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養雞:為什麼雞疫苗要在7日齡、21日齡做

老的養雞戶都知道一個問題,就是做疫苗。而一般都是在7日齡,21日齡開始做疫苗。也有部分地區根據雞的發病情況在3日齡或者5日齡開始做疫苗,為什麼要在7日齡,21日齡做疫苗呢?有什麼科學的依據?

養雞:為什麼雞疫苗要在7日齡、21日齡做

在雛雞1-7日齡時,雞群可以從卵黃中直接吸取營養物質,也能給雞苗提高抗體,保證雞群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能量,這時候的小雞即使不吃料只要有水喝一樣能維持好幾天不死亡。

但是長時間吃不到料會影響這個卵黃的吸收,導致7日齡8日齡卵黃吸收不了,形成“大肚子”的雞。如果卵黃吸收不好,就會導致雞不能從卵黃中獲取能量,抵抗力,所以形成我們說的弱雛。如下圖:

養雞:為什麼雞疫苗要在7日齡、21日齡做

這樣的雞你會發現每批雞都會有那麼幾個,有的還一直活,但是個頭都相對較小,這樣的雞飼養根本沒有必要性,消耗飼料、藥、疫苗,到頭來還創造不了效益,及時淘汰才是對的,切不可心慈手軟, 養雞人不是做慈善,也不是在飼養愛心動物,而是通過養雞來創造財富,而這類的雞是給你減分的。

隨著日齡逐漸增大,7到8日齡卵黃吸收完畢,形成一個像黃豆粒大小的東西,叫卵黃蒂(下圖畫圈的部分),在腸道的中間部位。這時候雞不能通過卵黃吸收到抗體以及能量,所以在7,8天需要做一次疫苗來刺激小雞自己產生抗體。注意:在做疫苗的時候溫度要提高1度左右避免導致雞受涼。

7日齡的防疫恰恰在抗體下降的時候,開始做疫苗,一般情況7日齡的疫苗採用點眼滴鼻或者飲水苗居多,有些地區也同時進行油苗的注射。再次將將抗體水平推動到一個峰值(大約在14-15日齡),然後抗體水平再次降低;所以養雞第一次發病高峰大約在15-20日齡,多發支原體、大腸桿菌感染,感冒受涼問題。所以要進行第一次的大腸桿菌藥的投放。

21日齡時的防疫再次重複了一個抗體水平由高到底的一個過程,當抗體水平下降低谷時,恰恰就是在35日齡前後,於是雞群就出現了採食下降、精神不振、死亡上升的現象,進而引發如氣囊炎、腹膜炎等繼發症狀,加大了雞群的死亡數量,或者先有流感桿菌,然後發現新城疫感染。這也是白羽肉雞的第二個風險期,此階段重點防禦:大腸桿菌、氣囊炎、堵塞、H9、新城疫等。並且此時的新城疫多為隱性,也就是我們專業所說的非典型新城疫:解剖後各個淋巴濾泡無明顯變化,腺胃乳頭大多較好,也很少有腺胃出血現象。但是由於抗體水平的降低,流感、大腸桿菌等趁虛而入,所以導致35天的雞發病難治療的原因往往是摻雜了新城疫的干擾。

養雞:為什麼雞疫苗要在7日齡、21日齡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