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投入13億美元!美國“國家量子行動計劃”

E安全6月29日訊 科學家普遍認為,量子現象將使未來的量子計算機以高出當今超級計算機

數百萬倍的速度進行復雜的計算。這項技術的應用將對通信安全、導航、成像和傳統系統無法實現的其它技術產生深遠的影響。

美國政府和國會議員高度重視這項顛覆性技術,過去一年裡,華盛頓針對量子科學展開了大量討論。為了加速量子研究,推動美國的經濟發展並確保國家安全,美國眾議員拉馬·史密斯提出“國家量子計劃法案”,美國眾議院科學、太空和技術委員會於美國當地時間6月27日一致通過這項法案(H.R. 6227)。

投入13億美元!美國“國家量子行動計劃”

本文源自E安全

美國“國家量子行動計劃”

“國家量子計劃法案”提出:

  • 制定10年“國家量子行動計劃”,以加速美國的量子科學發展;
  • 要求成立“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協調計劃的相關政策和計劃;
  • 授權美國能源部(DOE)、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2019年~2023年投入12.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4.45億元)進行量子研究。DOE、NIST、NSF4 分別將獲得:6.25億美元、4億美元、2.5億美元,每個機構將獲得的具體撥款將由美國國會的撥款機構決定,撥款通常低於授權的支出金額。

一、美國10年量子行動計劃

該法案提出美國總統應當實施10年“國家量子行動計劃”,具體舉措包括:

  • Ÿ設定這項10年計劃的目標、優先事項和指標,以加速美國在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應用方面的發展。
  • Ÿ投資支持美國聯邦的基礎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研發、演示和其它活動。
  • Ÿ投資支持相關活動,以拓展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勞動力管道。
  • Ÿ針對美國聯邦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研發、演示和其它相關活動提供跨部門協調支持。
  • Ÿ與行業和學術界合作利用知識和資源。
  • Ÿ有效利用現有的聯邦投資,以促成實現計劃目標。

二、成立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

法案要求美國總統在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內設立“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負責監督機構間的協調事務,並提供戰略規劃支持,充當利益攸關方的中心聯絡點,開展公共宣傳促進私營部門將聯邦政府的研究商業化。

該辦公室的主任由美國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的主任與美國商務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任和能源部協商確定。這份“國家量子計劃法案”還明確要求,該辦公室員工應從美國聯邦機構抽調,且為“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量子信息科學小組委員會”的成員。

三、成立量子信息科學小組委員會

法案要求信息科學小組委員會負責協調美國聯邦機構的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研究、教育活動和項目,根據認識、勞動力缺口和其它國家需求制定該計劃的目標和優先事項,評估並提出聯邦政府基礎設施需求來支持該計劃,評估與戰略盟友在量子信息科學技術方面的研發合作機會。

四、成立國家量子計劃諮詢委員會

美國國家量子計劃諮詢委員會的職責包括:為美國總統和量子信息科學小組委員會評估量子信息科學技術的趨勢和發展狀況、實施該計劃的進度、修改計劃的必要性,並向總統提交改進該計劃的評估報告。

投入13億美元!美國“國家量子行動計劃”

本文源自E安全

法案對NIST、NSF、DOE有不同要求

為推動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的研究發展,該法案對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能源部(DOE)提出了推動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研究的具體要求和舉措: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

該法案要求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支持基礎的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研究,制定推進量子應用商業發展所必需的指標和標準。法案還要求 NIST 利用現有的項目,與其它適當的機構合作培訓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科學家。此外,NIST 還須開展利益相關方研討會,討論美國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行業發展的未來指標、標準、網絡安全和其它撥款需求。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法案要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任開展基礎的量子信息科學和工程研究和教育計劃,並開展活動繼續支持基礎的跨學科量子信息科學和工程研究,支持量子信息科學和工程領域的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此外,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任與其它合適的聯邦機構協商,向高等教育機構或合法非營利的組織機構撥款成立5個“量子研究和教育多學科中心”。

美國能源部(DOE)

此法案要求美國能源部開展基礎的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制定量子信息科學研究目標,併成立國家量子信息科學研究中心,在機構層面,法案將授權美國能源部設立5個“量子信息科學研究中心”,致力於開展基礎研究,以加速的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成果突破。

美媒c4isrnet近日報道稱,為了保護數據不受中國量子計算研究的威脅,美國還應當聯合“五眼聯盟”推動量子計算研究。

注:本文由E安全編譯報道,轉載請註明原文地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