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最美民宿之詩性與禪境——湖南雙溪書院精品民宿酒店設計賞析






“全國詩人半在湘”,湖湘文化所具有的最鮮明的特徵即是其內涵的“詩性”。雙溪書院則以其獨特的山水人居的方式——依山取勢,臨溪而居,分合佈局,錯落有序——來重新詮釋這一詩性。

雙溪書院的七個單體建築,除了接待大堂和茶室兩個公共功能的建築外,都被分別隱藏在四條張開的山谷內,互不相望,各自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存在,這種關係有些像傳統山水畫中的散點透視,每個局部自成一體,又能夠“拼貼”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接待堂:接待堂的設計,頂部是一條向下弧的屋簷線,立面是被概括的豎向的線條。儘管傳統建築的典型的灰瓦的大坡屋頂被取消了,但簷口以下由層層的椽子向立柱傳力的基本結構意向還能夠表達出和傳統結構的一種關係。

其他側立面則是正立面的直接複製,最終形成一個圍繞“天井”的“回”字形佈局,跟傳統平江地區的民居內天井的佈局形態致敬。

接待堂向四周翹起的屋簷是對周邊天際線的最好呼應。

也為室內帶來更好的光線和更通透的觀景效果。



接待堂平面圖

茶室:茶室的總面積為109平方米,是一個 “L”形的半圍合院落,一端契入山體,另一端延伸並挑出到池塘上空。

轉折處的屋角約8米高,指向東南向的天空。

這個“屋角”成為三條山谷會合處的空場的標識物,也成為和接待堂呼應的軸線上的制高點。

屋面連續向兩端陡降,形成一個狹長的內斜屋頂。立面通高的玻璃幕牆不僅帶來了更寬闊的視覺體驗,還給室內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線。







茶室平、立、剖

書院與先生房:書院與先生房位於西側的谷內,隱藏在一片茂密的竹林之後。隨坡而上,一側是小溪,一側是茂密的竹林。

路盡頭是書院的入口大門,位於白色院牆左側,這和右側越過白牆挑出的休息室共同形成均衡的構圖關係。

書院建築的屋頂從兩側向內傾斜,並由遠及近逐層錯落,形式與周邊山勢輪廓相呼應的輪廓,應對與周邊的景觀關係。

書院內部

書院平面圖

山谷客房:總體上看,這一86米長的狹長建築隨山谷曲折,只在谷口保留了一個完整而突出的立面。

依山勢而下的溪水在建築周圍匯聚成水面,將入口的立面映射其中,形成安詳而靜謐的畫面。

這一建築單體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建築形態完全契合原有的山谷地形,呈折線形隨地勢逐級抬高,通過高低錯落的坡屋頂圍合構成具有南方鄉村特徵的巷道空間。



一層在交通組織上和二層是分別設置的,而所有的客房均位於二層,需通過主入口的景觀樓梯單獨進入二層小巷。

二層的客房區相對安靜獨立,18間客房即沿著小巷分佈兩側。

三折別墅:這棟建築在形態上與山谷客房有著相似之處,即都是迎著谷口的端頭立面作為建築的主立面,而主要的體量則隱匿在谷中。

建築隨著山谷地形走勢呈現折線關係佈置,一層有三個獨立的單體“盒子”,主要為公共活動空間,穿插其間的是幾處半戶外的“亭子”空間。

這些空間由一條邊廊連接。二層為臥室等私密空間,成線狀排布成一條通長的“廊橋”結構,連續的竹鋼格柵立面增加了“廊橋”在結構視覺上的整體性。

在實際的功能劃分上,多數使用狀態下二層的臥室等私密功能是獨立分割的;只在必要時可以通過二層的走道相連接。

三折別墅平面圖

四分別墅:內傾屋面的四個體塊成為四個獨立的休息空間,體塊與外圍牆界定的區域即為巷道和公共區域,這種類似聚落的形式也使整個建築更適應場地,並避免體量過大帶來的突兀感。

四個獨立的功能體塊與一個通透的玻璃盒子相互套嵌,產生了居者在室內外不斷交互的空間體驗;同時,通過圍牆的隔擋形成獨立的六個小院子,在室內,透過圍牆上局部的取景窗洞,使庭院中的人造景觀與戶外的自然景觀形成一個重疊對景的關係。

通透的玻璃盒子將南側的自然光引入室內,使建築形象變得更加柔和。

退出室內,從更遠的視角看,建築的整體形象中翹起的屋簷與兩側逐漸升高的山脊線完全是為了達到一種呼應——儘管因此而削弱了正立面的視角應有的體量感。

四分別墅平面圖

四分別墅室內空間

項目地點:湖南省平江縣白茅村 開發團隊:自在小隱酒店有限公司 項目總顧問:王受之 項目策劃:崔東暉 建築設計:北京多向界建築設計 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 建築攝影:金偉琦 來源:goooo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