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投資理財是集中投資還是分散投資?

yuejiao19926


  通常而言,投資應該選擇分散式投資,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實際情況要從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資金的多少而定。

  比如你的工資兩千,結餘只有五百,那麼就不要談怎麼分散投資了,全部拿去買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就可以了,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五百就要用到。

  比如你有10萬塊閒置資金,但是又非常厭惡風險,唯恐本金受到虧損,一旦虧損就會出現心神不安焦慮等症狀,從而影響工作影響生活。那麼就無從談分散投資了,特別是股票,那麼你要做的僅是將這10萬塊錢去買國債或存入銀行定期。

  總之,實際情況要實際出發,投資不能人云亦云,特別是投資自己理解不了也不想理解的投資渠道,那所謂的分散式投資毫無意義。

  分散式投資是相較於比較有投資經驗和時間,同時又不那麼保守,還有一定資金存量的人群,而每樣理財產品的比例多少取決於投資者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比如沒有投資股票的經驗,也不想去學習投資股票,那麼即使再怎麼分散投資也不要去投資股票,甚至投資基金也一樣,特別是分級基金中的B份額,它屬於槓桿型基金,如在市場行情不好或崩盤的時候選擇投資分級基金中的B份額,買入時1元的淨值可能變成0.1元。

  在下面只提供一些理財產品供參考,並不形成投資建議,投資比例多少和需不需要選擇分散式投資,取決於自身情況。

  一般的理財產品風險從低到高分別是:國債-存款-金融債-貨幣基金-銀行理財-保險或證券提供的定期理財-債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股票-貴金屬-高槓杆的期權期貨期指外匯等


三人聚眾


前一陣日子,筆者有幸參加了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莫頓教授的一場關於金融投資的演講。在演講中,莫頓教授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概念:多元分散。我感到這個概念對很多讀者應該有不少價值,因此決定在這裡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筆者注:羅伯特·莫頓(Robert Merton)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金融學教授。1970年代,莫頓與布萊克(Fischer Black)和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共同發明了金融期權數學模型,並因此與斯科爾斯共同獲得了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多元分散,是金融投資中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即使是一個沒有上過大學,或者沒有讀過任何金融書籍的門外漢,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因此當我們提到“多元分散”時,很多讀者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個道理誰都懂啊。能不能講點新鮮的?


但是近年來,對於“多元分散”的投資理念,也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比如有一些觀點認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投資者應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並且把那個籃子看好”。這種“集中投資”的觀念,得到不少人的贊同。在筆者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金融副教授李楠的對話中,我們專門講到過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請搜索:“伍治堅+李楠”)。


對於擁有特定的行業信息和知識的家族或者管理層,“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說法有一定道理。


假設某家族企業的創始人和管理層,在某一個行業耕耘多年,對該行業的方方面面都十分了解,比常人有更大的信息優勢。那麼這些人把自己絕大部分身家都投在該行業或者自己控制的家族企業中,獲得比市場平均回報更好的投資回報,的確無可厚非。事實上,有不少美國著名的家族企業(比如經營沃爾瑪的沃頓家族),確實就是這麼做的。


但在莫頓教授看來,即使是這些有能力在自己行業獲得超額回報的投資者,他們也能通過多元分散來提高自己投資組合的回報,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當然,對於廣大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就更需要通過多元分散的方法來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了。


下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莫頓教授的分析邏輯。這其中涉及到一些數學和金融知識。考慮到我的很多讀者並非來自金融專業,因此我會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大家理解這其中的道理。


首先我們假設某個投資者有能力獲得阿爾法,即超過市場平均回報的超額回報。


你可以這麼想:假設給定一定的風險(比如每年15%的波動率),市場可以給予我們平均每年10%的回報。但是某投資者自己可以獲得平均每年13%的回報。那麼這個額外的3%,就是他自己的能力帶來的超額回報(阿爾法)。


在大多數人看來,由於自己有“阿爾法”,因此應該最大化的利用自己的“投資優勢”,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自己最熟悉的籃子裡。由於這是一個自己最熟悉的籃子,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他們確實能夠獲得比市場平均回報更好的超額回報。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該投資者把自己的投資標的,和市場投資組合結合起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如上圖所示,假設個人的投資組合的風險和預期回報分別為15%和13%。這樣的風險和回報組合顯示,該投資者有戰勝市場的能力。


同時我們假設市場的風險和預期回報分別為7.5%和5%。這是因為市場上有數以千萬計的公司,其投資風險要比單個公司/投資項目的風險低很多。


假設我們現在把這兩個組合用50/50的比例結合起來。根據計算可以得知,結合後的投資組合的風險和預期回報分別為8.38%(假設兩個投資組合之間的相關係數為零)和9%。當然在現實中,和市場投資回報相關係數為零的單個投資幾乎不存在,但相關係數一般來說也不會太高。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投資組合有機的結合以後,投資者總投資的風險調整後收益提高了。結合後的風險調整後收益,比市場更高,比原來的個人投資組合也更高。


用行外話來說,就是投資者通過承擔更少的風險,獲得更好的回報,沒有拒絕的理由。


因此,莫頓教授從數學上給出了證明:即使是掌握一定信息優勢,能夠創造超額回報的投資者,也應該採取多元分散的策略,提高自己投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我知道,有些讀者可能看的有些雲裡霧裡。沒關係,下面通過一些具體例子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其中的道理。


上圖顯示的是過去22年(1993~2015)中國股市(MSCI China)的歷史回報和風險,以及同期世界發達國家股市(MSCI World)的歷史回報和風險。


【注:MSCI China指數主要包括在海外(含中國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指數中權重最大的成員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建設銀行、百度、中國移動、工商銀行、平安保險等。】


在過去20多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世界第一,因此中國的經濟總量迅速上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經濟大國。如果把時鐘撥回到1993年,那時候就決定看多中國經濟,購買中國股票的話,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比較有遠見的決定。要知道,即使是很多中國人,也對自己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驚詫。


但事實上,在這20多年裡,MSCI China實際的回報僅為每年6%左右。由於中國股市的波動率非常高(每年35%左右),因此從風險/收益角度來看,投資中國股市並不是一個划算的買賣。


同期的世界股票市場,年回報率為8.5%左右,年波動率為16%左右。投資回報比中國市場好,投資風險低於中國股票,因此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是更好的投資選項。


莫頓教授想要說的是,即使對中國國情非常熟悉的資深投資者,也應該考慮多元分散,在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上各投資一部分資金。如果把中國市場(MSCI China)和世界市場(MSCI World)兩者結合起來,那麼投資者就能獲得更好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莫頓教授也提到,每個人都應該考慮多元分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你永遠無法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換句話說,未來是很難預測的。(有興趣的朋友,請搜索”伍治堅+預測“,可以找到一些相關文章做擴展閱讀。)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在2016年11月7日,也就是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公佈的前一天,有人偷偷告訴你說:特朗普將贏得美國大選,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


這應該是一條含金量很高的”內幕消息“。因為絕大多數人,甚至可能包括特朗普自己,都覺得希拉里會贏得大選。你獲得了一條和大部分人的期望都不一樣的準確的內幕消息,對於很多職業投資家來說簡直就是”大金礦“。


在這個時候,你會選擇怎麼投資?大部分人,會選擇賣空美國股票。因為特朗普在大選前宣傳的口號就是反對全球貿易,退出自貿協定,和墨西哥大打貿易戰等等。


上圖顯示的是美國S&P 500股票指數在過去一年的變化歷史。在特朗普獲勝後,美國股市不光沒有下跌,反而持續走高。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到現在為止(截至2017年10月底),美國股市上漲了20%左右。


也就是說,即使你獲得了確切的,沒有其他人知道的“內幕消息”,你也未必能夠獲得投資回報,甚至還可能虧很多錢。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未來的不可預測性。


多元分散,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最好的投資策略之一。值得廣大讀者思考和學習。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小烏龜投資智慧: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伍治堅:《小烏龜投資智慧2:投資叢林生存法則》


伍治堅


投資理財永遠要記住——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雖然本金大得到的收益大,但投資理財並不是一件單獨行為,它會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影響,任何投資方式都包含不同的風險,只憑借單一的投資方式以期得到長期收益是不現實的。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說的就是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整體風險,這裡的“籃子”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理解,

1,依風險高低程度進行分類。

例如,10萬元可支配資金,通過配置於低中風險的存款、銀行理財、貨幣基金,與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中。

這裡的高低風險的比例,應該依據自己的年齡、收入情況、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和對不同投資方式的瞭解程度進行匹配。

2.依資產流動性進行分類

資產流動性有高低之分,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流動性較高,房產流動性比較低,分類配置可以保障資產的靈活性,不會造成全部資產的長期質押,不僅節省了投資的時間成本,也降低了投資風險。

同樣,也適用於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短中長期產品配置,不要全部配置於長期理財產品,既可以在投資上更靈活,又能避免有突然用錢情況下的資金空缺。

3.每小類產品也應進行細分

比如,在購買基金時,不能只投資於同一只,而是應該在不同風險、不同模式的基金中分散配置,比如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多樣的組合可以保障比較高的安全性,不至於出現某隻基金暴跌而整體資產受到很大的影響。

本金的力量雖大,但投資風險也不容小覷,一旦失誤,必定損失慘重,但如果過於分散投資金額,會增加管理成本,也會無形中減少收益的空間,

對於剛剛接觸理財的投資者來說,分散投資可以幫助瞭解不同理財產品特性,但根據對投資產品的瞭解程度進行輕重倉分配才是明智選擇。


度小滿金融


朋友們好,對於這個問題,常有人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其實,很多場合它並不適用!很明確的講:對於咱普通老百姓來講,集中投資是明智的選擇!


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給朋友們列舉一些:

第一,以銀行存款為例,假設有20萬元,如果分開投資,分為2到3份,那每份不足10萬元!只能存一般的活期定期!如果集中投資,這可以存入大額定期存款!利息收入瞬間提高百分之四十五十!您說哪個合適?

第二,集中投資節省精力!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資金在50萬以內,如果存入多家銀行或購買多種理財產品,難免有個遺忘或記錯日期,還要往來奔波浪費精力!如果在一家銀行或購買某一種高安全理財產品,這可以節約精力,安全性也是一樣!

第三,提高安全性!什麼東西多了,就容易遺失!洩漏!個人金融資產賬目信息非常重要!太多了,不利於保管!

第四,目前市場上的各類存款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雖然目前各個銀行和機構都發行有多種理財產品,但基本上大同小異,沒有什麼大的區別與特色,因此,與其分散不如精選……

綜上所述,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是引進的投資理念,而最初用在基金投資上!基金動輒投資數億,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就是想放在一個籃子裡,也沒有這麼大的!因此學習理財知識要,活學活用!文心雕龍有一句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目前我國人均存款平均2萬元!咱普通老百姓辛勞一生,除去養娃,買房開支,剩個十萬八萬,沒有必要過於分散投資!相反,應該精選一些高安全性的,可靠,穩定,口碑好的存款理財產品,例如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進行集中存款理財!有了高安全性的保證,又能獲得相對較高的利息,這才是真正的活學活用投資理財之道……

許多朋友對存款理財有豐富的經驗,歡迎和朋友們分享,共享多贏!


理財迦


雞蛋該分幾個籃子放還得先看你有多少?如果僅夠日常使用為數不多還是選擇集中一個籃子好些,這樣要用的時候拿取也方便快捷用不著到處找。而且還不佔用空間資源,分放反而會有失手打破的風險。


如果你是雞蛋經銷商有太多的雞蛋,為了防止一破俱破建議還是選擇分置,可以拿一些出來做成皮蛋,鹹蛋,甚至滷蛋,茶葉蛋,進行多渠道經銷防範市場風險。

萬一鮮蛋行情不好還有皮蛋或鹹蛋的銷路,這樣才不至於因市場變動而陷入被動尷尬的局面,你說呢?


雪狐財經


騎牛看熊這裡給大家舉個例子,讓大家從故事的形式理解分散投資的作用。

老王把所有資金拿出來準備投資金融市場,平時他總聽財經報道相關的股票知識,他決定買股票A,心裡想著總有說股票A的業績好、消息面也好、政策面還有扶持,“老衲決定一杆梭”。剛開始買入還是心裡坎坷不安,直到開始賺錢後,本來說好的買摩托變成了要買奧拓,等賺到奧拓時,隔壁老牛說該“收手”了,老王直言我要賺奧迪過年。哪知道股市突然“變臉”,奧拓沒有了,摩托變成了自行車,老王忍不住收手了,不然直接虧本了。

老王這時決定買2到3支股票,分別是A、B、C,在A虧損以後,BC整體盈利是賺的;AB虧損以後,C是賺的,那麼整體來看賬戶還是盈利的,再不用每天提心吊膽的擔心某一支股票的漲跌,即使遇到了股票的“黑天鵝”事件,不是全倉一支標的,也能即時脫身在其它產品上獲得受益。哪怕ABC都虧損了,也能從中選擇最差的產品進行止損出局,然後用剩下的資金,加倉“錯殺”的品種,之後有望在反彈中快速回本盈利。

雖然賺錢沒有之前快了,但是虧錢也被控制在了一定的比例中,投資畢竟是一項“馬拉松”運動,參與投資的都是長期的行為,即使你持有的產品經常變動,但你最終還是在金融圈中變化而已,只有強有力的技能傍身才有可能遊刃有餘,從金融市場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


騎牛看熊


以我觀點,如果您崇尚價值投資,集中投資是致富的首要選擇,我理解的集中是大部分股票,股票型基金是配置,如果您還有凝慮的話,選擇五至七隻股票及三個行業的低估值龍頭股。最後,祝您投資順利。


百盛威


要分散投資,但也要抓住重點,2017年股市重點是白酒,家電,保險,2018年金融和地產,股票可買銀行,券商,創業板,5只到10只,基金也可定投銀行,證券,中小創,當然去年的白酒和家電也可適當買些,P2P也投評級100名內,10家平臺左右,比較穩的是銀行理財,可佔到資金的50%,總之要穩健投資,不要冒太大風險,畢竟是血汗錢。


愛拼學者


資產配置問題的話,第一看你的資金規模量。資產持有者有無投資經驗,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的,必須投資顧問或分析師和你比較深入的瞭解之後做一個資產配置計劃書,預定期為季或年,一般做的好的話收益比較可觀,年化收益率不會低於百分之三十或更高。但是這個中間的話對於你的投資顧問要做到比較信任。如果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做到自己操作,這樣既盈利也是一種學習。大體來說的話按照我的經驗基本集中投資比較多,畢竟人力有限,2-3個項目足夠了,太多也照顧不來。


願風一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2b45b40a06262f46f42664c49c91a8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