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读书是习惯,何来坚持?

知乎网友说:

“我害怕阅读的人,因为他们很幸运,当众人拥抱孤独时,或被寂寞拥抱时,他们的生命却毫不封闭,不缺乏朋友的忠诚,不缺少安慰者的温柔,甚至连相互较劲的对手,都不至匮乏。”

北大教授陈平原,在“写给网络时代的读书人”一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你很久没有读书了,而且你没有什么负罪感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堕落了。”

读书是习惯,何来坚持?

二、

有“卿”如此,不负韶华。

2017年落幕的两档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了这个叫董卿的女人。

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书香。

董卿出生于知识份子家庭,父母从小的严格教育,让董卿成为一个对文学耳濡目染的人,从小爱好诗书古籍。

中学时期,三五天就能通读一整本国内外名著。

读书是习惯,何来坚持?

《南方周末》记者曾问过董卿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保持一个魅力女人的心态?”

她说:“读书,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就像几天没有洗澡一样难受。”

有人说董卿是书虫,有人说对于她的才情自愧不如,便只有像她一样努力的读书,才能使那些不堪稍稍减少。

董卿告诉记者,她的房间没有任何电子产品,每天晚上都会看一个小时书才能入睡。当有人问道她是如何坚持的?

她回答:“这有什么坚持不坚持,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习惯,是不需要刻意坚持的。

她说“若有诗书藏心中,岁月从不败美人。”

读书是习惯,何来坚持?

三、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20世纪,中国有几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巨人,钱钟书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1910年11月21日,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大家族,周岁时,钱钟书抓周抓到一本书,家里人非常高兴,就正式为他取名“钟书”,意为钟情诗书。

钱钟书从小聪慧过人,后被学界称为“20世界中国最具智慧的头颅。”

后来在杨绛先生的采访中,她说:“许多人说钟书过目不忘,其实他哪有那么神,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忘记。”

钱钟书深入研读中国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他的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这船,倚仗人的机巧,载满人的扰攘,寄满人的希望,热闹的行着,每分钟把污染了人气的一方水面,还给那无情、无尽、无际的大海。” —— 《围城》

钱钟书去世后,其笔记被妻子杨绛整理收集,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

他一生孜孜矻矻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

有人不读书,有人读书改变自己,而钱钟书读书,改变了世界。

读书是习惯,何来坚持?

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