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每當《馬拉松助手》推出一些跑步大神的文章時,多數跑友的第一反應就是:“他這是天賦,我一輩子也跑不出來。”

是跑不出來,但你有沒有想過,你可以比現在跑得快一些、跑得多一些?

越是跑得快的人,越是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沒有勤奮,天賦將一文不值。天賦讓達到頂尖成為可能,而勤奮讓可能變為真實。沒有勤奮做支撐的天賦,終其一生,可能其天賦都未被主人所發覺,一直處於沉睡狀態。

中國馬拉松基礎整體薄弱,與日本、歐美、非洲選手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下面這些中國馬拉松的業餘高手,他們是勤奮的代言人。雖然,我們達不到他們的水平,但他們為夢想執著勤奮的人生姿態,一樣值得我們學習。

1 、楊定宏:拼到腹腔膜破裂

楊定宏,中國田徑老兵,懷著突破自己馬拉松成績的決心,不斷地努力,2017年無錫馬拉松上,他創造了中國選手的年度最好成績:2:13:37。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隨後趁熱打鐵在高溫的全運會中拿下亞軍,因全運會拼得太兇,他腹腔膜破裂做了手術。儘管這樣,他依然拼搏在賽場上,尋找突破2小時10分的方法。

2018年1月7日,楊定宏在廈門馬拉松中冒險進行了一次嘗試,前30公里用跑進2小時10分的配速緊跟非洲選手。這次嘗試沒有成功。30公里後,體力透支的他,無法繼續維持高配速,最終以219完賽,獲國內選手季軍。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冬訓周跑量200以上,夏訓周跑量140以上,並且強度是我們業餘選手無法想象的;無錫馬拉松又跑出很好的成績,這是他向210發起衝擊的基礎。賽後覆盤,面對這場沒有成功的冒險,他對《馬拉松助手》表示:“現在日本選手207、208、210左右的人很多,我覺得自己不應該再滿足於‘求穩’。”

想為中國選手一爭高下,儘管失敗了,但努力的楊定宏,值得每一個人為他鼓掌。

2 、管油勝:練到站都站不穩

今年的武漢馬拉松,管油勝跑出了2小時16分的驚人成績,水平直逼體制內頂尖選手。對於管油勝,常跑馬拉松的人非常熟悉,自2016年北馬奪取國內冠軍以來,他就不斷地刷新著自己的個人最好成績。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童年時期的管油勝不懂什麼運動理念,更不知道跑步會帶給他什麼。當時他寫作業用的還是煤油燈,經常被燈燒焦頭髮,因為房子擋風效果不好,每當颳風的時候,煤油燈都會被風吹滅,寒風吹進屋裡是一種刺骨的寒冷。“那種燒焦的味道和夜間的寒冷,我至今都記得,永遠也忘不了。”管油勝回憶說。

讓他感覺最幸苦的是一次給人背沙子。那時管油勝還在上小學,有一天放學,剛好是星期五,第二天不用上課,所以沒回家就直奔工地,背沙子背到第二天。那一次掙了40塊錢。回家的路上,他實在累得不行,感覺走著路都要睡著了,眼睛要使勁睜才能睜開。

儘管如此,他的童年依然是快樂的。因為他有一個溫暖的家庭,爸爸媽媽都非常愛他。直到現在,只要有空閒,他就會回家幫父母幹農活。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因為有之前在農村的艱苦生活做底,後來在專業隊的訓練,再怎麼辛苦,管油勝也會咬牙堅持。即便如此,回憶在專業隊那段時間,幾乎每一堂課對他來說也都是一個挑戰。“訓練本身就是辛苦的事,它不像健康跑講求舒適,而是要突破舒適區進行訓練,訓練之後站都站不穩的狀態,我相信沒有多少跑友體驗過。”管油勝對《馬拉松助手》表示。

管油勝一直堅信:天賦有一點,努力最重要。

3 、邱旺東:沒天賦全靠努力

2018年1月7日,廈門馬拉松,邱旺東首次跑進2小時20分,一躍成為國家健將水準的選手。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正如他所說,跑進220,是一個艱難的夢,即便是專業運動員能跑進220的也不多,體制外想要跑進就更是難上加難。

上午10多公里,下午10公里,一週兩次強度課,週末一次4分以內配速的長距離。這樣的訓練,可能有些人能堅持一週、兩週,但堅持一年、兩年,又有多少人能呢?

“我們要上課,還要不間斷地訓練,即便是有千萬個痛苦的理由也不能放棄,唯有這樣,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那個結果。”邱旺東對《馬拉松助手》說。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2018年3月份開始,他與另一位馬拉松高手王濤基本上每週都參加比賽,均跑出優異成績。由於參賽過多,他的小腿出現勞損,在銀川馬拉松上無奈退賽。適當調整之後,2018年蘭州馬拉松,邱旺東強勢奪得國內冠軍,捍衛了甘肅跑者的榮譽。

關於跑步天賦,邱旺東自認為很一般,不是太好,能夠取得好成績要歸結為自己的堅持、吃苦和自律。他認為,後天努力很重要,一個人天賦再好,如果不努力的話也是個零。

4 、牟振華:訓練追求高強度

牟振華,現在排名大眾第一的馬拉松選手,全馬PB221。他訓練最大的兩個特點,一是強度,二是休息。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他的訓練量相對來說不大,但是訓練強度卻很高。一般的調整放鬆跑都是4分到3分45配速的節奏。因為強度比較高,一般人不太接受他的這種訓練方式。

在訓練週期中,他都是上下午兩練。一般是上午16-20公里,下午慢跑和核心、力量訓練,每天都跑接近30公里的量。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另外,他經常進行400米連續跑,休息的時間非常短;還有“400米+1000米+2000米+3000米+1000米”這種組合跑。他以高強度的訓練刺激身體,來接近於馬拉松配速的訓練。而且,平時他不單跑步,還騎自行車、爬山,用其他方式來增強腿部力量和心肺能力。

除此之外,他每天差不多都要有12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他認為,沒有恢復,就無法高質量地完成訓練,恢復是訓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很多人對他每天12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感到很新奇,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為了馬拉松之夢,他每天的高強度訓練,這種訓練強度之高,令很多圈內高手都感到咋舌。

5 、李永遠:訓練渴到喝雨水

高手的訓練之苦,很多業餘選手無法想象。2010年,李永遠進入青海體工隊(因天賦差,沒能入選雲南省隊),不到一年的專業隊生活,讓他嚐到了專業隊選手的艱辛。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有一次去黑龍江訓練,他們每天要3點半起床,計劃跑30公里,但是慢跑到訓練30公里的地點,就已經有六七公里了。到了那裡之後,還得做準備活動,加速跑100米、200米,持續大約30分鐘,在這期間,是沒有休息的。

可以想象,還沒有開始訓練重點的30公里,人已經感覺累得不行了。跑完30公里,再回到住處,依舊是六七公里。這還沒有結束,在場地訓練,再開始上強度,1200米跑兩個、600米跑兩個、300米跑5個。這一套下來又是30分鐘。

由於整個早晨的訓練,中途是不預備水的,李永遠他們會渴到什麼程度呢?地上有下雨的積水,他們會趴到地上去喝。

早上的訓練結束,8點吃早餐,9點上第二堂課。這堂課到樹林裡的越野道訓練,從住處到樹林有6公里,那裡1圈大約1.4公里,跑4圈算一組,進行3組。之後再練兩次兩圈衝刺跑。

回住處大約12點多,吃飯、睡覺;下午三點起床,慢跑40-50分鐘,開始核心力量等訓練;下午6點多吃飯。

“晚上躺在床上直接就睡著了,有時候第二天起床才發現自己一晚上都沒有蓋被子。”李永遠對《馬拉松助手》說。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玩命的刻苦訓練,讓李永遠PB226,雖然成績還不夠頂尖,但,正因為有一批他這麼努力訓練的中國馬拉松人,才讓中國馬拉松的整體實力,在近些年不斷地提升,給未來更多的希冀。

6 、趙浩:一個人獨自苦練

如果說上面的大神都有專業背景或者已經是職業高手,那麼他則是完完全全的業餘選手——趙浩,從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田徑訓練。不過,他上學時就對跑步情有獨鍾,每到體育課自由活動,他都會繞著操場跑圈。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2015年春節期間,趙浩跑步比較瘋狂,也不講究科學與休息,已經很疲勞了還和朋友一起去騎車,結果是,導致半月板受損。雖然還可以做慢跑練習,但是速度一加上去腿就發軟,力量跟不上,無法完成強度訓練。

他做了多次核磁共振,很怕以後再也跑不了步了。恰好當時趙浩通過朋友的引薦,認識了一位貴人——孫楊的體能訓練師周教練(重慶人),“周教練在那個夏天訓練了我一個月左右。”

周教練根據他的檢測結果對症下藥,用了對軟骨有益的藥品,最關鍵的就是幫他進行體能訓練。在趙浩受傷之前,他的股四頭肌很小,經過周教練的指導,整體力量上去了,逐漸地,傷病就康復了。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自此之後,趙浩開始進行科學訓練,完整地分析自己的身體數據。他在2016、2017、2018完成了3年的強勢突破,並在重慶馬拉松創造了2小時26分的目前個人最好成績。“數據反饋訓練,訓練提高數據,這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趙浩在接受《馬拉松助手》採訪時說。

現在,盛夏中的他,依然在日復一日地進行著操場的獨自訓練,一個人的強度訓練有多難,想必不少人都深有體會,但他做到了。

7 、崔家樂:訓練練到吐黃水

今年的重慶馬拉松上,崔家樂成功跑進國家一級水準,並將大滿貫積分排名提升到了第十名。從全馬336到233,他用了5年時間。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讓他記憶最深刻的比賽就是2017年北京馬拉松。崔家樂為了這場比賽付出太多,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訓練上,而且95%的訓練,都是獨自完成。

“那個夏天,太陽非常足,每天都是三點半左右去訓練,田徑場烤得我受不了,汗水流到我的眼睛,在奧森訓練20公里好幾次我都吐黃水,把胃酸吐出來了。”

也正是因為日復一日的付出,2017年的北馬成為了崔家樂最滿意的一場比賽,“雖然當時沒有達到國家一級,但是我真是儘自己的全力了。”

也許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北馬沒能圓夢,2018年,重慶馬拉松,崔家樂跑出了2小時33分,終於圓夢國一。

不加努力,哪有跑神;僅談天賦,則失其魂

有時候,付出不一定能夠立竿見影,但卻是之後比賽取得突破的基石。從全馬336到233,崔家樂用了整整5年。很多人可能在這5年裡,意志稍一薄弱,就徹底放棄了,但,他沒有。幸虧沒有。

哪有什麼天賦異稟,不過是日復一日的努力而已;

哪有什麼高手大神,不過是你在夢裡他在訓練場裡而已;

哪有什麼天生的人生贏家,不過是他的努力與智慧還不為人知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