过每一个本该属于自己的精彩瞬间。

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不敢妄加揣测。而一旦事实被认定属实,这必将成为一起历史事件,不仅对广大考生造成极大心理伤害,更是对严重戳伤高考的公信力。

另外,据了解,在不少地方,都有过考生申请后考试院向其公开高考试卷的案例。例如,2013年,考生杨婷婷反映“高考分数被调包”引起舆论轰动,为澄清事实,福建省考试院向18家媒体公开了杨婷婷全部4科的高考答卷原件。2015年,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曾经集体组织过要求复核的考生进行看卷。就是在河南,2016年,也曾发生过考生要求看高考试卷、被河南省招生办拒绝的案件,涉事考生就此把河南省招办告上法院,一审考生败诉,但在二审,当地法院支持考生的要求,责令河南省招生办在十日内向考生公开试卷。

在此情况下,涉事招生办理应基于对考生权利负责的原则,用公开试卷回应他们的疑窦

高考答题卡疑“被调包”的“破案”第一步:试卷公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