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奧斯卡新邀928位評委,這些你熟悉的華人面孔加入

3年前,你不可能不知道的奧斯卡金像獎給自己立了個flag:2020年前,要讓奧斯卡評委會的女性和少數族裔成員人數翻倍。為了實現這個“小目標”,頒發奧斯卡獎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每年都會向全球傑出電影人發出加入評委會的邀請函,今年也不例外。當地時間25日,奧斯卡主辦方公佈了今年的獲邀名單,多達928位全球電影專業人士上榜,其中還不乏華人面孔。當然,小編也想替很多人問一句:改變了評委會的人員組成,就真能讓評獎換個風向嗎?

奧斯卡新邀928位評委,這些你熟悉的華人面孔加入

奧斯卡什麼時候開始關注自己的性別和膚色了?

201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令人記憶深刻,和一年前一樣,入圍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的20位演員全都是清一色的白人。於是,在推特上刷爆了的話題“奧斯卡太白”(#OscarsSoWhite)再次席捲輿論圈。“抵制”“多樣性”“太白”等關鍵詞讓奧斯卡獎意識到,自己有些越線了。加上2017年好萊塢爆發的“#MeToo”女權運動,奧斯卡獎下定決心“對自己下手”,增加評委會成員中女性和少數族裔的人數,改變公眾對奧斯卡獎評委“老白男”的慣常印象。

奧斯卡新邀928位評委,這些你熟悉的華人面孔加入

▲2016年獲得“最佳”提名的20位演員。

奧斯卡新邀928位評委,這些你熟悉的華人面孔加入

▲2016年,好萊塢巨星威爾·史密斯和妻子拒絕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

今年的獲邀人數破紀錄,近一半都是女性

繼2016年的683人、2017年的744人獲邀後,今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再次邀請全球928位知名電影人加入奧斯卡獎評委行列。根據官方名單,接到邀請函的49%都是女性,少數族裔的人數則超過了三分之一。可以預見,如果這928封邀請函都被如數接受了,那麼奧斯卡評委會中的女性人數佔比將從2017年的28%上升到31%,少數族裔成員的佔比則將從13%提高到16%。同時,《紐約時報》指出,對奧斯卡獎擁有投票權的人數將達到9300人的新高。

此次被邀請的人中,有不少熟悉的面孔。美國演員、威爾·史密斯的妻子賈達·萍克·史密斯(Jada Pinkett Smith)、憑藉《使女的故事》捧得艾美獎的安·唐德 (Ann Dowd)、喜劇演員蒂凡尼·哈迪斯(Tiffany Haddish)都榜上有名。還有一些從未參演奧斯卡電影的女演員也在名單中,包括“龍母”艾米莉亞·克拉克(Emilia Clarke)、“緋聞女孩”布蕾克·萊弗利(Blake Lively)、《西部世界》中的埃文·雷切爾·伍德(Evan Rachel Wood)等。受邀的男性電影人中,值得一看的如《用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中的“甜茶”提莫西·查拉梅(Timothée Chalamet)、憑藉《逃出絕命鎮》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等。

這些你熟悉的華人面孔也在

要增加奧斯卡獎評委中少數族裔的比例,當然少不了海內外華人的身影。眾多經典電影加身的中國電影人劉德華、金城武、張艾嘉,以及《奇異博士》中出演“老王”的華裔英國演員本尼迪特·王(Benedict Wong)都收到了來自“小金人”的邀請函。除了演員,婁燁、趙婷等導演,王蕙玲、嚴歌苓等編劇也在名單中。奧斯卡評委會還將電影公司管理人們也納入了邀請行列,因此華誼兄弟公司總裁王中軍、王中磊和博納影業總裁於冬也受到邀請。

奧斯卡新邀928位評委,這些你熟悉的華人面孔加入

改變評委組成,真能改變奧斯卡評獎風向?

從數字上看來,奧斯卡確實在朝著自己的“小目標”不斷邁進,但這種努力能否帶來真正的改變?《洛杉磯時報》認為,不吹不黑,奧斯卡獎評委會確實可以拍著胸脯說,自己的人員組成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想要證明獎項評選本身做出了改變,恐怕還不夠。首先,在奧斯卡獎提名公佈前,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等眾多獎項已經給奧斯卡獎繪製好了頒獎“地圖”,而事實證明,之後出爐奧斯卡獎也確實都毫不出人意料。其次,雖然2018年奧斯卡獎首次選擇了一部科幻電影《水形物語》擔當最佳影片,2017年則選擇了《月光男孩》,但這些所謂的“嘗新”似乎都沒能逃過“政治正確”的質疑。

奧斯卡新邀928位評委,這些你熟悉的華人面孔加入

不過,《洛杉磯時報》也指出,一個更具有包容性的評委會對評選結果確實也可能產生影響。一次次的評委團隊擴大,讓奧斯卡獎評委陣容中多了上百位世界各地背景各異的電影創制人和演員。即使他們之間存在時空阻隔、語言差異,他們對電影的態度也將影響奧斯卡獎的視野。更何況,好萊塢最有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比爾·麥克尼柯(Bill Mechanic)在4月辭去奧斯卡評委會主席職務時,致信董事會坦言:“談到包容性,電影行業的問題要比奧斯卡獎評選本身來得大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