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樣看待菲律賓一週之內三名市長被槍殺的事情?

皇家橡樹1972


第一位被殺手槍擊身亡的菲律賓“塔納武安市”市長安東尼奧·哈里里,他是在政府大樓前舉行升旗儀式的時候被隱蔽在附近的狙擊手射殺的。

僅相隔不到48小時呂宋島中部的新怡詩夏省“蒂尼奧將軍市”市長費迪南德·波特也是剛剛離開政府大樓,剛在車裡坐定就受到了摩托車殺手的襲擊他與司機連中數彈,搶救無效後死亡。

更令人吃驚的是僅隔數日,特雷斯馬蒂斯市的副市長“亞歷山大·魯比根”是在一家醫院的門口被隱匿殺手連開數槍,當場就被打死!

一週內三位市長被殺手打死,這在21世紀的主權國家是極其罕見的事情,只有哥倫比亞才能與之相似…這證明了菲律賓法制已經崩塌了!

杜特爾特總統上臺以後,雷厲風行的進行掃毒, 允許軍警發現毒販交易毒品的時候當街槍斃!

對於情節不是很嚴重的毒販進行遊街示眾。

根據菲律賓高層透露出的消息,這三位市長的死都與2016年開始的“菲律賓掃毒戰”有關係,菲律賓的毒品問題是菲律賓社會毒瘤之一!問題之嚴重甚至可以與哥倫比亞毒品問題相提並論!據不完全統計菲律賓參與毒品的人口在2–3%左右,而目前菲國人口超過了1億,也就是說100個人裡面有2–3人參與過毒品……隨著東南亞主要國家對於毒品的打擊越來越嚴厲、法制越來越健全,菲律賓成了東南亞毒品的集散地,是東南亞的毒品中心……由毒品問題引發的社會問題變得極其嚴重!並且毒品問題滋生的政府腐敗問題也層出不窮(政府要是打擊嚴厲毒品問題不可能這樣嚴重)……對於毒品問題的危害菲律賓有識之士非常清楚 所以杜特爾特總統上臺之後,進行菲律賓史上最嚴厲的掃毒,從2016年開始當街槍斃的毒販在400人左右,全國各地擊斃的毒販、吸毒人員約12000人,血腥程度可見一斑…暫時壓制了毒品問題的猖獗!但是,菲律賓這種毒品問題根深蒂固的國家不可能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而毒品犯罪集團的勢力也非常強大,並且資金雄厚,對抗政府掃毒的事情肯定會發生(哥倫比亞就是這樣)!據統計2016年到今年4月底有4200多名菲律賓執法人員與毒販的交火當中犧牲…而這次一週內三名市長被槍殺也與毒品犯罪集團有關,要不然怎麼可能會出現這種“只在警匪電影裡才能看的事情”?這就是毒品犯罪集團的強力反撲,打算槍殺嚴厲掃毒的政府官員,以達到威懾其他掃毒軍警的目的。

這次連續三位市長被槍殺的事情說明了菲律賓政府的掃毒工作進入到了“困難時期”!不但要應對菲國內犯罪集團的反撲, 國際也對菲律賓的血腥掃毒工作提出了“批評”,認為杜特爾特政府有“濫殺無辜”的嫌疑,要求國際人權組織調查菲律賓的掃毒工作,甚至“國際刑事法院”將以“反人類罪”起訴杜特爾特,而菲律賓則退出了“國際刑事法院”以示抗議!

從掃毒工作的初衷來說杜特爾特總統沒有錯,毒品這種社會毒瘤不嚴厲制裁,不讓毒販付出生命的代價,僅僅是判刑、罰款這類手段根本禁絕不了,因為毒品的利潤太高!因此有人鋌而走險,一般的處罰根本制止不了這種貪婪的行為,只有讓毒販毒梟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許管用…雖然掃毒工作當中難免出現一些過激行為,但是!大方向的對的……不這樣做菲律賓的毒品問題只會越演越烈。適當的調整當前掃毒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才是菲政府的當務之急!

另外,這次三位市長被殺案也顯示了菲律賓不但毒品問題嚴重,槍支氾濫也極其嚴重!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菲律賓居民當中,合法擁有和不合法擁有的槍支數量3776000只!也就是說每100個人當中就會有3.6個人手裡有槍,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顯示出菲律賓社會的極度不安全、不穩定…同樣出現了大量走私槍械的行為,並且形成了利益鏈! 甚至出現了匪徒手裡的武器好於軍警這樣尷尬的局面,菲律賓國家貧困,前一段時間“剿匪”,連手裡的槍都是外國援助的……同時,毒梟們僱傭的殺手手裡反而有“狙擊步槍”這樣的高檔武器!

毒品、槍支氾濫是一個國家沒有法制的問題,更是國家政治制度落後的標誌(美國也一樣!甭吹噓他們制度先進)如果菲律賓不剷除這兩個社會毒瘤,那麼菲律賓就不可能使國家穩定,也沒精力建設國家……而這兩個問題是菲長期積累下社會頑疾,不可能一朝一夕的得到解決 需要幾代政府的努力(老杜已經72歲了)!


雛菊西瓜Peterpan


菲律賓基層暴力問題非常嚴重,背後則是菲律賓政治的頑疾。

菲律賓政治的特徵是家族政治、部族政治和民眾運動三合一,因此菲律賓國家能力很弱,各個精英家族、南部穆斯林部族和民眾運動事實上形成了菲律賓政治的主要動力。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從西班牙殖民時期之前就發端於“巴郎圭”制度(barangay)的精英家族政治,這些精英家族政治形成了非常穩定的庇護關係,經濟基礎則主要來自於農業和地方而非中央。歷經西班牙殖民時期、美國殖民時期、兩黨民主時期(“卡西克民主的高潮期”,The Heyday of Cacique Democracy)、馬科斯時期和民主轉型時期後,精英家族政治幾經沉浮,但總體依然穩固,大部分政治變遷仍然集中於不同家族的處理、結構性調整,家族政治非但沒有被瓦解,反而不團在調整中實現變化,並多元化了其經濟基礎。現在,選舉庇護制度重新塑造起來,成為菲律賓北部政治的主軸。

根植於基層的家族政治的穩固讓菲律賓在獨立後面臨國家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盛行的庇護關係則誘發了大規模腐敗和貧富差距等等問題,這阻礙了菲律賓的發展。菲律賓的貧困問題比較嚴重,2016年非充分就業人口比例仍然在20%,自評貧困率高達52%,而有25%的人真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龐大的貧困人口讓民眾運動有了空間,同時也滋生了毒品問題等嚴重治安問題。其中,毒品貿易由於其高利潤,事實上有著很深厚的家族政治背景,而擁有家族政治背景也意味著毒品不可能通過國家方式剷除。而猖獗的毒品犯罪又會進一步誘發惡性治安問題,比如搶劫、綁架等有組織犯罪。

杜特爾特在2016年上任後發動了反毒品鬥爭,他們利用了大量基層暴力的模式快速掃蕩了諸多販毒組織,破壞其網絡。據統計,有4000到20000人在杜特爾特發動的反毒品戰爭中被殺,其中許多人是未經審判被當街射殺的。因此,菲律賓的基層暴力問題令人頭疼,而販毒組織乃至幕後的家族或者庇護人也可能展開報復。從2016年以來,菲律賓已經有9個市長被殺,其中在2017年,萊特市的市長被槍殺甚至就是警察干的。

因此,菲律賓基層暴力問題將會愈發嚴重,現在很難有所突破。杜特爾特想改變菲律賓的現狀,不過菲律賓的家族政治已經積重難返,很難在任期只有五年的一任總統身上實現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怪蜀黍老囧曾


怎樣看待菲律賓一週之內三名市長被槍殺的事情?

從7月2日,菲律賓塔納武安市市長“哈里里”,在政府大樓門前舉行的升旗儀式被狙擊手打死開始,一週之內有三名菲律賓市長被槍殺,根據菲國內透出的消息稱:這三位市長的死都與禁毒有關。

一週之內三名市長被槍殺,說明政府實行的某些政策觸目了某些集團,而 這些集團的實力非常之大,為了打擊這些政策不惜殺死一個市政府的市政長官。

結合到目前菲律賓的打擊毒品犯罪行為,猜測此次三名市長被殺可能與毒品集團有關係。

一個國家的毒品問題,與這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有關係,一個國家毒品氾濫,要不是這個國家非常的發達,要不是這個國家非常的落後,都是極端情況。而相對於菲律賓來說,其並不是一個發達的經濟體,從根本上來說,打擊毒品犯罪要從治標和治本雙管齊下。一味地通過打擊毒品犯罪,能夠在短時間內減少毒品犯罪的案件,但是不能夠治本的話,這樣的治標可以讓犯罪小時一段時間,但是當這場打擊毒品犯罪的運動過後,毒品犯罪還是會死灰復燃的。

這次出現三名市長在一週之內就被殺害的事情,就說明在運動式打擊毒品犯罪,遇到毒品集團瘋狂反撲,希望杜特爾特堅持住。雖然是運動式反腐,治標要為治本贏得時間,發展菲律賓的經濟,提供足夠的就業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但是現實的是菲律賓菲傭滿天下,說明的問題是國內的就業滿足不了年輕人就業情況,這樣的環境更容易滋生犯罪以及毒品犯罪。

所以發展經濟是解決毒品問題的治本之策,而打擊毒品犯罪是治標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